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堯文化之旅系列之一——堯都

堯文化之旅系列之一——堯都

堯都

yaodu

堯文化之旅系列之一——堯都

典籍中記載的

堯 都


《山西通志》記載:“平陽禹貢冀州之域,堯舜禹相繼都之,以其地在平水之陽,故名。”《元和郡縣圖志》上說:“平山,一名壺口山,在縣西八里,平水出焉,今名姑射山。”《水經注》稱平水“出平陽縣西壺口山”。

史籍中記載,平陽在帝堯時為冀州。《左傳·哀公六年》引《尚書·夏書》稱:“唯彼陶唐,帥彼天常,由此冀方。”冀方即冀州。《爾雅》中說“兩河間曰冀州”,晉陝間黃河稱西河,黃河自潼關折東,入河南、河北、山東境內稱東河,古冀州實指山西、河北一帶。《竹書紀年》記載“堯、舜、禹即位皆居冀,大食諸侯”。後漢學者服虔說:“唐、虞、夏之都大率相近,不出河東之界。”《平陽府志》《蒲州志》《臨汾縣誌》皆稱平陽之冀州,在唐堯、虞舜、夏禹之時,為都畿內之地。《史記正義》記“陶唐,《帝王世紀》雲,堯都平陽,於《詩》為唐國”。徐才宗《國都城紀》雲,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其北,帝夏禹都,或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恆山之西,其南有晉水。《括地誌》雲:“在今晉州所理,平陽古城是也,平陽河水一名晉水也。”從而說明平陽是因在平水之陽而得名。平水今名龍祠泉水。孔子六十四世孫,著名劇作家孔尚任應朋友之邀到平陽撰寫《平陽府志》,閒暇遊平水留下了:

遠隔紅塵世外幽,宜人景物失鄉愁。

含煙店柳從容發,破凍山泉放肆流。

古寺春寒須載酒,重巒雪霽好登樓。

風雷龍子何年去,遺事閒從父老求。

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堯都平陽,於《詩》為唐國。”《詩經註解》:唐國,“本帝堯舊都,在禹貢冀州之域,太行恆山之西,太原太嶽之野,周成王封弟叔虞為唐國”。《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記載收錄的是遠古時的詩歌民謠。其中《唐風》收錄的是唐地的民歌。在三皇五帝中是帝堯首建唐國,從此後歷代都有堯都平陽之說。

宋《通志·五帝本紀》中說,唐堯故里,謂“堯、舜、禹三聖故鄉”。《臨汾縣誌》記有:“堯、舜、禹皆建於此,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系陪都也。”

堯都平陽,臨汾因帝堯則顯彰於世,是後世子孫無尚的榮光,然而臨汾盆地地質構造複雜,地殼運動強烈,古往今來不斷有地震發生。據資料統計從公元前466年到1949年臨汾市發生破壞性地震或強有感地震46次之多;加上平陽屬戰略要衝,歷代兵燹不斷,多少文明淹沒毀壞難計其數。但堯都平陽則萬世永存。

2000年撤地建市,原臨汾市更名為堯都區。再次顯示了帝堯建都臨汾的歷史。


◆ ◆ ◆ ◆ ◆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