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廣西壯族人清明節掃墓持續大半月,祭祖習俗和特色美食讓人驚奇

清明節是我們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廣西這個節日顯得尤其隆重,因為清明掃墓是廣西人一項重要的儀式。每年的清明節,廣西堵車的程度不亞於春運,外出務工的朋友都會在這幾天趕回家中祭祖。

廣西人掃墓多是以宗族為單位,祭祖前有家族中管事的收份子錢,然後採購拜山各種物品,這個過程幾乎可以說和採購年貨一樣重要。

如果是大家族,家中祖墳比較多,掃墓的時間可持續到大半個月。據說當地一個望族,族譜中記載已有一千年,其中一個祖墳,當地同姓的人家都會來祭拜。

廣西壯族人清明節掃墓持續大半月,祭祖習俗和特色美食讓人驚奇

通常一大早大家都會準備好祭祖的食物,一般有“三生”,也就是雞肉\\鴨肉\\鵝肉、豬肉、魚,另外還有一些特色美食,比如五色糯米飯、韭菜煎雞蛋、豆腐菜,各種水果等。

大家扛著這些食物浩浩蕩蕩的出發,然後在墳前擺放祭品,點燃香並祈禱,一般祭祖會趕在中午前完成。然後大家將祭品收回,在墳頭周圍席地就餐,分食祖先享用後的祭品,據說可以保佑子孫身體健康。

廣西壯族人清明節掃墓持續大半月,祭祖習俗和特色美食讓人驚奇

祭祖的時候,大家要將祖先的墳墓前燃放鞭炮、修整墳墓的各種雜草,給墳墓添土,避免被雨水沖壞。準備回去的時候,要給祖宗燒紙祈禱,並在墳頭周圍掛上白紙做成長幡,也叫做“標墳”,又叫“掛青”。在墳前作揖祭拜告知祖宗,“子孫要回去了。”

廣西人過清明節特色美食也是很多的,而且非常有地方特色。青團是很多地方清明節的美食,但是廣西人卻不會在清明節吃青團,而是在農曆四月初二。

廣西壯族人清明節掃墓持續大半月,祭祖習俗和特色美食讓人驚奇

五色糯米飯是廣西明清明節最有地方特色的美食,這種採用五種植物染料做成的糯米飯,不僅顏色鮮豔,氣味宜人,還有強身健體、驅蟲去病的功效。

壯族人吃五色糯米飯有很長的歷史了,每逢清明節、三月初三,壯族人每家每戶都會製作五色糯米飯祭祖或者趕歌圩食用。

廣西壯族人清明節掃墓持續大半月,祭祖習俗和特色美食讓人驚奇

清明節前後韭菜長得最肥嫩,也是一年中最美味的季節。韭菜切細,再拌上雞蛋,大火燒油,倒入韭菜雞蛋,小火煎熟,香嫩可口。

韭菜煎雞蛋本是一道很家常的菜,但在廣西壯族,平時卻很少煮,但是每次清明節都會做這道菜,其中的緣由我也不知道,聽老人說這是一種流傳下來的習俗。

廣西壯族人清明節掃墓持續大半月,祭祖習俗和特色美食讓人驚奇

豆腐菜也是掃墓祭祖必備的一道菜,在廣西壯族,做白事也叫做“吃豆腐”,這個跟“調戲良家婦女”沒有任何關係,只是當地人對白事的一種俗稱。據說是因為白事宴中豆腐菜是主菜,所以才有這樣的稱謂。

豆腐菜主要材料是大塊的豬肉、豆腐、豆芽等,大火煮熟,然後小火燜透,雖然比較素,但是卻別有一番風味。有時候還會放入旱藕粉,這也是一種當地的美食。

廣西的清明節也是孩子們遊玩和大快朵頤的好時光,登山祭祖,不僅有趣,還好玩,就好像和全家人遊山玩水,然後大家再吃一頓豐盛的野餐。很多外出工作的人帶家眷回來祭祖,都紛紛表示,在家從來沒有吃這麼多,這麼開心過。

不過,清明節祭祖也要有禁忌,去上墳祭祖避免帶體弱多病的老人和幼童,外人更不宜去祭拜他人祖先,祭祖的時候,鄰居的墳頭也需要燃香,表示要請左鄰右舍和祖宗共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