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中樑地產赴港IPO多磨難,離3000億小目標 就差一個CFO?

中梁地產赴港IPO多磨難,離3000億小目標 就差一個CFO?

中梁地產赴港IPO多磨難,離3000億小目標 就差一個CFO?

在瞬息萬變的地產行業,有動輒千億的龍頭企業,有不斷追趕的後起之秀,更不乏因勢上位的黑馬角色。近幾年隨著一二線城市相繼出臺調控政策,以及國家大力推行的三四線去庫存戰略,以深耕三四線為主的中梁地產藉此實現業績的飛速增長,中梁地產憑著高速擴張在一眾房企中逐漸顯山露水,成為近幾年最不容忽視的黑馬之一。

然而這匹地產界的“黑馬”最近卻事情不斷,作為百強房企30強中唯一一家未上市的企業,今年5月初終於宣佈正式啟動IPO,僅僅不過半月,5月14日中梁地產CFO羅俊辭職的消息便傳出。羅俊正是中梁地產IPO的操盤手。在行業人士看來,全速前進中的中梁地產,需要一位極賦財技的管理者來解決擴張中的槓桿、融資乃至上市等問題,而CFO的離開,對於IPO進程中的中梁地產而言,又將帶來一次重新調整。

中梁地產赴港IPO多磨難,離3000億小目標 就差一個CFO?

拿地、銷售雙擴張

中梁地產起家於浙江溫州,雖然一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的名氣並不大,但是在溫州這個曾經經歷過頂峰和低谷的地方,中梁地產是龍頭房企。為實現規模的快速增長,強擴張、快週轉漸成為中梁的發展模式,2016年中梁地產將總部搬遷至上海,正式開啟全國化。

首先體現的就是在土地儲備上的雄心,2016年,中梁全年拿地68宗,拿地金額246億元,平均五天拿一塊地,與2015年共錄得21宗地塊,拿地金額93億元相比有了近3倍的增長。2017年上半年就已斬獲54宗地,拿地金額超過200億,在拿地金額和規劃面積上位列第14位和第6位,平均三天拿一塊地,全年拿地金額294億元,新增土地建面921萬平方米。2018年1-4月份,中梁地產耗資284億元,拿地1172萬平方米,金額接近去年全年,拿地面積已超去年。

其次從近三年的銷售業績來看,2015年中梁地產的銷售額為168億元,2016年為336.8億元。2017年中梁以757.9億元的出色成績位居行業銷售榜單第25位,同比增長近125%,在500億元以上規模房企中同比增幅第一。這也是繼2016年以來,中梁銷售業績連續兩年翻倍增長。根據克而瑞2017年房企銷售額榜單,2017年中梁以757.9億元的銷售額位列全國房企第25名。

2017年7月,中梁召開半年度經營工作會議時,在內部提出2021年實現銷售突破1400億,資產管理規模突破3000億。為此中梁地產也在朝著目標奮力前進,據數據顯示,2017年中梁地產全年銷售額達到794.5億元,排名上升至25位。2018年1-4月,中梁地產以474.7億元排名躍升至第12位。

中梁地產赴港IPO多磨難,離3000億小目標 就差一個CFO?

多元化融資財技:發債+銀行+信託+跟投

快速拿地擴張意味著需要有強大的資金支持,中小型地方性房企在缺失上市平臺的融資渠道之下,融資成本必然相對較高。中梁地產背靠著中國最大的借貸公司——溫州,融資一點都不含糊,他的多渠道融資方式曾一度為眾多中小型企業提供了一些啟示。

傳統銀行信貸方面,與銀行、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關係。中梁地產先後取產得了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中信銀行的綜合授信,20多家銀行累計授信800億元;金融機構合作方面,與安信信託、杭金投集團、鼎信長城等達成戰略合作。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為中梁地產實現輕資產運營、規模跨越式增長以及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增添了強大的助推力。

信託方面,中梁地產已經於2017起步,聯合四川信託、安信信託、中信信託等發佈了多個房地產信託計劃。據用益信託網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5月,其累計信託發行規模約為230億元,多以項目公司股權為融資標的。

公司債方面,2016年6月16日,中梁地產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以中梁地產旗下子公司梁商資本為主體,首次公開發行2016年公司債券,募集資金達13.5億元人民幣,為期5年,票面利率6.8%,信用級別為AA級。通過發行公司債,助其降低融資成本,優化債務結構,提升獲取利潤的能力。

“地產+金融”雙輪驅動。中梁地產形成了”地產+金融”雙輪驅動的戰略,通過成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梁商資本,主動進軍金融行業,充分發揮自身特有優勢,圍繞 “產融結合”,佈局地產金融,在資源深度整合之中實現共創價值、共享價值。

上市融資成剛需

業內人士分析,像中梁地產這樣的房企壓力非常大,規模擴張帶來龐大的資金需求,加上監管部門對信託融資方面嚴格限制,融資非常的緊張,銷售端又各種限制,預售審批發放又很嚴格,對於未上市的中梁又會多一層融資擴張桎梏。很顯然依靠中梁原有的融資模式已不能滿足要求,而上市後將有利於海外發債,銀行間的融資等,這也是中梁迫切需要上市的關鍵因素,也是謀劃長期的低成本融資平臺極為迫切的需要。

一直以來,面對3000億元的擴張目標,處於進擊的中梁急需一個符合其擴張路線且熟悉其財務風格的CFO,此前遊德鋒幹了幾個月就離職了。2017年6月,遊辭任綠地香港首席財務官後進入中梁;8月,他陪著中梁地產董事長楊劍一起牽手中信信託開拓融資渠道。但10月他就已離開了中梁。

而後,曾任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高級經理、首創置業CFO、泰禾CFO等職務的羅俊接手,但是正在中梁地產緊鑼密鼓地籌備赴港IPO之時,負責中梁IPO事項的CFO羅俊卻已離職,羅俊在中梁的任期僅為4個月。羅俊加入中梁時,中梁正在開啟快速擴張步伐,進入中梁後,羅俊主要負責幫助中梁挖掘融資渠道,開闢新的融資平臺,在中梁制定IPO計劃後,羅俊主要負責籌備上市工作。

一般情況下,財務官的更換,更多是資金本身遇到了一些困難與問題,不能滿足企業當下的快速擴張、高週轉、風險管控、負債管理等需求,至少證明這些方面的壓力很大,所以頻繁更換CFO顯示了中梁地產當下規模急速擴張中對於資金的渴求。

當然基於中梁規模擴張背景下對多渠道、低成本融資方式的迫切需求,雖CFO離職,但中梁地產上市仍會繼續推進中,業內人士分析,只要定價合理,中梁地產港股上市沒有太大問題。“在香港上市,不是難不難的問題,而是定價博弈的問題。”加上公司良好的經營與運轉無疑也會給IPO增加砝碼。中梁IPO是否順利掛牌上市我們靜候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