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內容目錄

一、行業重大事件:寧德時代、蘋果和特斯拉的“鈷”奶奶

二、鈷金屬需求端:新能源汽車銷售情況

三、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

四、鈷金屬供給端:全球鈷金屬產業格局

五、華友鈷業和寒銳鈷業,“鈷”市雙雄

行業重大事件:蘋果和特斯拉的“鈷”奶奶

寧德時代獲IPO批文

5月18日晚間,證監會公告稱核准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的首發申請。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根據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動力電池企業銷量排名如下: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蘋果求“鈷”

北京時間2月21日彭博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在洽商首次直接從礦企長期購買鈷。在行業擔心電動汽車蓬勃發展可能引發這種重要電池原料出現短缺之際,蘋果此舉意在確保其未來有充足的供應。

蘋果電子產品的電池都會用到鈷,這家iPhone生產商是世界上最大的鈷最終用戶之一,但到目前為止,它一直把這種金屬的採購留給其電池生產商來處理。

蘋果直接洽商礦企表明,面對電動汽車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有可能造成鈷短缺的局面,這家科技巨頭期望確保其iPhone和iPad電池將有充足的鈷供應。全球大約四分之一的鈷產量用在智能手機上。

根據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稱,蘋果正在尋求鎖定每年數千噸的供應合約,合約期限五年或更長。另一位人士稱,蘋果最早就鈷供應與礦企展開討論是在一年多前,該公司最終可能決定不進行任何交易。知情人士以所討論內容事關機密為由要求匿名。

毫無疑問,蘋果很狂躁,狂躁的原因,就是“鈷”奶奶

特斯拉上海設廠

2018年5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註冊地址浦東新區,主要從事電動汽車以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轉讓,以及上述同類商品的批發、佣金代理以及進出口業務,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電動汽車展示以及產品推廣。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特斯拉大舉進入中國,攪起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江春水......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特斯拉

鈷金屬需求端:新能源汽車銷售情況

根據中汽協發佈2018年4月份汽車產銷數據顯示,今年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8.1萬輛和8.2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117.7%和138.4%;1-4月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22.5萬輛,同比增長149.2%。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資料來源中汽協

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從2012年的1.2萬輛,暴漲至2017年的77.7萬輛,漲幅達64.75倍。2018年的銷量,預測則是100萬輛大關。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2012-2018 新能源汽車產量,資料來源:中汽協,二師兄團隊整理

從全球範圍來看,許多歐美國家紛紛提出燃油車禁售時間表,根據公開報道,荷蘭政府正在討論2025年前禁止銷售燃油車;美國擁有獨立立法權的州級政府如加州,已決定將禁售年限劃到2030年;德國參議院也通過了一項關於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汽車的倡議書,並呼籲歐盟各國採納該倡議;法國和英國政府也表示,將從2040年開始不再出售汽油車和柴油車。眾多汽車企業也爭相推出新能源汽車發展計劃,根據公開報道,沃爾沃從2019年起不再推出新的燃油車型;大眾計劃到2018年末在市場投放10款以上電動汽車,到2025年投放超過80款電動汽車,實現電動汽車年銷售量200-300萬輛;寶馬提出到2025年,電動汽車將佔其銷售額的15%-25%;福特擬投資310億人民幣在2020年前打造13款全新電動車型,計劃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其全球總銷量的10%-25%,規劃銷量約為65萬輛-165萬輛;梅賽德斯奔馳計劃在2025年前推出10款電動車型,計劃銷量45-75萬輛,佔整體銷量的15%-25%。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工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產業發展前景巨大。

中、德、法三國2017年的產量分別為2901.54萬輛、574.34萬輛和247.85萬輛,遠遠不是現在的77.7萬輛所可以比擬的。中德法角力新能源汽車的雄心可見一斑。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新能源汽車的產量顯然已經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而新能源汽車電池材料對鈷的需求佔據半壁江山。

鈷是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的原材料之一,動力電池出貨量擴張勢必會帶動鈷需求增加。目前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種類主要包括三元正極、磷酸鐵鋰、鈦酸鋰等,其中三元材料由鎳、鈷、鋰組成。鈷在三元材料中可以起到提高材料的循環和倍率性能以及穩定材料層狀結構的作用,是三元材料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從鈷的需求構成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電池材料對鈷的需求佔據半壁江山。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消費量的飆升,鈷的消費量在過去六年間呈幾何級增長。

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

2017年,我國共計出臺30多項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涉及到宏觀、補貼、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技術研發、智能網聯等諸多方面。2月,四部委發佈了關於《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強調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8月,工信部等聯合發佈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這標誌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積分組合制度即將正式實施,政府將以積分組合制度建立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長效機制。12月,財政部等共同發佈了《關於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

2018年3月28日,工信部發布《2018年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緩解我國能源和環境壓力、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提升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舉措,是我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一、開展重點標準研究,優化體系建設

二、加強國際交流協調,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

三、強化組織保障,積極發揮行業力量(第三點是為了保障第一點和第二點有效執行)

一流的企業建立標準,二流的企業建立品牌

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這既是雄心,也是魄力。

下圖是2018年國家和地方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政策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有色金屬鈷產業鏈供給:一鈷難求

1、供給寡頭壟斷

目前全球60%的鈷產量掌握在這4個人手中,分別是嘉能可現任掌舵者伊凡.格拉森伯格、洛陽鉬業(603993)董事長李朝春、歐亞資源董事長Alexander MACHKEVITCH、金川集團董事長王永前。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鈷資源儲量共計500萬噸,其中65%分佈在非洲剛果,其餘35%分佈在世界其它地區。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500萬噸中,儲量第一位的是全球綜合性的礦業巨頭嘉能可,它的鈷儲量為250萬噸。

第二位的是洛陽鉬業(03993),為銅、鉬、鈷等綜合性大型資源供應商,其中鈷資源儲量為56萬噸。

第三位的是金川國際(02362),鈷資源儲量為45萬噸(權益儲量37萬噸)。

鈷礦目前全球年產量大概10萬噸,其中嘉能可2.8萬噸,洛鉬1.6萬噸,歐亞資源0.7萬噸,三家佔比50%。

金川國際鈷礦投產後每年能有1萬噸產量,這意味著寡頭產量佔比可能持續提升至60%左右,未來鈷的定價權全繫於這4家企業及其掌舵者身上。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嘉能可

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生產及交易巨頭,嘉能可控制全球鈷礦市場約30%產量,是全球最大的鈷礦生產商。

2016年全年共產鈷原料28300噸,佔全球鈷礦總產量的23%。有分析稱,鈷價每上升1美元,嘉能可就獲得5500萬美元的收益。

據瞭解,嘉能可鈷礦的主要產能來自於非洲銅鈷礦項目及兩個鎳鈷項目。

其中,剛果(金)的Mutanda銅鈷礦資源稟賦優異,儲量大、品位高,是旗下最大鈷礦且處於產能上升期,2015年鈷產量16500噸,2016年1季度產量為4900噸,同比增長88%。Katanga銅鈷礦品位也超過0.5%,資源稟賦條件好。兩個鎳鈷項目鈷產出穩定。

嘉能可國際化進入方式轉變以兼併收購為主。近年來,嘉能可通過縱向和橫向的併購投資,企業規模與產品種類不斷擴大,有效實現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不斷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2013年,嘉能可完成對礦業巨頭斯特拉塔(Xstrata)的併購,新公司的名稱為嘉能可斯特拉塔,是全球最大的鈷原料供應商;

2017年2月13日,嘉能可購買了Fleurette集團所持有31%的MUtanda MiningSarl股權,以及該集團所持有的10.25%的Katanga MiningLimited股權。這意味著,嘉能可目前擁有Mutanda100%股權以及Katanga約86.33%股權,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自身對全球鈷資源的控制。

未來嘉能可是否願意增產將成為決定鈷金屬供給的重要因素。

洛陽鉬業

中國的洛陽鉬業也是鈷開發商之一。2016年,洛陽鉬業斥資26.5億美元收購了全球礦業巨頭自由港麥克米倫公司位於剛果(金)的TenkeFungurume銅鈷礦56%股權,擁有了Tenke Fungurume礦區的開採權。

據悉,Tenke Fungurume礦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礦石品味最高的銅鈷礦之一,全球市場佔有率約為16%。

相關數據顯示,Tenke擁有超過2800萬噸銅和300萬噸鈷的資源量,2016年Tenke礦生產鈷金屬1.45萬噸,居世界第二,洛陽鉬業也因為鈷價暴漲,迎來了新的行情。

歐亞資源

歐亞資源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多元化自然資源集團,除了擁有Mukondo Mountain銅鈷礦,控股的Camrose還擁有包括KolweziTailings、Africo項目和Comide項目等幾個中小銅鈷礦,目前產能約6千多噸左右。

歐亞資源集團這幾年的產量都很不穩定,始終維持在幾千噸左右。

歐亞正在新建設的RTR項目為一尾礦項目,尾礦中擁有160萬噸銅和36萬噸鈷資源量,銅和鈷的品位分別為1.5%和0.3%。

如果RTR建設順利,預計2018年底可以順利投產,介時,RTR項目將擁有7萬噸銅和1.4萬噸鈷的年產能力,將彌補一些嘉能可小礦停產造成的鈷缺口。

金川國際

金川國際是一家以銅、鈷礦產品的開發與經營的全球供應商,是金川集團的上市子公司。

核心資產位於剛果(金)和贊比亞,擁有高品質的銅、鈷的4家礦區共8座礦山,擁有銅資源儲量450萬噸,鈷金屬儲量45萬噸(其中權益儲量37萬噸)。

2、供需缺口大,鈷價未來不可“鈷”量

就全球市場而言,目前對鈷的需求量依然巨大。據商品諮詢公司CRU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對鈷的供需缺口可能在900噸左右。

全球2020年新能源汽車三元電池對鈷需求將達到3.56萬噸金屬當量,相比2015年增長10倍,整個鈷的需求量將達到15萬噸左右。

2017 年全球主要鈷原料廠商普遍減產。根據嘉能可、洛陽鉬業、Vale 以及 Sherritt 公佈的 2017 年三季報顯示,這四家企業前三季度鈷產量約為 4.05 萬噸,同比下滑將近 6%。而根據 2016 年的產量數據,這四家公司的鈷原料供給量佔全球供給總量的 50%以上,因此大企業減產將對鈷供給產生巨大沖擊。從我們的統計來看,2017年前三季度嘉能可鈷產量為 1.98 萬金屬噸,同比下降 5.7%,洛陽鉬業 Tenke 鈷產量約為 11575 金屬噸,相比於去年同期減少 8.9%左右,謝里特所有的兩座礦山 Moa Nickel 和 Ambatovy 總產量約為 4992 金屬噸,同比減少3.9%,淡水河谷前三季度累計鈷產量為 4160 噸,同比下降 0.9%。

2018-2019 年,鈷礦山增量主要來自於嘉能可、歐亞資源和等國際大型鈷礦生產商紛紛開始進行復產、擴產。但因為鈷產能建設週期長,所以國際上目前的大部分項目最早也只能在 18 年之後投產,供給彈性有限。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在鈷金屬逐步走向緊缺的背景下,從電池廠到整車廠紛紛計劃進入鈷直接採購商陣營:

2016年10月,CATL與嘉能可簽訂2萬噸鈷的4年供應協議;

2017年9月,大眾發出購買鈷的商業計劃書;

2017年11月,寶馬集團表示要確保鈷原料的長期供應,將對慕尼黑全新的電池原型中心投資2億歐元。

2018年2月,蘋果公司正在洽商首次直接從礦企長期購買鈷。

電解鈷的價格已從16年初的20萬元/噸左右上漲至51萬元/噸,漲勢迅猛。

下圖是2017年以來鈷金屬的價格走勢: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華友鈷業和寒銳鈷業,“鈷”市雙雄

國內鈷金屬上市公司鈷產業一覽:華友鈷業現有產能最大,寒銳鈷業新增產能最大,洛陽鉬業產能儲備最大。

因此,二級市場上,業績彈性最大的寒銳鈷業股價的表現最為搶眼,鈷產能最大的華友鈷業緊隨其後,洛陽鉬業鈷儲備量國內第一,但是限於產能,股價表現相對而言,並不太靚麗。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1、華友鈷業:擁有完整產業鏈和資源優勢的全球鈷業龍頭

寧德時代IPO,最受益的上游材料鈷金屬研究:鈷軍突起,附股票

全球最大的鈷冶煉企業,2017年產能達到2.4萬噸鈷金屬量,佔據全球20%的市場份額。公司擁有從上游鈷礦採選到下游鋰電新能源材料生產的完整產業鏈,同時公司深耕剛果(金)鈷資源,擁有行業內領先的資源優勢和成本優勢。

掌控資源加強,產銷規模持續擴張,華友鈷業表示,公司目前原材料來源主要由自有礦山、剛果 ( 金 ) 當地貿易系統收購、向國際大宗貿易商或礦山企業採購三大部分組成,目前直接控制的鈷金屬儲量約 7 萬噸,銅金屬儲量約 58 萬噸。公司當前鈷冶煉產品產銷規模全球第一,鈷鹽產品毛利率常年維持行業領先水平,成本優勢明顯,持續經營能力強。

海外鈷資源佈局方面極具野心和魄力。剛買NZC15%股權 華友鈷業又花4.38億收購Lucky Resources 51%股權,進一步增強了資源儲備,Lucky Resources的子公司擁有剛果礦山。

2、寒銳鈷業:業績彈性之王

2018年3月份,公司全資子公司贛州寒銳擬新建10000t/a金屬量鈷新材料及26000t/a三元前驅體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額190,986萬元人民幣,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擬建設鈷系列產品的鈷冶煉生產線,二期依託一期硫酸鈷,硫酸鎳,硫酸錳產品,建設三元前驅體。項目建成後,形成年產10000t/a金屬鈷新材料及26000t/a三元前驅體生產能力。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營業收入約566,542.81萬元,年利潤總額約87,445.42萬元,總投資收益率37.58%,稅後投資回收期約5.6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