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從裸泳到擠兌

网贷,从裸泳到挤兑

山雨欲來風滿樓,繼2016年後,網貸平臺再一次迎來了倒閉潮。

7月10日晚,深圳“吆雞理財” 發佈公告稱,從即日起暫停運營。

7月9日,深圳“錢爸爸”在官網掛出停止運營的公告,稱出現回款延遲現象,平臺將暫停運營。

7月9日,“多多理財”發佈了關於公告,稱平臺實際控制人、財務總監已經失聯。

7月8日,“堅果理財”爆雷,員工自爆家醜,呼籲投資人抓緊時間維權。

7月7日,杭州雲端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被立案偵查。

7月6日,浙江“牛板金”被立案偵查,該平臺累計交易規模超390億元。

……

网贷,从裸泳到挤兑

7月以來,短短10天內,全國共出現28家問題網貸平臺,1家經偵介入、6家跑路,21家提現困難。

據網貸之家統計,就在上一個月,P2P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80家。截止2017年7月,目前國內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總數2281家,累計停業、跑路、倒閉的問題平臺已達3826家。

潮水退去之後,裸泳者幾乎無處可藏。

1

拼“”拼“背書”不再管用

和2016年爆雷的“偽P2P”不一樣的是,2018年以來的這一波來得更加湍急、兇猛。

不管是風投系的沃時貸,上市系的錢滿倉,還是國資系的唐小僧、萌芽金服、小金袋等,不管規模大小,不管有沒有銀行存管,不管“爸爸”的後臺背景如何,都紛紛加入了“倒閉潮”。

說起規模,就7月以來,出事的平臺中超過100億的就有4家:

錢爸爸目前累計交易額突破325億元;牛板金累計交易規模390億元;銀票網累計成交量140億元的;投融家,累計交易量103億元。

規模過百億,也是說倒就倒。

而說起銀行存管,作為此前評判P2P靠譜與否的指標,如今也不太好用了。

運營了5年的“錢爸爸”完成了等保三級測評,辦了ICP證,上線了銀行存管,由平安銀行存管,還是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單位。

運營3年的“多多理財”存管機構為新網銀行,就在今年5月還榮登網貸之家P2P平臺百強榜,位列49名。

网贷,从裸泳到挤兑

融360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23日,全國開展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共計65家,其中15家銀行踩雷;共有832家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系統,累計36家銀行存管平臺爆雷,涉及問題主要包括跑路、提現困難、經偵介入、轉型等。

2

哪有完全的免死金牌

有銀行存管上線的平臺也相繼爆雷,為什麼如今銀行存管“背書”不靈了呢?

2016年開始,銀行存管便是P2P平臺是否合規的硬性指標。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管理,並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

按理說,網貸平臺有了銀行存管,資金不直接流向平臺,能有效隔離平臺與投資人的資金,減少平臺自行挪用出藉資金的可能性,保證資金在出借人與借款人之間點對點的流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網貸平臺有了銀行存管,似乎是獲得了銀行給予的“背書”。

但實際上,對銀行來說,它只負責對網貸平臺放於銀行資金進行管理,並不直接介入管理資金的來源與去向,也無法保證投資項目的真實性,更不會保證投資人的收益。

网贷,从裸泳到挤兑

以今年4月爆雷善林金融為例。

4月24日,立於2013年註冊資本高達12億元,在全國的分支機構多達600多家的“善林金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涉案金額逾600億元,法定代表人周伯雲等8人被警方逮捕。

警方通報指出,“善林金融”對外宣稱的投資項目其實並無盈利能力,只是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償還前期投資人到期本息,屬於典型的龐氏騙局。

要知道,善林金融旗下的善林寶、善林財富和億寶貸三家P2P平臺分別與廈門國際銀行、新網銀行達成合作,三家平臺累計成交量超過百億。

即便如此,善林金融這樣的龐氏騙局也持續了5年時間,一直未被發現。

不要說上線銀行託管的平臺,會看起來毫無徵兆似地轟然倒塌,那些“偽存管”平臺更是令人防不勝防,一些P2P平臺僅僅是在銀行開了個戶,便借勢宣傳銀行存管,誆騙不明就裡的用戶。

因此,銀行存管只是合規條件之一,並不是“免死金牌”。

3

流動性風險下,網貸寒冬來臨

莫說銀行存管不是免死金牌,實際上,在宏觀經濟形勢惡化、市場資金面緊張、強監管政策之下,網貸平臺資金流動性的壓力幾乎如影隨形。

國際環境上美元加息縮表效應外溢,國內去槓桿進入深化階段,雖然剛經歷過一輪定向降準,但市場流動性環境依然難言寬鬆。

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諸多平臺本質上的旁氏騙局終於玩不下去了。

网贷,从裸泳到挤兑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很簡單,對於P2P平臺來說,吸收用戶的錢屬於負債端,聚到資金池的錢投向屬於資產端。

若負債端的錢都以高於年化10%的成本獲取而來(這還不包括營銷費用),那麼資產端的收益要達到多少才能保持盈虧平衡呢?按照業內的通識觀察,至少要實現16%以上的收益率才能保證。

但是,請問有多少人或機構的投資年化回報能超過16%,有多少類別的資產年化收益能超過16%?

更有一個問題,吸引用戶來的錢一般都是3~12個月為主,但是很多資產投向都屬於超過12個月的,這就是期限錯配。如果少量的資產進行期限錯配,那麼問題不大,但如果平臺中大量的資金屬於這樣的情況,問題還小嗎?

在平臺資金不斷增長的情況下,這個問題還不會太突出,但是一旦平臺資金增速放緩,乃至負增長時問題就來了。

2018年以來,牛熊君遇到過多位P2P平臺的人士,尤其是資產端的投資人士,都在吐槽賺錢難。那麼,這樣的情況,不斷有平臺暴雷還不是很正常的嗎?

一旦出現當下的平臺連環暴雷,那麼一些負債端成本相對較低的平臺也會陷入擠兌的危機中。這就是俗話說的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擠兌便是被壓彎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今潮水退去,裸泳的開始出現了,但不幸的是這一輪遠沒有結束。

市場焦點

公司透視

財經人物

网贷,从裸泳到挤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