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山東博物館有什麼國寶?

郭春前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都是國寶級文物,從日本人手中奪回的甲骨文更是步步驚心堪稱傳奇。

2011年3月17日,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揭曉,十件文物在山東博物館館藏的20萬件文物中脫穎而出,它們分別是:

東平漢墓壁畫(漢)、紅陶獸形壺(大汶口文化)、甲骨文(商)、頌簋(周)、蛋殼黑陶杯(龍山文化)、魯國大玉璧(戰國)、鄭燮雙松圖軸(清)、亞醜鉞(商)、《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竹簡(西漢)、九旒冕(明)。

“十大鎮館之寶”個個都是國寶級文物,背後也都有著很多故事,其中從日本人手中奪回的商代甲骨文更是極為傳奇。

山東博物館珍藏有五千餘件商代甲骨,數量多,學術價值高,在全國博物館中名列前茅。根據已故著名甲骨學家、歷史學家胡厚宣先生的鑑定,國內的甲骨收藏,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之後,省級博物館中便要數山東博物館了。

故事要從1945年日軍投降後說起。那一年的9月份,山東膠東行政公署派幹部去東北地區鞏固地方政權,接收敵產。公署幹部高兢生帶領十幾人到大連遠東煉油廠執行任務。發現煉油廠內,一名日籍工程師遲遲不肯隨日本僑民撤離,接連幾天在廠區徘徊,並十分留意廠區裡一個四面焊死的大鐵箱。箱內何物?無人知曉。這引起大家的懷疑,就用鐵鑿撬開鐵箱。鐵箱一開,人們驚歎不已,原來裡面裝有73個木製小抽屜,11個布制小盒,嵌裝有1219片甲骨。高兢生等人分析,遠東煉油廠是海上碼頭,此箱應是日本人戰敗欲運走而未及運走者。膠東行政公署各救會會長張修己得知後打電話叮囑:“務必妥善保管,待機運往膠東。”由於當時大連由蘇軍管理,環境特殊,解放區幹部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將這箱甲骨運到山東棲霞保存。那個神秘的日本人在甲骨被發現後,失去蹤影。

1951年膠東文物管理委員會撤銷時,把所藏甲骨交給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其中包括這批甲骨。後來省文管會與省博合併,這批甲骨成了省博的珍貴館藏。 新中國成立後,胡厚宣鑑定這批甲骨時,發現正是抗戰時期不知去向的著名金石學者羅振玉所藏甲骨。甲骨經什麼人之手,又是什麼人將它們藏在日本人工廠的大鐵箱裡,現在已很難弄清楚。但據日南滿鐵路檔案,日軍侵華期間,曾秘密將掠奪的中國文物從東北盜運回國。這批珍貴的甲骨,應是日本人沒來得及盜走的遺留。

這批羅振玉的舊藏甲骨中,有四片是特級品和精品。分別是一片“鬼方”(《易經》雲:“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據說“鬼方”甲骨全國僅有三片,其中兩片在臺灣;

(“鬼方”甲骨)


另一片刻有帶“金”字旁加一個“馬”字,“金”在甲骨中十分罕見,此係《甲骨文合集》中的唯一;


(此片甲骨上有“金”字)

還有一片正反面均有刻字,內有三個字呈“龜”型,在甲骨文資料中也是罕見的;再有一片的正面刻一“虹”字,此字邊上的兩道弧當是龍身,下端是龍頭,作二龍吸水狀,古人認為龍出吸水即天晴,故為“虹”字。



(“虹不惟年”卜骨)

此外,提到山東博物館館藏甲骨,有個外國人必須提及,他就是加拿大傳教士明義士。明義士1885年2月23日生於加拿大,原名叫孟席斯·詹姆斯·梅隆。 1910年,明義士接受加拿大教會授予的牧師職務,來到中國傳教。他在河南武安、彰德等地調查收集文物,後得知殷墟一帶出土甲骨,便大量收購。據傳蒐集到五萬餘片,成為收藏甲骨最多的外國人。

1933年,明義士到齊魯大學教書,他從歷年藏品中選出一部分,由安陽運抵濟南。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他離開齊魯大學並帶走許多珍貴文物。來不及帶走的文物裝箱封存在齊魯大學。 這批封存於齊魯大學的文物此後歷經風險。1942年,日軍佔領齊魯大學,明義士的朋友們將藏品分別存放,其中一箱甲骨藏在學校金庫裡,其他埋於校園各處。同時繪製兩張方位圖,正本轉交明義士,另一份由外籍傳教士安德魯保存。從後來的書信中可知,藏品被至少存放於五個地方。

與被日軍盜掘的歷史文物和圖書相比,這批文物得以免遭日軍劫掠,實為萬幸。1952年,將要離開中國的原齊魯大學英籍校長林仰山向學校交出這份繪製於1942年、標有明義士甲骨埋藏位置的“藏寶圖”副本。按照圖中指示,發現文物140箱、29457件,其中甲骨8080片(有文字的3668片)。至此,明義士收藏的甲骨經過二次出土,重見天日。這批甲骨雖大多都是小片、碎片和無字甲骨,價值比不了羅振玉舊藏,但能重見天日,也實屬萬幸。


濟南時報


山東博物館位於濟南燕山立交橋東經十東路上,是國內有名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每年吸引著大量的參觀者。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博物館建築格局宏大,環境也相當不錯。每年還有大量的“外寶”展出機會,比如最近展出的“故宮養心殿文物展”就是其中之一。龍袍、三希堂法帖、養心殿傢俱等,無一不讓人流連忘返,等於省去了去故宮參觀的勞頓。

山東博物館成立於1954年,當時是國內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至於說到國寶,可以說有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漢代的東平漢墓壁畫,《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竹簡,鄭燮雙松圖軸……此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一些陶器等。

下面說說畫像石和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山東是漢代畫像石出土最多的地區之一。畫像石,實際上是地下墓室等建築構石。雖然是一種祭祀藝術,但是包羅萬象,有生前主人的日常生活的刻畫,也有當時人們審美情趣的體現,尤其以漢代為最。去過山東博物館,你就會驚歎山東漢畫像之多,之精美。舉個例子,沂南地區曾經發現一座北寨漢墓,內裡的畫像石精美絕倫,讓人歎為觀止。另外,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臨沂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證明了孫武和孫臏是兩個人,解開了歷史謎團,震驚了世界。後來竹簡經過細心清理保護,都完整的保存了下來。可以說是20世紀中國考古界的最重要發現之一。

山東博物館除了週一閉館外,其他時間都是開放的,只要帶著身份證就可以免費入館參觀,十分方便。


齊魯壹點


我們山東博物館成立於1954年,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現代化程度高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珍藏有不少國家級的文物,如東平漢墓壁畫、頌簋、《孫子兵法》竹簡、鄭燮雙松圖軸等都是十分珍貴的。

東平漢墓壁畫,發現於2007年,是山東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也是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極為罕見,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東平漢墓壁畫的發現也填補了我們山東省對漢代考古的空白。

紅陶獸形壺屬於大汶口文化,出土於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在新石器時代發現的陶器中是比較罕見的仿生陶器的紅陶獸形器,雖然是用來使用的器具,但是造型生動,別緻,很有藝術情趣。是5000年前難得的一件藝術珍品,也是山東大汶口文化獨特的代表。

甲骨文,1954年收藏於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甲骨文的收藏總量在全國同類收藏單位中位居前列,其中“鬼方”卜辭記載了商代的敵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帶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則記載了彩虹天象,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

頌簋,1954年收藏於山東博物館,是傳世青銅器中的珍品。頌簋器型莊重,鑄造精良,是西周晚期典型青銅器。器物內底和器蓋有152字對銘,是研究西周社會歷史重要的文字資料,尤為重要,金文規整、典雅,是書法藝術的傑出之作。

蛋殼黑陶杯,1960年出土于山東濰坊,整個器具由兩部分套合,以輪制而成,器壁非常薄猶如蛋殼,表面烏黑光亮,是龍山文化特徵性非常典型的器物,代表了我們中國遠古時期製陶工藝的最高水平,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絕無僅有的。

魯國大玉璧,在1977年出土於曲阜魯國故城戰國墓。玉璧是古時候祭祀天地的禮器,代表著禮制文化的最高境界。這個玉璧是目前發現的戰國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玉璧兩面都是三層紋飾,內外蟠螭紋,中間谷紋,器形規整,琢磨精良,是我們山東博物館大廳穹頂玉璧的原型。

鄭燮雙松圖軸,收藏於1954年,這幅畫是鄭板橋中進士的第一年送給肅翁的作品,圖中一遠一近的兩棵松樹意寓品格高潔,樹下有幾桿修竹,怪石蘭草,是鄭板橋最擅長畫的。畫中還有長篇題記,講述了他們同窗之間的情意。這幅作品書法繪畫俱佳,保存是我品相也是非常好的,是鄭板橋難得一見的珍品。

亞醜鉞,1965年出土于山東青州蘇埠屯1號商墓,是商代禮儀中最重要的器具、也是王權的象徵,兩面刻有銘文表。器型碩大,特別的罕見,是殷商末期青銅鉞的典型代表。


《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竹簡,1972年同時出土於銀雀山漢墓,失傳了1700多年。也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到底有沒有孫子和孫臏,有沒有他們寫的書這一千古之謎,被列入“新中國30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又評為“中國20世紀(100年)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九旒冕出土於1971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墓中發現,是我們國家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親王冕冠實物,是研究我國古代服飾及禮制特別珍貴的實物資料。


濰坊那點事兒


我只想說你們眼瞎啊,這是山東情婦館。


楊擺擺


山東博物館是一座建院時間早.館藏文物門類多的綜合性現代化省級博物館。

館藏比較珍貴的國家級文物有:東平漢墓壁畫.《孫子兵法》竹簡.頌簋.鄭燮雙松圖軸等。


萬里飄雪


山東博物館最出名的還是“山東博物館”那5個字……😎


海納百川


我剛剛發了系列的博物館視頻和圖片,大家可以關注後看一下。

山東博物館是新中國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博物館,新館2010年開放,2011年評選出了十大鎮館之寶,比如孫子兵法竹簡,東漢壁畫等。

現在養心殿正在巡展,剛新開了鵲華風采,也非常漂亮,另外,我個人覺得最漂亮的還是大廳的廳頂,太漂亮了,給大家些我手機拍的圖片看下。











可爸手記


有大潤發,超市裡啥都有


gb紅酒包裝


山東博物館的寶貝!



努力奔跑的兔兒


山東省博物館幾乎無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