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抗战剧里的士兵端着捷克轻机枪一边前进一边战斗,现实中有没有这个可能?

追风赶月别留情


能行是能行,但是由于该枪的后坐力较大,所以士兵端着机枪开火的情况是很少的。除非是遇到特别紧急,一般还是使用两脚架支在地上进行射击。

ZB26式轻机枪

ZB26式轻机枪,是布拉格厂的两名波兰籍设计师设计,由捷克国营兵工厂生产的一款轻机枪。该枪外观上最大特色是就是弹容量为20发的弹匣装在枪身上方,和机匣左侧机械瞄准具的轮型表尺。

上世纪20年代,由于欧美各武器制造厂没有与ZB26式轻机枪类似的武器,因此ZB26式轻机枪大量的进入中国,到1939年时,中国军队装备的,来自捷克的原装ZB26式轻机枪,约有32272挺。由于ZB26式轻机枪品质好,适合单兵操作,因此在国内有许多兵工厂对其进行仿造。在抗日战争时期,ZB26式轻机枪成为中国军队广泛采用的装备之一,中国士兵称其为捷克式轻机枪,简称捷克式或者捷克造。

使用捷克式轻机枪射击的中国士兵

在许多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士兵们端着ZB26式轻机枪,狂扫敌人的画面,但是实际上,这种射击方式,除特别紧急的情况,一般是不会采用的。不采用的原因就是,由于该枪采用的是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这是一种全威力步枪弹。采用这种步枪弹的自动枪械在全自动射击时,后坐力非常大,大到射手难以控制,精度会很差。

自动枪械在发射全威力步枪弹后坐力大到难以控制,可以说是这种枪械的通病。例如德国的FG42伞兵步枪、美国的约翰逊M1941型轻机枪、勃朗宁M1918轻机枪,都有这个问题。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德军或者美军士兵在使用上面说的这三种枪时,绝大多数情况还是会用两脚架支起来使用。

中国军队士兵使用捷克式轻机枪射击

对于营养较好的德、美军士兵来说,都难以控制,更别说抗战时期营养较差的中国士兵了。所以说,端着捷克式轻机枪射击的情况,能行是能行,但是一般不会这么做。


鼎盛成宁


众所周知,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时期的“明星武器”,所以在抗战剧中也经常会出现,士兵端着它一边前进一边战斗不是不可能,就算是端着重机枪、端着迫击炮战斗也可以啊,只要你搬得动。玩笑归玩笑,在真实战斗中,端着机枪战斗可是大忌。

捷克式轻机枪的重量在10公斤左右,端着它走当然没问题,但是端着它战斗还一边前进那就有些困难了,因为机枪的后坐力是很大的,端着它射击不仅会降低精准度,而且它强大的冲击力会让人觉得难受,当时的中国士兵本来就营养不良,比较瘦弱,这样一来很可能造成危险,除此之外,换弹夹也比较麻烦。

我们经常会在抗战剧里看到士兵拿着捷克式“突突突”地射个不停,火力很猛,所以有人才会想到为什么不端着它一边前进一边战斗呢?这样更猛啊。其实现实中捷克式机枪都是采用点射,毕竟它的弹容量只有20发,点射即能保证命中率,又能节约弹药,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端着捷克式一边前进一边战斗,还不如拿一把步枪,这样至少还可以保证精准度。而且机枪作为一个火力点,讲究的就是隐蔽,这样明目张胆的暴露位置,就是找死。

当然战场上的形势也是瞬息万变的,假若与敌人进行巷战,或者敌人离你很近情况紧急,端着捷克式边走边战斗当然是可以。总之,抗战剧在拍摄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现实还是略有差别,大家别上当了。


兵说


当然可行,虽然说轻机枪最好架在地上打才能有良好的射击精度,但是有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确实需要端着一边冲锋一边打,而且由于轻机枪质量较轻,体格强壮一些就能驾驭住,只不过就是需要频繁换弹罢了。

捷克式轻机枪在其服役的那个年代,可以说是火力十分猛烈的,毕竟是能够自动射击的轻机枪,而当时的步兵主要装备的还是栓动步枪,仅在欧洲战场才有大量的冲锋枪,但是虽然火力很强,但是在威力上肯定是比不上机枪的。

而在中国等亚洲战场,自动武器极为缺乏,更不要说冲锋枪这样的稀罕东西了,所以很多时候步兵仅有的能够边运动边射击的只有轻机枪了,因此在冲锋等进攻作战中,就十分需要轻机枪来作为开路先锋,凭借着猛烈的火力压制住敌人,掩护队伍后面的战友作战。一旦有合适的掩体等,机枪手就能立即架起机枪,以更加精确的火力压制敌人。只是这个过程中需要频繁换弹,换弹时需要其他战友的掩护。

越南战争中,美军海豹突击队就将机枪作为火力压制的单兵武器,而不是架起来射击。因为特种部队往往在潜入作战中会与敌军打遭遇战,但是特种部队往往人数不足,所以海豹突击队另辟蹊径,直接将机枪枪管锯短,不要求射击精度,只求第一时间以猛烈的火力压制住敌人,然后再进行下一步行动。


用户5770541302


捷克式机枪是可以端着射击的,很多视频也都可以看到美国的玩家使用捷克式机枪进行端射演示。而且抗战时期在向前进攻的时候,重机枪占领阵地进行压制射击,轻机枪是可以随同步兵分队一起前进,根据情况采用卧姿射击和站立射击。

主要是为了掩护步兵前进,还有在白刃战的时候,压制对手。抗战我国进口3万挺勃朗宁机枪就是因为这种机枪在任何姿态上都可以使用,尤其是行进间射击的效果最好。勃朗宁机枪还特别皮实,几乎不会出现故障,后来这种机枪在美军都是当做自动步枪使用的。

美军经常使用勃朗宁机枪进行行进间射击,无法行进间射击的是日军的歪把子机枪。因为其供弹系统非常奇怪,因此无法进行行进射击。所以,日军后来装备了弹匣供弹的96和99式轻机枪。

当然,不是任何士兵都可以进行行进间机枪射击的,因为无论捷克式,还是勃朗宁机枪都是9公斤以上的枪重,无论行军抗枪,还是战斗射击,都需要士兵有足够的力量。从这些特点我们也可以看到,抗战时期,都是专门挑选强壮的士兵担任机枪手。

抗战最聪明的士兵会发到重机枪和迫击炮兵,体力最好的担任轻机枪手,其余材质一般的士兵则是普通步兵和扁担兵。


深度军事


电视剧中,基本有两种,第一种,端着枪管打;第二种,拎着提把打。

我们先说端枪管的。敌人打不打得中不说,自己的手一定先被烫熟!连续射击时,枪管是很热的,以至于战场上,机枪副射手需要经常更换枪管以保证持续射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用手去抓烧红的钢管,是什么样的酸爽。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拎提把的。ZB26的后坐力很大,而且是很重的,开枪射击完全没问题,但是命中率嘛,基本全靠信仰,很难打中。因为实战中,绝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一片人,无脑往前冲,而是人与人之间有15到20米的间隔,展开队形冲锋。除非找到掩体,不然也没有谁会在冲锋的时候立正,然后瞄准射击。

所以实际上,ZB26,是展开两脚架,枪托抵肩射击的,机枪手不会端着枪射击。在冲锋的时候,机枪手通常不会跟随部队一起冲,而是在队形的侧翼,用密集的火力压制对方射击,或者把枪口抬高,采用超越射击的方式,打击对方阵地后方敌人。

机枪手一定是敌人重点照顾的对象,所以,暴露出来的部分越少越安全。卧姿射击是最合适的姿势。

还有一点,ZB26是20发弹匣供弹,就是短的,直的弹匣,电视剧中那种弯的,有加强筋的弹匣,实际是AK47的弹匣。道具嘛,最多是空包弹,所以不必考虑枪管口径,只要在机匣部分稍作改动就好了。


老霍家那小勇


能是能,不过出入特别大。抱着射击还前进,基本不可能,这种多是电视剧渲染得到,严重脱离实际。

ZB26机枪使用的7.92毫米口径的机枪,对于这种子弹,打出去后坐力大,后坐力大的结果就是,机枪手能不能驾驭住,能不能打的准。

而端着机枪射击不靠谱,提着机枪射击是有可能的。捷克机枪就有一个提把,他有一个作用就是为了提着机枪射击,但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样打不准,事实上,确实打不准。



类似于抗日剧中那种抱着机枪疯狂射击,而且不限弹药,根本不靠谱。机枪自从问世以来,都是战场上绝对的主力输出,作为主力输出,敌人第一目标就是机枪手,而其他人都要保护机枪手。站起来端着机枪射击,找死。


机枪研制的根本就是火力压制,架着扫射,子弹都能飞天上去,端着更别提了。捷克机枪抱着射击,这种只能是突击步枪的使用方式了,而突击步枪的使用也不是抱着打的,更不是扫射。

而捷克机枪容弹量只有20发,对于轻机枪来说实在太少,鬼子的歪把子都有30发。端着扫射,一轮就扫没了。我们看到的抗日神剧,士兵端着机枪疯狂扫射已经严重脱离实际了。

这样的机枪小组配合射击才是正常的机枪战术,掩护合理,有副射手支援,轻机枪抵肩射击。无论精度还是国力持续,都可以最好的发挥。抱着射击,弹药手怎么快速供弹?20发说没就没了,没了之后半天没能继续射击,那机枪作为支援火力的意义就断掉了。




二战美军苏军可以做到端着机枪射击,毕竟他们身体远强壮于中国兵,但也是命中率一样低。轻机枪如果随随便便就能端着射击,那研制突击步枪就没意义了。


军武文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基本不可能的。

捷克式轻机枪根本就没有端着扫射这种射击方式。

原因很简单。

捷克式轻机枪使用的是德式7.9毫米步枪弹。

这种子弹也就是毛瑟98K步枪子弹。

众所周知,毛瑟98K步枪威力大,后坐力更大,新兵训练经常被枪托将肩部撞的青肿。

要知道,这还是单发步枪,尚且如此。

如果使用捷克式轻机枪端着扫射,后坐力极为强劲,普通机枪手直接就被放倒了。

即便机枪手是那种彪形大汉,但因无法瞄准,又没有依托,连射时枪口跳动明显,也就毫无精度可言。

这种端着枪扫射,基本等于瞎打,实战中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这些都是抗日神剧的胡说八道而已。


萨沙


ZB26是可以一个人操作,端着射击的,有图为证——

只是当它被端着射击的时候,会出现至少两个问题——

1. 精度很差

2. 换弹夹,换枪管会比较麻烦

ZB26式轻机枪(捷克语:Lehký kulomet vz. 26)是捷克国营兵工厂在1923年研发,1924年生产列装的一款轻机枪,畅销世界各国,其设计影响了后来英国布伦式机枪的设计,是一款经典老枪。

四边形规则20发装弹匣位于枪身正上方。

一个士兵可以携带好几个这样的弹夹,只要往枪管上一插就可以使用,往前一推就可以退下来,非常方便。几何形的弹夹也便于整体收纳。当然这样的供弹射击有一个唯一的缺点,漏弹槽位于枪管正下方,容易被堵塞。

由于弹夹位于枪管轴线上,所以准心向左偏移。

这是一个高射型的大号准心,位于枪管左边。

快拆气冷式枪管带有木柄,导气管上带有脚架。这样在俯地射击的时候有支撑。

枪管上的快拆枪把不但有利于迅速拆卸换装枪管,也可以被拉成水平状,这样射手就可以一只手夹枪托,一只手扶枪把,成站立状射击。

除非是抵近扫射或者突击,这样射击第一会很累,第二由于后坐力,精度很差。因为

ZB26子弹初速达到830米/秒,射速500发每分钟,如果连射或者扫射,几秒内就是一个弹夹,射手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就打了个天女散花。

所以,一般,如果防空,会配脚架——

或者人肉脚架——

而如果是地面平射,一般会卧倒,用脚架支撑——

或者找个可以支撑的——

所有这样的配置都是为了精确射击,一般都是几发几发的点射,ZB26准度极高,点射最大射程可达1500米,有效射程七八百米。

而且对于爱惜这款武器的国家军队来说,一般都会配副射手——

副射手的任务是掩护,换弹夹,换枪管,背零件,必要的时候还要充当人肉三脚架。

值得一提的是,ZB26 最上面是枪管,打起来枪管会发烫,它下面的导气管也会发烫,但是和导气管相连的脚架要好一点。

所以有些人握住这个收缩起来的脚架,也是情理之中的。

英军在使用他们的布伦式机枪的时候,也有这个动作——

只不过,人家ZB26给了你提把,你又何必冒着手指被烫起泡的风险去抱枪管呢?

所以,和尚这个姿势,在突击中,可以算是很对的,第一和尚是猛人,不需要副射手,第二,他在突击,很可能有副射手也跟不上——

而这个打飞机的......造型很酷,真实性嘛,看看就好——


HannibalLecter


端着射击基本没有可能,因为打几枪枪管就热了,提着倒是有可能的,捷克式轻机枪上面都有提手,但是精准度就没有把握了,只有遇到特殊情况,才会提着打,大部分的时候即使是冲锋也会冲一段找一个掩体放地上继续射击。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迷龙就让豆饼当枪架子,在南天门的时候迷龙拿得是捷克轻机枪,豆饼身上还有一个箱子,没咋地,后来突击队打树堡的时候,迷龙用的是马克沁,几下就把豆饼震废了,这是后话了,要是迷龙能提着打,干嘛要豆饼垫着?

捷克式轻机枪——抗战中的明星武器

一战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从奥匈帝国中分离出去,并且在法国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军工体系,后来就自主生产了ZB-26式轻机枪,我们称之为捷克式,从捷克轻机枪生产后就被中国所向往。

一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曾经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武器禁运,步枪手枪还好,重火力武器根本运不到中国,所以,中国对火力是十分缺乏的,而捷克式轻机枪,不仅造价便宜,而火力充足,并且还有诸多优点,尤其是一个人就能拿动,再加一个负责弹药的副射手就组成了一个机枪小组。

相比于重机枪不易挪动,十分容易被对方火炮端掉的情况来说,轻机枪可以快速转换位置,也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当然,捷克轻机枪最大的特点应该是气冷的方式,一旦枪管过热可快速更换,这比很多重机枪打着打着没有水了,还得浇尿效果要强很多。

捷克式轻机枪对中国来说令一个好处就是,使用的子弹是毛瑟步枪子弹,中国的步枪也大多是毛瑟或者毛瑟的衍生品,因此子弹保障比较大。

在捷克式轻机枪生产期间,中国从厂家直接订购的这款枪就达到三万挺,其中还不包括从别处转买过来的,而中国还进行了大量的仿造,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约生产了4万挺,并且将其作为制式武器,可见这款枪在中国受欢迎程度。

士兵会一边端着捷克式轻机枪一边冲锋吗

纵横认为这个“端”字用的不恰当,端着就是从下往上,手握住枪管,这个是步枪中的拿枪动作,在机枪中并不使用,因为无论是轻机枪还是重机枪,无论是水冷还是气冷,枪管都会因为连续作业急剧加热,很多时候都可能看到枪管明显发红,甚至是折了的状况。

捷克式轻机枪的优点前面也说了,就是可以在枪管热的时候快速更换,但是那也不是用手可以直接拿着枪管的。

我们看捷克式轻机枪的上面或者侧面会有一个把手,这个把手是平时提枪的时候用的,真到了冲锋的时候,就会一个手提着他,一个手握扳手,但是从这款轻机枪的有效射程一千米的情况来看,该枪的后坐力一定很大,后坐力强的枪,通病就是拿得不稳,打得不准。

所以在士兵冲锋的时候射击需要使用腰来和手臂夹持,因此,机枪手都是膀大腰圆的人才能当,在行军的时候能拿动枪,在作战时能一直按住把手,在冲锋的时候能夹持射击,身子小的人根本就完成不了这样的任务。

所以,答案是可能的,主要在于姿势,现在抗战神剧连什么时期使用什么样的枪械都不考证,跟不会在乎拿枪的姿势了。

当然,这个打枪的姿势也只能起到冲锋中压制敌人火力的作用,并不能起到精准打击。


史论纵横


可以做到,但是说实话军队里面一般并不支持你这么做,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片,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为自己拍的军队的纪录片。

我们看到这个德军士兵依靠着坦克车作为掩体,然后一只手拿着机枪的支架,另外一只手扣动着机枪的扳机,在那里进行扫射,这实际上已就粉碎了那些所谓的中国军队使用,德国人的大威力步枪弹,而导致不能够进行持枪扫射的这种谬论,而作为通用式机枪的MG42,这种机枪的优势便在于它可以加上重机枪的支架作为重机枪使用,同时它也可以装上轻机枪的支架,或者单兵持枪进行扫射。

而中国的ZB26也就是通常所诉称的捷克式,他所使用的机枪子弹跟德国人所使用的毛瑟子弹是相近的,而且相比较于德国人通用机枪,一次性射出几十发,甚至数百发子弹,捷克式单个弹夹只有20发容量,可以说射击强度不高,而且对于中国的老兵而言,他们使用这款机枪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不是说火力压制,而是对于敌人某点进行单点,扫射。

所以我说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是军队里面不会要求,甚至是命令你不能这么干。

原因为什么变在于机枪作为整只部队的重要火力来源,尤其是中国军队所有的武器里面只有机枪能够提供火力支援,这个时候对于整个一支部队里面的机枪手而言,你保护你自己,为你的部队赢得胜利显得太重要了。

如果说这个时候你能投进拿了把机枪直接站起来跟别人站撸,你是血肉之躯呀,你身上没有防弹衣呀,别人随便一个狙击手就是就把你给崩了,你这支部队火力从哪儿来?因此国军,也就是国民党军队在挑选机枪手的时候,通常要求这个机枪手必须服役达到五年以上,有相当作战丰富经验的老兵来担任机枪手的位置。

为什么?因为老兵知道战场上什么地方最安全,什么地方敌人多,什么地方敌人的火力相对集中一点儿,这是一种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的一种生存经验,毕竟按照青铜五,里面的说法就是只有活着才有输出。

并且对于射击精度而言,由于机枪是连续发射,枪的后坐力极其强悍,如果说不能够寻找到某一个支撑点来分担掉部分枪的后坐力的话,那么对于机枪的精度而言是一种挑战,你就是在浪费子弹,对于勤俭持家的中国军队而言,这种情况是绝不允许的。战场上哪有几百发子弹给你挥霍,你要打就必须要打重,以至于八路军军队都会要求部队一发子弹干掉一个敌人。

所以说,部队对于这种逞英雄主义,而且,对于射击精度要求不高的设计姿势是明令禁止的,你别给我逞英雄,你有种给我多杀几个敌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