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200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還在紀念馬克思?

1999年,英國bbc在全球範圍舉行過一次“千年思想家”的評選活動,馬克思力壓愛因斯坦、牛頓等人成為“

千年思想家”榜首。

今年也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馬克思有什麼偉大之處,我們今天為什麼要紀念馬克思。

19世紀初,工業革命席捲德國,工業革命的到來迅速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於此同時帶來了一個新的社會問題:物質的極大豐富,並沒有讓所有人都獲得好處,中下階層的人生活的越來越艱難。飢餓驅使貧民到森林裡撿拾枯枝、採摘野果。最後發展到去破壞農場、牧場。還有人故意犯法,只是因為監獄裡能提供口糧。

200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還在紀念馬克思?

馬克思因此寫了很多文章大肆抨擊政府,因為言辭過於犀利,馬克思所在的《萊茵報》被查封,馬克思也就此失業。

在此期間,大鬍子馬克思遇到了另外一個大鬍子恩格斯。馬克思問恩格斯一個問題:“為什麼物質經濟比之前提高了那麼多,還是有很多人吃不上飯?

恩格斯也不知道,於是他們倆一邊研究文獻資料,一邊交流心得。

研究這個問題的第一個關鍵是:“勞動的目的是什麼?”

馬克思在翻閱了無數資料後說:“人是為了自己的需求而勞動。”

勞動是先於生產關係而存在的。

200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還在紀念馬克思?

馬克思和恩格斯

馬克思認為在沒有資本社會前,人類就產生了勞動,只不過這些勞動是為了滿足的自己個人的需求而產生的,比如說,一個人餓了,他會去採集野果,渴了會尋找水源,冷了會製作衣服、建造房屋。在物質多餘後,他會用自己多餘的東西去交換自己沒有的東西,由此產生了市場,產生了商業。

於是馬克思認定:“人們出於自己的需求而勞動,不論是為了物質還是精神的滿足,而其勞動所獲得的產物將屬於勞動者本人所有。

但在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勞動者不掌握生產資料,人類的勞動目的被迫發生了變化。人的勞動不再是因為自己的需求,而是為他人的需求而勞動。

自己勞動的產物不再屬於勞動者本人,屬於勞動者的是一種抽象的價值——金錢,人們用金錢來交換所得。

馬克思認為只有通過“完成勞動並且獲取勞動成果”,人類才能獲取其作為人類的尊嚴。而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尊嚴被放棄,於是對他們來說,他們究竟在生產什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隻有通過生產,他們才能掙錢養活自己。勞動的目的發生了變化,人也異化淪為了為資本家創造價值的工具,創造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就越少。

200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還在紀念馬克思?

摩登時代海報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電影大師卓別林拍過一個電影《摩登時代》,電影中卓別林飾演的查理是一名普通的流水線工人,日常的工作就是在流水線上不斷地將一個零件和另外一個零件組裝起來,但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手裡的零件到底是什麼。

雖然每天都發瘋般地工作,但工廠老闆仍然覺得時間不夠,為此發明了自動吃飯機,瘋狂壓制工人的時間,昏天黑地的工作使人們開始麻木。單調而又瘋狂的機械勞動終於使查理精神失常,被送進醫院。

200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還在紀念馬克思?

電影中的吃飯機

這部電影就十分生動的展示了馬克思被“異化”的工人的形象,人不再是人,而是成了一個會吃飯睡覺的機器。在這個過程中人成為了資本家的奴隸。

後來馬克思意識到:“資本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榨取剩餘價值,而不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

資本主義逐利的本性註定了他們不榨乾工人的最後一滴血是不會甘心的,所以兩個大鬍子馬克思和恩格斯號召全世界的無產階級要聯合起來鬥爭。勞動者要爭取自己手中的權力,必須要聯合在一起。

200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還在紀念馬克思?

在兩個大鬍子思想的指導下,蘇聯、以及中國都獲得了成功。馬克思給人留下最大的遺產除了其龐大的思想體系,還在於他的鬥爭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