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同學群不說話的同學都是什麼意思?

柳先生來了


我只能說,初中那會和同學們的關係並不密切,現在更是如此。所以,和我沒啥關係,已加入免打擾。根本不想去聊,生活圈子不用了懶得搭理的。說白了我很懶,現在班級裡的群我也不怎麼摻和的,真的是性格如此,覺得在群裡一直叨叨叨發表情包沒意思。我不說話是因為不是很喜歡在群裡說話,因為跟他們不太熟,不知道說什麼,畢竟不知道底線,不熟悉我的人可能覺得是很高冷吧,[我同學也這麼說]熟悉的都說我是個逗比。



畢業後,初中同學突然建了個群,剛開始還聊,但是他們全部發語音,耽誤一下,消息好幾十條,文字還可以瞭解下他們說的什麼,語音就坑了,然後我就基本不說話了。主要是性格吧,覺得在群裡扯蛋沒意思。我不信一個人忙的連每天幾分鐘在群裡露面的時間都沒有。我們同學20多年沒聯繫有的中間也遇到過幾次都裝著不認識後來要建群說是為了聯繫進去一看。都是有的人覺得自己混好了在哪裡炫耀。沒意思就退了。20多年不聯繫感覺和陌生人差不多。混的不好的人不願意說話;混的好的人也不願意說話;自命清高的人也不願意說話;生活中少言寡語者也不願意說話;抑鬱症患者也不願意說話;與群主有矛盾的人也不願意說話;與群裡活躍分子有矛盾的人也不願意說話;


是啊,沒事逛逛頭條刷刷微博,要不就跟幾個玩的特別好的聊聊,同學群裡就沒什麼意思了,耽誤時間。其實平時還不覺得什麼,早加入免打擾了,但是他們發的全體消息一多了我就反感。現在在大學就是群裡天天全體消息通知,看到有消息又不敢不看怕錯過了什麼事情。一看是那些高中群發的全體你都不知道有多煩。想退還不好意思。


公職考試一點通


“叮咚”微信的提示音又響了。我打開看,又是小程序分享鏈接。我重重嘆了口氣,打開了消息免打擾。

雖然,有些專業老師會加到我們的微信群裡,給我們佈置一些課堂的作業,但是大部分同學基本上只是把這當成一個通知群,或者是一個分享小程序鏈接的一個群,再或者是請大家幫忙砍價,搶車票。這樣的群,你即使想閒聊,有輔導員和專業課老師在,不能聊天聊得太隨意。基本上大家都是開小窗去私聊。


再說說我以前的初中班級群,以前初中同班的同學,有一部分人已經步入了社會。有一部分人,還在努力的去考研,有一部分人在努力的找實習。因為時間跨越的太大,大家互相都不怎麼聯繫,都對對方不是很瞭解,在群裡面說話的永遠都是那幾個出社會的男同學。有些話不知道怎麼接,乾脆就屏蔽了。我有想聊的同學,就會私聊,而不是在群聊裡面。感覺在群聊裡聊天,像小時候站在班級講臺上講話一樣。把自己的私生活小情緒全部暴露出來,明明大家這些年都不怎麼聯繫,都不很熟了。再聊天的話就會覺得有點尷尬。所以乾脆,就不再聊天了。


以上是一個不怎麼在班級群裡面聊天的同學的感想。可能也跟個人的性格有關係,我發現以前性格很活潑的人會在班級群裡面互動比較多。以前性格比較沉悶的,基本上在班級群裡面就不怎麼說話。

智聯校園 學生趙宇鑫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群來群散群如水!幾乎每個同學群,都經歷過四個時期:呼喚期,熱聊期,平淡期,無聲期。同學是兒時的純潔的夥伴,是嬉笑追逐的童年,是寒窗苦讀的伴侶,是攜手同行的朋友!人生的大部分回憶來自於同學,那時,我們的人生的這本書籍,才剛剛開始書寫,同學,就最早的收藏進了這本厚厚的書中!每一次畢業,就是一次分別,每一次分別,也是下一個新同學相聚的開始,大學畢業,才是真正的分別,人生,你再也不會有新同學!有的同學幾乎經常聚在一起,有的同學好多年都沒了音訊,於是,就有了搜索,於是,就由班長或者混的不錯的活躍者,不是他們也得是個有一定威望的同學做了群主,你一幫我一幫的拉進了群裡,熱情的打著招呼,噓寒問暖,這是呼喚期。既然這麼思念,就組織聚會吧,激動和聚會前的期望,都化作了各種語言,群裡變得熱鬧起來,生機勃勃,海闊天空,也著實讓我們每一位同學倍感幸福,熱聊期來了!聚會後,又各自分離,一幫幫的同學又開始小聚,小聚會往往是不會在群裡議論邀請,剩下群裡一些熱情的同學三言兩語的聊著,但只得到部分同學的呼應,群裡如池塘落入石子,偶爾會聽到魚兒跳躍的回應聲,平淡期已來臨!後來,沒有風,也不會有聲,不是此生有聲勝無聲,而是此時無聲真無聲,群沉了,找個聊天記錄也得搜搜群才能找到!不散似散,群來群散群如水!其實同學聚會,也是各懷心態,有的同學把聚會當成一種重逢,見見開心,有的同學把聚會當成了衣錦還鄉,大放光彩,有的同學把聚會當成了平臺,謀求發展,也有些花心的同學,在為青春補課,對有些姿色的女生暗送秋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學以前常在一起的還是會在一起,混的不錯的和混的很好的也會在一起,一般情況默默無聞的還是像以前一樣,有沒有音訊了。這些默默無聞的同學,在群裡還是不會說話,其實就是沒有了共同的語言,無話可說,也沒有說話的慾望,自己安靜的生活,就像以前那麼平淡!親愛的同學,你要知道,每個同學的處境也是不一樣,群裡聊天的時候,有的同學正在工地上揮汗如雨,為了養家餬口掙扎的生活,他真的很難有時間在群裡說一句話,那顫抖的佈滿塵土的手實在無法摸起那部用了五年的老手機!有的同學正開著車到處推銷送貨,靠點商品的差價養活著全家,腦子裡還想著明天要進貨了貨款沒結該咋辦,為了生活,他在四處奔波!有的同學,正在開會研究著民生,百姓疾苦時刻放在心中,會後還要落實檢查整改,鞠躬盡瘁,國是大群,同學群是小群!所以,請理解吧,我們不要在同學群裡浪費寶貴的時間,多在現實中關心一下同學,幫助一下同學,不要讓同學只是同學,要讓同學成為朋友!





用頭再來


我的同學群現在就保留了一個大學同學群,這個群是個啞吧群,看別人也都沒退群,自己也不好意思退,反正從來也沒人說話,放那也無所謂。

這個群還是去年大學畢業三十週年時,全班唯一女生張羅建的群。畢業三十年了,全班才17個同學,有一個已經得道昇仙了,剩下的十幾個,有兩個沒聯繫上。同學們天南海北,好多從畢業就再也沒見過面,大家對畢業三十週年的聚會無限嚮往。未見面前,群裡每天都是熱火朝天,相互問寒問暖,說不完的話,道不盡的思念。

聚會在翹首期盼中結束了,大家各自散去,千言萬語似乎就在那次聚會說完了,誰都不想再說話了。

偶爾,會有一個人出來冒個泡,立即感覺是自討沒趣,現在真是好,已經連續好幾個月沒人說話了。

高中同學群是從老家來了一個高中同學到哈爾濱,聚會過後給我拉了進去。我一直是全班學習第一名,不只是班級第一,還是學年第一,進到高中同學群,興高采烈地跟大家打招呼,發現根本就沒兩個人回應,當即退群。

初中同學群呆的時間久些,時間長了,發現這個群裡好多人都不認識,才知道這個初中同學群,很多人重複唸了幾次初中,最多的從初一到初三反覆來了三回,於是,他們的同學可謂太廣泛了。好多同學既是我的同班同學,也是我大妹妹的同班同學,還是我小妹妹的同班同學。

大家倒是都特別熱情,一口一個領導地叫著,同學之間,我算個屁領導!聽著感覺好彆扭,後來發現,這個群,有個屁大職位的,稱為領導;開個小賣店的,都稱呼為某老闆或某總,儼然高級沙龍。

熱乎了一段時間之後,也是沒幾個人說話了,就剩下幾個大媽,每天在群裡發些自拍加心靈雞湯,還要求大家點贊。終於忍無可忍,也退群了。

同學,關係好的,就成了好哥們,好哥們自然不會斷,成了一輩子的朋友。

關係再好的,就成了媳婦,我媳婦就是我高中同班同學。

關係一般的,早就斷了,斷了再聯繫上,也還是個斷。

同學群,也就那麼回事吧!



我就是同學群裡不說話的同學...

因為一開始我就是被迫拉進去的,想要退群的時候一看是同學群,不能像什麼代購群啊廣告群之類的直接退,太不禮貌。乾脆就做一個靜靜的微信頭像,開個消息免打擾。



不是我高冷,而是我和我親愛的同學們真的聊不到一起去。群裡比較活躍的大多是事業有成的人,我一個學生根本融不進他們幾十萬的大生意裡。還有的同學一聊天就是“誰誰誰發紅包。”我承認這是個活躍氣氛的好方法,但天天摁著這麼玩就有點無聊了,發也只發個五毛一塊的,不至於浪費我的時間去搶那幾分錢。


這就算了...我們在群裡這種與世無爭的人還要被冷嘲熱諷,我們到底做錯什麼了?現在本科生爛大街,卻還要在群裡陰陽怪氣的說“人家誰誰誰是好學生,人家才懶得和我們搭話。誒,大夥快看看我新買的車怎麼樣。”你說,這讓我怎麼融入?



各自有各自的生活。要不要說話是個人的權利。我不嫌你話多你也別讓我沒話找話,大家各存一分尊敬,這就是我這個在群裡不說話同學的意思。


考研伴讀


我就屬於在同學群裡不說話的人。正如那句話所言:流逝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我們漸行漸遠的價值觀。

起初我們創建大學同學群,想大家互相有個聯絡,所以能儘量多的聯繫大家。但後來發現,根本不是,當時的班長,根本不想聯繫班裡某人,只因為他曾在大學時被他頂撞過,20多年過去了,他還記得而且耿耿於懷。當我知道這一幕,對他,對一些同學的小心眼,也刮目相看。

後來,我們聚了次。應該說,負責籌備的幾位同學很辛苦,但不得法。我們聚會的地點是在母校,時間跨度三天,籌備工作可說是亂七八糟,連個起碼的日程安排都沒有。我當時建議過幾次也沒人聽。最後就是各種臨時通知。

聚會後,同學群變味了,開始變成各種曬吃喝玩樂的群。好歹也是正規大學畢業的,每天的樂趣就是喝的什麼,吃的什麼,甚至到飯點,群裡捧臭腳的會喊,坐等xx曬菜!至此,很多同學開始在群裡不說話,有事都私聊,群裡一言不發,任由他們曬吃曬喝。不說話的不止是我一個,有的更極端,直接退群了。


華文評論



同學群是沒事就各種時段好,是刷存在感,生怕大家想不起他或她;

還有沒事發紅包,聊幾毛錢的,是說我混得好,告訴大家生活不錯還有大把時間;

還有有事沒事發個位置,是炫耀我四處遊玩,告訴大家我的工作就是旅遊,輕鬆自在……

那些一直在說的是炫自己厲害,甭看我上學時連直都能寫成直升飛機,問嘛嘛不會,考啥都是底,現在,我比你混得好。最重要的讓當年我追過的女生後悔死。

相對的是不說話的是,這種人一直有優越感,如今,也一樣,你曬的我不屑,我有我的人生追求。這種是高冷型。沒有感興趣的話題,當然一直潛伏。

一種是太忙了,上班比牛累,下班又一堆事,終於閒了,人家都已經進入了香甜的夢鄉,根本沒時間呀。也有人家和我們有時差,你見過月亮和太陽說話呀。

還有一種,人家一直低調,一直,從上學時就是。

最後一種,上學時學習好,都是大家仰慕的焦點,一直是大家“恨透了的別人家的孩子”,可是,上學時老天對他眷顧有加,可現在,好運氣用完了,工作不好,婚姻不好……他自卑地隱了。

我也是不說話的,我有探秘的想法,反正除了閨密誰都不知道我在群裡,我就是不改名,想和誰聊了加個好友私聊。我喜歡看大家假惺惺地聊天,有時感覺比看小嶽嶽的表演還精采。對了,我還喜歡同學聚會,一個個吹吧,都是一個村出去的,誰不知道誰!

想找回小時候的記憶,好難。在同學群裡的還是昔日的同學嗎?

圖片來自網絡,同學,還記得那純淨的同窗時光嗎?


努麗


同學群裡不說話,呵呵說的就是我吧。

我的高中同學之前拉了個QQ群,沒有人發言。後來群主又拉了一個微信群,拉我進去時一臉蒙好嗎?至於不說話,談談個人看法吧。

1.當初跟群裡的人關係一般,以後一直也沒有交集。談的來的,一直在聯繫的肯定有更多聯繫方式,溝通不會在群裡。


2.時間長了,有些人沒什麼印象。如果聊天認錯了人,那會更加尷尬,還不如不說。

3.由於工作性質不同,工作學習時間安排不一樣,別人在聊天,自己在工作。或者自己想利用空閒時間學點東西,不想把時間浪費在聊天上。如果在群裡說,我要學習什麼的,恐怕會有各種話題出來,貶褒不一,那還不如在群裡保持沉默,做自己的事情。

4.不可免俗的,群裡其實吹牛的多,對這種話題一直不感興趣。

5.我的同學群幾乎是沒有人發言的,也沒有人發紅包。可能大家都忙。


悠然瑜伽


今年是我初中畢業20週年,有同學想組織一次回母校的週年聚會活動,於是就組建了一個同級同學的同學群,我是被現在仍有聯繫的同學拉進去的,這個群建立到現在已經好幾個月了,平時這個群也算熱鬧,特別是目前人還在老家的十幾個同學會在群裡聊得不亦樂乎,剛開始組織者也號召有意向參加週年聚的同學報名,從目前情況來看響應者寥寥,十有八九這個活動會胎死腹中,雖然大聚會沒有成行,但家在老家的幾個同學組織過幾次小聚,這一切我都是通過這個同學群瞭解到的,進群到現在我真的一句話都沒有說過,像我這樣一言不發的不是少數而是多數!別人是怎麼想的我不知道,我就說說我的想法吧:

第一個原因:已經沒有新鮮感了!已經缺乏為了追憶那段青春歲月而聊一聊的意願!

如果是剛進入社會第一次被拉進同學群我肯定還是會有想同大家聊一聊的慾望,我依稀記得第一次有同學組建同學群時,時隔多年大家再一次相聚在一起聊得不亦樂乎的情景,通過這種方式重溫一下青春還是很令人嚮往的,但是再好的菜也有吃膩的時候,對於青春現在真沒有什麼特別新鮮想追憶的了!因為這個原因想同大家聊一聊的衝動已經沒有了!說來說去也都是老三樣,看到了開頭就能想到結尾!這也是為何同學群越來越冷清的重要原因,畢竟大多數同學多年沒有見,除了同學期間一些共同的記憶之外,其它的共同語言實在是少之又少!大多數仍保有聯繫的同學除了當初這份同學情誼之外肯定還會有其它的聯絡紐帶。

第二個原因:有時候不僅僅沒有新鮮感,對於有些話題反而會有厭惡感,此時不是想不想聊的問題,而是會有想退群的衝動!

這麼多年過去了,記憶裡都差不多稚嫩模樣的我們,經過歲月的洗禮之後已經發生了千變萬化,雖然價值觀沒有高低之分,興趣愛好也沒有上下之別,但興趣愛好不同的人肯定沒有什麼共同語言,三觀不一致的人真聊起來搞不好還要打起來。




心安理得君


在同學群裡不說話,不外乎一下幾點境況。


一,眾星捧月式封嘴。同學群如果大家只是圍繞幾個出人頭地的同學讚美佩服的大唱讚歌,有一部分同學就感到壓力山大,難以亦步亦趨的湊熱鬧了。

二,相敬如賓式封嘴。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節日好。。。。這種沒有任何實質內容的交流的客客氣氣,讓一部分同學感到虛無縹緲,還不如不說,不說也罷。說了也是和沒有說一個樣,索性一言不發了。

三,日理萬機式閉嘴。有一部分同學確實很忙,無暇顧及同學們在群裡說了什麼。他們也想不起來去同學群裡看看大家在議論,交流什麼話題。除非有事情打電話聯繫他們,否則他們一直都是忘記了自己還有個微信APP。


四,打情罵俏式封嘴。同學群,顧名思義都是曾經一起上學,玩耍的同齡人,那個時候無憂無慮,大家都感覺青春無邊無際,嬉笑怒罵沒輕沒重。但是歲月無情,曾經的青蔥歲月一去不返了,而有一部分比較活躍的同學或是經常聯繫的同學的聊天模式一直都是那個上學時代的節奏,這讓一部分有所經歷的同學感到非常不適應。畢竟不是無憂無慮的求學單純時代了,在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的遲遲疑疑中,變得孤言寡語。



五,聽者有意式封嘴。有人旅遊了,吃飯了,購物了,遇見新奇事物了。。。。。都習慣性曬曬。這讓沒有時間出遊的同學,沒有時間聚餐的同學,沒有時間逍遙購物,沒有機會遇見新奇事物的同學感到自慚形穢,難以言說這是不是在攀比。然後只能繼續保持靜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