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2018年1季度我國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過50%

工信部最新公佈了截止2018年3月的主要通信服務數據,從中可以反映出整體通信服務行業的水平及趨勢。

一、用戶發展情況:2G\\3G用戶轉4G風口已過,流量副卡火了。

2018年1季度我國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過50%

微評:

固定電話用戶仍自然下滑中,三個月普及率下降0.2部/百人。

移動用戶增速在去年下半年較高增速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速。平均每個月普及率增長超過1部/百人,到3月末,普及率達到105.8%,也就是說,現在新發展的用戶大多是第二,甚至第三號碼。

新增4G與新增移動用戶基本相當,表明,2G3G用戶轉4G高潮期已過,剩下的用戶大多對高速上網沒明顯需求,且月使用費用較低。新增移動互聯網用戶與新增移動用戶接近,也說明,新增用戶大多是申請新上網號碼的用戶。

互聯網寬帶用戶已達3.6億,其中八成以上是光纖寬帶用戶。按家庭普及率計算,已達到非常高的水平,未來增長空間有限。

二、電信業務總量:移動流量拉動業務總量增速不斷創出新高。

2018年1季度我國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過50%

微評:從2017年開始業務總量增速逐階提高。同比增長從上年3月的48.5%,增長到2018年3月的130.5%。

四、電信業務收入:增量不增收,業務量和收入間的剪刀差快速擴大。

2018年1季度我國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過50%

微評:由於工信部提供的是1~N月累計指標,這在很多程度上減弱了變化趨勢。也使得圖中,2018年1月的業務收入指標出現了“斷崖”。從同比增長率看,電信業務收入增長2017年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而2018年前3個月收入同比增速有明顯放緩。

結合業務量和業務收入看,2018年1-3月,電信業務總量完成10999億元,同比增長121.9%。電信業務收入完成3288億元,同比增長5.1%。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增幅之間的“剪刀差”增加到了116.8個百分點。

參考:2010年到2017年之間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增長情況:

2018年1季度我國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過50%

雖然2016年開始改變了業務收入負增長的局面,但這是以業務量高速增長為代價的。2018年這一趨勢進一步加劇。

五、業務量細分指標:移動流量持續高調,短信增長轉正。

2018年1季度我國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過50%

微評:固網語音量快速下滑仍不可阻擋,固話越來越多成為一個接電話的工具(其實,固話外呼中包含營銷電話,如果去掉營銷電話,外呼量下降將更為明顯)。

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增速進一步提高,短信業務量一改多年的頹勢,實現了正增長。移動語音持續緩慢下滑中。

六、移動互聯網流量:五個月後,人均流量再上一個新臺階,超過3GB。

2018年1季度我國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過50%

1-3月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112億GB,同比增長192%。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109億GB,同比增長210%。3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3.29GB,比去年同期增長160%。

微評:去年10月人均流量跨過2GB大關,五個月後再越過3GB大關。流量大幅增加,使用流量無顧忌的人群佔比越來越多,這些人群主要是使用無限量套餐的人群和包含定向流量的套餐的人群,流量快速釋放,但帶來的收入增長有限。

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增速是目前電信業務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但是以3倍的流量獲得二、三成的收入增長。計算結果看,平均流量單價也大幅降低(過去三年降幅超過80%)。但具體分析看,資費差異很大,流量用得越多的,平均流量單價越便宜,部分用得少的套餐卻還維持在較高的流量單價上(如0.29元/MB)

七、移動短信:正增長了,背後是商家的推動。

2018年1季度我國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過50%

移動短信業務量和收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1-3月,全國移動短信業務量完成1699億條,同比增長6.5%。移動短信業務收入完成89億元,同比增長3.9%。移動彩信業務量同比下降11.5%,發送總量110億條。

微評:在互聯網交互工具強大的傳送多媒體內容面前,移動彩信存在的意義也越來越小了。短信業務量和收入從去年10月開始齊齊轉入正增長(圖中是累計數字,弱化了當月表現),動力應該主要來自營銷推廣短信。

八、移動語音:持續緩慢下降,已無價格彈性

2018年1季度我國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過50%

微評:

用戶數增加,並未帶來語音上漲,說明新增用戶主要是用於上網的第二號碼。

取消手機語音國內長途費、漫遊費,也並未能做到“薄利多銷”,說明語音業務已沒有了價格彈性。

總評:

2018年第一季度,我國電信業務收入增長5.1%,又比GDP慢了不少,而且這是在業務量同比大幅增長了121.9%才達到的(超過了翻番),具體到業務,增長主要來自移動互聯網流量拉動,運營商提供了接近三倍的流量,獲得了二、三成的收入增長,流量平均資費下降超過50%。

在國家持續要求“提速降費”情況下,如果運營商不能保持流量持續高速增長(高速增長期可能很快過去),管道類的電信業務收入(語音、短信、流量)很難保持正增長,運營商必須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