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豬價止跌回穩,“豬週期”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市場最新行情,在線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請點擊右上角
關注↗豬大夫在線。

2018年以來,全國生豬產銷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德州生豬市場順勢而下,跌幅一度超過百分之三十,生豬養殖效益持續徘徊在盈虧平衡點以下。5月生豬價格出現小幅微漲,價格出現回暖跡象,但養殖戶仍面臨較大壓力。

豬價止跌回穩,“豬週期”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均呈現下降態勢。今年一季度畜牧統計顯示,全市生豬存欄314.8萬頭,同比下降2.8%;能繁母豬32.4萬頭,同比下降1.6%,生豬去產能過程平穩。由於生豬價格持續下跌,為減少虧損養殖戶開始減欄,能繁母豬補欄不積極預示未來生豬存欄不會擴張,生豬出欄數量相應減少,低迷的市場行情也抑制了投機性育肥戶擴大產能的積極性。

豬價止跌現反彈,豬肉價格仍遠低於去年同期。物價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全市生豬平均每公斤10.3元,環比增長0.8%,同比下降25.3%;仔豬平均每公斤21.8元,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37.9%。生豬價格的下跌導致豬肉價格下降明顯,全市精瘦肉農貿市場平均每公斤23.5元,環比下降3.1%,同比下降16.8%;五花肉農貿市場平均每公斤19.3元,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22.5%;肋排農貿市場平均每公斤32.2元,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13.6%。

生豬養殖戶依舊虧損,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春節過後生豬價格持續下跌,導致生豬淨利潤大幅下滑,養豬戶賠錢經營。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散養戶每出售一頭育肥豬虧損415元,規模養殖戶虧損171元,與17年下半年散養虧損126元,規模養殖虧損67元相比,虧損有所增大。豬價的動盪也讓生豬養殖行業的全面升級轉型愈加迫在眉睫,豬肉價格低迷,中小型及散養戶抗風險能力弱,“淘汰小戶,剩下大戶”成為近期生豬市場的一個發展趨勢,這將加速生豬養殖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生豬養殖業進一步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

據分析,生豬養殖虧損的原因主要三個原因:生豬市場供給大於需求。同大多數的農產品降價一樣,市場供給過剩是這一輪生豬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2016年生豬、仔豬價格持續走高,養殖收益較好,2017年生豬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大量補欄能繁母豬,導致存欄量不斷增加,出欄生豬供過於求。2017年,全市生豬出欄同比增長7.0%,豬肉產量同比增長5.6%。同時2017年下半年環保壓力加大,生豬散養戶和小規模養殖戶加速退出,致使去年生豬下半年出欄較為集中,生豬市場出現階段性供大於求局面,屠宰企業收購順暢,持續壓低收購價格。

消費市場疲軟,人均豬肉消費量逐漸趨於飽和。2017年,全市豬肉產量佔肉類產量的62.8%,人均豬肉佔有量77.9公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本地消費市場疲軟,國內市場也不樂觀,目前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己經逐漸趨於飽和。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飲食健康,以高蛋白、低脂肪為特點的牛羊肉消費近年來呈快速增長態勢,水產品、其他肉類製品也在逐漸擠佔豬肉的消費市場份額。

養殖成本相對較高,市場競爭力弱。從成本端看,全市生豬養殖成本每公斤12.4元左右,比2017年增加0.3元,比2016年增加0.8元。自2016年以來,玉米、豆粕、飼用微量元素等原料價格不斷上漲及人工、疫苗費用增加是主要原因。目前國內生豬養殖成本約為12-13元/公斤,白條肉價格約為16元/公斤;而美國、歐洲等地養殖成本普遍為6元/公斤,肉價約為14元/公斤,進口豬肉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建議生豬養殖戶精細化管理,趁豬價低迷積極淘汰落後產能母豬,並儘快提高養殖技術和防疫水平,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來增加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