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殼價值去化 炒差炒小難立足

伴隨退市昆機市值跌破10億元,A股市場自2014年以來再度出現破10億元的股票。同時,目前A股30億元以下小市值股票數量是去年同期的2.75倍。分析人士認為,退市制度的日趨完善擠壓殼價值,中小市值股票中僅靠“故事”存活者,將被市場拋棄。

退市昆機市值破10億元

5月23日以來,滬深兩市加速探底。滬綜指震盪下跌5.29%,創業板指同期下跌10.8%。數據統計顯示,截至5月22日收盤,全部A股總市值為61.67萬億元,至6月14日全部A股總市值為58.67萬億元,蒸發了3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6月14日,退市昆機在連續12個一字跌停板之後,A股總市值跌破10億元,報9.72億元,股價收報1.83元,成為滬深兩市第一隻總市值低於10億元的股票。12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高達68.45%。

從公司一季報十大股東榜看,其中第一大股東為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根據公開資料,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是港交所全資附屬公司,經營香港的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乃認可的結算機構。對於A+H股票,其H股的份額以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代持形式體現,這些股份的權益歸屬投資者本身所擁有。

目前昆明機床H股處於停牌之中,自2017年3月23日停牌起,至今已停牌一年零兩個多月。此前公司有關負責人在有關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公司年報帶強調事項段,我們的流動資產小於流動負債,因而持續經營能力成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解決,港交所才會允許復牌,否則復牌意義不大。”“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復牌並沒有太大問題,後續還要看聯交所的意見。”

而業內人士認為,公司出現問題,A股已進入退市整理期,H股即便復牌,也大概率下跌。

其中還有一部分陸股通投資者持有172.59萬股,在2016年年報期便登錄前十大股東榜。該股已被移出滬股通,滬股通投資者可賣出但不可買入。2016年12月30日該股股價收報7.97元,目前不足2元。從成交情況看,這些“南水”難以出逃,整體處於大幅浮虧狀態。

接盤俠“火中取栗”

不過,有膽大的跌停板敢死隊企圖在退市昆機上“火中取栗”

數據顯示,自5月30日進入退市整理期至6月13日,退市昆機日均成交額僅7912元。從龍虎榜上看,“接盤”的投資者十分分散,投入的資金量十分有限。不過,6月14日,在該股市值跌破10億元之際,成交量卻突然放量,全日成交227萬元。

交易公開信息顯示,當日買入第一席位來自海通證券青島湛山一路營業部,買入金額達166.82萬元,佔當日成交額的73%。

“根據交易所規則,個人投資者買入退市整理股票的,應當具備2年以上交易經歷,且賬戶在申請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日均在人民幣50萬元以上。首次買入退市整理股票的投資者,需簽署《退市整理股票風險揭示書》。可見這些‘接盤俠’一方面資金實力不俗,另一方面經驗豐富、明確風險,在此時接盤意在博取交易性機會,或者豪賭退市股重新上市。”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投資人點評道,目前市場價值投資的理念深入人心,炒差炒殼沒有出路,豪賭退市股重新上市或者博弈交易性機會不確定因素太大,投資者不應盲目跟隨。

上一次A股非次新股總市值出現破10億元的情況是在2014年。數據顯示,2014年6月13日,佳沃股份、宜賓紙業總市值居於兩市末位,分別為7.57億元和9.87億元。當日上證綜指報2070.72點。

滬深兩市尚有一批股票逼近10億元關口,以ST股居多,如*ST皇臺、*ST聖萊、*ST巴士、*ST創興等,市值在10-12億元之間徘徊。

與去年同期對比來看,當前30億元市值以下的股票數量大幅增加。截至6月14日收盤,滬深兩市共有165只股票總市值低於20億元。533只市值在20-30億元之間,30-40億元有511只,40-50億元有388只。

去年同期,低於20億元的僅6只,20-30億元的198只,30-40億元的422只,40-50億元的395只。

整體來看,當下30億元以下小市值股票數量共計698只,是去年同期的2.75倍,同比大幅增加。

小市值股票對應的是低迷的成交,5月23日以來,30億元市值以下股票平均日均成交額僅為3859萬元。

大小分化將成常態

“規模化經濟時代,實體企業持續分化,行業龍頭企業市佔率正在不斷提升,那麼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場內上市公司大小分化當然也在上演。”華鑫證券高級策略研究員嚴凱文指出。

30億元以下小市值股票大規模出現,究其原因,嚴凱文表示,一方面在於退市制度的日趨完善。2016年、2017年全年退市家數僅為1家和2家。今年僅5月份,就有*ST吉恩、*ST昆機和*ST烯碳三家上市公司宣佈退市,其中有兩家為國有企業控股平臺,這顯示出監管部門在退市問題上的態度與決心。而隨著退市制度的日趨完善與嚴格,殼價值將逐漸消亡,這也使得中小市值中僅靠“故事”存活的上市平臺,將變的“一文不值”。

嚴凱文指出,另一方面,2018年是金融降槓桿的落地之年,在緊信用的大背景框架之下,場內流動性匱乏,也將意味著資金的選擇性更加集中,追求高確定性的核心資產品種的投資理念將在A股市場逐步紮根,所以也將意味著大小分化是必然也是未來的常態。

新時代證券研究所投顧總監劉光桓表示,當下市場價值投資理念得到深入,投資者理性增強。隨著A股市場的國際化進程進一步深化,A股市場“法制化、國際化、港股化”將越來越鮮明,績優股會高高在上,炒小炒差會一地雞毛,投資者還應堅持理性投資,價值投資。

安信證券指出,近期市場投資風格或再次偏向較為確定性的投資機會,市場風險偏好或有所下降;不排除近段時間呈現的更為明顯的主題投資風格或有所轉向。因此,在投資組合上,建議應更為重視估值與成長性的匹配,將穩健成長作為重點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