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巨頭搶灘智慧交通,兩路包抄的微信支付全速前進

6月15日,上海申通地鐵集團與騰訊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移動支付、大數據、人工智能、社交服務等領域展開深入的數字化合作,共同打造從出行到周邊一公里全覆蓋的AI智慧出行生活圈。值得注意的是,早在5月末,騰訊與上海地鐵的合作就已有跡象。上海地鐵官方應用“Metro大都會”APP在5月28日宣佈支持微信支付,用戶在上海全境地鐵站內均可通過微信免密支付刷碼進站乘車。

巨頭搶灘智慧交通,兩路包抄的微信支付全速前進

一系列的合作也意味著,騰訊正在以智慧交通為切口,助力構建智慧城市開放平臺,探索交通與生活和諧發展的新模式。或許可以想象,未來用戶獲得的將不僅是出行效率的提速,還可能享受到騰訊生態下的音樂、社交、遊戲等多重的數字娛樂服務,進而豐富出行的碎片時間,為出行增加更多趣味性和幸福感。

巨頭卡位智慧交通

交通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脈,伴隨移動支付在各個領域的不斷延伸,萬億規模的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佈局已經悄然展開。

儘管近年來政府層面不斷釋放政策紅利,引導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智慧交通新業態發展。但對於企業來說,深入並改造交通場景並非一件易事。一方面,不同的交通工具,背後有著迥然不同的行業特點和使用場景。另一方面,交通行業區域特性明顯,且涉及公交公司、地鐵公司、髮卡方等各方利益,很難輸出統一的解決方案一勞永逸。

巨頭搶灘智慧交通,兩路包抄的微信支付全速前進

此外,盯上交通出行這塊蛋糕的不僅微信支付一家。支付寶、小米、蘇寧,甚至是銀聯,都在搶灘這一高頻次、高粘度的重要剛需場景。對此,微信支付選擇了一套能夠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的解決方案——融合微信支付、騰訊雲、微信公眾號、小程序、AI、LBS等騰訊生態能力,以“助手”的身份,幫助交通行業智慧化升級。

技術創新普惠城市出行

基於這樣的理念,升級後的微信支付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涵蓋了公共出行和車主出行兩大塊,且成效顯著。乘車碼是微信支付在公共出行領域佈下的重要一子,以深圳一城為例,與深圳通合作的“深圳通+”乘車碼小程序累計用戶數超過470萬人,每天使用人數逾60萬人,每天交易筆數超過120萬筆。此外與鐵路客戶服務中心12306的合作,不僅支持微信支付購票、補票,還實現了鐵路線上微信支付訂餐。

巨頭搶灘智慧交通,兩路包抄的微信支付全速前進

車主出行上,目前全國超過4萬個加油站接入微信支付,進場加油到開票離場全流程5分鐘,效率提升100%;接入微信無感支付的智慧高速場景,通行時間從20秒降到1秒;5月21日,首個機場“微信無感支付”停車場在深圳市寶安國際機場上線,車輛進出停車場的時間縮短80%,通行效率提升15倍。掃碼支付、無感支付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僅帶來便捷、高效的出行體驗,也幫助交通運營方實現數字化轉型,進而提升運營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在今年4月的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馬化騰表示希望成為各行各業最有效的連接器,最完整的工具箱,從而推動生態發展。出行領域也是如此,從公交地鐵到停車加油,從乘車碼到高速自動繳費,微信支付在智慧交通領域的佈局日趨清晰。隨著乘車碼落地更多城市,公交地鐵、停車加油等出行場景更加便捷,我們期待的智慧交通或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