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老師打學生不被允許,學生打老師怎麼辦?

飛豬朗讀


在學校,真沒幾個學生敢打老師。

極少數的新聞報道中的“極端案例”,真的在誘導大家的負面情緒。學生最多會“內心恨”老師,抱怨老師,反感老師,甚至說話會嗆聲,但是很少有學生會上手打老師。

這一點,就像老師一樣,如果不是“出離憤怒”或者是“象徵性”的懲罰,老師也不會動不動就打學生。

所以,很多矛盾就是這樣被大家“杜撰”“以訛傳訛”來的,而不是真實的世界,很多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不是很瞭解,所以看到網上的各種信息風吹草動,好像老師都有病,整天想著迫害自己的孩子。

在一線,老師也沒有活的戰戰兢兢,只不過面對極少數的“混不吝”的時候,會更注意方式方法,更注意說話的語氣,誰也沒有必要找不痛快。

在師生關係上,大家不要風吹草動,不要人云亦云,看看你孩子的老師,哪個不是認認真真在上課,真心實意的對你的孩子好。老師也是如此,自己班裡的學生,淘氣也好、調皮也好、不上進也好,就算裝他們也對老師客客氣氣的,不是嗎?


九鬥學生心理


首先,不論是老師打學生,還是學生打老師,都是不對的。而要處理這樣的問題,方法有很多。最正規的方式是走法律途徑,但不建議使用。最好是私下協商解決,師生關係不能搞得太僵,畢竟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學習。


理想的師生關係

學生打老師的事情時有發生,老師打學生的新聞層出不窮。我們除了罵幾句老師無情、學生無德之外,我們更應該弄清楚這背後的原因,警鐘長鳴。今天,我就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出發,來談談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

還教育一片淨土

出現學生打老師的事情,是教育的悲哀。我工作的隔壁學校出現了兩起學生打老師的事故,都是開除學籍。但考慮到是學生,並沒有移交公安機關處理。老師的人生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何談言教?


在局外人看來,學生是弱勢群體;但我覺得,與學生比起來,學校和老師才是弱勢群體。現在的學生打不得、罵不得,心情不好再跳個樓還是老師的全責。不僅如此,媒體和輿論也紛紛倒向學生。在如此高壓的情況下,老師人人自危,不敢管。“教不嚴,師之惰”。不敢嚴,何談惰?


老師該不該放下戒尺?

這是一個最具有爭議性的話題。老師的戒尺不應禁止,但不要濫用。作為老師,懲罰學生確實是為了學生能夠學得更好,出發點是好的,至少絕大多數老師是這樣。但是我建議,戒尺最好要慎用。老師可以選擇換一種方式處罰,更要用正確的人生觀引導學生,不一定非要用打罵的方式。


基礎教育的不重視、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和家長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現在的很多中小學都太過於功利。很多小學都只看中升學率,而很少注重道德的培養,尤其是在很多農村中小學。試問,一個只懂得做題而不懂得尊師重教的學生,如何能稱得上優秀?

再者,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孩子從小心靈上的缺失是不可補償的。所以,呼籲所有的家長多重視孩子的成長,而不僅僅只是成績。

總之,對於教育,不能單向地偏向學生,也不能單向地偏向老師。老師們要學會正確引導學生,學生們要學會尊師重教,家長們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也期望與教育相關的法規越趨於完善,還教育一片淨土。


並非權威解答,歡迎批評指正。以上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格物致理,知行合一。我是劉飛老師,與你一起探究教育的奧秘,體驗學習的樂趣。


劉飛老師


人們習慣保護弱勢群體,絕大部分的人看待弱小都會不自覺地心生一種憐憫之情,不由自主地想要去照顧他們,保護他們,因此,中國有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從而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未成年人是弱勢群體,從家庭到社會,家長,老師,第一的任務都是要保障兒童的身心健康,彷彿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把它當成了自己的責任。

只是社會的發展似乎總是與人們的希望相悖,曾經的師生被比作父子,是多麼的親密啊,可是後來不知道怎麼的就有了教師虐童、學生不尊師長,甚至辱罵、毆打老師的事件。因為有《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不允許,也不準體罰或變相體罰兒童,那麼老師呢?誰來保障老師的合法上權益?我國臺灣省就曾發生過一起學生毆打教師的事件,而原因只是因為老師阻止上課玩手遊的學生,讓人不禁感嘆師道蕩然無存。

誠然,每個行業都有害群之馬,但也不可否認,每個行業還有更多為了自己的職業理想而奮鬥終身的人。近年來,師生矛盾日漸激化,各種也輿論甚囂塵上,更是將老師放在了風口浪尖處。

其中不乏有道德綁架,一個怪象是開三輪車的把一輛寶馬給撞了,交警判定過錯方是三輪車,但其拒絕賠償,理由竟是之前撞到一個更好更貴的車但對方沒有要他賠,這樣的弱者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憐憫,難道對方比他強大,就可以去傷害對方嗎?有的學生也是如此,覺得自己是學生,是未成年人,受到法律保護便肆無忌憚地去觸碰法律的高壓線,而教師卻因為是成年人,是老師便只能畏首畏尾不敢說,不敢講。

常此以往,師道何存?完全不見了曾經的三寸戒尺,教育出一代又一代往哲先賢,三尺講臺,小小方寸之間,孕育了桃李滿天下的景象,加強學生道德培養,鞏固並提升教師社會地位刻不容緩。


決勝網


基本觀點:不管是老師打學生現象,還是學生打老師現象,就像極個別的母豬會上樹一樣稀罕!把偶發的稀奇教學事故拿來譁眾取寵,題主用心險惡!

教育教學的過程,既是老師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又是師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過程,更是師生情感交融、親如父子的過程。史上關於師生融洽的佳話多如繁星,“師徒如父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天地君親師”、“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生關係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人際關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師生關係也是一樣,矛盾不可避免。在處理師生矛盾的過程中,老師往往佔據主動,是教導方,學生則處於被動,是受教方。老師教導的言行一旦有所失當,就會很容易激化師生矛盾,引發教育教學事故。

老師打學生現象,在古代是天經地義,所謂“教不嚴,師之惰”。在當代,由於對未成年人的種種法律保護,以及《教師法》和種種教育教學法規對教師的言語行為的規範要求,再加上社會家庭對孩子的驕縱風氣,已經沒有哪個老師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違”去打學生了。

學生打老師現象,是各種複雜因素綜合作用下,偶發的極其個別現象。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品學兼優,非常注重尊敬師長、文明禮貌的。當下社會上,某些媒體和個人,為了一己私利,譁眾取寵,大肆無限誇大宣揚“老師打學生,學生打老師”現象,用心險惡,其心可誅!

言而總之,不管是老師打學生現象,還是學生打老師現象,就像極個別的母豬會上樹一樣稀罕!某些媒體或個人把偶發的稀奇教育教學事故拿來大肆渲染,譁眾取寵,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是用心極其險惡的!


自在人生wub


師生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於校園之中,說實話,作為一名教師,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很糾結。如果我不是老師,或者說打我的人不是學生,那麼,別人打了我,我肯定不會吃虧,絕對會打回去,不一定要打贏,最起碼做到正當防衛。


可惜我作為一名老師,身份就擺在那裡,不打罵學生是作為一名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就算拋開職業道德不談,在當前的教育大環境下,但凡師生矛盾的產生,無良媒體就大肆報道,社會大眾人云亦云,教育問題出現了一面倒的病態現象,而最終吃虧的還是教師,所以衝動的後果可能是道歉、停職檢討、甚至是丟掉飯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教師每天要做到和顏悅色、心平氣和、和藹可親的去上課,這樣能儘量避免與學生髮生衝突。在批評教育學生時要溫柔委婉、方法得當、語調平和,萬一語氣重了,被批評學生一個想不通跳樓或跳壩塘,那最後受害的還是教師本人。舉個發生在身邊的例子:我們鄉鎮的一所小學,一名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批評了一名上課講小話的學生,由於語氣沒掌控好,導致了該生想不通課後跳進了學校旁邊的一個壩塘裡淹死。後來家長鬧到學校,把死去的孩子屍體讓該老師抱了一天一夜,該老師心理受到巨大打擊,最後精神也出現了問題,而該事件還被作為教育事例進行學習。


因此,除了上課時心平氣和,批評學生時要溫柔委婉之外,我們不能罵學生、體罰學生,更不能動手打學生。當學生對老師做出辱罵、頂撞、打罵行為時,老師要做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如果你想被迫道歉、賠償或者丟掉飯碗,那你可以發洩心中的不滿或憤怒,至於後果,我想作為一名老師,心裡很清楚(教師被學生打後不僅自己錯了還要賠禮道歉的新聞屢見不鮮)。至於面子什麼的都是次要的,對於這種說教不聽的學生,我們可以讓家長自己教育或者讓其走入社會讓別人去教育,教師要教那麼多學生,總有愛學習聽話的學生,矜矜業業的把那些學生教好就不錯了。畢竟教師也只是一介凡人,對自己負責,才是對家庭負責。


我是“山村老師看教育”,一名紮根于山區的中學教師。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見,如果喜歡請不要吝嗇你的點贊,關注我一起探討更多教育問題,如有說得不對之處,歡迎各位留言指正!謝謝!!


山村老師看教育


今天下午在飯堂看見一位七年級的英語老師,愁眉苦臉,淚水漣漣地對德育主任說:打我的那個學生怎麼處理?難道他上課玩手機,看漫畫書,跟同學講話犯了那麼多的錯誤,我批評他都不行嗎?我說他兩句他就可以動手了嗎?他一拳捶到我臉上,我的臉到現在還痛。學校怎麼到現在沒有處理方案?怎麼就不能把他開除?

德育主任面無表情說:誰敢開除學生!校長不發話,我也沒權利。那位英語老師有點激動說:難道這事就這樣不了了之!德育主任說:那你想怎樣解決,你自己跟校長說,校長說家長不鬧就好了,以後老師要有隨機應變能力。你就當買個教訓吧。快點吃飯,不要想那麼多,想也沒用!

英語老師埋頭吃飯,我們默默地看著她,淚水從眼角流在飯盒裡!我們默默地吃著飯,吃著一碗難嚥又不捨的飯……


領悟教育


我有過被學生及家長無緣無故侮辱的經歷,那學生一點不學習,讀高中了連最簡單的字也不會寫,1一2x=0的方程也解不出。玩手遊爬圍牆打架抽菸追女生種種違紀,班級寢室的衛生任務也拒絕承擔。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我都忍了。可有一次我跟其他家長聊天時,不自覺地談到了他。我講得很含蓄,沒有半點侮辱他輕視他的意思。後來不知怎麼被他知道了,他就在各種群裡大勢罵我,並聯閤家長威脅我。我憋屈呀,我多少次溫言軟語教育他勸導他鼓勵他尋找他,生怕他出了安全問題,卻從來沒有厲聲批評過他,跟他家長反映情況時,也從沒有帶諷刺的話。結果他家長到處告我,說如果他兒子受了刺激出了什麼事,唯吾是問。😂😂😂


赤壁其心


事情發生了,只能說明未來越來越複雜,不能簡單分析問題。還好老師總的來說比學生形體和力量大,學生一般不敢,但是遇到熊孩子,還是有捱打的可能。老師不能打孩子是對的,打孩子是教育的失敗。我小學二年級,因為班主任大肚子生孩子去了,換了老師,因為上課自認為學會了沒了興趣玩別的,被青年代課小老師用竹編抽了後背,因為家庭教育,被老師打了不敢和家裡說,認為自己淘氣是自己錯了。其實我當時學習好,語文數學基本都是100,年級都是前兩名的,學習不費勁。男孩子淘氣,學會了就不肯再學了。後來過了也許是一天,奶奶要我洗澡,我不肯脫衣服,後來給家裡發現背後有21條抽痕。家裡炸鍋了,唯一的寶貝孫子有生以來第一次遭受這麼重的體罰。我爺爺帶著我直接去找了校長,好像是問校長當年我是這麼教你們的麼大概的話,校長也受不了了出了這事,替換了代課老師。代課老師好像是師範大學的學生,也不是很成熟的人。我爺爺是當地受人尊敬的老師,不是什麼官,去世的時候全市中小學自發組織參加追悼會,全市中小學停課半天。這是我值得自豪的事情,也影響我半生,讓我注重德行、實事求是,每當我為了自己和別人的各種利益,能夠剋制自己不忘初心,雖然基本吃虧,但我爺爺影響我不能忘記。希望天下老師信守師德,祝你們桃李滿天下!


金蛇200000000000000


順路回答。

悟空問答上,有很多類似的教育問題。說明很多老師處於迷茫,無奈。急於想找到一條法律或者制度依據,來解決教育中的問題,給自已找到心理安慰。使自已免於職業道德的內疚。

但很遺憾,沒有。在悟空問答上,如果是外行回答,他們根本不瞭解老師的苦痛。說些無關痛癢的教育理論。同行回答,也只能安慰你幾句。吃瓜群眾看了,說你老師水平不行。

因為沒有什麼方法,所以只有預防。

先分析一下什麼樣的老師容易招學生煩。

1,本身弱勢的老師。

有沒有這樣的怪現象:有的學生專門欺負某個老師,如在班裡直呼其名,或者捉弄你,就在你的課堂裡亂。。。。。。其它科老師相對好一些。

辦法:忍。心裡,背地裡罵就行了。或者告訴班主任,或者叫一下家長。大部分這樣的老師平常就這樣忍了,太過分的,才結合家長教育。怪只怪當初入錯了行。

2,說話嘮叨的老師。

學生不學習,你又講大道理:你將來幹什麼呀?你父母多麼不容易呀?你不學習對得起誰?。。。。。。學生心裡一百個不服:我的人生,關你什麼事?你以為你混得多好嗎?

辦法:不講大道理,直接說:你不學,我是老師,總有職責勸你學習吧,但聽不聽是你的事。

3,負責任的老師。

現在一般來講。只要學生在課堂上不說話,老師一般不管,但碰上你敬業,非得逼他學習,顯然找不痛快。

方法:該勸說勸說,但不要強逼。

再說一下什麼情況下老師容易捱打。

1,處理早戀的學生。

戀愛中的學生千萬不要當眾管,(如在教室坐到一塊,在教室裡摟抱,親嘴等現象)你如果在教室裡訓斥,或者暗諷,男學生真敢當場開打。女學生敢讓社會上的人來打你。

方法:找其它理由管教,或者找其它錯誤交給家長。

2,情緒失控的教師。

特別是男老師,看著學生對你的挑戰,你稍有出語過分,言語過激,有可能引起學生過激反應。

方法:情緒失控情況下,先暗數10秒,緩解一下情緒。再作處理。

3,對學生不瞭解的老師。

實際來說,老師應對班裡學生有一定的瞭解,有的學生打罵也沒事,有的學生,你連吵就不能吵,學生性格差異很大,有的敏感,有的脆弱,有的大大咧咧的。所以,掌握每個學生的性格,分別對待。特別是對那些不經常言語,你一吵他,他就直盯著你的學生,要小心些,還有那些學生混混頭目,他有學生基礎,你一惹他,等於惹一群。

辦法:沒事關心他一下,如果真的發現你吵的不對勁,你最好單獨把他叫出來,好聲好氣地再說一下。直到他不記恨你為止,

最後,作為老師,懂點學生看什麼,玩什麼,上課加點幽默,說一些學生的流行語,取得學生對你的好感。不要整天死板著臉,就知道學習學習。因為學生輕視老師,就等於輕視學習,頂撞老師,就等於對知識的不尊重,你還大談什麼學習?

簡單就說到這了,不要再問學生上課睡覺怎麼呀,頂嘴怎麼辦呀,在課堂上玩怎麼辦呀?。。。。。。。沒人跟你支招,就是有些人回答了,基本沒用。靈活處理吧。

最後望老師一切平安!


左析右洞


毆打他人,故意傷害,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至500元罰款。情節輕微的,處500元以下罰款或者5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處500以上2000以下罰款。未滿14週歲實施違反治安管理不處罰,應當責令監護人嚴加管教。已滿14出不滿16週歲,拘留不執行。已滿16不滿18,初次違反治安管理拘留不執行。18週歲以下違反治安管理,應當從輕處罰。這個就是違法的行政責任全部。所以,依法治國,不應當討論學生,老師什麼的身份。我國是法治國家,不是人治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學生老師這樣的身份,不是你違法不糾的保護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