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職業規劃師解析:如何玩轉跨界與斜槓

現在職場越來越流行跨界,你看各路演藝明星,忙跨界忙得不亦樂乎:有人做投資了,如任泉;有人玩金融了,如趙薇;網紅Papi醬也開始演電影;范冰冰業餘時間做了美妝博主,做了帶貨王,讓那些專職做代購的叫苦連天。。。

职业规划师解析:如何玩转跨界与斜杠

跨界,越來越流行。

而另外一個流行的,叫斜槓青年。

如果你在聚會中介紹自己是斜槓青年,那些85後,90後會刷刷投過來羨慕的目光。

在很多年輕人的眼中,不求富,不求貴,就是想過這種自主的、有趣的,多元化的,同時又能經濟獨立的生活。

职业规划师解析:如何玩转跨界与斜杠

到底什麼是斜槓青年?

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通俗的話,就是一個人有好幾個職業身份。

比如你是一個IT行業的工程師,業餘時間寫網絡小說,TA的身份就是工程師 / 網絡寫手。

你是個HR經理,業務時間做攝影,有一群攝友以及一票粉絲和客戶,同時又在網上做主播,你的身份是三重——HR經理 / 攝影師/ 網上主播。

玩得好的,身份便更多了。

斜槓青年本身就在玩著跨界的事兒,他們可能一直在幾個角色間變化,也可能會轉到自己特別喜歡的一個領域,完成了職場中所謂的職業跨界轉型。

有的人轉型如此痛苦和歷經磨難,那個糾結啊!而有的人玩兒就把界跨了,也把型給轉了。有人苦哈哈,有人樂悠悠,是不是這個世界挺不公平啊!

职业规划师解析:如何玩转跨界与斜杠

其實每一個成功都沒有偶然性。

能玩轉跨界和斜槓的背後是有東西在支撐。那是什麼呢?

這裡我想借用李笑來老師在他的《財務自由之路》中提出的“多維競爭”的概念。

什麼叫做多維競爭?聽聽這個多維就知道,不是一維。

在單個維度上,大家比較的是長度;在兩個維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積;而三個維度上大家比的是體積。維度不同比較的就不一樣。

有的人只是在一維上做得好。

比如我們上學期間,那些班上的尖子生,成績倍兒好,但其他都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弱,人際交往也處於幼稚園的階段,屬於父母眼中:只要成績好,其他都不用管的人。

這是典型的一維競爭,多年後進入職場,做出成績的鮮有尖子生的足跡,更多是當年成績中等或者一般的學生。

如果你要是做老師,聰明點,對那些成績中等或者一般的學生多上點心,至少一視同仁。

职业规划师解析:如何玩转跨界与斜杠

生活有很多維度,每個人都是立體的,不是平面,更不是一條線。

如果你只抓著一個維度,你的未來搭不起一個豐富的立體來。

能力上也需要多維。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綜合能力不錯,這個綜合能力就是一種多維能力,包含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人際溝通,演講表達,創新以及研究等等。

職場中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較好,越往前發展,後勁越足。而那些綜合素質較差的,職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很難上去。

我以前在做通信和金融行業的管理人員人才測評的過程中,我們選拔經理和考核中高層管理者非常看重這個人的綜合能力-思維,溝通,統籌協調等,而這些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一個思維不清楚,抓不住工作重點的管理者,不僅自己工作累,下面的人跟著幹活也累。

而那些在職場中能夠較好地轉型的,也更多基於自身的綜合素質或者軟性素質比較好,同時有較充分的興趣開發。對於這些人來說,需要的就是機會,一旦有這個機會,很多就可以嶄露頭角。

但多維競爭,不是樣樣通,樣樣松。

多維競爭的前提是要在某一個維度上足夠突出。

田樸珺也在玩跨界,似乎玩的結果沒有前面提到的幾位演藝明星的出彩。她的戲演的一般,作為演員大家並不熟悉,粉絲沒那麼多,影響力也不高。而其他演藝明星基本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在觀眾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一個維度上玩不轉,其他維度也受到影響。

职业规划师解析:如何玩转跨界与斜杠

做得好的斜槓青年,是先在一個維度上非常突出,然後再去把其他的興趣充分發揮,並不斷投資,漸漸的讓這個興趣也開火結果,成為另外的職業身份。

只有在某一個維度上足夠突出,才能和其他維度配合打出好成績。

對於跨界是要有成本的,這也是很多人需要考慮的,但是跨界成本越大越有可能獲得極大的利益。

因為成本高,很多人就不願意投入,怕損害既得利益。從一開始就有很多人退縮,你願意投入,那說明你捨得這個成本。而投資越大,可能收益越大。另外你願意花大力氣轉換,也說明你的喜歡和意志的堅定,你有這份態度,那什麼事情做不好?

我之前轉型的客戶,有的因為要換地域,不得不離開生活很久的小城市,到大城市重新開始;也有去參加培訓,時間需要半年或者更久。有的人則通過讀書來做轉換。

我在北京的一個朋友,她以前是IT行業的實施顧問,因為本科學習計算機,自然就進入IT行業。後來她辭職去美國讀了MBA,回國後就做風險投資,先是在一些公司任職,後來自己開了公司。她的這個成本是比較高,幾年的學費不算,還有時間。但她的收益也很大,徹底換了行業和職位,還開創了自己的公司。

职业规划师解析:如何玩转跨界与斜杠

在做轉型案例中,比較頭痛的是技能低,興趣低,還想轉型的。

這樣的客戶可能確實不適合目前的職位,但自己喜歡啥也不知道,同時技能也不突出。轉到別的領域也只能從很低的做起,還不一定能做好,因為能力都不強啊。

對於這種類型的客戶,一方面需要探索自己興趣,發現自我,另外一方面需要在工作中培養能力或者接受新的培訓,養一段時間後轉型成功的幾率才會增加。

跨界使你擴展了一個新的維度,你的維度從一條線變成了一個面,或者一個立方體,你的綜合競爭實力也更強。

跨界和轉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充分發展你的興趣,這是很多人跨界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凡玩跨界或者斜槓的,都不單為了金錢去開拓第二個維度,更多是興趣使然。從興趣到成為職業,是需要投入的,而且回報不可能一下子就來,需要慢慢養。這個過程需要金錢,時間,耐心,如果你急於變現,可能堅持不了。如果是真正的興趣,這個過程本身就有樂趣,這份樂趣會讓你堅持下來,假以時日帶來金錢回報,也許比你的主業更好。

一般斜槓青年都是比較有趣的人,關注點比較多,這一點可能也說明,那些對很多東西都好奇,充分發展了自己興趣的人,更容易跨界和做斜槓青年。

跨界,轉型,斜槓,需要積累較好的綜合素質,不斷拓展多重維度,充分發展自己的興趣。

人像一個大樹,當你的根越深,你長得更好,你的叉枝越多,你也活得更加枝繁葉茂。

你開始玩跨界和斜槓了嗎?

职业规划师解析:如何玩转跨界与斜杠

注意:大型女性職業成長公益社群開通啦!(內含鏈接)

入群方式:

請加微信號:careermentor-echo或8992622,並註明“公益群”。

群已超過100人,群主手動入群

职业规划师解析:如何玩转跨界与斜杠职业规划师解析:如何玩转跨界与斜杠

王虹老師

中國職業規劃師,資深職業規劃諮詢導師,職業規劃案例督導班督導老師

王虹老師具有12年以上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工作經驗,在人才測評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積累。作為國內職業規劃的先行者,2010年開始從事個案諮詢,在近8年的職業諮詢中累計諮詢近千個案,具有豐富的職業諮詢實戰經驗。

王虹老師在從事職業規劃諮詢的過程中,不斷勇敢地探索,對心理學,原生家庭以及個人成長、親密關係都有深入研究,諮詢功底深厚,對職業問題的剖析全面而深入。諮詢尤其擅長職場中高端人士、各類女性群體、留學生、海外華人,客戶遍及中國各個省份以及中國香港,英國,美國,新西蘭。

王虹老師至今已經旅行11國,跨越5大洲,並在2013年11月遵循自己的“Aha Moment”參加了18個月海外志願者fight with poverty 項目,在美國工作1年,在非洲馬拉維工作6個月,成為在美參加此項目的第一位中國人。這段經歷讓她對跨文化理解更深入,個人視野更加開放。

自2016年3月成為獨立職業規劃師以來,成為市場上通過自有平臺年諮詢收入達到近40萬的獨立職業規劃師,並寫出具有影響力的諮詢案例分享個職場解析類原創文章近百篇,在2017年9月開設職業規劃實戰案例督導班,培養實戰型職業規劃師,在2017年10月建立大型女性職業成長公益平臺,幫助女性提升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

(知乎,喜馬拉雅,新浪微博,頭條號)

職業規劃師王虹

职业规划师解析:如何玩转跨界与斜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