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宋徽宗的書法,能達到書法家的水平嗎?

數枝雪1


這個是絕對不用懷疑的。我們姑且把書法家的級別分為初學者、入門者、狹義書法家(即加入書法家協會)、名家(如曹寶麟先生、陳忠康先生)、大師(如林散之先生、沙孟海先生等)、最後能載入史冊的宗師。

宋徽宗即是載入史冊的一代宗師。宋徽宗治國無方,致使北宋滅亡,但與藝術上卻使北宋末年的藝術達到難以企及的高度。這不僅僅表現在書法上,詩詞、繪畫、音律等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書法上,宋徽宗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自創瘦金體。第二,二王一路行書。第三,大草。

瘦金體,這恐怕是最能代表宋徽宗書法風格的了。關於瘦金體有一點需要說明,宋徽宗楷書學薛稷,繼承了初唐“書貴瘦硬方通神”書學思想,並將痩硬發揮到極致,最終形成獨具面貌瘦金體,絕非憑空想象,任意而為。其筆法犀利,鐵畫銀鉤,筆勢挺勁飄逸,富有鮮明個性。

行書,從顯存宋徽宗作品中可以看出,宋徽宗行書學二王,多出集王聖教序筆意,尤以王獻之書法為宗。墨韻流暢,瀟灑清勁,有如飄藤蕩柳之勢,具有瘦而勁,秀而潤的藝術效果。在北宋書法尚意的情況下,宋徽宗行書可謂是別開生面,獨具一格。

草書,宋徽宗草書學張旭、懷素。宋徽宗的草書有一種毫不掩飾的富貴氣,疏朗、跌宕、靈動,充滿高情遠致,整體導氣、融通、氣脈舒暢。雖然有一些率意之筆,但總體氣象神滿氣足。

宋徽宗是我國古代最具藝術氣質的皇帝,雖然誤國誤民,但給後人留下了不朽的藝術經典。


《題李白上陽臺帖》

《題歐陽詢張翰帖》

《行書蔡行敕卷》
《草書紈扇》


古風書法


在中國曆代皇帝中,稱得上全能藝術家的恐怕只有一個,那就是宋徽宗——趙佶,詩詞歌賦無一不能。

他開創了“宮廷皇家美術學院”(翰林書畫院),培養出張擇端畫《清明上河圖》、王希孟畫《千里江山圖》,助推發展天青色汝瓷,更引領極簡風、時髦慢生活Style,提升整個朝代的審美水平,把宋朝人品味調教得非常高。

他作為皇帝,詩、書、畫三絕。書法自成一體,開創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瘦金體(又名“瘦筋體”),筆勢遒勁,耐人尋味。

宋徽宗,《牡丹詩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早年他臨摹薛稷、黃庭堅,個人書法稚嫩婉約;後期融合各書法家之長,剛勁強健,如屈鐵斷金。總體而言他獨創的“瘦金書”有骨感美,結字至瘦,頗具筋骨之力似鐵畫銀勾,字形誇張,線條豐腴,瘦硬卻不失其肉。

宋徽宗,《閏中秋月詩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把漢字書寫得鋒芒畢露,運筆直來直往,有種西式直抒胸臆的美學意境。相比先人儒雅的書法之風而言,不藏鋒、不妥協,寧為玉碎。是創新,也是特立獨行的表達。

此外,“瘦金體”亦叫“天骨鶴體”,因其筆法漂灑,飄逸雋秀,看似瘦弱卻像鶴腿一樣有力、修長。

宋徽宗,《瑞鶴圖》題字

當你放大看宋徽宗字體細節,你會感覺像是歡快瀟灑的“音符”。因為其書法節奏、韻律都很有律動之感,小字有竹蘭節氣之美,筆畫之間呈現遊絲,美得自然又狂野,狂野又不失優雅。

宋徽宗書法作品放大看

宋徽宗不但擅長寫楷書,其一氣呵成的草書更大放異彩。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筆翰飛舞,奔放流暢,字裡行間全是霸王之氣。他的《千字文》被譽為“天下一人絕世墨寶”。

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縱31.5釐米x橫1172釐米 遼寧博物館藏

而藝術巨擘宋徽宗不但能自成一派,臨摹之作也非常備受歡迎。他重要的作品中《臨唐懷素聖母帖》曾拍賣1億+。

宋徽宗《臨唐懷素聖母帖》局部,2008年拍賣,成交價:1.28億元

其實,縱觀古代書法史,宋徽宗書法在當時非常前衛,很多人審美還沒跟上來。不過瘦金體作為眾星捧月之書體,還是有很多崇拜者。蔡京曾模仿他的字體,雖然他行書了得,不比宋徽宗差,但瘦金體寫得木有宋徽宗好看,蔡京臨摹只為拍君王馬屁而已。

總體而言,宋徽宗留給我們的書法真跡,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去臨摹學習的。


藝萃


宋徽宗書法,比現代人呢,比不了。


為什麼?他不是書協會員,也不會玩針管噴字,也沒有獅子吼神技,最重要的一點,他是業餘愛好者,他的職業是皇帝,不是專業書法家 。書法家只有書法家協會成員才俱備書法家的資格。

在歷史上,宋徽宗則除了皇帝沒幹好,對書畫的造詣,豈止是書法家“,他屬於大宗師。不講他的繪畫,單論書法。宋代的書法,大家一說總離不開蘇黃米蔡,宋徽宗並不在其列。蘇黃米蔡,是臣子書法。帝王之書,是不與臣子並列的。在以徃的法帖中,君與臣的書法都是單獨成卷。同一部法帖中,君的在一卷,臣的在一卷,不能混搭。



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這是一種十分勁秀的書體,娟秀雅緻,特別適合題寫於畫作當中。而他的草書,在整個宋代就無一人能與比肩。可以用鶴立雞群來形容他的草書在宋代的地位吧。宋代的四大家,最擅長的是行書。在草書方面,米芾黃庭堅,草書算是好的,而在宋徽宗的草書面前,他們的草書就像是在寫行草。宋徽宗不算書法家的話,就沒有人能稱書法家。


子衿書法


開玩笑~~~宋徽宗的書法何止是一般書法家的水平!完全是開宗立派的大書法家啊!


宋徽宗自創的“瘦金體”獨樹一幟,形銷骨立、斬釘截鐵、乾淨利落,骨氣豐盈,簡直是書法界大膽而又才華橫溢的創新。

小姐姐曾經試著學習臨摹瘦金體字,真的很難臨,臨過就會明白,這清瘦細胳膊細腿裡面包含著多大的能量。剛和柔最完美的結合,看似柔弱實則無比剛強。


真心不是一般書法家能達到的境界。

這種字體很好看,也很難練。簡直不相信是用毛筆寫出來了,看著完全像是鋼筆美術字麼。

再說說宋徽宗的畫,也是簡直了,曾經去上海博物館看過宋徽宗的真跡(因為博物館不允許拍照,所以網上找了幾張畫)


當細看那些博物館真跡的時候就會震驚,這一筆一筆和素描有什麼差別

宋徽宗的字畫都是極致到喪心病狂的程度!

還有宋徽宗不僅自己畫的好,他有一個學生也是牛逼到不行

王希孟



這個被中國繪畫史上僅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被宋徽宗認為“其性可教”,於是親授其法,經宋徽宗指點筆墨,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繪畫出《千里江山圖》,時年僅十八歲!





(局部圖)

所以,宋徽宗可不是一般的書法家哦!整個書法史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零五茶學


宋徽宗雖然不是個好皇帝,但他在書法史上絕對是排得上號的人物。

他的瘦金體,是楷書在唐代以後難得一見的一大創舉。

他首創的瘦金體,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而內斂,連筆飛動而乾脆。其絹秀而不流於柔弱,清勁而不失拋筋露骨,在有限的範圍內用筆還是較好地發揮出其豐富多變的特色。

趙佶初學薛稷。薛稷為褚遂良的高足,也是褚遂良的外甥,其弟薛曜也是一代大家。宋徽宗正是取了他們的瘦勁之長,又加以新的陶冶提煉,形成了自己的瘦金體的風格。

瘦金體產生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徽宗的擅畫。他的工筆花鳥也可稱是登峰造極之作。

徽宗試圖把書法中的豐富用筆動作借用到繪畫上來,以提高工筆花鳥人物畫技法的生命力。然後,又將這種瘦勁的勾線技巧再揉進書法中去,並隨之形成了那種開張型的書法結構,最終完成了瘦金體的基本風貌。

當然,也有人認為瘦金體裝飾性太強,屬於美術字,失去了書法的很多趣味。趙佶的行書和草書也是不錯的。

不管怎樣,他和後主李煜一樣,應該屬於”男怕入錯行“的典範。

趙佶《草書紈扇》

趙佶《題李白上陽臺帖》


千年蘭亭



宋徽宗做皇帝不行,做藝術家絕對是最頂尖的。就以他的瘦金體為例子,那可是千古第一份,自己開創的“筆體”,“顏體”,“柳體”,“瘦金體”等,都是開宗立派的稱謂。


據搜狗百科:

瘦金體為宋徽宗趙佶所創,是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楷書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楷書區別較大,個性極為強烈,故可稱作是書法史上的一個獨創。

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處。因其筆畫相對瘦硬,故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


宋徽宗一生於朝政不見卓越,卻將所有精力用在藝術創作上。他組織編撰的《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是美術史研究中的珍貴史籍,至今仍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他發掘的藝術天才如張擇端,王希孟,更是名傳千古。《清明上河圖》的北宋市井長卷,《千里江山圖》的山水長卷,幾乎代表了同時代現存的北宋畫作至高水準。《千里江山圖》更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演出上被做為主題畫軸出現。可見其藝術價值。



宋徽宗最大的藝術成就就是創立了“瘦金體”。現在一提到宋徽宗,第一反應就是那充滿筋骨,驚為天人的“瘦金體”書法。


“靖康之恥”成為宋徽宗一生最大的悲劇。傾盡半生致力的藝術,並未能挽救他的國家和他自己。

靖康元年(1126年)閏十一月底金兵南下。十二月十五日,金軍攻破汴京,金帝廢宋徽宗與子欽宗趙桓為庶人。隨即開始了悲慘的做俘虜的後半生。


君箋雅侃紅樓


宋徽宗《恭事方丘敕》

對於宋徽宗的書法評價,歷來不一。我不想先說我自己的評價,我想先說說別人的評價。沈從文在《談寫字》裡提到過宋徽宗的書法:

“即以對於藝術興趣特別濃厚賞鑑力又極高之徽宗皇帝而言,題跋前人名跡時,來三兩行瘦金體書,筆墨秀挺中見蒼勁,自成一格,還可給人一種灑落印象。寫字一到二十行,就不免因結體少變化而見出俗氣,呆氣,頭巾氣,難稱佳制。”

寫字是一種技能,書法是一種藝術。至於說到“書法家”,這個概念太模糊,什麼叫家?指的是技巧還是境界?書法藝術也分大眾化的和個性化的。大眾化的書法家如趙孟頫,藝術價值之高不用說了,而且趙書看得懂、學得來。而個性化的就是宋徽宗,後世學瘦金體的不計其數,都望塵莫及。誰都不是宋徽宗,何必妄學瘦金體?就連和宋徽宗有血緣關係的金章宗也一樣,學得了瘦金體的形,學不了瘦金體的神韻。而宋徽宗達到瘦金體的高度是因為作者本人的藝術積累高厚,藝術神韻深廣,因此才能寫出其獨特的瘦金體,形神兼倍。

再說,宋徽宗的書法也不僅僅只有瘦金體。就算要衡量一個人的藝術境界,也不能這麼管窺蠡測。宋徽宗的行楷草書多得是,就算瘦金體寫大篇幅結體少變,但不代表宋徽宗的其它書法也都是這個樣子。

從藝術境界上說,有的書家是積古大家,進退有據,但求規矩而少原創。當然原創不是胡寫亂寫就能稱為一體的。而宋徽宗就屬於能跳脫的那種,能跳出積古自成一體,已經很難得。

從書法發展史的角度來說,宋徽宗的書法代表的是一個時代,而且僅存於那個時代。毫無疑問,宋徽宗的書法是中國書法發展史上非常個性化而煥化異彩的一筆,我想如果缺了這一筆,中國書法發展史會因之失色。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宋徽宗都該算得上是所謂的“書法家”了。


沅汰


你好,宋徽宗的書法完全可以稱為千古一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至今都無人敢去模仿他的風格,也無人寫出宋徽宗瘦金體的風骨。所以宋徽宗不但是一位書法家,而且是可以在中國書法世上自成一派的大家。
&做皇帝耽誤的書畫家宋徽宗


不過,我很難想象像宋徽宗這樣儒雅而多愁善感的詩人氣質的皇帝,為啥會寫出這種鐵畫銀鉤一般的瘦金體,很不符合他的性格。整個宋徽宗一朝,把奢侈糜爛的生活氣息發揮到了極致,整個以蔡京為首的土大夫階層爭相攀比,建的宅子一個比一個大,奢華程度一個比一個高。
&中國曆代最美錢幣,宋徽宗手書大觀通寶

對待金國的挑釁和入侵,整個上層結團只知道苟合,任何過份的要求都無條件同意,極大的滋長了金人吃掉這個醉生夢死的北宋。北宋文人們的這種苟且偷生的心態一直影響著南宋的對北方的政策,甚至為了苟安去迎合金國和談,不惜吧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岳飛、韓世忠解除兵權,甚至是剪除,在金國無力再發動戰爭的情況下自斷手足,任人宰割。


&宋徽宗的
山禽矝逸圖,國寶級文物。

整個宋代,儒學、理學、詩詞繁榮,但是卻養出了一群毫無骨氣的文人士大夫,比如司馬光、比如蘇軾,不但自己只顧享受他們的生活,還竭力打壓主戰派,最終讓北宋再無雄兵。宋徽宗在書法世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卻在風花雪月中把整個北宋送上了不歸路。


宋徽宗的書畫對於後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雖然是個亡國的恥辱之君,但是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仍然值得我們承認的,尤其是他那讓後人驚豔的瘦金體。


風雲說收藏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認為,宋徽宗的書法不僅限於你所說的書法家,更合理的觀點是:他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人物,所創立的“廋金體”也在書法長河中獨樹一幟。

下面我想詳細闡述一下我的觀點,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朋友批評指正!

評價一個人的作品,要結合時代背景和人物性格:

宋徽宗趙佶(1082—1135),是宋神宗的第11個兒子、是在位26年的皇帝,當時在位初期頗有明君之風,但後來聽信蔡京等人的讒言,國內政治形勢變得十分之差,內憂外患,金國兵臨城下後,把皇位禪讓給了太子,算躲過了亡國之君的這個黑鍋吧,靖康之變被金兵俘虜北去,最終駕崩於五國城,54年的人生,可謂是大起大落,本不是太子,卻兄終弟及成了皇帝,本不善朝政,卻做了20多年的聖上!

“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徽宗在書畫方面的天賦極高,也與他在這方面的勤奮刻苦有關,他的書畫作品傳世並不多,但是他創立的瘦金體”卻被後人不斷追捧,這種銀鉤鐵劃,其瘦且硬的書風也載入了書法長河:

他的瘦金體《千字文》更是精品,展現了極高的藝術功力

除了在書法上的成就,宋徽宗的繪畫則有更大影響,“院體”畫更培養了很多的人才。

琴棋書畫燒陶瓷都精通的皇帝,歷史上怕是很少吧。

宋徽宗的書法,至瘦而不失其肉,這個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在他之前是不存在的,同時在字的轉折處可見到藏鋒,露鋒的提頓痕跡,也是他書法的一大特點。

一個書家能寫好字就已經很難了,如果再開創新書體,那就更不易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筆下春風


不僅能達到,而且是大家。要談他的書,就離不開他的畫,他的書和畫均在書畫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而“瘦金體”,也是他將書和畫所結合的最成功的一個典範,這種字體與宋畫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將繪畫的線條感融入書法,再用這種書法來反哺繪畫。

比如這張《山禽臘梅圖》,若是替換成別的任何字體,這幅畫都達不到它現有的美感。

按傳承來說,徽宗所學二薛:薛稷、薛曜;而二薛所學褚遂良,褚遂良學歐陽詢、虞世南;從字的結構來看,徽宗的字也有上述幾位的影子。宋代講究“尚意”,拋棄了唐人的“法度”,宋四家的字體都各有風貌,徽宗的字體也是獨特的。

按視覺效果來說,“鋒芒畢露”是形容徽宗字用得較多的一個詞語。用極細的線條,和頓筆處的“面”形成了極強烈的對比,同時,還將字用線條“做”出了很多三角面,和大多數書家的“藏鋒”不同,徽宗的字給足了尖銳的視覺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對於書法史和我們傳統的“中庸”“內斂”哲學來說,無疑是非常特殊的。

按理論角度,徽宗主持編撰了《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書譜》記載了徽宗時期內府所藏名家法帖,共二十卷,講述了自篆書以下各種書種的變革和源流,是後世研究書法史的寶貴資料。

許多人強行拿徽宗的字和“顏、柳、歐、趙”等去比較,我覺得完全沒有意義。清代陳邦彥曾跋趙枯瘦金書《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徽宗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滅的。正如宋代的“尚意”是要做真正的自己,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