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上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下聯是什麼?

命理相師何劍鋒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只為己,不容於世。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含義明確得很:人是一定要注重私利的,太無私的人沒辦法生存下去。網上有人非要牽強附會,生拉硬拽地把它解釋成“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那麼天理難容啊!”簡直是牛頭不對馬嘴,讓人無語。

如果覺得這樣露骨的表達過於刺眼, 那其實古人也有較溫和的說法。比如,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裡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民間也有一句俗語:

無利不起早。

而馬克思關於資本如何追求利潤的論述,則更加觸目驚心: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走私和販賣奴隸就是證明。

由此可見,對利益的追求,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一種必然,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好人不長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麼求名 ,要麼圖利。名本身也是一種利。不如此,活著又為了什麼?

聖賢之人固然不會唯利是圖, 但聖賢之人的千秋美名,又豈是你我凡俗之輩所能比擬?

但凡事過猶不及,一個人如果眼裡只有名利二字,完全不為他人著想,不顧及他人利益,這樣的人是不受歡迎的,也不會真正得到大名利。正如老子所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這方面最出名的,當數“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的楊朱。《孟子·滕文公》章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 則歸墨。”可見楊朱當時的名氣之盛。可是這樣一個人,死後卻是無聲無息,既無人為他整理著述,也沒有弟子繼承他的衣缽,甚至連生平、籍貫都變得不可考。後人只能在批判他的文章裡得知他的隻言片語,根本難以想象這人活著時,是一個名滿天下的思想家。

因此,歸根到底,人是社會的人,在保證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是一定要相互幫助,相互取暖的。過於自私,就會人人討厭,避之唯恐不及。乃至聖賢如孟子,要罵楊朱為“禽獸”。所以,楊朱的學說,死後即歸於沉寂,實在也是理所當然。

現在有些人常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作為自私自利的辯護詞和擋箭牌,當然也是落於下乘。

關於自私和無私的話題,還是老子他老人家說得好: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這裡的“無私”,可以理解為“義”,即道義;“私”,可以理解為“利”,即私利。以無私成就自私,義利兼顧,才是最好的道路。

通俗地說,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別人,這就可以了。

最後講一則小故事:

古代有個秀才嫁女兒,臨行叮囑女兒說:“到了婆家,一定不要做好人。”女人吃驚地看著她的父親:“莫非老爸要我做壞人?”這位父親幽幽地說:“好人都不能做,怎麼可以做壞人?”

這故事很是耐人尋味,歡迎大家發表意見。


華夏國學漫談


佛不度眾生豈是佛?


用戶99318869516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厚德載物地久天長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物我兩忘地老天荒


這裡是唐山


看了天下辨士,都是書同文,書同宗,大意都差不多的。

觸題確實感觸頗深,不才先勉強對個下句吧,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德難配位禍至福離。

先看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正確含義

人不為己,為字應該是讀第二聲,意思是一個人不去修為自己,不去濟世修德的話,在天地間自己是難以立足的。

漢字博大精深, 古漢語更是如此。 但是現代人常常望文生義, 曲解了老祖宗 的意思。可是不能再讓我們的後代誤解了,這樣是害了我們的子子孫孫!

我一直以為,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如果不為自己謀利、 謀權、 謀色, 就要招到天地誅殺。其實,這是誤解。 現在才知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出處是《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二十四集::人生 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佛家的意思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 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才是“為自己”。不為自 己製造新的惡果,不為自己造成新的災禍,這才是“為自己”。只有這樣才不會天誅地 滅。

由此看來,我們應該懷有濟世經邦之心,才會吉人天相,厚德載物。

網絡貼圖




書法對聯大會


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下,吃好喝好一了百了


兵傳媒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萬事萬物,都是經過自然的選擇,才能被容留於世,而首要條件就是能保證自身的生存,從狹義來講沒有個體就沒有群體,但個體動物的極度自私也不會有同類跟隨,因為每個都要保證自身生存,失去群體它自身終將無法延續。叢林法則,導致了血腥而野蠻的生存狀態,這推動了物種間進化,但僅僅是物種間的,從廣義來講,同一物種內,通過人類動物學家的觀察與研究,存在著物質互助、溝通鼓勵、溫情脈脈、團結對敵、個體犧牲,所謂虎毒不食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族群的延續與發展進化,才能被最終容留於世!

世無規矩獸興人絕。

————人類能夠成為人,絕不是因為站立起來有個"人模樣",在我們祖先站立起來的時候,我們仍然是猛獸的食物,我們仍然是東躲西藏的“鼠輩”,還不能稱為人,只是類人而已,某一刻我們的祖先也處在生死存亡的關口,在三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想象力迸發,從滅絕的邊緣走了回來,發明了複雜的語言,交流新的想法,有了藝術,使我們有了更多的溫情,有了人道,懂得了真正的扶助,才最終踏遍世界,走向冥冥中的未來,使我們走上不可逆轉的光輝之路!最終遠離了叢林法則,懂得了尊重,有了規矩!懂得信守承諾才有了明天。

世界本就一條路,而我們有了天地間本不存在的文明之路!文明易失,因為宇宙間本就沒有文明!


F14560678


上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下聯:積德行善福澤子孫。





海海147035523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君若積善四海神祐


用戶80177936918


這個對聯,非常多人誤解了。我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解釋過。聲明本人就是“聊史補丁”的作者,現轉載如下:

漢字博大精深,古漢語中更是名言警句迭出。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離古漢語越來越遠。於是,常常會望文生義,看到一個成語或句子,就會想當然地以為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實這樣很容易曲解老祖宗的意思。

就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成語來說吧。也是最近才明白它真正的含義。說來慚愧,對這個成語誤解了很多年。一直以為“為”讀第四聲,當介詞,理解成“為了”的意思,於是把這個成語理解成“人如果不為自己著想,為自己謀私利(謀財、謀權、謀色),就要招到天地誅殺。”殊不知這樣的理解是大錯特錯。

真是汗顏不已呀。參閱了相關資料,才知道這個成語中的“為”字,讀第二聲,當動詞用,是“修養,修為”的意思。於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原意也就出來了:如果一個人不注重加強自身的修養,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也就是說人要修為自己,博學、明辨、慎思、審問、力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修為自己才會為社會、為眾生,不只為肉體的那個“己”;如果不這樣,則對不起天地良心,對不起宇宙萬物,天地自然也容不下這樣的“己”,就要來誅殺了。

據說這個成語源自《佛說十善業道經》。結合佛的理論,這個成語應該說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才是為“己”,更是為社會、為眾生。用通俗點的話說那就是不為自己製造新的惡果,不為自己造成新的災禍,這才是為自己。只有這樣才不會被天地誅滅。

所以,這個成語的本意是強調做人要加強修養,方能在天地立足。常說“修身治家平天下”,修身排第一位。也常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都強調了修身的重要性。

很顯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都曲解了這個成語的意思,和原來的意思背道而馳。原來是勸人為善的成語,好多人當成了貶義詞來使用,還振振有詞地用來佐證自己的做法。常說“無奸不商”,不少商人就會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來為自己缺德的行為辯護。時下的很多年輕人也動不動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自己的自私開脫。實在是冤枉這個成語了,也大大誤解了老祖宗的初衷了。


聊史補丁


自私自利神憎鬼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