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網貸理財熱度不減 P2P投資者需警惕“清盤雷”

資管新規等多重政策因素影響,P2P網貸行業前4個月總體表現相對低迷。進入5月,網貸備案延期消息傳來,各平臺陸續恢復以往發標節奏,網貸行業交易量較之前4個月有明顯提升,環比上升約5.6%。截至2018年5月底,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已突破7萬億元關口,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在成交量逐步走高的同時,網貸行業的投資環境也空前向好。數據顯示,2018年5月退出行業的網貸平臺中停業類型佔比已達74%,跑路類型佔比僅約5%,爆雷平臺佔比重急劇下滑。

由於行業風險在監管的作用下得以控制,選擇P2P理財的投資者明顯增多,5月P2P網貸行業的活躍投資人數約為416.51萬人,相比4月上升超5.4%。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當下可以說是P2P最好的投資時機。儘管網貸備案已事實性延期,但嚴監管的效應已經產生,行業駛入了低風險航道,因此吸引了大量投資者湧入是很自然的現象。但投資者應當注意的是,在P2P平臺跑路、欺詐等現象大幅減少的同時,其它類型的投資風險依然存在,在選擇平臺時仍不能掉以輕心。最近一段時間,投資者應關注和警惕混雜在良性退出行為中的“清盤雷”。

清盤,實際是P2P平臺一種符合法律規定的官方退出行為,即平臺通過變賣自身資產等方式變現,用以兌付投資者的資金。按照一般的理解,清盤現象不會導致投資者出現大比例的資金損失,那麼為何又會出現“雷區”?

事實上,上述業內人士提到的“清盤雷”是部分P2P平臺打著清盤的旗號,卻不履行兌付行為的現象。2018年以來,已有數家網貸平臺發佈公告暫停業務進行清盤,其中多數平臺按照公告約定有序進行兌付,但也有個別平臺以清盤之名行跑路之實。1月23日,雅堂金融在其官網發佈公告宣佈退出P2P業務,隨後給出了投資者3種處理方案。其中一種為2018年8月前,每月兌付待還的參考利息,從2018年9月開始每個月兌付待還本金的10%以及參考年化10%的月參考利息,到2019年6月完成兌付。但根據投資者的說法,雅堂金融第二期還款就沒有按時進行兌付。當時官宣的清盤退出,現在看來更像是權宜之計,拖延了投資者的維權時間。資料顯示,此前部分清盤平臺給出的兌付方案時間跨度比雅堂金融還要長,後續是否能夠履行承諾,或許只能留給時間驗證,而這些平臺的投資者在收回本金之前還要煎熬很長一段日子。

網貸理財熱度不減 P2P投資者需警惕“清盤雷”

對於如何躲避“清盤雷”,業內人士認為關鍵還是要在投資之前做好平臺背景、風控水平等方面的調查,選擇綜合實力較強的平臺進行投資。從風險防範的角度來看,綜合實力較強的平臺無論是業務的健康程度還是未來通過備案的概率都要高於行業的平均水平,退一步來看,即使未來因為某些不可控的因素退出行業,也有更大概率以良性的方式處理未完成交割的投資。

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網貸行業的政策和投資環境如何變化,優選踏實合規經營且綜合實力較強的平臺進行投資都是降低風險最為有效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