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朝影视剧中说的世子、贝勒、贝子都有什么区别?

八零后勇往直前


世子、贝勒、贝子都属于清代皇族爵位体系之一,不过其中世子有点特殊。

清初规定了宗室爵位十二等,这十二等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后来参考明代皇族制度,有增加了两个,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之间加了一个世子,多罗郡王和多罗贝勒之间加了一个长子。

然后这三个爵位三开说吧。

贝勒这个词原本是女真的传统贵族封号,语源可以追溯到金代女真语的勃极烈。在入关之前,满洲的最高的爵位为汗王,汗王属下皇族里最高的封号即是贝勒。那个时间点内,贝勒还有很多细分,如大贝勒,和硕贝勒,贝勒等。其中大贝勒、和硕贝勒,后来发展为和硕亲王,贝勒发展为多罗贝勒。

贝子这个词原本是贝勒一词的复数形式,在入关之前,也主要是用来称呼诸贝勒的,特别指的是普通贝勒。当时一等爵位是贝勒,二等爵位是台吉、阿哥,贝子介乎台吉的上下。崇德建制之后则独立成了一个爵位。

至于世子,这个爵位原本是给亲王的嫡长子,即第一继承人准备的。明代因为宗室爵位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有这个爵位,清初入关的时候就继承了下来。但是后来发现这个爵位跟清代实际操作并不怎么协调,因为清代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且世子的品级过高,与郡王同级,清代入八分的王公都是要封旗的,世子跟郡王同级,自然也要封旗,旗分就容易混乱。所以最终世子在乾隆朝之后就基本只留在名义上了。


橘玄雅


这三个称呼中,只有贝勒和贝子是清朝一代独有的,是一种等级的象征。而世子则是自封建时代就有了,属于诸侯或者王爷的继承人,是一种称谓。具体年份不明。

清朝的宗室爵位分为12个等级: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这些爵位看得人眼花缭乱。外人是不用惦记了,只有投了好胎,入了皇室一族才有机会。

清朝的十二铁帽子王的继承人就可以称作“世子”,其余的可以被封为郡王。

说到贝勒,则应提到郡王,郡王的大儿子可以世袭罔替,接着当郡王。其他弟弟就没那么好运气了,成年之后会被封为贝勒。

那么亲王和郡王是什么关系呢?其实一样的,亲王的大儿子世袭罔替为亲王,其余兄弟都是郡王。所以说亲王地位最高。郡王次之。

贝勒的儿子就叫贝子,属于四等爵位。所以投胎也是技术活。投的好还要得早,晚一步,亲王变郡王,晚两步,贝勒变贝子。


欢迎有不同看法的在下面评论,欢迎关注我,常山的王子虫!


小王日常vlog


在清朝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听到京城之中喊着世子、贝勒、贝子等称谓,我们可能都不太了解,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称谓的区别在哪里。

清朝宗室和蒙古宗族特有的爵位称谓

首先这些称谓呢都是清朝宗室和蒙古宗族特有的爵位,并且也只有爱新觉罗氏族人和高等级蒙古贵族人才能颁发这些爵位。

首先清朝宗室爵位共分为12种,它们依次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其次蒙古宗族爵位共分为8种,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额附。

世子、阿哥介绍

像问题中所提的世子是天子或者诸侯的嫡子中的储君称谓,在汉朝初期的时候,亲王法定继承人的称号为某某王太子,后来为了和皇太子区别,改为世子。一般呢用于继承王爷、诸侯爵位者的正式封号为世子,一般都是嫡子或者长子继承。

除了这些我们应该听的最多的是阿哥称谓。阿哥是对皇室皇子的称谓,大阿哥,二阿哥按照年龄以此类推。

关于称谓我就介绍到这里,写的不好的地方大家多多见谅。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写的还行入得了您的法眼,就给点个赞吧。

关注看视界看娱乐,了解更多有趣好玩的资讯。

看视界看娱乐


清朝影视剧中的世子、贝勒、贝子都有什么区别?这三个都属于清朝宗室的爵位三个等级。

清代对于爵位的分封最高的为和硕亲王。而根据清代的规定爵位世袭是要降一等的,当然这是针对普通爵位。铁帽子王的是世袭罔替的,只有铁帽子亲王的继承人才能称世子,将来他们继承的爵位是亲王。而普通亲王的儿子继承的只能是郡王。

亲王以下还有郡王、贝勒、贝子等级别较低的爵位。贝勒、贝子这两个爵位一般都是皇子成年后直接给的封爵和更高的爵位经过几代的世袭递减下来的。如普通亲王传两代,也就是孙子辈的继承人只能得到贝勒爵位,传三代就剩下贝子爵位了。当然这其中如果有军功或其他功劳还有可能爵位得到提升,也有得到破格封赏的,像福康安因战功和乾隆帝偏爱,作为外姓封了贝子爵位,去世后追封了郡王爵。

所以说,世子、贝勒、贝子是三个不同的爵位,按大小世子>贝勒>贝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