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看潮劇《井邊會》感悟

潮劇《井邊會》中兩個老軍卒,由名醜李有存、孫暹龍扮演,他們精彩、獨得的的演技,對人物準確、細膩的刻劃,使舞臺生色增輝,觀眾為之叫好。

他們以不多也不可多的表演,活現了兩上不是可有可無的人物,這兩上善良、詼諧、富有同情心的配角,有著別人不能替代、甚至是主角起不到的作用,關鍵之處,巧妙萬千。

看潮劇《井邊會》感悟

老王、九成,在戲中穿針引線,推波助瀾,不但推動了劇情的發展變化,還適時得度地以喜衝悲,使人破涕為笑,調劑了舞臺氣氛,別開悲劇的生面。自然,在計委中莎士比亞、關漢卿這些名家的悲劇鉅著中,也時有配角喜劇性的穿插,時有笑的火花的迸射,足見高手們獨具匠心。但小如《井邊會》這樣的短劇中,出現的醜行配角,竟能這般入情入理,有戲有味,他們的語言十分諧趣,諧中見真,趣中見情,雖有插科打諢,卻是言不落俗,言不遊離,這就大大增強《井邊會》的藝術特色。

然而,最令我歎服的地方,是老王、九成兩聲暗示性的“哎”字。這出戏,充滿了哀情苦緒,細描了李三娘母子間曲折的心理活動。李三娘和劉咬臍為什麼對面相逢不相認,欲會難會呢?實質上,我以為是封建的等級觀念所使然,這咱意識不但制約著他們母子,也支配關老王、九成。當他們母子,言真意切,心心溝通,各要上前相認時,都被老王、九成兩聲“哎”字阻住了,頓時,母子都由迷變醒,從純情至性的精神境界中被喚回到現實來:劉咬臍驀然泛起了“錯認親孃理不該”的意識,李三娘則更產生“冒認官親惹禍災”的悸動;眼前浮現的依然一是“金盔銀鎧”,一是“衣衫襤褸”的面貌。封建的等級觀念,把情切斷,把人拉遠,把咫尺變成天涯。

看潮劇《井邊會》感悟

看來,老王、九成該是可討厭的了,但他們的表現卻使觀眾無從產生這種感情,相反的倒十分理解和體諒他償。作為隨身的老兵,他們深恐閱世未深的小將軍,匆忙冒認孃親會失去“官威體面”,這分明是出自“愛護”、“扶持”的存心,也多少帶有點責任感,由這邊的馬下人,勸阻劉咬臍不認那邊的馬下人,這一切,多麼深刻,多麼自然成理。還有,人物的身份,決定人物的行動方式,在那欲認未認的緊要關頭,他們不能明言又不能多言,只用兩“哎”字來暗示和干預,這又多麼獨特,多麼自然成趣。

兩聲“哎”字,確是富有內涵,確能使人小中見大。歷史的複雜性,思想的深刻性和生活的生動性,結合得這般奇妙,又表現得這樣簡單,藝術的力理,可謂大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