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抗戰劇裡的士兵端著捷克輕機槍一邊前進一邊戰鬥,現實中有沒有這個可能?

追風趕月別留情


能行是能行,但是由於該槍的後坐力較大,所以士兵端著機槍開火的情況是很少的。除非是遇到特別緊急,一般還是使用兩腳架支在地上進行射擊。

ZB26式輕機槍

ZB26式輕機槍,是布拉格廠的兩名波蘭籍設計師設計,由捷克國營兵工廠生產的一款輕機槍。該槍外觀上最大特色是就是彈容量為20發的彈匣裝在槍身上方,和機匣左側機械瞄準具的輪型表尺。

上世紀20年代,由於歐美各武器製造廠沒有與ZB26式輕機槍類似的武器,因此ZB26式輕機槍大量的進入中國,到1939年時,中國軍隊裝備的,來自捷克的原裝ZB26式輕機槍,約有32272挺。由於ZB26式輕機槍品質好,適合單兵操作,因此在國內有許多兵工廠對其進行仿造。在抗日戰爭時期,ZB26式輕機槍成為中國軍隊廣泛採用的裝備之一,中國士兵稱其為捷克式輕機槍,簡稱捷克式或者捷克造。

使用捷克式輕機槍射擊的中國士兵

在許多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中,我們都能看到士兵們端著ZB26式輕機槍,狂掃敵人的畫面,但是實際上,這種射擊方式,除特別緊急的情況,一般是不會採用的。不採用的原因就是,由於該槍採用的是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這是一種全威力步槍彈。採用這種步槍彈的自動槍械在全自動射擊時,後坐力非常大,大到射手難以控制,精度會很差。

自動槍械在發射全威力步槍彈後坐力大到難以控制,可以說是這種槍械的通病。例如德國的FG42傘兵步槍、美國的約翰遜M1941型輕機槍、勃朗寧M1918輕機槍,都有這個問題。因為有這個問題,所以德軍或者美軍士兵在使用上面說的這三種槍時,絕大多數情況還是會用兩腳架支起來使用。

中國軍隊士兵使用捷克式輕機槍射擊

對於營養較好的德、美軍士兵來說,都難以控制,更別說抗戰時期營養較差的中國士兵了。所以說,端著捷克式輕機槍射擊的情況,能行是能行,但是一般不會這麼做。


鼎盛成寧


眾所周知,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時期的“明星武器”,所以在抗戰劇中也經常會出現,士兵端著它一邊前進一邊戰鬥不是不可能,就算是端著重機槍、端著迫擊炮戰鬥也可以啊,只要你搬得動。玩笑歸玩笑,在真實戰鬥中,端著機槍戰鬥可是大忌。

捷克式輕機槍的重量在10公斤左右,端著它走當然沒問題,但是端著它戰鬥還一邊前進那就有些困難了,因為機槍的後坐力是很大的,端著它射擊不僅會降低精準度,而且它強大的衝擊力會讓人覺得難受,當時的中國士兵本來就營養不良,比較瘦弱,這樣一來很可能造成危險,除此之外,換彈夾也比較麻煩。

我們經常會在抗戰劇裡看到士兵拿著捷克式“突突突”地射個不停,火力很猛,所以有人才會想到為什麼不端著它一邊前進一邊戰鬥呢?這樣更猛啊。其實現實中捷克式機槍都是採用點射,畢竟它的彈容量只有20發,點射即能保證命中率,又能節約彈藥,所以從這裡就能看出,端著捷克式一邊前進一邊戰鬥,還不如拿一把步槍,這樣至少還可以保證精準度。而且機槍作為一個火力點,講究的就是隱蔽,這樣明目張膽的暴露位置,就是找死。

當然戰場上的形勢也是瞬息萬變的,假若與敵人進行巷戰,或者敵人離你很近情況緊急,端著捷克式邊走邊戰鬥當然是可以。總之,抗戰劇在拍攝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現實還是略有差別,大家別上當了。


兵說


當然可行,雖然說輕機槍最好架在地上打才能有良好的射擊精度,但是有時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確實需要端著一邊衝鋒一邊打,而且由於輕機槍質量較輕,體格強壯一些就能駕馭住,只不過就是需要頻繁換彈罷了。

捷克式輕機槍在其服役的那個年代,可以說是火力十分猛烈的,畢竟是能夠自動射擊的輕機槍,而當時的步兵主要裝備的還是栓動步槍,僅在歐洲戰場才有大量的衝鋒槍,但是雖然火力很強,但是在威力上肯定是比不上機槍的。

而在中國等亞洲戰場,自動武器極為缺乏,更不要說衝鋒槍這樣的稀罕東西了,所以很多時候步兵僅有的能夠邊運動邊射擊的只有輕機槍了,因此在衝鋒等進攻作戰中,就十分需要輕機槍來作為開路先鋒,憑藉著猛烈的火力壓制住敵人,掩護隊伍後面的戰友作戰。一旦有合適的掩體等,機槍手就能立即架起機槍,以更加精確的火力壓制敵人。只是這個過程中需要頻繁換彈,換彈時需要其他戰友的掩護。

越南戰爭中,美軍海豹突擊隊就將機槍作為火力壓制的單兵武器,而不是架起來射擊。因為特種部隊往往在潛入作戰中會與敵軍打遭遇戰,但是特種部隊往往人數不足,所以海豹突擊隊另闢蹊徑,直接將機槍槍管鋸短,不要求射擊精度,只求第一時間以猛烈的火力壓制住敵人,然後再進行下一步行動。


用戶5770541302


捷克式機槍是可以端著射擊的,很多視頻也都可以看到美國的玩家使用捷克式機槍進行端射演示。而且抗戰時期在向前進攻的時候,重機槍佔領陣地進行壓制射擊,輕機槍是可以隨同步兵分隊一起前進,根據情況採用臥姿射擊和站立射擊。

主要是為了掩護步兵前進,還有在白刃戰的時候,壓制對手。抗戰我國進口3萬挺勃朗寧機槍就是因為這種機槍在任何姿態上都可以使用,尤其是行進間射擊的效果最好。勃朗寧機槍還特別皮實,幾乎不會出現故障,後來這種機槍在美軍都是當做自動步槍使用的。

美軍經常使用勃朗寧機槍進行行進間射擊,無法行進間射擊的是日軍的歪把子機槍。因為其供彈系統非常奇怪,因此無法進行行進射擊。所以,日軍後來裝備了彈匣供彈的96和99式輕機槍。

當然,不是任何士兵都可以進行行進間機槍射擊的,因為無論捷克式,還是勃朗寧機槍都是9公斤以上的槍重,無論行軍抗槍,還是戰鬥射擊,都需要士兵有足夠的力量。從這些特點我們也可以看到,抗戰時期,都是專門挑選強壯的士兵擔任機槍手。

抗戰最聰明的士兵會發到重機槍和迫擊炮兵,體力最好的擔任輕機槍手,其餘材質一般的士兵則是普通步兵和扁擔兵。


深度軍事


電視劇中,基本有兩種,第一種,端著槍管打;第二種,拎著提把打。

我們先說端槍管的。敵人打不打得中不說,自己的手一定先被燙熟!連續射擊時,槍管是很熱的,以至於戰場上,機槍副射手需要經常更換槍管以保證持續射擊。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用手去抓燒紅的鋼管,是什麼樣的酸爽。

接下來我們再來聊拎提把的。ZB26的後坐力很大,而且是很重的,開槍射擊完全沒問題,但是命中率嘛,基本全靠信仰,很難打中。因為實戰中,絕不是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一片人,無腦往前衝,而是人與人之間有15到20米的間隔,展開隊形衝鋒。除非找到掩體,不然也沒有誰會在衝鋒的時候立正,然後瞄準射擊。

所以實際上,ZB26,是展開兩腳架,槍托抵肩射擊的,機槍手不會端著槍射擊。在衝鋒的時候,機槍手通常不會跟隨部隊一起衝,而是在隊形的側翼,用密集的火力壓制對方射擊,或者把槍口抬高,採用超越射擊的方式,打擊對方陣地後方敵人。

機槍手一定是敵人重點照顧的對象,所以,暴露出來的部分越少越安全。臥姿射擊是最合適的姿勢。

還有一點,ZB26是20發彈匣供彈,就是短的,直的彈匣,電視劇中那種彎的,有加強筋的彈匣,實際是AK47的彈匣。道具嘛,最多是空包彈,所以不必考慮槍管口徑,只要在機匣部分稍作改動就好了。


老霍家那小勇


能是能,不過出入特別大。抱著射擊還前進,基本不可能,這種多是電視劇渲染得到,嚴重脫離實際。

ZB26機槍使用的7.92毫米口徑的機槍,對於這種子彈,打出去後坐力大,後坐力大的結果就是,機槍手能不能駕馭住,能不能打的準。

而端著機槍射擊不靠譜,提著機槍射擊是有可能的。捷克機槍就有一個提把,他有一個作用就是為了提著機槍射擊,但是所有人都認為,這樣打不準,事實上,確實打不準。



類似於抗日劇中那種抱著機槍瘋狂射擊,而且不限彈藥,根本不靠譜。機槍自從問世以來,都是戰場上絕對的主力輸出,作為主力輸出,敵人第一目標就是機槍手,而其他人都要保護機槍手。站起來端著機槍射擊,找死。


機槍研製的根本就是火力壓制,架著掃射,子彈都能飛天上去,端著更別提了。捷克機槍抱著射擊,這種只能是突擊步槍的使用方式了,而突擊步槍的使用也不是抱著打的,更不是掃射。

而捷克機槍容彈量只有20發,對於輕機槍來說實在太少,鬼子的歪把子都有30發。端著掃射,一輪就掃沒了。我們看到的抗日神劇,士兵端著機槍瘋狂掃射已經嚴重脫離實際了。

這樣的機槍小組配合射擊才是正常的機槍戰術,掩護合理,有副射手支援,輕機槍抵肩射擊。無論精度還是國力持續,都可以最好的發揮。抱著射擊,彈藥手怎麼快速供彈?20發說沒就沒了,沒了之後半天沒能繼續射擊,那機槍作為支援火力的意義就斷掉了。




二戰美軍蘇軍可以做到端著機槍射擊,畢竟他們身體遠強壯於中國兵,但也是命中率一樣低。輕機槍如果隨隨便便就能端著射擊,那研製突擊步槍就沒意義了。


軍武文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基本不可能的。

捷克式輕機槍根本就沒有端著掃射這種射擊方式。

原因很簡單。

捷克式輕機槍使用的是德式7.9毫米步槍彈。

這種子彈也就是毛瑟98K步槍子彈。

眾所周知,毛瑟98K步槍威力大,後坐力更大,新兵訓練經常被槍托將肩部撞的青腫。

要知道,這還是單發步槍,尚且如此。

如果使用捷克式輕機槍端著掃射,後坐力極為強勁,普通機槍手直接就被放倒了。

即便機槍手是那種彪形大漢,但因無法瞄準,又沒有依託,連射時槍口跳動明顯,也就毫無精度可言。

這種端著槍掃射,基本等於瞎打,實戰中是不可能這麼做的。

這些都是抗日神劇的胡說八道而已。


薩沙


ZB26是可以一個人操作,端著射擊的,有圖為證——

只是當它被端著射擊的時候,會出現至少兩個問題——

1. 精度很差

2. 換彈夾,換槍管會比較麻煩

ZB26式輕機槍(捷克語:Lehký kulomet vz. 26)是捷克國營兵工廠在1923年研發,1924年生產列裝的一款輕機槍,暢銷世界各國,其設計影響了後來英國布倫式機槍的設計,是一款經典老槍。

四邊形規則20發裝彈匣位於槍身正上方。

一個士兵可以攜帶好幾個這樣的彈夾,只要往槍管上一插就可以使用,往前一推就可以退下來,非常方便。幾何形的彈夾也便於整體收納。當然這樣的供彈射擊有一個唯一的缺點,漏彈槽位於槍管正下方,容易被堵塞。

由於彈夾位於槍管軸線上,所以準心向左偏移。

這是一個高射型的大號準心,位於槍管左邊。

快拆氣冷式槍管帶有木柄,導氣管上帶有腳架。這樣在俯地射擊的時候有支撐。

槍管上的快拆槍把不但有利於迅速拆卸換裝槍管,也可以被拉成水平狀,這樣射手就可以一隻手夾槍托,一隻手扶槍把,成站立狀射擊。

除非是抵近掃射或者突擊,這樣射擊第一會很累,第二由於後坐力,精度很差。因為

ZB26子彈初速達到830米/秒,射速500發每分鐘,如果連射或者掃射,幾秒內就是一個彈夾,射手可能還沒反應過來就打了個天女散花。

所以,一般,如果防空,會配腳架——

或者人肉腳架——

而如果是地面平射,一般會臥倒,用腳架支撐——

或者找個可以支撐的——

所有這樣的配置都是為了精確射擊,一般都是幾發幾發的點射,ZB26準度極高,點射最大射程可達1500米,有效射程七八百米。

而且對於愛惜這款武器的國家軍隊來說,一般都會配副射手——

副射手的任務是掩護,換彈夾,換槍管,背零件,必要的時候還要充當人肉三腳架。

值得一提的是,ZB26 最上面是槍管,打起來槍管會發燙,它下面的導氣管也會發燙,但是和導氣管相連的腳架要好一點。

所以有些人握住這個收縮起來的腳架,也是情理之中的。

英軍在使用他們的布倫式機槍的時候,也有這個動作——

只不過,人家ZB26給了你提把,你又何必冒著手指被燙起泡的風險去抱槍管呢?

所以,和尚這個姿勢,在突擊中,可以算是很對的,第一和尚是猛人,不需要副射手,第二,他在突擊,很可能有副射手也跟不上——

而這個打飛機的......造型很酷,真實性嘛,看看就好——


HannibalLecter


端著射擊基本沒有可能,因為打幾槍槍管就熱了,提著倒是有可能的,捷克式輕機槍上面都有提手,但是精準度就沒有把握了,只有遇到特殊情況,才會提著打,大部分的時候即使是衝鋒也會衝一段找一個掩體放地上繼續射擊。

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迷龍就讓豆餅當槍架子,在南天門的時候迷龍拿得是捷克輕機槍,豆餅身上還有一個箱子,沒咋地,後來突擊隊打樹堡的時候,迷龍用的是馬克沁,幾下就把豆餅震廢了,這是後話了,要是迷龍能提著打,幹嘛要豆餅墊著?

捷克式輕機槍——抗戰中的明星武器

一戰結束後,捷克斯洛伐克從奧匈帝國中分離出去,並且在法國的幫助下有了自己的軍工體系,後來就自主生產了ZB-26式輕機槍,我們稱之為捷克式,從捷克輕機槍生產後就被中國所向往。

一戰結束後西方國家曾經對中國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武器禁運,步槍手槍還好,重火力武器根本運不到中國,所以,中國對火力是十分缺乏的,而捷克式輕機槍,不僅造價便宜,而火力充足,並且還有諸多優點,尤其是一個人就能拿動,再加一個負責彈藥的副射手就組成了一個機槍小組。

相比於重機槍不易挪動,十分容易被對方火炮端掉的情況來說,輕機槍可以快速轉換位置,也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當然,捷克輕機槍最大的特點應該是氣冷的方式,一旦槍管過熱可快速更換,這比很多重機槍打著打著沒有水了,還得澆尿效果要強很多。

捷克式輕機槍對中國來說令一個好處就是,使用的子彈是毛瑟步槍子彈,中國的步槍也大多是毛瑟或者毛瑟的衍生品,因此子彈保障比較大。

在捷克式輕機槍生產期間,中國從廠家直接訂購的這款槍就達到三萬挺,其中還不包括從別處轉買過來的,而中國還進行了大量的仿造,據統計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大約生產了4萬挺,並且將其作為制式武器,可見這款槍在中國受歡迎程度。

士兵會一邊端著捷克式輕機槍一邊衝鋒嗎

縱橫認為這個“端”字用的不恰當,端著就是從下往上,手握住槍管,這個是步槍中的拿槍動作,在機槍中並不使用,因為無論是輕機槍還是重機槍,無論是水冷還是氣冷,槍管都會因為連續作業急劇加熱,很多時候都可能看到槍管明顯發紅,甚至是折了的狀況。

捷克式輕機槍的優點前面也說了,就是可以在槍管熱的時候快速更換,但是那也不是用手可以直接拿著槍管的。

我們看捷克式輕機槍的上面或者側面會有一個把手,這個把手是平時提槍的時候用的,真到了衝鋒的時候,就會一個手提著他,一個手握扳手,但是從這款輕機槍的有效射程一千米的情況來看,該槍的後坐力一定很大,後坐力強的槍,通病就是拿得不穩,打得不準。

所以在士兵衝鋒的時候射擊需要使用腰來和手臂夾持,因此,機槍手都是膀大腰圓的人才能當,在行軍的時候能拿動槍,在作戰時能一直按住把手,在衝鋒的時候能夾持射擊,身子小的人根本就完成不了這樣的任務。

所以,答案是可能的,主要在於姿勢,現在抗戰神劇連什麼時期使用什麼樣的槍械都不考證,跟不會在乎拿槍的姿勢了。

當然,這個打槍的姿勢也只能起到衝鋒中壓制敵人火力的作用,並不能起到精準打擊。


史論縱橫


可以做到,但是說實話軍隊裡面一般並不支持你這麼做,先給大家看一張圖片,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為自己拍的軍隊的紀錄片。

我們看到這個德軍士兵依靠著坦克車作為掩體,然後一隻手拿著機槍的支架,另外一隻手扣動著機槍的扳機,在那裡進行掃射,這實際上已就粉碎了那些所謂的中國軍隊使用,德國人的大威力步槍彈,而導致不能夠進行持槍掃射的這種謬論,而作為通用式機槍的MG42,這種機槍的優勢便在於它可以加上重機槍的支架作為重機槍使用,同時它也可以裝上輕機槍的支架,或者單兵持槍進行掃射。

而中國的ZB26也就是通常所訴稱的捷克式,他所使用的機槍子彈跟德國人所使用的毛瑟子彈是相近的,而且相比較於德國人通用機槍,一次性射出幾十發,甚至數百發子彈,捷克式單個彈夾只有20發容量,可以說射擊強度不高,而且對於中國的老兵而言,他們使用這款機槍的時候,更多的時候不是說火力壓制,而是對於敵人某點進行單點,掃射。

所以我說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但是軍隊裡面不會要求,甚至是命令你不能這麼幹。

原因為什麼變在於機槍作為整隻部隊的重要火力來源,尤其是中國軍隊所有的武器裡面只有機槍能夠提供火力支援,這個時候對於整個一支部隊裡面的機槍手而言,你保護你自己,為你的部隊贏得勝利顯得太重要了。

如果說這個時候你能投進拿了把機槍直接站起來跟別人站擼,你是血肉之軀呀,你身上沒有防彈衣呀,別人隨便一個狙擊手就是就把你給崩了,你這支部隊火力從哪兒來?因此國軍,也就是國民黨軍隊在挑選機槍手的時候,通常要求這個機槍手必須服役達到五年以上,有相當作戰豐富經驗的老兵來擔任機槍手的位置。

為什麼?因為老兵知道戰場上什麼地方最安全,什麼地方敵人多,什麼地方敵人的火力相對集中一點兒,這是一種能夠在戰場上活下來的一種生存經驗,畢竟按照青銅五,裡面的說法就是隻有活著才有輸出。

並且對於射擊精度而言,由於機槍是連續發射,槍的後坐力極其強悍,如果說不能夠尋找到某一個支撐點來分擔掉部分槍的後坐力的話,那麼對於機槍的精度而言是一種挑戰,你就是在浪費子彈,對於勤儉持家的中國軍隊而言,這種情況是絕不允許的。戰場上哪有幾百發子彈給你揮霍,你要打就必須要打重,以至於八路軍軍隊都會要求部隊一發子彈幹掉一個敵人。

所以說,部隊對於這種逞英雄主義,而且,對於射擊精度要求不高的設計姿勢是明令禁止的,你別給我逞英雄,你有種給我多殺幾個敵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