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果樹修剪有種措施叫“落頭”,不知有多少人瞭解,看起簡單操作難

說到果樹“落頭”,可能絕大多數人不知道,但是說到果樹修剪,這個想必誰都瞭解。實際上,“落頭”就是果樹修剪的一個術語,也是一種常用的技術措施。在果樹修剪中,不僅僅只有“落頭”這一種技術措施,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但很實用的技術措施。

果樹修剪有種措施叫“落頭”,不知有多少人瞭解,看起簡單操作難

在果樹的修剪中,“落頭”只是針對一種樹形所採取的技術措施,除了“落頭”,還有破頂、刻芽、環剝、摘心、扭梢、拉枝、拿枝等等。這些果樹修剪的技術措施,不一定是單純的使用一種,可以根據樹形樹勢來綜合施策。因為這些技術措施可以相互補充,也還可以相互替代,例如,落頭就可以通過拉枝的辦法來替代。

不過今天咱們不說其他的技術措施,只說說“落頭”。為什麼呢?因為光是“落頭”這項技術措施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學問,要在這裡說得非常透徹也不大現實。所以我們只能就“落頭”這項技術措施,說點核心的問題。至於如何掌握,還需要在實踐中多摸索才對。

果樹修剪有種措施叫“落頭”,不知有多少人瞭解,看起簡單操作難

先來看看什麼叫落頭。所謂落頭,也就是在果樹的管理修剪中,為了控制樹冠增高,防治果樹鬱閉影響其他部位通風采光,根據果樹的主枝和枝組情況,將樹體中心幹剪去一部分,這就叫落頭。之所以要對一些果樹採取落頭措施,主要是果樹栽植密度大,或者是果樹的中心枝幹無限生長,影響到整棵果樹的掛果以及果品的質量,從而採取的一項通風透光的主要技術措施。

果樹修剪有種措施叫“落頭”,不知有多少人瞭解,看起簡單操作難

不過說到“落頭”,有人可能會想到果樹“開心”,至於“落頭”之後需不需要“開心”,那需要根據果樹的實際情況來定。尤其是一些高密度栽種的主幹形果樹,需要使主幹長得直一點和高一些,否則就會影響其他果樹的生長,所以在“落頭”後就不易“開心”。如果“開心”的話,果樹的生長中心向四周發展,“落頭”處容易形成大枝,將會影響中乾的勢力,影響中乾的垂直性,破壞樹形,使樹勢不平衡。

果樹修剪有種措施叫“落頭”,不知有多少人瞭解,看起簡單操作難

對於主幹形果樹來說,一般“落頭”的目的是解決樹體太高、作業不便的問題,而不是解決個體密閉的問題。所以,“落頭”之後再留頭,這樣就基本可以保證中乾的勢力。留下的樹頭可起到調節整個樹體、樹勢的作用,牽制橫向枝不要生長過長、過強。樹勢過旺時,可通過樹頭分流過多養分,保證樹勢平衡,穩定成花結果。

因此,在果樹“落頭”時,需要注意幾點:一是如果樹勢過旺時,不宜“落頭”,需要根據果樹的情形,採取促花措施讓其大量成花成果,等樹勢緩和後再“落頭”;二是上強下弱的果樹不宜“落頭”,要先調整樹勢,讓上部生長緩和後,下部復壯時進行“落頭”;三是“落頭”和提幹不宜同時進行,以免對果樹刺激過大,影響樹勢平衡,影響成花結果。

果樹修剪有種措施叫“落頭”,不知有多少人瞭解,看起簡單操作難

對於“落頭”,如何進行,除了要看樹勢樹形以外,實際上幼樹和成齡樹也要區別對待。比如說幼樹可以拐彎法、連截法、彎頭法、甩放法等來進行,而對於成齡樹,則可以採取生枝修剪法、三叉枝修剪法、輪生枝修剪法等方法。“落頭” 最常用的方法,有人總結為以下幾種:

果樹修剪有種措施叫“落頭”,不知有多少人瞭解,看起簡單操作難

A以果壓冠法。若樹幹生長已超過預定的高度,且樹旺而花少,可採用甩放、輕剪、環割等方法進行促花促果,以果壓冠。若是特旺樹,要待樹勢轉為中庸後,方可進行正常的落頭修剪。

B落頭開心法。對超高樹要進行落頭開心,根據株行距的大小調整樹高。一般樹高為行距的 75%~80%,如株距過小,樹高還應適當再降。在落頭時注意剪鋸口下要留有側枝,側枝不宜過細過平,要對其進行緩放修剪,落頭後長出的旺枝要及時疏除。

果樹修剪有種措施叫“落頭”,不知有多少人瞭解,看起簡單操作難

C強制壓冠法。對於樹勢生長旺、下部枝條少的樹,可在春季將樹頭強枝拉向靠北方向缺枝處,使其角度為70°到80°,以減弱其生長勢,並及時抹除其背上萌發的無用枝條。

D轉主換頭法。對下強上弱樹,下部用弱枝換頭,上部用強枝帶頭。對下弱上強樹,要多疏上部強旺枝,用中庸枝或偏弱枝換頭,以平衡樹體上下之間的生長勢。

果樹修剪有種措施叫“落頭”,不知有多少人瞭解,看起簡單操作難

E疏枝縮頭法。樹冠過大、分枝較多時,直接影響到樹體光照,應及時疏除樹冠上部多餘枝條。 強旺頭多疏強旺枝、無花枝;弱頭多疏細弱枝、有花枝。 縮小樹頭,使其形成上小下大、上稀下密、外稀內密、大枝稀小枝密的樹體結構。

F強枝甩放法。果樹修剪通常的做法是“去強留弱”,但在實踐中,如果把強旺枝用好,甩放強枝促花效果往往優於弱枝,特別是樹頭長勢強或因修剪過重抽生的強旺枝,冬剪時可在適當位置選1到2枝甩放促花或利用腋花芽結果,同時可抑制上部發枝,掛果兩三年後枝勢緩和,即可將其疏除。

文|山魈

歡迎訂閱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