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基礎麻醉和全麻有什麼不同?

遺落的舊時光


這個問答比較專業,還是由我這個麻醉醫生來回答吧。

基礎麻醉是指在病室內先預先使病人意識消失的麻醉方式,最初,基礎麻醉的目的是消除病人的精神創傷,主要用於不合作的小兒,先給予一定劑量的麻醉藥物,使之能進一步接受其他麻醉方式如局麻,區域阻滯或全身麻醉。基礎麻醉常用的藥物有硫噴妥鈉,氯胺酮,γ-羥丁酸那,咪達唑侖,地西泮,等,以肌注給藥為主,也可行直腸灌注和口服給藥。

從本質來講,基礎麻醉仍然是屬於一種全身麻醉方式,是“很淺”的全麻,不能滿足手術需要!還要輔以其它麻醉方法才能手術。

基礎麻醉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主要是全麻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如對患者呼吸、循環的抑制作用,以及用藥途徑的不方便(如灌腸),因此,目前,在臨床上已經很少使用硫噴妥鈉、γ-羥丁酸那等實施基礎麻醉了,但據筆者瞭解,氯胺酮在一些基層醫院仍然在使用。

而通常我們說的全麻,指麻醉藥經呼吸道吸入、靜脈或肌肉注射進入體內,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暫時抑制,臨床表現為神志消失、全身痛覺消失、遺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鬆弛。即,對意識水平的抑制和對傷害性刺激引起的體動反應抑制,這種抑制是完全可逆的,當藥物被代謝或從體內排出後,患者的神志及各種反射逐漸恢復。

與基礎麻醉相比,全麻是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多的一種麻醉方式,而全身麻醉技術要求更高,麻醉管理相對更復雜,並且麻醉藥物種類更多,有鎮靜藥,鎮痛藥,肌松藥,吸入麻醉藥,等等。麻醉技術的發展,以及越來越多新型、作用確切、效果明顯、恢復快、副作用少的麻醉藥物,給麻醉學科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也給患者帶來福音。

更多醫學科普知識,更多醫患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麻醉超人鋼鐵俠,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麻醉超人鋼鐵俠


基礎麻醉是指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前,使之處於熟睡狀態或是淺麻醉狀態。實施基礎麻醉就是為了便於以後各種麻醉方式的進一步實施,基礎麻醉一般用於不合作的小兒,一般是肌注氯胺酮麻醉。但是我們在臨床麻醉中,不合作的患兒有時候靜脈針都不讓打或是打不進去,實施氯胺酮基礎麻醉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如可能出現的呼吸抑制、喉痙攣、氯胺酮過敏等,因此現在已經漸漸屏棄了基礎麻醉,不合作的患兒直接抱入手術室行七氟烷吸入麻醉,入睡後再建立靜脈通路行全麻或是椎管內麻醉。

基礎麻醉狀態是不適合手術的一種淺麻醉狀態,但卻存在麻醉的各種風險,而全麻狀態下能夠手術。這麼說明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