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一生獻給鋼琴的女人:張靜江的三小姐張芸英的後半生傳奇生活

張靜江五朵金花的三小姐張芸英與丈夫陳壽蔭有兩個兒子,陳平和陳鵬,這一對兒子可以說都繼承了父母的藝術細胞,喜歡音樂和美術。其中陳平後來成了音樂家,任人民音樂出版社的副總編;陳鵬是工藝美術家和美術教師,長期在北京汽車製造廠擔任工藝美術設計師。他是該廠主要的汽車外形和內部設施的設計人員,設計過上百種型號的汽車,大多都是特種型號和用途的汽車,有軍用汽車、首長用車,也有各類工業和礦山用車。有的汽車既能在平地上行駛,也能在地鐵的軌道上行駛。1960年代國內滿街跑的212型吉普車的外形,就是出於他的設計。從此可以想見他的藝術設計的才華。

1947年,她的大兒子陳平考取了清華大學。陳平非常憂慮母親的精神狀況,擔心如果母親繼續留在上海這個地方會得精神病,於是提議全家北上,到北京生活去。用陳平的話來說就是:“離開這個盡出壞事的大上海!”其實當時陳平同時也考取了上海交大,本可以在上海唸書的,但為了離開上海這個傷心之地,他決定北上讀清華。

一生獻給鋼琴的女人:張靜江的三小姐張芸英的後半生傳奇生活

離開了丈夫,三小姐張芸英從此開始走向社會,自己要找工作做,用自己的雙手來養家餬口。在北京,他們最初租住的是齊如山先生家的房子,很多年後才在單位裡分到房子。最初的幾年裡,她沒有固定的收入,曾在北京女青年會、匯文中學、清華大學音樂室教授鋼琴,後來她還在芭蕾舞團、芭蕾舞學校、民族歌舞團等單位擔任鋼琴伴奏。在家裡還收了不少入門弟子,何魯麗姐妹都曾是她的學生。何魯麗的母親是法國人,她與張芸英是好朋友,如果在街上碰到,她們可以站在街頭用法語快樂地交談一兩個小時。後來到她家來學鋼琴的學生越來越多了,累計有數百人。現在北京鋼琴界的許多知名人士如吳式鍇、吳式銓兄弟,戴予吾等,都曾跟她學過鋼琴。她的不少學生後來從事音樂工作,成了知名的作曲家或音樂教授。

1955年,她的生活出現了轉折,她的中學同學姚錦新(姚依林的姐姐)介紹她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際部工作,從此一直幹到退休。她英語和法語都很好,在播音緊急的時候,她可以拿著中文稿,流利地用英語讀出來。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際部做編輯工作的15年中,她的工作一直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讚揚。退休後她還輔導了不少學生進修英語和法語,其中有準備出國交流的知名醫生和工程師,也有準備出國留學的大學生,還有鄰里的小孩子們,她都熱心給予指導。

儘管平時工作很忙,但是下了班或是週末,她只要一逮住空閒,就一定要泡在音樂裡。她的兒子說她只要往鋼琴邊一坐,就什麼事情都可以拋到腦後了,簡直就是“寵辱皆忘”。她在彈琴的時候,就像歡快的小鳥,眼睛也格外明亮,所以彈出的樂符永遠是流暢、動聽的。

但是張芸英畢竟是張家小姐,跟她的大姐一樣,海外細胞要多於中國細胞,對許多社會上的事情經常是看不懂的。

一生獻給鋼琴的女人:張靜江的三小姐張芸英的後半生傳奇生活

到北京之初,她家沒有保姆,她就得自己拎起籃子上市場買菜。有一次她買了一塊肉,發現是塊帶骨頭的肉。她就問買肉的:“您這肉裡怎麼有骨頭呢?”那買肉的聽了很驚訝,回過神來後,像是對付一個小女孩似的對她說:“沒骨頭,這豬能走路嗎?”引得周圍的人都大笑起來。

張芸英沒詞了。她想,是呀,這肉裡面是應當有骨頭的,因為豬身上的確是長骨頭的呀!但是她記得在上海時,阿姨買回來的肉是沒有骨頭的。其實她沒弄明白,在國外和上海的市場上,如果你說是買“肉”,那的確買的就是“肉”,裡面是沒有骨頭的,因為國外和上海的宰豬方法是按西方的方式宰殺的。如果要買帶骨頭的肉,那便是“排骨”或是“肋條”等。而北京那時還是按中式宰豬法,菜場的售貨員動輒把一條或半條整豬拎上來,往案板上一放,剁到哪裡是哪裡的。所以張芸英想對賣肉的提意見,反倒讓人家給堵回去了。

還有一次上裁縫鋪做衣服,她看裁縫拿出一張紙樣裁衣服,就說:“我人瘦,要裁得瘦一些,這個紙樣可能不合適我。”那裁縫鋪的人說:“我們這張紙樣傳了三代人了,人人合適,怎麼到您這兒就不合適了呢?”是呀,為什麼到我這兒就不合適了呢?是不是自己有什麼問題呢?但自己的身材的確比一般人瘦些,那怎麼辦呢?沒有辦法,只好不做了吧。

諸如此類的事情,張芸英一直都想不明白。要那麼多的房子幹啥呢?自己不是太需要,而別人還沒有房子住。

一生獻給鋼琴的女人:張靜江的三小姐張芸英的後半生傳奇生活

但是,在別人看來,張芸英也有令人想不明白的地方。她對黨組織的堅信和在住房問題上的固執都讓人家感到奇怪。不要說一般人想不通,就連宋慶齡也大為迷惑!

全國解放前夕,在百萬大軍即將渡江的時候,她父親張靜江預感到情況不妙,就立即從美國打電報過來,叫她帶著孩子趕快到美國來,並且說飛機票都為她買好了。可是她就偏偏不去,她認為中國人這麼多,人家可以過,我也可以過。如果去美國,肯定要靠父親,但是她絲毫不想靠父親,而一心要自立自主的生活。其父在美國去世後,後母朱逸民幾次寄錢過來,照顧她和孩子的生活,她都向組織彙報了,在一次思想小結中,還表示要把這些錢上交給組織部門。這就是她的思想純潔。

她跟她大姐張蕊英一樣,由於年齡相差不大,都與宋慶齡一直保持著私人交往,並且相信共產黨的辦法是正確的。她們雖然不大見面,但是常常通信。1960年代初,宋慶齡住進了北京後海原先的醇親王府,她們通信更頻繁了。她們的信不是從郵局走的,而是由宋慶齡的保姆李玉娥來回傳遞。有一段時間她們每週一信。李玉娥手提一個小籃子,裡面放著信和一些好吃的食品,有時還有宋慶齡畫的畫。回去的時候就帶去張芸英寫給宋的信,或是她親手做的小點心。

一生獻給鋼琴的女人:張靜江的三小姐張芸英的後半生傳奇生活

按說,你有宋慶齡這麼個大後臺,又是統戰對象,諸如工作問題、房子問題、兒子落實政策問題等等,什麼問題不好解決呀?在老百姓看來的難題,以她的身份,理應都是很容易解決的。但是她就是有“路”而不走,這就令人看不懂。

她在廣播電臺國際部的工作是同學姚錦新給介紹的。而房子,開始是借私人的,後來住在兒子家裡。只有當兒子下放,她沒地方住了的時候,才向組織提出了住房要求。這事被宋慶齡知道了,宋慶齡當然很著急的,要求有關部門給予解決。宋慶齡一過問,事情就很快有了答覆,決定分配給她一套三居室住房。

這不是很好嗎?要是別人,高興還來不及呢。可是張芸英不要三間,只要兩間,堅持要把另一間分配給其他同事,她願意跟人家合用灶間和衛生間。別人勸她不要犯傻,趕快拿下來。她不幹,堅持只要兩間。

宋慶齡幫人是幫到底的。知道有“兩間”之說,也來信勸她應當拿下三間。她回信說,兩間足夠了,不需要三間。宋慶齡又來信說,你只需付兩間的房租,另外一間的房租我來付好了。那也不行,我只需要兩間!多一間,不要!

一生獻給鋼琴的女人:張靜江的三小姐張芸英的後半生傳奇生活

後來,她就真的是與別人合住了一套居室,直到她去世。

張靜江的五朵金花之三小姐張芸英,就是這麼一個純粹的人。純粹的讓人尊敬

1998年,她在北京寓所安詳地離世,享年95歲。她的身邊,是伴了她一輩子的寶貝鋼琴。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