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脾胃不好該怎麼養?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嗎?

海燕27100777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飲食不節、過食肥膩、憂思過度、偏食偏嗜、飢飽不均等都可能傷及脾胃。現代人的脾胃毛病更是常見,10個人裡面大概有3個以上都有一定的脾胃問題。

如果身體出現這4個變化,是脾胃虛弱的症狀反映

一是便秘

便秘的人多有胃熱,這種情況下,食物殘渣下行緩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腸時已變得很乾,從而導致便秘。相反,如果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是脾胃虛寒所導致的。

二是臉色暗黃

臉色黯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食慾下降,飯後肚子脹,有腹瀉或便溏的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臉頰發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不足,無法為身體提供足夠營養。

三是黑眼圈。

胃經是氣血充沛的一條經絡,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經的起始點,比較容易沉澱濁物,所以熬夜的人常會有黑眼圈,這正是脾胃血氣渾濁的表現。

四是飯後肚子脹

不少人在飯後經常會出現腹脹的情況,通常還會伴有食慾減退、不想吃飯、打嗝等症狀。飯後肚子脹並且會常常腹瀉,多半是胃腸虛弱。

那麼脾胃虛弱怎麼調理呢?中醫認為,脾胃虛弱多是由內傷病發所導致的,脾虛的症狀有很多,肝鬱脾虛是內傷疾病常見的病例。所以平時得從多方面進行保護和調理,多吃些補脾的食物,或者多吃可以健脾胃的藥食同源食物。

因為脾胃虛弱的人最怕喝中藥,所以大家可以食用藥食同源的食療方—山藥黑米糊。將黑米、淮山、茯苓、芡實、黑豆、覆盆子、豌豆這7樣食物按比例配好,打磨成粉,就製作成了中醫食療中的山藥黑米糊。每次食用的時候直接熱水沖泡就可以了。

山藥黑米糊中的黑米具有養胃益中,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滑澀補精之功;淮山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覺得自己做麻煩的,也可以直接選擇成品。


用戶55367025099


脾胃是人體消化吸收的器官。脾胃不好,人體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就會下降,身體自然就會變差。我們從以下幾方面來調養脾胃:

三餐要規律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脾胃不好的人,常常是吃飯沒有規律而引起。這種不規律主要表現在吃飯不定時。還有的女孩子要減肥,經常吃水果餐,或者一天只吃兩餐,甚至一餐,寧願餓著肚子也要瘦身。這些都是非常損傷脾胃的。

少喝冷飲

從中醫角度來看,冷飲最容易傷脾胃。有不少人一喝冷飲就會拉肚子,這就是脾胃損傷的表現。

黨參茯苓熬雞湯

向大家推薦一個簡單美味的藥膳:黨參茯苓熬老母雞湯。這味藥膳適合脾胃虛弱、又有溼氣的人喝。黨參是一味常見的中藥,可以補氣健脾。茯苓既能健脾,又可以祛溼。黨參、茯苓一起熬湯,再配合老母雞的營養,對於脾胃的的滋補作用會相當好。

白朮生薑鴿子湯

適合脾胃有寒、容易嘔吐的人服用。生薑祛除脾胃的寒氣,白朮也是一味中藥,能夠強壯脾胃,鴿子則可以補氣。三者搭配,既美味,又能調理好脾胃,大家不妨嘗試一下。


我是明醫


如果脾胃的運化功能差,胃腸就容易有水溼,水溼又容易困脾;

因此健脾助運能夠消除水溼,水溼的清除又有助於提高脾的運化能力。

脾失健運就容易不思飲食,口淡乏味;

水溼困脾,中焦氣機不暢,容易出現腹脹、腹痛、周身酸困等症狀;

胃氣不降,容易發生呃逆、嘔吐、反胃等現象;

脾氣不升,則容易發生下腹墜脹、洩瀉、大便稀溏等現象;

舌淡胖,苔白膩,舌邊有齒痕,都是脾虛水溼困阻的表現。

脾主運溼,溼又容易困脾,因此,健脾與除溼兩種方法常合併使用,能相輔相成。

很多經典的配方,如藿香正氣丸,平胃散,香砂六君湯,健脾丸,參苓白朮丸.......,大體都是健脾去溼類的藥物共同使用,相得益彰。

初學中醫的人,接觸相關的藥方雜亂繁多,但是大體的配方方法思路如此,只不過各方的治療症狀側重不同而已。


中醫養生鄭芝環


小師妹來說一下養脾胃的精華所在

1.養脾無常,養脾胃不是不舒服了才去養,而是應該像吃飯喝水一樣每天都要做的事,尤其是那種天生脾胃虛弱的人,更要時刻注意飲食。

2.養脾要忌冷,就不能喝太多飲料,啤酒,特別是冰的,不管是飲料還是瓜果,都不能多吃,過涼傷脾胃,尤其是體內寒溼重的朋友。

3.少吃甜,雖然甜入脾,但是過度了傷脾,甜要有個度

4.不要吃太多,不能暴飲暴食,最好每次吃飯7分飽,而且要細嚼慢嚥,這樣脾胃更好吸收

5.思慮過度傷脾,思慮過度直接損傷脾胃,影響食慾的消化吸收,影響氣血的化生。

6.控制重口味飲食,很多脾胃溼熱都是重口味飲食造成的,這個一定要控制。

7.不能亂吃補品,補品雖好,但是也要看個人體質需要不需要,脾主運化,過多的營養,脾胃運化不開,所以會給脾胃造成負擔。

以上7點做到了脾胃虛弱根本不存在,但是需要堅持。脾胃病本身就是慢性病,長期不良習慣所造成,所以調理起來也不是短期能完成的。

我是小師妹,關注我,讓你知道更多有趣的養生知識。



中醫小師妹xintong


隨著水果水平的提高,脾胃不好的人卻越來越多,大部分脾胃不好的人都和暴飲暴食不吃早餐有很大關係,一旦脾胃不好,不加以改正的話,時間久了影響健康,嚴重的都會影響壽命,發展成腫瘤也是輕而易舉的。



脾胃不好的症狀

①面色蠟黃

脾胃不好的人吸收功能肯定差,長時間的營養不良導致面色蠟黃,此時吃的東西大部分都會馬上代謝出去,很難被身體吸收。

②鼻頭有坑

脾胃不和的人,脾不好,在鼻頭上會生成有坑,肉眼很難看出來,但用手一摸就會有觸感。這個情況的人症狀是特別能吃,但也特別能拉,不吸收,口還特別容易苦。



③流口水

脾住誕,就是口水的意思,當脾不好的時候,就會影響口水的運輸,睡覺的時候控制不住口水了。

④健忘

脾不好的人特別容易健忘,休息不好也影響睡眠質量,主要是因為脾主運,脾功能不好,營養物質運送不到大腦,缺少營養的大腦特別容易遲鈍健忘。


脾胃不好的人怎麼調理

首先,脾胃已經不好,很嚴重的話,就需要吃藥了,口服中成藥如人參健脾丸,歸脾丸,參苓白朮顆粒等,都可以快速的恢復脾胃功能,

其次,按時吃飯,不吃生冷辛辣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不吃夜宵,因為脾功能在19點到23點的時候是最弱的時候,此時吃東西會透支它的潛力。


最後,生活中注意少喝酒,加強運動,增強體質,這樣脾胃的功能就會一點點恢復起來,不然長時間脾虛容易導致溼氣重,這是腫瘤生成最重要的原因。

脾胃不好,平時怎麼按摩

按摩是沒事就可以做的事情,對於輔助治療脾胃有很大的效果,經常按摩四縫穴和足三里,對治療脾胃虛弱有很大的幫助,氣氛月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的第二道縫線的中央,用於治療消化不良,積食漲肚等症。

足三里穴是大名鼎鼎的穴位,腹瀉可以按它,便秘也可以按它,一穴多用,美滋滋。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養拉布拉多的老中醫


中醫上講,養生要養胃!人體所需的能量及營養物質,需要通過胃部的儲存消化,脾的運輸來傳遞。一旦脾胃出現問題,能源傳輸受阻,隨之而來的是身體突發的各種問題。想要了解自己脾胃是否正常,通過下面的幾處危害可以得出結論。

1、大便不通暢,引發口臭

胃功能出現障礙時,胃的消化功能將會變差。吃進去的食物儲存在胃部,無法完全消化,會增加胃的負荷,造成大便不通暢,發生便秘。如此便造成惡性循環,胃功能將會越來越差。而且食物殘渣無法及時排出體外,在身體內部發酵,產生難聞氣體。氣體順著腸道向上走,從口中呼出,形成口臭,使人非常尷尬。

2、食慾不振,舌苔淡白

脾胃主管食慾。脾胃出現問題,會引發食慾不振。胃液積壓過多,對胃粘膜產生損傷,造成胃部疼痛,影響正常生活。脾虛會使體內溼氣無法排出,舌苔變厚,呈淡白或黃色。引發口臭。還會造成精神萎靡,使人易感勞累睏乏。

如果上述兩種症狀出現了其中一種,那就表面你的脾胃出現了問題。脾胃功能異常帶來的危害十分影響身體健康。為了身心健康,生活質量不受影響。下面針對脾胃出現的問題做出三種有效措施。

1、積極參加鍛鍊

運動鍛鍊可以強身健體,增強體魄。運動出汗可以排溼。在運動的過程中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胃功能運輸。有利於對食物的消化。減少食物殘渣滯留在體內的數量,從而可以消除因口臭帶來的困擾。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2、食療養生效果佳

脾胃出現問題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飲食不規範。因食物引起的問題當然也要通過食物治療。可以用雞內金,砂仁等食材,可以增加胃部的蠕動,促進消化,有健脾養胃的功效。如果覺得食物的功效有點慢,也可以藉助一些中藥濃縮壓片作為輔助。比如內含人參、茯苓、雞內金、砂仁等材料合成的多味清濃縮壓片就很合適,裡面的人參可以滋補行氣,茯苓可以祛溼利水,雞內金又可以化積食,排出宿便,補一樣可以頂多樣,起到綜合調理的作用。

3、積極樂觀,保持心情愉快

心情沉悶,情緒低落同樣會影響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轉。因此,可以多培養興趣愛好,陶冶情操,或者可以看搞笑視頻、漫畫、小說等。通過發洩情緒的不良影響,培養積極樂觀的心理暗示,使心情保持通暢,增強愉悅感。

脾胃的危害以及預防措施已經介紹完了,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從現在起,按照上面的措施去改善脾胃功能,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貝貝美食吧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四怕憂思。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撐,飢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



春夏秋冬各有養法

春天少吃酸,多吃點甜味食物,如山藥、香蕉、大棗等,以養脾臟之氣。


夏天溼氣較重,多吃豆類健脾利溼,同時少淋雨、少貪涼。


從立秋開始多喝粥,粥最健脾。


冬季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平時最好早睡晚起、多曬太陽,讓身體溫暖,是保護脾胃的最好方法。


慎用藥物

部分西藥對腸胃有刺激作用,比如硫酸亞鐵、氨茶鹼等會讓人噁心、嘔吐;胍乙啶、心得安等會引起腹瀉。


阿司匹林、水楊酸鈉、消炎痛等可能會誘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導致出血。


一些苦寒類的中藥,如板藍根、六神丸等,虛寒體質、經常拉肚子的人不宜久服。


紅杏林學院


脾胃不好,具體有什麼表現呢?有些人會經常胃痛,反酸,有些人會經常拉肚子,這都是脾胃不好的表現。具體要辯證施護。

無論是哪種脾胃不好,想要調養,都要從飲食做起來。食療下手才好。


1,要選擇清淡易消化,無刺激性,溫度適宜的食物。例如稀粥,麵條,藕粉等。

2,忌食粗糙,油炸,辛辣,過冷,過熱,油膩的食物以及濃茶,咖啡等飲料。

3,忌食生冷及產氣的食品,如冷飲,土豆,紅薯,芋頭等,飲食要有節制,定時定量,飢飽有度。

4,可以適當補充點調養脾胃的食材。

白朮餅

材料:生白朮250克,大棗250克,麵粉500克

做法:生白朮為細末,烘熟,大棗煮熟去核,與麵粉混合做餅。當點心食用。


玉石梅楂飲

材料:玉竹,石斛,生山楂,白芍各6克,烏梅,甘草各3克

做法:水煎,代茶飲,可經常飲用。

乾薑粥

材料:乾薑3克,粳米50克,高良薑3克

做法:先煎乾薑,高良薑取汁,去渣。以姜藥汁煮粳米成粥。趁熱分早晚服用。



NurseSS


中醫理論上,脾胃是後天之本,屬土,居中,與其他臟腑有密切的關係。

身體上的所有的病症,在治療之時,都要兼顧脾胃,因為脾決定了後天的食物消化後轉化為精氣提供給五臟的百分比(簡單說,有了能被五臟吸收的能量才能增強體質和打敗病症),而胃氣是否衰敗也直接決定了疾病的加重或減輕。

如何判斷自己的脾胃是否好呢?

有以下幾個標準

1,臉色。臉色黃,一看就知道是消化不好,或者營養沒有跟上。在中醫的解釋為 黃色入脾,身體的部位局部表現為黃色,肯定和脾胃有關。

2,大便不成形。大便不成形,便溏,在中醫講屬於溼熱。而溼都是由於脾胃運化功能不足不能完全消化食物精微,長期下來會產生很多殘渣,腐敗滋生細菌,導致大便的不正常。

3,有氣無力,肌肉鬆軟。脾主肌肉,主運化。脾氣不生則肝氣也不升,人的精神就會很不好,肌肉也會特別鬆軟無力。

4,食多不胖,形體消瘦。典型的胃強脾弱,胃火旺盛,能食不能化。

脾胃不好應該從三方面調理

1,飲食粗細搭配

經常食用大魚大肉會加重脾胃的負擔,所以我們每天要吃一些粗糧,比如玉米、高粱、小米等。

2,生活起居正常

內經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保持健康長壽,就得懂得自然發展規律,適應四時氣候,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否則就會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導致氣機逆亂或真精耗竭而疾病由生。

3,樂觀良好的心態

很多胃不好的朋友會每天過的緊張害怕,這是沒有必要的。緊張會導致氣逆、氣滯、氣亂加重病情。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坦然面對,積極養護,配合治療。

還是那句話,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的體質,找到最合適自己的養護方法,畢竟最瞭解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脾胃不好可以留言討論哦!


太行平頭哥


◎定時定量的吃飯

每天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完成,到了吃飯的時間,就算不餓也要進食,避免出現過於飢餓或者過飽導致脾胃不好,始終保持胃有規律的在進行活動,但是每餐一定要適量吃,不能吃得過多。否則還是會導致脾胃功能異常。

◎食物溫度要適宜

吃飯的時候不僅量要適中,溫度也要適中,不能太燙也不能太涼,因為過燙或者過涼的食物也會導致脾胃不好,引發疾病。

◎細嚼慢嚥

想要調理脾胃,改善脾胃不好,那就要改變狼吞虎嚥的吃飯習慣,對食物一定要細嚼慢嚥,食物嚼得細,才能減輕腸胃得負擔,而且咀嚼得次數越多,唾液分泌也多,胃黏膜就會受到唾液得保護。

補充:中醫推薦一味養脾胃“良方”

廣州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黃穗平教授介紹,中醫認為五行相剋,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也就是“肝克脾”,所以當人在委屈傷心時,會導致肝氣鬱滯,進而損傷脾胃。

黃教授提醒大家,調整心態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開心過好每一天,是身體健康的前提。如果您已經出現脾胃虛等症狀,更要注意保持愉悅的心情、避免過度憂鬱焦慮,這樣才能有利於脾胃功能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