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隱祕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敘利亞危機面臨升級,美國和俄羅斯之爭似乎一觸即發。回望歷史,美國與俄羅斯的前身蘇聯之間的爭霸在很長一段時中左右著世界的局勢,冷戰時期雙方暗戰不斷,各種秘密計劃層出不窮,小編在此為您盤點一二,管窺一斑。


“聲學小貓”計劃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它是1967年由CIA科學與技術局啟動的2000萬美元計劃。目標是訓練馴養貓咪監視蘇聯,包括他們的使館甚至克里姆林宮。通過在貓耳朵內植入麥克風,在貓脖子附近掛上發射器,貓尾巴上安裝天線,史上第一隻貓科特工就這樣誕生了。


美國希望貓特工能夠收集人類間諜無法獲得的信息。第一個任務是在華盛頓特區威斯康星大街上的蘇聯大院外的一個公園內偷聽兩名男子的聲音。不過這隻可憐的小貓很快就被一輛的士碾死了,該計劃只得取消。CIA技術服務辦公室前主任羅伯特·華萊士後來闢謠,那隻小貓並沒有被撞死,它後來過著幸福而漫長的生活,“聲學小貓”計劃的破產是由於貓難以訓練和控制。

“1794”項目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冷戰期間出現了許多瘋狂的想法,而1794計劃絕對是其中之一。這個雄心勃勃的秘密計劃委託一組工程師製造一架看起來像飛碟的飛機。2012年解密的文件顯示,根據美國空軍的計劃,他們期望中的這種UFO風格的飛行器能達到超音速,速度可達4馬赫(聲速的四倍),高度可達10萬英尺航程超過1,000海里。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這個秘密項目的花費相當可觀,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預算300萬美元的計劃今天將花費近十倍。它在1961年被取消後,經過測試表明,它的圓盤形狀在空氣動力學上不穩定,或者即使接近他們想要的速度也不能控制。

“行動洗衣桶”計劃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該計劃於1950年起草,並於20世紀50年代初實施。美方招募了89名特工,並且支付3000美元的津貼用於培訓,以期在蘇聯入侵阿拉斯加後組建一個秘密情報網。這些人包括漁民、叢林飛行員、設陷阱捕獸者及其他人士。這些人將在隱藏地儲備食物、保暖服裝、信息編碼材料和無線電收發設備,在阿拉斯加淪陷後作為地下人員潛伏下來,刺探蘇軍動向情報。目前公佈的文件顯示,“洗衣盆”計劃分為兩部分實施。


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敵後特工”項目;第二部分是在阿拉斯加同步努力創建一個“平民特工”後備隊,秘密訓練當地平民疏散被擊落的美國戰機飛行員,以免飛行員被蘇軍俘虜。這部分“躲避和逃離”方案同中情局進行合作。不過,1953年斯大林去世之後,蘇聯就放棄了“阿拉斯加作戰計劃”。所以,美國情報機構訓練出來的“敵後間諜”從未從邊遠地區隱藏點收集和報告過蘇軍動向情報。

“地平線”計劃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軍方設計了一份在月球建立軍事基地的方案,甚至考慮利用月球測試核武器。1959年9月,前蘇聯向月球發射首個不載人的硬著陸探測器“月球2號”。這一消息令冷戰時期的美國甚感焦慮,這個計劃隨即誕生。按美國軍方設想,美軍將於1964年開始在月球上建設基地,預計5年完工。

美軍為“地平線計劃”制定了詳細方案,包括利用繪圖和數學公式加以解釋。方案考慮了月球的重力和磁場情況,以及缺水和缺氧的困局,同時指出將設計特有的月球艙和宇航服。項目設計者還在幾張月球圖片中劃出了適宜人類居住的區域。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計劃的第一步是讓大約10至20人在月球建立一座可持續的基地,那裡可以製造氧氣和水。其他物資將由航天飛機送上月球;第二步則是在月球上建立核電站。不過,“地平線項目”沒有通過可行性研究、最終不了了之。

“MK-Ultra”計劃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這是美國中情局一個絕密的心理控制項目,也被稱為CIA精神控制項目。這項行動於1953年得到正式批准,1964年範圍縮小,1967年進一步縮減,1973年正式停止。該計劃參與了許多非法活動,包括利用美國和加拿大公民作為其不知情的試驗對象,這導致了關於其合法性的爭論。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MK-Ultra計劃使用了大量的方法來操縱人們的精神狀態,改變大腦功能,包括秘密使用藥物(特別是迷幻藥)和其他化學物質,催眠,感覺剝奪,隔離和口頭虐待, 以及其他形式的心理折磨。1975年,當時的中情局局長理查德·赫爾姆斯試圖銷燬這個項目的所有證據, 但最終通過正式調查得以被揭露。

“冥王星”計劃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1957年,美國五角大樓發起了一項秘密的“冥王星計劃”,試圖研製出一種能在樹梢高度“永久”飛行的超音速低空核動力巡航導彈,這個代號“冥王星”的核動力巡航導彈(美國人形象地稱其為“飛行撬棍”),擁有核反應堆發動機,這意味著它一旦發射升空,將能夠以超音速速度在敵國上空幾乎“永久性”地來回盤旋飛行。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冥王星”核動力巡航導彈除了可以向敵國投下16枚氫彈外,導彈上的核反應堆發動機還能源源不斷地噴射出大量放射性物質,使該核動力巡航導彈飛過的地方成為再也不適宜人類居住的“蠻荒之地”。據悉,由於“冥王星計劃”太過致命、殘酷以及難以控制,形同一種“末日武器”,美國五角大樓7年之後終於決定中途放棄這一過於邪惡的計劃,而改為研製和測試另外一些更加便宜和有效的洲際彈道導彈。

“紅星戰”計劃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極地”號戰鬥空間站

這是冷戰時期蘇聯曾經發起的一個堪比美國星球大戰計劃的大型軍事計劃,蘇聯研發了大量反導、反衛星技術。按照俄羅斯專家的話說,隨便在其塵封的保險櫃中拿出一些圖紙,就能發展一種反衛星武器。

冷戰時期,蘇聯進行過多次“反衛星”攔截試驗。據“導彈威脅”網站介紹,早在1963年11月1日,蘇聯就發射了一種用於攔截衛星的“殺手衛星”的樣機。這種能夠高度機動的衛星,旨在驗證蘇聯是否可以接近敵方衛星並將其摧毀。據該網站報道,這是一種軌道攔截、非核殺傷的反衛星攔截器。1968年11月1日,蘇聯成功進行了一次實際攔截並摧毀了一顆設計在專門軌道上的目標衛星。從1968年到1971年12月,蘇聯共進行了7次攔截試驗,其中5次成功。當時試驗的攔截衛星的總質量為3噸,由SS-9洲際導彈運載發射,作戰攔截高度為200-1500公里,採用常規的高能破片戰鬥部和無控火箭兩種。這套反衛星系統被稱為“背景1”項目。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在美國星球大戰計劃的刺激下,蘇聯還開展了“背景2”反衛星計劃。新的衛星殺手攔截速度更快,由原來需要多圈軌道接近目標減少到可在一圈內實現接近並摧毀目標,攔截高度提高到2000公里以上,而且地面發射準備時間縮短,接到發射命令後,一小時就能將攔截衛星發射到預定軌道上。反衛星武器的研製發展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前,其最後一種反衛星系統代號為IS-MU,1991年投入使用。“它能夠追擊別國的衛星,即使敵方衛星設法進行規避機動。”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在這個龐雜的作戰計劃中,最令人膽寒的要屬“極地”號戰鬥空間站,如果“極地”號發射成功,它會成為遊戲改變者。蘇聯會搶在美國前面部署天基激光武器系統——後來華盛頓最終放棄了這一項目。據美國《航空航天雜誌》報道,“極地”號一個空間站原型曾於1987年發射升空,但未能進入軌道,又落到了地球上。

“雷神”計劃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在《外層空間條約》之外, 宇宙中沒有多少法律。美國空軍決定利用雷神計劃, 這是一個從地球軌道發射動能彈的武器系統。該系統由位於低軌道的兩顆衛星平臺組成,其中一顆衛星搭載有名為“上帝之杖”的金屬棒,該金屬棒由鎢、鈦或鈾金屬製成,直徑30釐米、長6.1米、重量達幾噸。“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將在太空發射,這些高密度的金屬大棒可在衛星制導下,利用小型火箭助推和自由落體產生的巨大動能,其發射的鎢杆彈能以流星的速度(39000km/h)擊中目標,其攻擊能力強大、打擊範圍廣,可在任何時間對地球上任何地區的高價值戰略目標實施精確打擊。雖然這個想法是在20世紀50年代萌生的, 但它至今仍在進行測試。

“冰蟲”計劃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1959年,美國陸軍工程兵團藉口進行北極探索活動,在格陵蘭島秘密建造地下軍事基地“世紀營”,這一行動實際上是美國“冰蟲”計劃的一部分。“冰蟲計劃”是指美軍在格陵蘭冰蓋下方建設一系列移動核導彈發射場,目的是將中程導彈部署在足夠近的範圍內,以對蘇聯境內目標實施打擊。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按原計劃美軍本希望在這裡部署大約600枚核彈頭,在保證前蘇聯無法摧毀這些核彈頭的同時給予對方突然打擊。如果該基地按照計劃建造完畢,將包含有長約4.5千米的隧道,此外還配有醫院、商店、劇院和教堂等設施。但最後由於冰層移動速度過快,美軍最終放棄了該計劃,而工程兵團也在1967年遺棄了世紀營。

“角鬥士”行動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這是冷戰時期北約制定的一個機密計劃, 為蘇聯入侵做好準備。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的協調下,秘密軍隊由歐洲軍事情報部門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英國外國情報局(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密切合作, 由歐洲軍事情報部門管理。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這些北約秘密士兵與美國綠色貝雷帽和英國特種空軍一道接受訓練, 這些秘密的北約士兵有機會接觸地下武器藏匿處, 準備對抗蘇聯對西歐的潛在入侵和佔領。1990年, 意大利總理透露了關於角鬥士行動的情報, 成為第一個公開承認這些秘密部隊存在的北約領導人。

末日武器-邊緣系統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美國大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曾在其電影《奇愛博士》中,描繪了蘇聯為防止在核大戰中被美國“先發制人,秘密研製了一套能自動展開核反擊,足以毀滅全世界的末日武器系統。冷戰結束後,時任蘇聯戰略火箭總參謀部上校瓦列裡·揚契科曾透露,蘇聯確實研製出了一套真實可用的超級末日武器。

隨著蘇聯的解體,“邊緣系統”(又被稱為“死亡之手”)的存在逐漸被披露了出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它。2009年3月,已經72歲的揚契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又詳細介紹了“邊緣系統”的一些具體情況。揚契科曾參與建造“邊緣系統”,該系統於1985年投入使用。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蘇聯研製這套系統的目的是,保證蘇聯能應對美國的核突襲。即使美國通過突襲核消滅了蘇聯大部分軍隊,甚至炸燬了克里姆林宮,“拔掉了”蘇聯國防部,切斷了蘇聯的大部分通信網絡也沒有關係,只要埋設的地面傳感器探測到美軍核打擊已經發生,“邊緣系統”就會啟動反擊程序。但投入使用的“邊緣系統”並不是一直在運作。按照設計,“邊緣系統”平時處於“休眠狀態”,直到危機迫近時,蘇聯高層才會激活它。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一旦被激活,“邊緣系統”將通過地面傳感器在蘇聯境內對輻射程度、地震和核爆炸等跡象進行不間斷的檢測。一旦檢測到有核武器襲擊蘇聯領土,“邊緣系統”會先檢測蘇聯總參謀部作戰室的通信網絡是否暢通,如果通信正常,而且在15分鐘至1小時內接到命令,那麼“邊緣系統”會認為“蘇軍高層將繼續指揮”,然後自行關閉。

隱秘戰爭:冷戰時期的美蘇絕密計劃

但如果蘇聯總參謀部沒有回應,那“邊緣系統”就會認為“末日已經來臨,蘇軍高層已被摧毀”,隨即開啟對美國的絕地反擊。它將立刻把發射核導彈的指令和權力授予蘇軍導彈井內的值班人員。屆時,無論值班人員的軍銜大小,只要他按下按鈕,蘇聯的自動核反擊就將正式開始。首先,一批“反擊控制導彈”將升空,這種導彈平時被藏在能承受核爆炸和電磁脈衝衝擊的發射井內。“反擊控制導彈”在空中將發出無線電密碼指令,蘇聯所有躲過第一波核攻擊的核導彈都將自動接收到這一指令,隨即,蘇聯的核導彈將對美國進行核反擊。

掃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