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老問自己是怎麼來的,該怎麼回答?

下站風景


不知道題主家寶寶多大,不過不用擔心,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問到自己“從哪兒來”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需要做的是:

態度大方,擺脫成人的性羞恥感

不要不好意思回答孩子的問題,斥責孩子“問那麼多幹嘛”,或者敷衍孩子對性的疑問“等你長大了就懂了”,或者尷尬的轉移話題。因為如果我們對這些問題遮遮掩掩,會影響孩子得到健康性教育。

用孩子容易懂的方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1. 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用不同的套路來回答

原則上是“孩子問到哪,答到哪”,不遮遮掩掩少說,也不用說太多。

比如對於一兩歲的孩子,如果問到“我是怎麼來的”,大人要是回答“精子卵子子宮”這些,孩子聽不懂,反而會更疑惑,更好奇;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是從媽媽肚子裡來就好了;

如果孩子再大一些,可以告訴孩子,“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結合成受精卵,然後慢慢在媽媽的子宮裡面長大,然後出生就是你啦。”

2.抓住平日生活中的機會,給孩子正確性教育

可以用孩子身邊人的例子,教孩子認識男女的不同,比如告訴孩子小雞雞是爸爸、爺爺、姥爺才有的,胸部是媽媽、奶奶、姥姥才有的。

比如洗澡時候也可以進行性安全教育,告訴孩子背心短褲覆蓋的地方是別人不可以碰觸的。

3.可以藉助繪本或相關書籍告訴孩子

和孩子一起讀相關的性教育繪本,也可以讓孩子在故事、圖畫中更好理解“從哪兒來”這個問題。爸爸媽媽們不用很發愁怎麼跟孩子說。

比如《小威向前衝》就是講述一個小精子變成小寶寶的過程。

小威是一個精子,住在布朗先生的身體裡,他要遊得很快,才能在游泳大賽裡,擊敗三億個小夥伴,贏得冠軍,獎品就是住在布朗太太身體裡的一個美麗的卵子。

這是【萌芽研究所BUD】的原創回答。


萌芽研究所BUD


我家女兒小時候問過這個問題。她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呢?”我說:“你當然是媽媽從肚子裡生出來的。”

“那我是怎麼生出來的呢?”

“你在媽媽肚子里長大了,該出生了,媽媽就去醫院,讓醫生把你從媽媽肚子裡拿出來了。”

我和女兒洗澡的時候,我就讓她看我剖腹產的刀口。當時女兒摸著我的傷口,都淚眼汪汪的說:“媽媽,你割了這個大一個口子,得流多少血啊?媽媽你一定很疼很疼,媽媽,我心疼你。”

“寶寶沒事的,不太疼,媽媽因為有了你特別開心都忘記多疼了。”

後來女兒又問:“媽媽,那我是怎麼鑽到你的肚子裡去的呢?”

“我和爸爸結婚了,我們就想要個小寶寶吧!爸爸就把一顆小種子放到了媽媽肚子裡,媽媽肚子裡有一個叫小子宮的小房子,就是讓小寶寶住的。小種子就在媽媽肚子裡的小房子發芽了,慢慢的長啊長啊就長成了你啊。你肚子裡也有小子宮,我們每一個女的都有,等你長大了也會有自己的小寶寶。”

“哦,是這樣啊。可是我不想要小寶寶,我怕疼。”

然後女兒就不問了。

後來我才知道,她自己想著是爸爸買了一顆小種子,讓我吃掉了。

有一次她和我說:“媽媽,我想要一個小妹妹,你給我生一個小妹妹吧!你讓我爸爸去買一顆小種子給你吃到肚子裡,讓它變成一個小妹妹。”

“可是爸爸不想要了啊。”

“那咱們自己去買一個小種子吧。”

聖誕節之前,女兒居然說好希望聖誕老人給她一個小種子,讓她有個小妹妹啊。

慢慢的女兒長大了,學校老師也給講了生理健康課。她也懂了好多。

我也不用發愁怎麼給她講了。

所以孩子如果問起來,她是怎麼來的,還是如實說說小種子,小卵子的事情吧。


果林媽的溫馨天地


孩子經常問這個問題,說明孩子對生命起源這件事是好奇的,我們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回答這樣的問題時不要遮掩,坦然面對。


如果父母很難坦然回答孩子的這個問題,不妨借讀繪本的方式讓孩子來了解。


1.《小威向前衝》


這是一本直白但是又很能讓孩子接受生命教育讀本,用兒童的思維解決了兒童的問題,5歲左右孩子適讀。


2.《謝謝你,來做媽媽的寶寶》



這本書以寶寶的視角描述了小嬰兒成為媽媽的寶寶的故事,畫面溫馨,3歲左右孩子適讀。


3.《我是怎樣出生的》



通過媽媽的懷孕日記,寶寶小俊知道了自己的出生過程,原來自己也是在爸爸媽媽的愛裡長大的。這是一本適合家有二胎寶寶的繪本,5歲左右孩子適讀。


4.《我是怎樣來的呢》


這是一本香港繪本,內容比《小威向前衝》更直白,可以等孩子6歲左右再讀給他聽。


5.《我的弟弟出生了》


這也是一本適合二胎家庭閱讀的繪本,媽媽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爸爸說會有一個小弟弟生出來。可是那麼小那麼漂亮的弟弟是怎麼進到媽媽的肚子裡,又生出來的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你好,我是希媽,多平臺自媒體人,致力於0-6歲育兒知識分享,如果你有育兒困惑,歡迎關注、留言哦!

希媽育兒


幾乎每個孩子在懵懵懂懂的時候都會問過這個問題,很多父母也在為這個問題發愁,發愁自己該如何回答孩子的這個問題。


“你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媽媽路過垃圾箱,把你撿回來的”,等等像這一類糊弄孩子的回答方式我是真的不贊同。因為懵懂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父母怎麼說,孩子就會怎麼聽怎麼認為。

我的孩子也幫過我這樣的問題,大概是在3,4歲的時候,我是這樣回答的: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這時候在媽媽的肚子裡面就會出現一顆神奇的愛的種子,而在媽媽的肚子裡面,有一個溫暖的小房子,而你就在這所小房子中慢慢長大,當你想念爸爸媽媽,想和爸爸媽媽見面的時候,就來到了這個世界。




最好用簡單直接的,孩子能夠明白的話語回答孩子的問題,只要孩子能明白意思就好了。

如果說你不願來回答孩子的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觀看動畫片,我記得《大耳朵圖圖》裡面就有一集專門講述這個問題,讓孩子觀看動畫片也會更生動直接地讓孩子知曉問題的答案。


八戒育兒


VC還不會說話,但是,我已經為這個問題準備了很久了!!

稍微小一點的時候,可以採取講故事的方法

爸爸送了一顆小種子給媽媽,媽媽接過來放在肚子裡。

種子慢慢的越來越大,媽媽的肚子也越來越大,最後小種子變成了一個小朋友。

這個小朋友就是你啦!



大一點的孩子,我建議用科學的觀點告訴他

對孩子的性啟蒙教育,我覺得特別重要。

從最開始的我從哪裡來,到寶寶的身體不可以給別人碰,再到青春期的第二性特徵發育,我希望我能以一個平等、科學的心態,來告訴VC這一切。

推薦幾本性啟蒙教育繪本:

👇小威向前衝


👇乳房的故事,小雞的故事,爸媽怎麼有了我




👇我們的身體

👇我不跟陌生人走,我不讓自己受侵犯



👇我是怎麼誕生的



最重要的一點,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害羞!不要羞於啟齒!你們的態度直接影響寶寶。

對於寶寶來說,他的誕生,是美好的,是基於愛的,是爸爸媽媽所盼望的,而不是羞恥的。


多金,家有萌寶VC的媽咪。做一個超人媽媽,在育兒這條道路上打怪升級,分享母嬰好物,探求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呀!

超人小多金


很多父母們發現,3-5歲的孩子,對於性方面的話題尤其熱衷。這是好事,是健康孩子正常發展必經的階段,亦是孩子深入探索自己的一個新鮮歷程。藉由探索自己生命的來源、蘊藏在自己身體內的某種神秘能量,孩子們更深刻地認識自己,也進一步認識自己和他人、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某種意義上說,這一階段,對自己的身體、對性好奇心重的孩子,他們的心智發展其實也更自由、更充分。

其實給小朋友講自己是怎麼來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給他講繪本。

之前推薦過的一個繪本是《小威向前衝》,這個繪本用最具童趣的方式生動地說明了生命的來歷,並且還可以從網上找到根據繪本做成的動畫,做的很有趣,也可以給孩子看。

這本繪本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科普的,或者科教的故事,也是關於生命、愛以及勇氣的故事。

繪本里通過一個圖文俱佳的童話,用孩子熟悉的一些體驗和場景,比如比賽、上課、學數學、“海盜地圖”等,很輕鬆地就將複雜的生命起源講得妙趣橫生。

當然,這本繪本除了講述一個小精子變成小寶寶的過程,還有更多值得一家人共同發現及分享的內容。

小威只是三億個小精子中的一個,但只有他以最快的速度堅持到了終點。這時,你可以告訴孩子:“曾經有一個最棒的小精子一直在努力,堅持不放棄,戰勝了三億也許更多的小精子,最後才變成了現在的你,所以你也和小威一樣厲害哦!”

這個繪本能夠很好的幫助家長回答孩子“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明白,生命產生的過程,不僅是愛,還有一些勇敢,還有力量。

在和孩子分享的時候父母可以沿著兩個方向去講:第一個方向講的是愛的主題,另一個方向講的是卵子精子的勇敢和好強,一定要遊在第一,一定要爭第一,因為有了第一才能找到媽媽,找到卵子的那個點,最終變成了可愛的寶寶!


積木育兒


如果孩子老問這樣的問題,說明他們對這個問題很好奇,家長一定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照實回答就好了。可以告訴孩子:因為爸爸媽媽很相愛,於是爸爸就在媽媽的肚子裡種下一顆愛的種子,這顆種子在一個叫做子宮的地方生根發芽,最後長成了你,你就是我們愛的結晶,當然也可以添加一些童話的色彩,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出生原來這樣美好。



面對這個問題,家長要避免以下幾種態度:

第一:認為性是骯髒的。孩子一提這樣的問題,家長就認為孩子肯定學壞了,家長態度越坦然,孩子越是習以為常。

第二:責罵孩子。有些家長遇到孩子問這類問題就覺得孩子不正經,劈頭蓋臉一頓罵,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就是性是骯髒的、不道德的。

第三:刻意迴避。家長越是刻意迴避反而引起孩子更大的探索慾望,甚至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渠道尋求答案,反而弄巧成拙了。

性也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父母傳遞給孩子美好,孩子就展現給我們美好。


夕媽育女


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聰明機靈,“我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也沒有爸爸媽媽們長想的那麼難以啟齒,反而你越是迴避,支支吾吾的,越能加大孩子的好奇心,孩子越不容易相信,越會刨根問底。可有的孩子,你說什麼他都相信,也不會過多的去追究真假。所以,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最瞭解,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去回答就好了,只要做到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給他充足的安全感就可以啦!



編故事型的回答

例如告訴他就像孫悟空那樣,集合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從石頭裡孕育出來的。這個對付一些好奇心重的孩子,基本上百試百靈。還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在進行深加工,讓故事玄之又玄,爸爸媽媽們去發揮想象力吧!


實事求是型的回答

家裡如果大寶和二寶間隔的時間在三四歲以上,大寶能通過媽媽孕育二寶的過程,更加直觀透徹的讓大寶知道自己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至於怎麼播種,就可以稍微編點故事啦,實話實說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在此就不多說了。

祝寶寶健康!


cici的月光


直接告訴他:媽媽生出來的,所以你是媽媽的寶寶。

在寶寶3歲時,回老家,我外甥對我家寶寶說:“你不是親生的,是我們從垃圾桶裡撿來的。”接著講:

有一天,我和你大哥,你爸爸去公園玩,突然聽見垃圾桶有動靜,哇,有一個小寶寶,好可愛,便抱回了你家。這個小寶寶就是你。

寶寶便跑到我身邊,衝二哥大聲喊:“不是,我是媽媽的寶寶,是媽媽從商店裡買來的!”

我的天,我沒說過的。我想問:買來的和撿來的有區別嗎?


我抱著寶寶,告訴他:寶寶是媽媽親生的,是坐著滑滑梯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的。

寶寶看著我:肚子這麼小,根本裝不下。

我說,你那時就像塊磚,是個小寶寶,不會說話走路,也不會吃飯,只會哭和吃如。媽媽養呀養,喂呀喂,終於養成了大娃娃。


孩子還小,他只是想知道:他是你的寶寶,你愛他。

這是我的看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努麗


孩子問問題,說明孩子在思考,這個問題直接告訴答案,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的。可以通過繪本給孩子講解。比如科普立體繪本《我們的身體》,第一頁就開始講各個孕期胎兒的發育,還有媽媽順產的圖。類似的有《小威向前衝》《我寶貴的身體》裡面都有的,作為家長給孩子科普這些知識是有必要的,孩子好奇心滿足了,學到了知識。不能支支吾吾想瞞過去,越是這樣,孩子的好奇心越重。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截了當的回答他,孩子小點可以親子共讀這些科普繪本,通過繪本瞭解知識,就不那麼好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