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看潮剧《井边会》感悟

潮剧《井边会》中两个老军卒,由名丑李有存、孙暹龙扮演,他们精彩、独得的的演技,对人物准确、细腻的刻划,使舞台生色增辉,观众为之叫好。

他们以不多也不可多的表演,活现了两上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物,这两上善良、诙谐、富有同情心的配角,有着别人不能替代、甚至是主角起不到的作用,关键之处,巧妙万千。

看潮剧《井边会》感悟

老王、九成,在戏中穿针引线,推波助澜,不但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变化,还适时得度地以喜冲悲,使人破涕为笑,调剂了舞台气氛,别开悲剧的生面。自然,在计委中莎士比亚、关汉卿这些名家的悲剧巨著中,也时有配角喜剧性的穿插,时有笑的火花的迸射,足见高手们独具匠心。但小如《井边会》这样的短剧中,出现的丑行配角,竟能这般入情入理,有戏有味,他们的语言十分谐趣,谐中见真,趣中见情,虽有插科打诨,却是言不落俗,言不游离,这就大大增强《井边会》的艺术特色。

然而,最令我叹服的地方,是老王、九成两声暗示性的“哎”字。这出戏,充满了哀情苦绪,细描了李三娘母子间曲折的心理活动。李三娘和刘咬脐为什么对面相逢不相认,欲会难会呢?实质上,我以为是封建的等级观念所使然,这咱意识不但制约着他们母子,也支配关老王、九成。当他们母子,言真意切,心心沟通,各要上前相认时,都被老王、九成两声“哎”字阻住了,顿时,母子都由迷变醒,从纯情至性的精神境界中被唤回到现实来:刘咬脐蓦然泛起了“错认亲娘理不该”的意识,李三娘则更产生“冒认官亲惹祸灾”的悸动;眼前浮现的依然一是“金盔银铠”,一是“衣衫褴褛”的面貌。封建的等级观念,把情切断,把人拉远,把咫尺变成天涯。

看潮剧《井边会》感悟

看来,老王、九成该是可讨厌的了,但他们的表现却使观众无从产生这种感情,相反的倒十分理解和体谅他偿。作为随身的老兵,他们深恐阅世未深的小将军,匆忙冒认娘亲会失去“官威体面”,这分明是出自“爱护”、“扶持”的存心,也多少带有点责任感,由这边的马下人,劝阻刘咬脐不认那边的马下人,这一切,多么深刻,多么自然成理。还有,人物的身份,决定人物的行动方式,在那欲认未认的紧要关头,他们不能明言又不能多言,只用两“哎”字来暗示和干预,这又多么独特,多么自然成趣。

两声“哎”字,确是富有内涵,确能使人小中见大。历史的复杂性,思想的深刻性和生活的生动性,结合得这般奇妙,又表现得这样简单,艺术的力理,可谓大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