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按目前這種趨勢,美國會不會重演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現象?

川粵世紀


任何的歷史都不會以相同的表現重複,但是其深層邏輯往往有相似之處。因此考察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歷史走向,往往必須從問題的深層邏輯著手。

從國際政治層面上說,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危機,其大背景是1918到1938年,也就是一戰結束到二戰爆發期間在西方世界的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出現的一系列混亂現象。1918年一戰結束後,當時的西方世界可用“戰勝國贏得不光彩,戰敗國輸得心不甘”來予以形容。這不但奠定了二戰必然爆發的基礎,而且也在相當程度上注入了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種子。在當時的西方世界,各種思潮如”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而甚囂塵上,搞亂了人們的心靈。

從這個義上說,今天的西方世界與當時的西方有類似之處。西方世界在過去十年裡的集體迷茫,尤其是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歐洲集體民粹主義盛行,似乎都讓人看到了1929年之前的西方的影子。

從社會層面上說,1918到1929年西方社會貧富不均出現巨大的撕裂,也是導致當時西方社會人心混亂的重要原因。而這一點,在過去40年,尤其是過去20年的西方社會里,隨著全球化、金融創新和互聯網的不斷髮展,各種矛盾交織、貧富不均擴大,人們也看得日益明顯。

當然,任何經濟危機的最直接的動因還是在經濟領域。1929年之前,西方經濟學領域裡自由主義盛行,各種市場化不斷擴大,導致生產嚴重過剩企業倒閉,工人失業。這種現象雖然在過去十年經濟危機相對平復之後已有所減緩,但是特朗普上臺之後,人們在美國的金融領域又看到一個”新出現的舊現象”,那就是”金融創新過度,監管相對不足”又死灰復燃。

最近幾年,美國經濟雖有復甦,但是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依然沒有消除,而且還有繼續加劇之勢,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跡象。與此同時,在歐美等國,有科技革命所帶來的貧富不均,或更準確的說,是當科技革命遇上市場經濟而必然產生的貧富不均擴大,雖然在形態上與1929年之前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就其本質而言,卻與176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誕生之後的貧富不均擴大有一定可比之處。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人類幾乎每過100年就會遇到一些重大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是科技、經濟、政治、軍事相交織而突顯的矛盾衝突。今天的世界似乎又遇到了1760年代和1860年代分別因科技革命突飛猛進而帶來的挑戰。

隨著這一輪科技革命的高速發展,人類能不能逃過1930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的劫難?需要這個時代的人們共同來思考和探索。

關於這些深層次的問題,我在新近出版的著作《2020大布局: 你的機遇在哪裡?》的長達2萬字的序言中,有較為系統的闡述。大家若有興趣,也不妨可以參考。






邱震海


美國現在和1930年的美國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2017年1-12月累計,美國貨物進出口總值為39562.48億美元,同比增長6.9%,其中,貨物出口總值15467.62億美元,同比增長6.6%,貨物進口總值24094.87億美元,同比增長7.1%。

美國的出口佔據了全球8%的份額;而美國的進口則佔據了13%的份額;也就是說,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需求來自於美國。而現在的中國和30年代的美國可能會有些相似,主要還是以出口為主導。

那麼1929年大蕭條發生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1)20世界20年代,美國的空前大繁榮;

2)產品過剩

3)人口增長緩慢

4)貧富差距拉大,基層民眾消費力下降;


美國現在是產品不足,大量進口,已經從過去的主要出口國轉變成了主要的貨物進口國。所以美國現在不容易發生大蕭條,但是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以股易金


1930式的危機不會重演,原因很簡單,當時的美元不是國際儲備貨幣,因此轉嫁自身危機的能力不強。但是比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更危險的金融危機還是大有可能會發生的。

美元現在是國際儲備貨幣,通過加息可以使得外部投資流入美國。新興經濟體往往資本流出,貨幣對美元貶值。而美元購買力會變強,刺激進口,刺激消費,使得美國的投資、消費、生產能循環起來,因此不會走向大蕭條。等於其實貿易逆差在幫助美國消化與轉嫁危機。而美國印鈔的鑄幣稅(通貨膨脹稅)的容許度遠高於1930年,因為美元的通貨膨脹等於是全球共擔的,因此哪怕美聯儲鈔票印得相當誇張,通貨膨脹率也是不會變得很高的;再加上Made in China一直在幫美國消費者降低物價,因此美元通貨膨脹的危機基本沒有。

因此,就此來看,美國已經消滅了大蕭條。

但這不意味著不會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只能說哪怕發生2008年式的次貸危機,美國也不會走向大蕭條。

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大有可能。全世界鋼鋁產品已經嚴重產能過剩。而特朗普用保護主義的方式,等於使得盟友的產能更為過剩,導致經濟發展無力;而另一方面,美國的落後產能卻被刺激放大。這將使美國盟友與新興經濟體的資本加速流入美國金融行業。於是股市會非常亢奮,金融衍生品會越來越多。這個現象其實已經開始出現了。

而美國國內賺快錢的人會越來越多。所謂製造業的擴大隻是一時假相。目前美國公佈的非農就業及失業率數字非常漂亮。但我懷疑統計數字嚴重失真,因為工資基本沒增長,說明就業市場其實還是供方市場,這與美國Tent CIty (帳篷城市)現象依然非常嚴重的觀感是吻合的,與特朗普還挺受歡迎的心理現象是吻合的。而聯合國一份調查表明,美國有1850萬赤貧,現象觸目驚心。而特朗普也早指出美政府官僚現象嚴重,難道他上臺後就立竿見影解決了?因此,我建議對美相關統計數字保留質疑。

而美國目前的基礎設施重建在美國目前這種體制下,很難大規模開展。於是靠貿易保護主義與特朗普畫餅而興奮起來的美國產能,不久之後也將會發現嚴重過剩。這又會導致資本更進一步偏愛流入金融。

所以,結果會怎樣?肯定是一場金融危機,而且恐怕史無前例。會發生在什麼時候?我猜大有可能就在2020年的選舉年,而且是下半年。因為從2019年年底開始,以特朗普的性格,一定要加碼把股市與債市吹膨脹,結果最後就悲劇了!


建章君


從目前的趨勢看,這種可能性很小

研究過經濟危機的都知道,如果要發生經濟危機,總會有一個行業特別的火熱,在這個行業中賺錢特別的容易,無腦買入都會賺錢,前提是隻要你有資金就行。這個行業已經脫離了實際的價值區間,泡沫橫生,在這個行業里人們都在利益驅使下失去了理智,這種情況下才會發生經濟危機。

如1930年美國大蕭條時是股市、2001年的科技泡沫時也是股市、2007年次貸危機時是房地產、再向前1637年鬱金香泡沫是鬱金香的球莖、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房地產泡沫也是房地產行業、再加上我們08年的經濟危機進同樣是股市瘋漲的後果。從上面歷次經濟危機的過程中都可以看出,都有這一個行業嚴重脫離了自身的價值區間,現在美國有這麼一個行業嗎?好像現在還找不到。來分別看一下可能會發生危機的幾個行業的情況。

股市

美股雖然走了9年的牛市,但現在還遠沒有到那種瘋狂的地步,如下圖現在標普500的估值只有27倍,雖然有點高,但也沒有到瘋狂的地步。加上現在的老特總統,三天二頭的搞點事出來,刺激一下股市,這股市更是不怎麼敢漲了,說老特總統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一點沒錯,那裡有風險看的很準,有他在,股市會搞出什麼么蛾子的可能不大。

房地產

這個行業的可能同樣不大,如下圖所示,雖然現在房價指數再次漲到了07年的峰值,但是現在美國的GDP與07時時可是相差了有5萬億美元,同時美國的私人債務佔比與07年相比減少了很多,而且從趨勢看還有下降的趨勢,所以這個行業的可能也不大。

比特幣

這個有可能,但也不大,因為這個行業的參與門檻有點高,不像當年荷蘭的鬱金香,誰都可以參與。

所以這個角度看,現在最有可能產生的泡沫的幾個行業,都還沒有發酵到那種過熱的地步,至少現在還沒有,所以以目前的趨勢,美國會重演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的可能性現在還不大。但是如果其中有那一個行業突然過熱了,那就不一定了。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這道問題出的相當有水平!筆者認為不能用簡單的會還是不會出現來武斷地下結論,需要謹慎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並給出合理解釋。

但前提是要分析清楚1930年代大蕭條的根源在哪,然後再對比當前形勢做一個客觀判斷。

國內外學者對大蕭條的成因分析地很多很多了,筆者認為主要在於:

第一,經濟金融出現問題。大蕭條發生前,工業革命和科技進步是美國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但這種繁榮是一種在通貨膨脹下長達近10年的非理性繁榮。生產和消費的增長建立在信用擴張基礎之上,消費虛旺和生產過度為經濟運行埋下隱患。

同時,投資者貪婪、逐利本性使他們紛紛投機高風險項目。金融槓桿被過分放大,資本市場泡沫積聚過深,隨後的銀證混業把股市危機轉化為金融系統風險。發生危機後,信貸收縮等問題反過來又影響實體經濟。所以說,當時的股市暴跌只是一個導火索。

第二,加劇的重要原因是貿易保護主義。大蕭條時期,時任美國總統的胡佛簽署《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將已經很高的關稅繼續提高,力求通過提高本國企業出口來解決失業率問題。但適得其反,各國隨即針對這項法案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紛紛“關城門、拉吊橋”,國際自由貿易發展面臨嚴重倒退。

第三,政策反應不力。1929年大蕭條爆發的時候,凱恩斯宏觀經濟學還沒有誕生,各國政府起初應對危機的思想仍被自由經濟理念充斥著。美國胡弗政府錯誤的政策理念和經濟政策操作失誤一手造成並惡化了大蕭條,直到1932年羅斯福新政出臺後局面才逐漸得到扭轉。

基於上述歷史,對照現在美國經濟的話,筆者認為出現當時的大蕭條可能性很小,但也有一些危機風險。

發生可能性小的理由在於:

第一,經濟表現不錯。美國經濟不存在過度繁榮,每年2-2.5%左右的溫和增長更能持久,失業率達3.8%,企業利潤表現不錯,通脹不高,資本市場繁榮帶來的“財富效應”,讓美國經濟看上去還是不錯的,至少短期看較為健康。

尤其是,特朗普的減稅、放鬆能源監管的經濟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或助力美國經濟進一步走強。

第二,反週期政策很成熟了。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洗禮,美國的財政、貨幣政策更加成熟。美元國際地位,允許美國債務上漲,緊急情況下財政空間比1930年代強很多。貨幣政策,不僅有傳統的利率、公開市場操作,還發明瞭“前瞻性指引”和量化寬鬆政策。美國應對危機的工具箱很豐富。即使發生了一定程度的市場動盪,美國有足夠的能力應對。

從蘊藏的一定風險看:

第一,金融風險。大蕭條時美國就在混業經營,是危機爆發的重要誘因之一。而最近特朗普簽署了放鬆金融監管的法案,中小銀行的混業經營被再次允許。打破了此前“多特-弗蘭克金融監管框架”。魔鬼或已再次出瓶。雖然可以促進金融繁榮,但正在為下一輪危機埋下種子。

第二,貿易保護主義。這個不用多說了,歷史是前車之鑑,特朗普熱衷的東西或可能在拖累美國經濟。影響資本市場信心,不排除成為刺破金融泡沫的那根針。

上述的思考可能不是很全面,還請各位專家網友多指點。


經韜


看來提問者應該看了不少相關的財經評論!這段時間,因為美國對某些國家的產品加徵關稅,而讓一些人聯想到了大蕭條時期的那種情況!上次大蕭條,也就是1929年那次經濟危機,確實是因為美國開始加徵關稅,導致了那場危機最後一發不可收拾,而那次危機最終也導致了納粹的上臺以及後面的二戰,給人類造成的破壞是史無前例的。

應該怎麼說現在,有可能會出現1930年代的那種情況,因為目前的局勢跟那個時代確實很像!長時間的經濟危機,而美國的政府也找不到什麼好的辦法讓美國擺脫那種經濟危機,他們只能實驗各種的方法,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關稅,就是大家能看到的最方便的辦法!而且在那個時代,美國所佔世界的經濟份額和現在應該也比較像,大概也就是1/4,30%這樣子,那個時期歐洲,嚴重的依賴美國的貸款,和現在全球很多國家依賴美國的金融系統融資差不太多!一旦各國開始加徵關稅搞貿易戰,很有可能導致全球的貿易停滯!而貿易停滯的結果,就是整個世界的財富創造出現斷裂,造成的社會危機,最終會讓全世界的人走向戰爭!這條邏輯的鏈條一直是存在的。在這個世界上,總要有人做犧牲品,之前的幾十年美國的普通消費者和產業工人做了這個犧牲品,他們不斷的刷卡消費,借貸消費,來讓其他地方的人們能夠擴張自己的產業,找到就業機會,但是他們的犧牲能維持多久呢?他們已經犧牲了三四十年了,還能繼續犧牲嗎?可是現在大家能找到新的犧牲品嗎?

我想這個是急需大家回答的問題,不然的話,1930年代的那次危機,很有可能重新到來。那一次因為美國人搞關稅戰,導致二戰打的那麼大,而最後美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將大戰平息了下來,那麼這次如果真的出現問題,美國會不會再次,運用自己的力量平息事態呢?這個事情我想沒有人有答案,在二戰後期,丘吉爾沒有答案,所以說,當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的時候,他唱起了歌,非常的高興,因為他沒有把握能把美國人拖進二戰!丘吉爾都沒有把握,何況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


帝國曆史


今年以來,美國高舉貿易大棒、四處出擊,擺出了做好挑戰全世界的架勢,這次特朗普連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下手了。



一直以來,這些親密盟友大多都擠在向特朗普申請豁免的隊伍當中,但特朗普最後還是無情的把它們拋在了一邊。

在美國這種貿易壁壘的霸權主義面前,美國政府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以往的一切盟誓也都變得那麼空洞了。

這個現象跟88年前的1930年有點相似,當時美國政府同樣是為了自身利益,高築貿易保護主義壁壘,在國會上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最終引發了貿易戰、使到全球經濟快速下滑。

最後事與願違,這個貿易壁壘非但沒有為美國帶來經濟利益,反而把美國經濟拖入了大蕭條的泥潭,可以說,這個教訓對於美國來說是慘痛的。



現在美國政府好了傷疤忘了痛,又開始要舊技重演到處加關稅。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不是簡單的重複,這不,在申請豁免無效的情況下,多國已開始醞釀反擊的舉措,誓言將採取對等報復。

比如歐盟、日本、加拿大、、、等,並且早在5月18日,歐盟已向WTO提交過一份清單,它們準備自6月20號起,對從美國進口的大米、玉米、花生醬和鋼材等商品徵收25%的對等關稅。

而墨西哥的經濟部則表示,將對對美國的豬肉製品、水果、奶酪、燈具和扁鋼加徵同等規模的關稅。



歷史一再告訴我們,貿易戰沒有贏家,如果美國政府這次仍不懸崖勒馬,按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美國重演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將是大概率上的事。


兔八哥BugsBunny


1930年那時的美國,還不是這個世界的霸主,所以他在經濟上出現一些錯誤,他就要承擔隨之而來的後果,這後果就是經濟大蕭條。

但現在的美國,是這個世界,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文化上的霸主。尤其在經濟上,美元綁架了世界上所有國與國之間貿易交易。

從二戰到現在,己經過去了七八十年,在這七八十年的時間裡,依照《資本論》的理論,美國應該至少經歷二次經濟大蕭條,可是事實美國沒有發生,這是為什麼呢?


現在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美國在六七十年代,打了一場越南戰爭,把自已打得國力衰退,經濟蹦緊。但美國當時跟日本簽了個廣場協定,硬生生把美國的經濟蕭條轉移到日本身上。

後九十年代,美國打伊拉克,打阿富汗,也搞得國債高啟,經濟吃緊。隨後,美國利用美元霸權,把歐洲,東南亞,俄羅斯用金融風暴的手段,洗掠了這個世界一遍,美國又成功跨過去了。

現在,就是今天,美國又遇到了同樣問題,特朗普現在又在玩那一套了,並且特朗普玩得還不錯。

所以說,現在的美國跟過去不同了,如果,你現在還在用過去的經驗和數據分析問題,那這個問題你永遠分析不清楚。

美國現在是這樣的,美國好比是一個農場主,當冬天來臨,沒錢開銷時,這個農場主就拿起剪刀去剪牛啊羊啊兔子的毛,來給自己過一個暖冬,當然關於牛啊羊啊兔子啊會不會凍死,那可不是美國管的事。

事實上美國只要,在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文化上有世界的說話權和管理權,那麼從此以後美國絕不會發生經濟衰退或崩潰,美國的股市和GDP將永遠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一路漲一路升,永不停息。


這就是美國,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現實。

醒醒吧,全世界做夢的奴隸們。


馮明凱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搞清楚當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在今天是否依然存在!第一股票價格在高槓杆情況下的嚴重虛高,當年美國人幾乎是全民都在借錢炒股,十倍五倍槓桿倍率十分常見,結果積累了巨大風險,股票價格下跌直接導致股票經紀人追加保證金,投資人沒有資金繼續投入最終股價幾天崩盤,今天美國的股票也依然有大量的高倍率槓桿存在,但是由於貧富差距的懸殊事實上多數美國人被排除在股市以外!第二,資金的抽逃,當年黑色星期五之前一個月英國央行提高了利率,導致大量資金離開美國股市(當時股市已經積累了很大的風險),為後來美股崩盤埋下伏筆,而今天全世界已經沒有可以如當年能匹敵美元的貨幣——英鎊!而美聯儲成為了世界的央行!所以我認為重蹈覆轍的可能性極低


萬歲1148858845


不會!

人們經常說歷史的重演,這個說法一點也不科學,因為事物總是在變化中,只有類似的,沒有重演的,歷史也一樣。

19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早已經遠去,很多記憶早已經被封存,很多淚水也早已經風乾。

2018年不但不會重演1930,我看連類似都不可能,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今非昔比,一代接一代人過去了,時代背景完全不一樣了,2018即使發生經濟危機,也與1930 不可同日而語。更何況目前來看,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的跡象並不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