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如何準確判斷孔雀魚什麼時候生小魚?

近來,看到有不少魚友問自己的孔雀什麼生的問題,所以就想做個專題介紹一下怎樣判斷孔雀魚何時分娩。

如何準確判斷孔雀魚什麼時候生小魚?

首先簡單說說孔雀魚的特點。孔雀魚,屬花鱂科卵胎生魚,原產於中南美洲河流,是比較早進行人工選育繁殖的熱帶觀賞魚,以日本和德國的繁殖最為成功,產生了數百種變種,五花八門的顏色讓其成為了最受人喜愛和歡迎的小型熱帶觀賞魚,又因為其皮實好養,普通品種價格便宜,所以又是大多數熱帶魚飼養初選者的最愛。孔雀魚深受人們喜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強大的生殖能力,因為孔雀魚的野生棲地呈現多樣化,主要棲息於淡水流域及湖沼,體型較小,壽命較短,又敵害眾多;所以為了生存,孔雀魚的繁殖能力很強,從2月性成熟開始即可交配,體內受精,卵胎生,一胎10~100仔,每月一胎,固有“百萬魚”的美稱。

如何準確判斷孔雀魚什麼時候生小魚?

讓孔雀魚繁殖不是什麼難事,再新的新手也能做到,只要母魚不掛掉,到時候就能自然分娩,只是母孔雀魚往往混養在大缸之中,小魚生在大缸裡會被其他魚當做零食吃掉,生存的幾率不大,但是又不可能把孔雀這種小魚單養,所以如何判斷孔雀魚的分娩時間成為了眾多孔雀魚飼養者極為關心的問題。那麼,下面我就針對這個問題談談幾點簡單又準確的經驗.

1.通過胎斑和腹部大小判斷懷孕程度

如何準確判斷孔雀魚什麼時候生小魚?

母孔雀魚懷孕後腹部會日漸膨大,這是判斷懷孕程度最直觀的一個表現,相信只要是養過孔雀魚的朋友都能輕易看出。另外一個表現就是日漸明顯的胎斑,即腹部與尾部交界處出現的深色斑跡,一般孔雀表現為黑色,白子孔雀表現為紅色,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胎斑的顏色恰恰就是腹中魚仔的眼睛的顏色。有人說出現胎斑就是快要生了,這是不對的,頭胎母魚可能會在分娩前才有明顯胎斑,但是老母魚會很早就出現胎斑,甚至一直有胎斑印跡,所以這麼判斷是不對的,只能說越臨近分娩胎斑的顏色會越深重,可以以此為參照進行判斷。說完這兩個表現,朋友們就會發現肚子大小和胎斑深淺只是一種相對的表現,沒有什麼絕對的標準,只能作為一種參照,而難以準確判斷,所以關鍵還是在下面這條。

2.通過生殖口形狀判斷何時分娩

如何準確判斷孔雀魚什麼時候生小魚?

在母孔雀魚臨近生產前,其腹部的生殖口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突出現象,突出的部分像一個小尖角,而腹部底部和根部會表現的較為平滑,整個形狀會如上圖所示那樣呈現出一個不標準的直角,如果發現你的孔雀魚的腹部已經這樣了,那恭喜你,不出兩天就會分娩,也需要你立刻進行隔離準備了。另外,需要特別說明一點,這個生殖口突起雖然是最準確有效的判斷方法,但是在一些年輕母魚或者說頭胎母魚身上會不太明顯,因為第一次生產的母魚一般體型還沒有達到完全成年體型,都一次懷孕也不會懷很多,整個腹部的隆起和生殖口的突出都不會太過明顯,所以需要提前進行預判,而不能等待看到這個,這就需要一點直覺和運氣了,不放心的話最好是在胎斑出現後五六天就隔離。

3.通過孔雀魚的行為判斷是否臨近分娩。

如何準確判斷孔雀魚什麼時候生小魚?

除了從體態上判斷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母孔雀魚的行為以及其他公孔雀魚的行為作為參照判斷。

首先,母孔雀魚在臨近分娩前會表現出兩種極端的反應,正如人有性格一樣,魚也有各自的性格,有的母孔雀魚會表現的極為焦躁,上躥下跳,出現突然猛遊、跳缸等行為;還有的母孔雀魚會表現極為安靜,隱匿在水草中間,或趴在魚缸底部,一動不動;但是除了這兩種極端表現,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願意讓其他孔雀魚靠近,具有一定的攻擊性。

第二,母孔雀生產前的泳姿可能會受到腹部疼痛或重量的影響而不正常,出現飄忽不定,東倒西歪的泳姿。

第三,當母孔雀魚臨產前幾天,其他公孔雀魚會開始緊密尾隨母孔雀魚,試圖與其交配,不知道是不是孔雀魚之間有種我們無法瞭解的神秘感應,能夠讓公孔雀魚知道其他母魚的生產時間,而試圖在第一時間搶佔交配權,又或者是公魚知道母魚要生產,而打算消滅其他公魚的後代,這些我們我從得知,只能以此作為一個判斷母魚生產的參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