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央視聚焦,整治低速電動車風暴要刮起來了!

5月29日,《焦點訪談》報道了近年來廣受外界關注的“低速電動車”話題。央視的聚焦,長達十五分鐘的報道,一下子又把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炒熱了起來。

“四不像、三不管,確實到了必須管、而且要管到底的時候了!”官媒的定性,使得破解低速電動車這一老大難問題,似乎已經箭在弦上。甚至有媒體爆料稱,相關標準即將出臺、規範之路可期。

央視聚焦,整治低速電動車風暴要刮起來了!

何為“低速”電動車?老實講,從字面意義上就不難理解,這種車輛應該有別於汽車,個頭兒不大、行駛速度不高,更多的只是充當短途代步工具。像什麼殘疾人專用車、老年人代步車,應該是其最初形成的原動力。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我們傳統印象中的“低速電動車”逐漸變了摸樣兒。儘管它們依舊還掛著老年代步車這樣的標籤,但無論是其外形、大小、及行駛速度,越來越趨同於常規的汽車。

這種“不按照汽車相關生產及安全標準”生產出來的“低速”電動車,行駛在馬路上的大街小巷,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道“奇特”風景。

央視聚焦,整治低速電動車風暴要刮起來了!

正所謂,存在即“合理”。由於這種“偽汽車”有諸多優勢(比如價格低、無需上牌、不用駕照、好上手等),所以在特定的市場及人群中,大受歡迎。

按照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僅山東、河北、河南等幾個低速電動車盛行的區域省份,年產銷量規模就達百萬輛。不誇張地講,圍繞低速電動車,已經形成了一條相當龐大的產業鏈。

必須得承認,除了其本身存在的“合理”性(滿足了部分人民的生活需求)外,過去較長一段時期以來,低速電動車還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舉個簡單的例子,像山東許多種植大棚蔬菜的農民,長期習慣用這類電動車拉人拉貨;再比如,跟我們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緊密相關的快遞、外賣等,均可看到低速電動車的影子。

央視聚焦,整治低速電動車風暴要刮起來了!

但是,功勞歸功勞,這類低速電動車在為我們的生活創造了方便與價值的同時,也呈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弊端、甚至過錯。一如《焦點訪談》報道里所談到的,近年來低速電動車最飽受詬病的,即為交通安全問題。

因為目前國內這類低速電動車還並沒有專門的統一生產製造及安全標準,駕駛者也無需經過嚴格的培訓即可任意上路,所以當其行駛在馬路上時,存在非常大的交通安全隱患。這裡,央視報道里不僅有圖有真相,甚至引用了一組與之相關的交通事故數據。

在聊哥看來,其實低速電動車潛藏的危險,還遠不止於此。譬如,由於無牌無照,這類車輛是否在特定時候能被犯罪分子用作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類似的情形,令人細思極恐。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類低速電動車,確實應該被狠狠整治。

央視聚焦,整治低速電動車風暴要刮起來了!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治理低速電動車一事,確實是個老大難問題。畢竟,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執行起來,監管部門不可能不顧及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和感情。

好在,官媒的聚焦,讓我們看到了政府對整治和規範低速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決心。或許,新一輪行業大討論之後,低速電動車行業的整治風暴真的要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