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現場管理的九大基本執行手法

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益至講壇的本期內容。我們專注於分享傳播精益理念,歡迎大家加入到益諮會,一起學精益,勤思考,讓精益行動起來!

- 1 -

現場管理,簡言之,就是生產現場的基礎管理、綜合管理。說起來可能大家對現場管理的五大要素都不陌生,但是可能對於現場管理有那些特點,有那些基本的管理方法並不清楚,因此今天就給大家就現場管理的“一個定義、五個特點、兩個基本觀念、九個基本方法”作簡要介紹。

- 2 -

首先我們對現場管理的定義進行了解。現場管理就是運用科學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對現場的各種生產要素,如人(操作者和管理者)、機(機器設備)、料(原料和零部件)、法(工藝和監測方法)、環(環境)、資(資金)、能(能源)、信(信息)等,進行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的動態過程,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協調和控制等管理職能,以保證現場按預定的目標,實現優質、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產作業。

因此現場管理是一門內容豐富,涉及層面廣泛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工業自動化及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對於工廠企業的現場管理人員來說,要做好現場管理工作已經不能夠單純的對員工、物料、生產計劃等進行單一的管理,更多的應該是從一個整體的管理角度出發,對現場的各種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實現高效的現場管理。

- 3 -

基於現場管理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現場管理所具備的五個特點:基礎性、系統性、群眾性、規範性和動態性。

1、基礎性。企業管理一般可分三個層次,即最高領導層的決策性管理、中間管理層的執行性與協調性管理、作業層的控制性現場管理。現場管理屬於基層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基礎工作健全與否,直接影響現場管理的水平。通過加強現場管理,又可以進一步健全基礎工作。加強現場管理要從基層建設、基本功訓練、基本素質的提高來開展。

2、系統性。現場管理是從屬於企業管理這個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人、機、料、法、環、資、能、信等生產要素,通過生產現場有機的轉換過程,向環境輸出各種合格的產品或服務。同時,反饋轉換中的各種信息,以促進各方面工作的改善。系統性特點要求生產現場必須實行統一指揮,不允許各行其是。各項專業管理雖自成體系,但在生產現場必須協調配合,服從現場整體優化的要求。

3、群眾性。現場管理的核心是人。人與人、人與物的組合是現場生產要素最基本的組合,不能見物不見人。現場的一切生產活動、各項管理工作都要現場的人去掌握、去操作、去完成。優化現場管理僅靠少數專業人員是不夠的,必須依靠現場所有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廣大員工參與管理。

4、規範性。現場管理是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遵守工藝紀律及各種行為規範。現場各種制度的執行、各類信息的收集傳遞分析利用需要標準化。要做到規範齊全並提示醒目,儘量讓現場人員能看得見、摸得著,人人心中有數。

5、動態性。現場種種生產要素的組合,是在投入與產出的轉換過程中實現的。現場管理應根據變化的情況對生產要素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合理配置,提高現場對市場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現場管理的九大基本執行手法

- 4 -

工廠生產現場的狀況是瞬息萬變,因此現場管理者要重視包含在過程中的方法和能力問題,建立資源運用和部門經營的觀念,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待現場管理,這裡就引申出現場管理的兩個基本觀念。

1、資源觀念。現場管理者要將周圍的環境當作資源來看待,人、機、料、法、環是資源,技術和信息是資源,上級、同級和下級之間的關係都是資源,只有把周圍的環境都當作可以利用的資源來看待,才能改變對它們的態度,調整對它們的方法,想辦法調動它們的積極性,使它們為實現生產現場目標服務。

2、經營觀念。生產現場具備經營實體所必備的基本要素,生產現場相當於一個經營實體,管理一個部門就是經營一個部門。現場主管應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集體智慧,使企業配置到生產現場的資源創造最大效益。所以,生產現場搞得好不好,就是現場管理者當得好不好。每個生產現場都是一塊小天地,現場管理者應該自主思考:我這塊小天地該怎樣管?該做哪些事情?怎樣做好?還有哪些不足?

- 5 -

要做好現場管理,處理對現場管理的理念要有深入瞭解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合適的管理手法。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關於現場管理的九個基本方法。

1、現場異常處理“三即三現”。當現場一旦發現問題時應該:立即趕往現場;即時瞭解現場(從而切中要害,產生解決問題的對策);即刻處理現況。其目的是幫助生產現場的管理者,端正正確的管理作風,準確把握問題、查明真相,實施最有效的對策,到現場解決實際問題。

2、5W2H法。是一種綜合分析的方法,適用於解決問題。什麼事情(What)?什麼地方(Where)?什麼時間(What)?什麼人(Who)?什麼原因(Why)?怎樣做(How)?成本和代價是什麼(How Much)?

3、PDCA法。由美國戴明博士提出的,也稱戴明模式,即策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改進(Action)。閉環管理,環環相扣,持續改進。

4、目視管理。即通過視覺導致人的意識變化的一種管理方法。目視三要素:無論是誰都能判明是好是壞(異常),能迅速判斷,精度高,判斷結果不會因人而異。目視三個水準:初級水準,有表示,能明白現在的狀態;中級水準,誰都能判斷良否;高級水準,管理方法(異常處置等)都列明。

5、看板管理。是管理可視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各種形式如標語、現況板、圖表、電子屏等把文件上、腦子裡或現場等隱藏的情報揭示出來,因此,管理看板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非常有效且直觀的手段。

6、定置管理。即為確定物品等的位置並進行分類標識,易於找尋。有物必有區,有區必分類,分類必掛牌。定置管理的目的就是取締現場不需要的物狀態,不斷改善人和物處於尋找的狀態,使其達到人需要的物隨手可以拿到的狀態。

7、5S管理。5S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的簡稱。5S活動是一項基本活動,是現場一切活動的基礎。通過開展5S管理,能夠有效的維持圍繞現場管理改善的各種效果。

8、TPM管理。是一項全員參與,包括了在裝備出現故障以後採取應急措施的事後處置方法;裝備在出現故障以前就採取對策的事先處置方法;延長裝備壽命的改善活動;為了製造不出故障不出不良的裝備的活動。能夠實現對工廠的設備狀況進行全面改善。

9、JIT管理。JIT管理(Just In Time),又稱即時管理,零庫存管理。日本豐田公司首創。其核心思想是“在需要的時間,使用需要的資源,生產需要的產品”。生產原料及產品實現零庫存。

現場管理的方法、手段十分豐富,從“三直三現”到PDCA,從定置管理到5S管理,從TPM到JIT,是一個持續發展、追求卓越的過程。良好的現場環境能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創新能力、凝聚力。人造環境,環境造人。現場管理追求無境。只要認識提高了,思想統一了,理念更新了,注重細節、講求實效,那麼生產現場面貌就能將煥然一新。

現場管理的九大基本執行手法

- 6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現場管理工作有什麼看法?或者有什麼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穫,可以搜索“益至諮詢”與我們進行互動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