04.04 永遠,都不要再回你的故鄉

“城裡那種地方是不能算故鄉的。但我的故鄉亦不是我一個人的故鄉……故鄉這種東西,需要很多人和很多人的信仰才能撐得起來……我只知道,故鄉,那是一個永遠都回不去的地方!”張大勃勃《那永遠也回不去的》


永遠,都不要再回你的故鄉

我真是越來越喜歡看這種有點實驗性質的小眾電影。拒絕大製作,拒絕華麗而繁複的技巧。找幾個合適的演員,精心構造一個精緻的劇本,隨便湊一點錢,就能拍出類似於《荒蠻故事》《內布拉斯加》和《傑出公民》這樣的精彩影片。

或許它們的票房成績並不火爆,但有什麼關係呢,真正愛電影的人依然愛的要死,依然能從中得出許多感慨和感動。《傑出公民》在某影評網站獲得8.4的高評分,實在是名副其實,算是最近我看過的最佳電影了,個人認為甚至好於《三塊廣告牌》,以至於使我有想要為它寫點什麼的衝動。

永遠,都不要再回你的故鄉

與《內布拉斯加》有一點相同的地方在於,《傑出公民》也是講述主人公在離開多年之後,再度重返故鄉的故事。恰好兩部片子,《內布拉斯加》描述一個一生都不如意的老人在回到故鄉後所經歷的人情冷暖;而《傑出公民》則從截然相反的角度,講述志得意滿(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主人翁衣錦還鄉的故事。

只是,這個衣錦還鄉,也同樣使人閱盡了世間萬象,閱盡了人心的險惡和狹隘。

永遠,都不要再回你的故鄉

永遠,都不要再回你的故鄉

在劇情和場景的解構和排列上,兩部電影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荒僻——這種冷色調。沒有想象中的繁花似錦,亦沒有深刻在童年記憶裡的田園牧歌——觸目所及之處盡是荒蕪,僻冷的景緻。《內布拉斯加》乾脆在大部分的場景裡使用了單純的黑白色調。

毫無疑問,兩位導演都並沒想要去美化什麼,哪怕是故鄉呢,哪怕是承載了我們所有關於幼年記憶的地方呢,他們甚至有些刻意地使用寫實的鏡頭,就是為了明確地告訴你:故鄉,你是回不去了。

《內布拉斯加》裡的那個老頭,以為自己中了百萬大獎,從而惹得妒恨交集,最終在看完一張張唯利是圖的嘴臉之後,黯然謝幕;而《傑出公民》裡那個顯赫的成功人士,儘管全世界知名,但擱於個人堅持的理想和準則,最終甚至落得個‘客死故鄉’的結局——雖然這結局在結尾有一定程度的反轉,但我認為,假如導演在主角倒在槍口之下那一刻,讓電影就此結束,也沒有什麼不妥。

甚至似乎可以使我們更‘難受’。

城裡那種地方是不能算故鄉的。在伊朗電影《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也這樣一句臺詞。但是我們都知道,總有一天,連鄉下那種地方,都不再能夠稱為故鄉。

所以,永遠都不要回去了吧。倘若人生失意地回鄉,故鄉的人只會對你嗤之以鼻;倘若功成名就回鄉,必然招致人人拜求,若不應,則恨你入骨。連‘輕輕回來,不吵醒往事’都不能。

賈樟柯在《山河故人》裡,安排那個在愛情中出局的人,在外打拼多年,染上治不好的肺病,最終只得黯然回鄉,那個鏡頭,演員的那個動作,悄然的令人落淚。可回過頭去看,那甚至是回鄉人最好的結局了——至少,故鄉的人只是用同情和憐憫的目光望你,沒有惡意。

《傑出公民》裡的回鄉者,倘若他能夠世故一些,能夠妥協一些,再則能夠軟弱和慷慨一些,不要去堅持他那些看上去可笑的信念,或許他能擁有一個完美的回鄉歷程,能有一個皆大歡喜的尾聲。

可是哪裡能夠呢?倘若真能那樣,他哪裡能夠衣錦還鄉?

電影唯一的溫暖,來自於作家的初戀女友,她願意來探望他,載他去幹涸的湖邊,接受他突如其來的親吻,知道女兒上了他的床氣沖沖地來找他算賬,意識到他有危險慌忙想要送他逃離。

原來,那回不去的故鄉,確實還殘存有一點點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