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朝影視劇中說的世子、貝勒、貝子都有什麼區別?

八零後勇往直前


世子、貝勒、貝子都屬於清代皇族爵位體系之一,不過其中世子有點特殊。

清初規定了宗室爵位十二等,這十二等是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後來參考明代皇族制度,有增加了兩個,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之間加了一個世子,多羅郡王和多羅貝勒之間加了一個長子。

然後這三個爵位三開說吧。

貝勒這個詞原本是女真的傳統貴族封號,語源可以追溯到金代女真語的勃極烈。在入關之前,滿洲的最高的爵位為汗王,汗王屬下皇族裡最高的封號即是貝勒。那個時間點內,貝勒還有很多細分,如大貝勒,和碩貝勒,貝勒等。其中大貝勒、和碩貝勒,後來發展為和碩親王,貝勒發展為多羅貝勒。

貝子這個詞原本是貝勒一詞的複數形式,在入關之前,也主要是用來稱呼諸貝勒的,特別指的是普通貝勒。當時一等爵位是貝勒,二等爵位是臺吉、阿哥,貝子介乎臺吉的上下。崇德建制之後則獨立成了一個爵位。

至於世子,這個爵位原本是給親王的嫡長子,即第一繼承人準備的。明代因為宗室爵位是嫡長子繼承製,所以有這個爵位,清初入關的時候就繼承了下來。但是後來發現這個爵位跟清代實際操作並不怎麼協調,因為清代並不是嫡長子繼承製,而且世子的品級過高,與郡王同級,清代入八分的王公都是要封旗的,世子跟郡王同級,自然也要封旗,旗分就容易混亂。所以最終世子在乾隆朝之後就基本只留在名義上了。


橘玄雅


這三個稱呼中,只有貝勒和貝子是清朝一代獨有的,是一種等級的象徵。而世子則是自封建時代就有了,屬於諸侯或者王爺的繼承人,是一種稱謂。具體年份不明。

清朝的宗室爵位分為12個等級: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這些爵位看得人眼花繚亂。外人是不用惦記了,只有投了好胎,入了皇室一族才有機會。

清朝的十二鐵帽子王的繼承人就可以稱作“世子”,其餘的可以被封為郡王。

說到貝勒,則應提到郡王,郡王的大兒子可以世襲罔替,接著當郡王。其他弟弟就沒那麼好運氣了,成年之後會被封為貝勒。

那麼親王和郡王是什麼關係呢?其實一樣的,親王的大兒子世襲罔替為親王,其餘兄弟都是郡王。所以說親王地位最高。郡王次之。

貝勒的兒子就叫貝子,屬於四等爵位。所以投胎也是技術活。投的好還要得早,晚一步,親王變郡王,晚兩步,貝勒變貝子。


歡迎有不同看法的在下面評論,歡迎關注我,常山的王子蟲!


小王日常vlog


在清朝的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京城之中喊著世子、貝勒、貝子等稱謂,我們可能都不太瞭解,接下來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些稱謂的區別在哪裡。

清朝宗室和蒙古宗族特有的爵位稱謂

首先這些稱謂呢都是清朝宗室和蒙古宗族特有的爵位,並且也只有愛新覺羅氏族人和高等級蒙古貴族人才能頒發這些爵位。

首先清朝宗室爵位共分為12種,它們依次分別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其次蒙古宗族爵位共分為8種,依次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臺吉、額附。

世子、阿哥介紹

像問題中所提的世子是天子或者諸侯的嫡子中的儲君稱謂,在漢朝初期的時候,親王法定繼承人的稱號為某某王太子,後來為了和皇太子區別,改為世子。一般呢用於繼承王爺、諸侯爵位者的正式封號為世子,一般都是嫡子或者長子繼承。

除了這些我們應該聽的最多的是阿哥稱謂。阿哥是對皇室皇子的稱謂,大阿哥,二阿哥按照年齡以此類推。

關於稱謂我就介紹到這裡,寫的不好的地方大家多多見諒。碼字不易,如果您覺得寫的還行入得了您的法眼,就給點個贊吧。

關注看視界看娛樂,瞭解更多有趣好玩的資訊。

看視界看娛樂


清朝影視劇中的世子、貝勒、貝子都有什麼區別?這三個都屬於清朝宗室的爵位三個等級。

清代對於爵位的分封最高的為和碩親王。而根據清代的規定爵位世襲是要降一等的,當然這是針對普通爵位。鐵帽子王的是世襲罔替的,只有鐵帽子親王的繼承人才能稱世子,將來他們繼承的爵位是親王。而普通親王的兒子繼承的只能是郡王。

親王以下還有郡王、貝勒、貝子等級別較低的爵位。貝勒、貝子這兩個爵位一般都是皇子成年後直接給的封爵和更高的爵位經過幾代的世襲遞減下來的。如普通親王傳兩代,也就是孫子輩的繼承人只能得到貝勒爵位,傳三代就剩下貝子爵位了。當然這其中如果有軍功或其他功勞還有可能爵位得到提升,也有得到破格封賞的,像福康安因戰功和乾隆帝偏愛,作為外姓封了貝子爵位,去世後追封了郡王爵。

所以說,世子、貝勒、貝子是三個不同的爵位,按大小世子>貝勒>貝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