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南京西安成都杭州武漢等城市,在年初突然開啟“搶人”模式,究竟是什麼原因?

時關18340


當一個國家剛剛開始進行工業化的初級階段,其發展的驅動力主要是要素投入,而一個城市初步積累財富的時候也是要經過要素投入驅動的過程。


要素驅動是指從主要依靠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 ( 比如說土地、資源、勞動力等 ) 來促進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以及從市場對生產要素的需求中獲取發展動力的方式。

要素驅動是一種原始的和初級的驅動發展方式,適合於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科技創新匱乏的時期。要素驅動是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屬於粗放型不可持續的發展,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遇到瓶頸缺乏後勁,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要素驅動之後經濟再上新臺階就必須要走創新驅動之路,然而創新就需要人才,尤其是需要具有科學技術能力的高級人才,也就是說南京西安成都杭州武漢這些新一線城市的發展遇到了瓶頸,要素驅動的階段即將過去,現在需要大量創新型人才。

各大城市為了吸引高素質人才那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送錢送房,解決配偶工作,解決孩子上學,人還未到各種福利待遇就提前到位了。可以說人才爭奪戰是未來各大城市競爭的主要領域,誰留住了人才誰就留住了真正的資源。各大城市也是紛紛出大招搶人才,例如2017 “創業南京”高層次創業人才引進計劃;憑畢業證到成都即可“先落戶後就業”等等。昨天的《人民日報》就刊登了半個版面的《2018年浙江省“千人計劃”引才公告》,由此可見國內大城市、經濟發達省份對高端人才的渴求。

現在,人才已經成為了第一資源,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歡迎關注我,歡迎討論!


心懷17


這次強省會模式以武漢市、成都市為代表,鄭州市、西安市、合肥市、南京市、杭州市加入,逐漸壯大成燎原之勢。



  • 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國力較弱,國家主要矛盾是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讓部分地區和人口先富裕起來。
  • 拉動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是:出口、消費、投資。

  • 擁有對外貿易的沿海港口城市在政策傾斜下首先發展起來。
  • 沿海經濟特區及對外開放城市: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廣州、福州、寧波、上海、青島、天津、大連。在政策傾斜下擁有出口、進口貿易的優勢。
  • 沿海港口內延城市在出口商品加工,進口資源加工再出口方面有優勢。
  • 在國內落後時期主要依靠大量打工人口的廉價勞動力和低廉資源,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逐漸積累財富。
  • 這個時期東部沿海地區在政策傾斜下擁有投資、消費、出口多項疊加利好,逐漸拉開與中西部的經濟發展水平。
  • 中西部就算省會城市競爭力也不強,成都、武漢以特殊方式得到部分利好。

十九大指出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也就是說以前三十年的發展模式將發生重大變化,那麼東部沿海原來模式為什麼不能再持續下去。

  • 人口問題
  • 看看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省與代表城市深圳市。
  • 廣東省養老撫養比高達9.25 : 1,全國平均水平為2.8 : 1。黑龍江為1.3 : 1。
  • 廣東十口人,九個勞動力,一個老幼,黑龍江七口人,四個勞動力,三個老幼。
  • 這樣的結構黑龍江負擔承重,沒有發展能力。全國也無法滿足廣東成幾何增長的外來人口需求,後勁乏力。
  • 以深圳為例
  • 三十年前深圳只有幾十萬人口,現在已經超過一千萬。

  • 一千萬人口中非戶籍人口高達746萬,在這個背後是多少孤寡老人、多少留守兒童。
  • 這種模式能持續發展?這種模式是社會文明的追求?
  • 不經過培養、養育的使用青年勞動力,不養其父母,母子聚少離多!
  • 留守兒童,沒有教育,只有金錢的長年分離,待子壯南飛,父老北迴,終生長離。
  • 待老了、病了、困了,倦鳥歸巢時,誰將養老濟病!
  • 待當前青年勞力老了,大量人口跨入老齡,需要多少流入人口才能維持人口紅利比例不下降,幾何增長的海量人口無法滿足,沒有可持續性。
  • 今日的人口紅利可預見的就是明日養老的巨大負擔,誰去這些地區幫別人養老!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光鮮的背後隱藏著巨大隱憂。
  • 資源問題
  • 長期不重視環保和利益均衡的開採,使資源開採和初期加工地區環境越來越差,越開採越窮的模式必須重視。
  • 隨著環保投入加大,開採地區資源深加工等持續推進,據有自給自足、豐富資源、擁有對外貿易陸港的地區增多,能源分配將迎來重新配置。
  • 長期能源倒掛現象,以我國最重要的煤炭為例。

  • 因此說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家主要矛盾的政策傾斜有很大關係。

搶奪人口的巨大紅利很多。

  • 提高當地養老撫養比,會表現出巨大經濟利好,吸引投資。
  • 青年勞動力,尤其是未婚青年落戶。置房會花去其雙方父母大部分積蓄,還有其雙方父母的最終遺產轉入。
  • 沒有民工的時代,一切勞動力都是爭奪的對象。
  • 新二線在落戶上具有很大優勢,城市才開始容量很大,老牌城市落戶會造成前面提到問題,根本不敢也不能放開。
  • 看看鄭州市和廣州市,鄭州可以放開爭奪落戶,廣州市放開落戶會怎樣?




  • 為了子女教育等,這次爭奪誰將更主動!

歐州發達地區也不是以海岸線分佈的,緯度高的紐約、巴黎、倫敦同樣發達,不是說南方就宜居。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最大的原因是:財政收入!!!

下面分幾點說明。

1.前一階段去庫存積累的資金所剩無幾

房產流動性兩隻谷底已持續了近兩年,前一波去庫存隨然積累了大量的財政收入,但這些城市的城市化進程遠未停止!軌道交通道路拓寬等等的快速推進及快速的消耗著財政!



2.宏觀調控是方針政策,不能動!只能動需求測

限購限貸高利率是國家級的宏觀調控不能動。那麼只能增加需求。房地產的需求自然來源於人,大量的快速的吸引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購房需求!



3.這幾個新一線城市存在競爭關係,吸引不了人才對城市發展不利

別的城市在搞你不搞,那人口流入此消彼長會降低的非常快!城市發展嚴重依賴人口增長!所以別的城市在搞,我們也不得不搞!



4.本地購房需求和購買力消耗殆盡,只能求外援

去庫存,房價快速上漲。過度的消耗了本市原有的購買力和購買需求。所以只能從其他地區吸引新的需求!



或在底部留言和我互動!


管家一仙東生活圈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葛優老師早就給出了答案:人才!

人留下來了,他們在武漢讀完書,在武漢創業、成家、紮根,這樣堅持數年,武漢的整體人文素質就會大大提高,武漢的城市活力就會越來越強,武漢就會真正發展起來。

城市發展最重要的是什麼?答案依然是:人才!

去年九月,咱大武漢發佈“攬才九條”政策,誠邀百萬大學生留下來。畢業三年內在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生,憑畢業證就可零門檻落戶,還可申請價格低廉、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同時還有1萬個基層就業崗位等著你們。

據2018年4月2日發佈的最新公報顯示,武漢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12.67萬人,戶籍人口比上年末增加19.8萬人。除了人口指標外,武漢市在新增就業、人才引進、在校大學生方面指標,都顯示出城市吸引力在不斷增加。(編輯:小Z)


楚天都市報


世事難料,曾經門檻如此之高的所謂戶口,一夕之間變得人人可擁有,可想變化之大,危機之猛。

“搶人”的原因是什麼,人口急劇下降。中國人口政策帶來的後續影響,應該會持續二三十年,現在已經表現得很明顯,有美國專家研究,西南地區會自唐以來再次成為中國得重要增長極,我在想西南大區大的優勢無非就是人口而已,豈不看雲南、貴州的新增人口多少。

二線城市搶人還稍微可以理解下,最起碼有人了房子就可以繼續賣,年輕勞動力也有了,消費群體也有了。但是居然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也不再高高在上,也想吸引人口就有點讓人大跌眼鏡,感嘆於吃相之難看。

未來的出路在哪,終究是在人口,特別是高素質人口,任何沒有新增人口的城市終將衰落,太多鮮活的例子擺在前面,也難怪各大二線城市都頻繁搶人了。


產學研搬磚工


這是我的預言,諸位見證:

首先,各大城市開始搶高學歷人才,碩士,博士。

然後,各大城市開始搶年輕人,管他是不是高學歷。

最後,各大城市開始搶人,管他是不是年輕人。


為什麼會導致這種狀況?

答案:生育率下跌。


我們中國今天處於什麼位置?

處於農村人口向小城市集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落後城市向發達城市集中,也就是說,未來的中國城市是強者恆強,競爭力越是強的城市,就會越來越大,就會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更高的薪水,吸引更多的年輕人。

而反之,落後的城市,就會越來越弱,越來越弱,機會越來越少,工資越來越低,然後更多的人流出。


那些城市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北上廣深之類的一線我不說了,永恆的主題。

江浙地區也是一馬當先。

中西部地區,以武漢為龍頭,這是毫無疑問的,中部各省裡面武漢最強,武漢已經擴展了不少地區,而且日益有吞併鄂州之勢,並且在咸寧地區修建了一堆的火車站,今天我剛好從咸寧回來,可以很明確的說,這些火車站沒什麼人,但是一看就知道為武漢下一步擴張做準備的。

武漢有好多東北人開的餃子館,湖南人開的湘菜館,過去吃一下,還真是東北人和湖南人。


中部地區除了武漢會盡增人口以外,鄭州背靠河南,是人口大省,也不會太差,但是其他各省就很難說了。


中西部地區首先是成都,四川那地方沒辦法,就成都正兒八經的算個平原,其他地方都是山,很難發展,前段時間成都吞併了簡陽市,成都的趨勢很明顯了。四川也是人口大省,成都依然有良好的前景。

重慶雖然是山城,但是有直轄市這個金字招牌,腹地廣闊,但是擴城不易,建設成本太高。


北方除了沿海的例如青島之類的城市以外,由於有北京和天津兩個吸血鬼,北方很難搞的起來,東三省年年人口流出,已經成為很大的問題了,像河北省完全是全省供養著兩個爹,石家莊全市只有一個211,就是河北工業大學,窘迫的很,唯一一個211,還在天津。


有了人口,社保才能延續,有了人口,才有更多的納稅,有了人口,才能進一步擴城,才能把土地賣出去,財政才不至於捉襟見肘。

沒有了人口一切都是免談。

人口,尤其是青壯年人口,尤其是青壯年高素質人口,是未來各大城市急迫爭搶的對象,官員們想搞點GDP,沒有人口一切免談。


李建秋的世界


應該有幾個以下主要原因

一人力資源比物質之本有更高的回報率。

二人力之源可以顯著提高生產效率。

三人力資本的積累可以擬補勞動總人口的數量下降的影響。

但是應該還有一條也是比較主要的,就是這些大學生可以帶動這些城市的人口增長和地方房產的消費,例如武漢提出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以後這些人落戶買房結婚生子,可以為當地的房產經濟拉動多大價值。因此我看增長人口和房產消費是其的主要原因吧。

如有不同看法留言討論


大海水長流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

劃重點,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再套用更樸素的話語,人多力量大。

再回憶中學時代政治課本內容,要把中國人口大國逐漸變為人才強國。經過過去這麼多年的發展,事實上,中國已經可以稱為人才強國,中國全民素質已經有了很明顯的提高。過去中國人口紅利,主要是廉價勞動力的優勢。現在的話,每年高校培養的學生,可以稱為工程師紅利。

生產要素主要包括資本、技術、土地、勞動力等。咱們仔細分析一下,以上幾種要素。首先,由於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發展,財富的累積,事實上資本要素,已經從過去的“項目找錢”轉變為“錢找項目”,所以資本在當今中國發展中的作用在降低,當然了資本嘛,也可以通過人的載體進行轉移嘛;技術,技術也是主要通過人來完成創造,轉移和實踐;土地,主要在當地政府手裡,也需要通過人來創造財富和價值;勞動力,事實上城市要發展,是需求各個層次的人才。

以上可以看出,人目前才是所有要素的核心,一個城市要想發展,必須要有人,通過人的協同來創造價值和財富。從長遠角度看,每個城市需要有足夠的人才來作為推動力來發展城市,需要人口的集聚來創造的財富,需要足夠的人來應對當今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來避免成為年老的城市,歸根結底城市的競爭還是人的競爭,準確地說是,城市的發展需求各類人才,有點頭腦的主政者確實是應該早點搶人。

上面表達有點亂。總之一句話,城市主政者已經意識到人才(人口)很重要,趕緊搶吧,不搶就落後了。

再補充一句:房地產是一次性買賣,人才是城市持續發展的最寶貴資源。諸位難道真的以為杭州 深圳 北京 這樣的城市引進人才落戶就是為了賣幾套房子的?


水管工馬里奧17


目前看的話,就是找購房的潛在人群,刺激房價一波大漲,工作機會幾乎沒啥大的起色


走走看看的快樂


二線城市戶口不值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