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決戰深度貧困」讓這方水土養好這方人——山西省岢嵐縣實施整村搬遷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紀實

「決戰深度貧困」讓這方水土養好這方人——山西省岢嵐縣實施整村搬遷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紀實

「決戰深度貧困」讓這方水土養好這方人——山西省岢嵐縣實施整村搬遷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紀實

“做了60多年的夢,也夢不見這樣的光景!”2018年5月4日,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趙家窪村61歲的貧困戶曹六仁,坐在新家客廳的沙發上,告訴記者,從去年9月22日搬進新房以後,“每天感覺像做夢一樣!”但他非常肯定的是,客廳牆上那張照片裡與習近平總書記握手的人,是自己。

趙家窪裡話脫貧,岢嵐山下暖民心。2017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岢嵐縣趙家窪村看望貧困群眾,在曹六仁舊家院子裡,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現在黨中央就是要帶領大家一心一意脫貧致富,讓人民生活越過越好。芝麻開花節節高。”總書記在岢嵐擲地有聲的承諾,讓在場的幹部群眾拍紅了手掌。

「决战深度贫困」让这方水土养好这方人——山西省岢岚县实施整村搬迁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纪实

岢嵐縣委書記王志東(中排左四)、縣長侯俊生(中排左二)在趙家窪村和群眾討論整村搬遷工作

聲聲囑託、殷殷寄語,為岢嵐全面小康謀篇佈局、為岢嵐鏖戰深貧鼓勁加壓,激勵著岢嵐人民攻堅克難、不勝不休。時隔一年,我們再次追尋總書記腳步,恍然發現,這方水土從亙古不變到滄海桑田,岢嵐幹部群眾只用了一年時間:整體搬遷115個村,把“貧困”搬離“深度”;盤活舊村土地資源,給“深度”打造“出路”。

01

把“貧困”搬離“深度”

因為地方口音,岢嵐總被外地人聽成“可憐”。岢嵐6.3755萬農村人口中,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442戶1.97萬人,貧困村116個,貧困發生率高達30.9%,是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片區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而趙家窪,全村54戶11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22戶52人。曹六仁說,這裡“山窮天窮地窮”,人沒辦法不“可憐”。

看山,遠山近岑,平緩連綿,無礦產資源,無秀麗風景;看天,年均降雨量只有400多毫米,年均氣溫只有6℃,每年無霜期只有110天;看地,土地貧瘠,坡陡溝深,廣種薄收,靠天吃飯。

一開始,曹六仁住在山上的窯洞。1974年,曹六仁在山下找了一塊地,地基是自己從山上背石頭壘的,土坯是自己從山上背土打的,木料是自己從十里之外的山溝拉回來的。兩年時間,自己蓋了兩間土坯房。

在這兩間土坯房裡,曹六仁娶了妻子,生了4個孩子。隨著孩子長大,相繼上學,4個孩子的學費,壓得曹六仁再也直不起腰板,“我硬著頭皮把親戚朋友的門檻踏遍了。”家裡的32畝地,和這兩間土坯房,讓他熬過40多年的艱難生活。要強的老漢,也逐漸認了命,和趙家窪其他人一樣,在這方水土掙扎著生存,踏踏實實當起了“可憐人”。40多年風雨的吹打,讓這兩間土坯房的裂縫,和曹六仁臉上的皺紋一樣,觸目驚心。

在岢嵐,全縣116個貧困村,有115個條件和趙家窪類似;全縣8442戶1.97萬貧困人口,有2810戶6780人的情況和曹六仁家類似。這組數據,對於岢嵐縣黨政幹部來說,是脫貧攻堅的任務列表,是實現全面小康的責任清單。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愚公”移民。岢嵐縣幹部群眾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講話精神,立足村莊散小窮陋和歷史欠賬較多的實際,把深度貧困村整體搬遷作為破解深度貧困的突破口,用7個月時間,整體搬遷了115個深度貧困村。

7個月,是岢嵐幹部百倍發力,浴血攻堅,用非常之功縮短時間軸,創造的岢嵐速度!

這7個月來,岢嵐的黨員幹部到趙家窪一波接著一波,一趟趕著一趟。曹六仁不清楚這些幹部來自哪個單位,但他發現,這些幹部都身兼數職,分工明確。有的是項目“規劃師”,七個由縣領導任組長的專項工作組,出臺政策方針,制定落實一鄉一方案、一村一辦法、一戶一策略;有的是“信息調查員”,縣四套班子帶隊進村入戶摸底調研,廣泛聽取群眾意願,反覆研究論證,確定搬遷對象;有的是工程“監督員”,採取“三天一督查、一週一觀摩”的做法,監督一線行動、現場施工,確保任務落地見效……那7個月裡,岢嵐縣幹部白天辦公室寥寥無幾,晚上辦公樓燈火通明;饅頭泡麵成了他們的工作餐,迷彩鞋服是他們的工作服;妻子見不到丈夫,孩子見不到父親……曹六仁說,他們沒了官氣,有了土氣,“這些不像幹部的幹部,我們老百姓才喜歡。”

搬遷115個村,是岢嵐黨委政府勇於擔當,全力投入,用非常之舉拉長戰線,創造的岢嵐奇蹟!

打硬仗,“糧草”要充足,整體搬遷115個村,資金投入是基礎。岢嵐縣統籌整合易地扶貧搬遷、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抗震改建、地質災害治理、宅基地復墾增減掛鉤等資金,採取規劃、設計、招標、施工、管理“五統一”集約建設做法,按照人均住房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的標準,將縣城和中心集鎮安置房每平方米造價分別控制在1400元和1200元以內,保證了貧困群眾搬遷不舉債。

攻山頭,“戰法”要科學,整體安置6780人,統籌規劃是關鍵。岢嵐縣不燴“大鍋菜”,結合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統籌規劃,採取縣城集中安置、中心集鎮安置、分散安置、集中供養安置4種方式,規劃縣城廣惠新村集中安置1868戶5451人,8箇中心集鎮安置493戶690人,分散安置402戶584人,集中供養安置35戶37人,初步構建起縣城、中心集鎮、中心村“1+8+N”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截至目前,115村已全部搬遷拆除,行政村銷號53個。

拆除舊房的時候,曹六仁站在旁邊,這間住了42年的房子,承載了老漢的太多感情。“挖掘機一鉤子下去,我淚就下來了!”曹六仁說,當時紅著眼搬到縣城裡的新家。

進城路上,曹六仁並不孤單,除了趙家窪的鄉親父老,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也隨他們一起進了城。“村委會的人多了,駐村幹部的活兒變了。”曹六仁說。為了讓搬遷群眾進城有組織管,有人幫,岢嵐縣探索出了“並村簡幹提薪招才建制”管理模式,通過機關領建、村村聯建、村居共建、企業帶建、產業促建,陣地前移“五建一移”,優化了農村組織設置,實現了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駐村工作隊員變成了“物業管理員”“信息員”等,對搬遷戶實行一戶一干部跟進服務,引導搬遷戶至少加入一個合作社、聯結一戶企業、有一人穩定就業。

沒幾天,駐村幹部就幫助曹六仁在縣裡一家玻璃廠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資2800元。如今,他已經開始享受起了城裡人的日子,他和記者開玩笑說,“我不喜新厭舊,但‘嫌貧愛富’。”

「决战深度贫困」让这方水土养好这方人——山西省岢岚县实施整村搬迁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纪实

在駐村幹部的幫助下,曹六仁在縣城一家玻璃廠上班,每月工資2800元

02

給“深度”打造“出路”

“岢嵐是養窮人的地方!”

年輕時的曹六仁不認命,誓要與天爭個高低。但曹六仁“爭”的資本,只有32畝坡地,於是他每天把日頭從東頭背到西頭,想要在地裡種下個希望,刨出個光景。但事與願違,32畝地都是看天吃飯的坡地,“老天爺不會讓我們痛痛快快地吃上這口飯。”曹六仁說,由於岢嵐的氣候條件,村民只能種一些土豆、玉米和小雜糧,“這些東西不值錢,我們這到處都是。”另一方面,收成要靠運氣,收成好的年景還能掙個油鹽醬醋錢,年景差的時候連種子錢都收不回來。

越種越窮,越窮越種。但曹六仁覺得,地就是農民的底氣,種地就是農民的出路。雖然現在住進樓房,拿著工資,但曹六仁也總覺得不踏實。“進了城也是莊稼漢,當了大半輩子農民了,沒土地心裡就沒底氣。”

人走地不荒,這是曹六仁和鄉親們的願望,同時也是岢嵐縣破解深度貧困措施之一——向這方水土要出路。在這方“養不活人”的水土,岢嵐縣用“四個全覆蓋”工程做文章:在搬遷村實施土地復墾增減掛鉤、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光伏項目4項工程,出臺特色農業種植、特色養殖、中藥材種植、特色經濟林4個補貼辦法和光伏利益分配辦法,對搬遷戶土地林地和宅基地進行打包開發。

但曹六仁卻充滿懷疑,“種莊稼還是種玉米土豆實在,種地還是咱莊稼漢在行。”讓其他人到自己種了幾十年都沒掙錢的地裡搞項目,“走著瞧!”

等過了兩個月,曹六仁和幾個老夥計回村裡一看:曾經的窮山窪哪去了?

山下,過去七零八碎的旱地如今變成一大片平平整整的“藥田”,這是岢嵐縣引進振東集團等6家企業和18個合作社將平地進行流轉,規模化種植黃芪、黨參、柴胡等中藥材項目。目前,全縣以每畝200~300元的價格,共流轉搬遷戶土地1.762萬畝。

山上,過去溝壑縱橫的荒山如今佈滿了“育林坑”,這是岢嵐縣將搬遷村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項目。目前,全縣實施6萬畝特色經濟林種植,荒山造林4.3萬畝,組建76個林業專業合作社,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搬遷群眾參與務工造林增加收入。

村裡,過去破舊不堪的趙家窪如今成為農田,這是岢嵐縣舊村拆除復墾項目,全縣115個搬遷村可復墾土地2507畝,用地指標增減掛鉤交易可收益3.09億元。目前,全縣已交易土地104.1畝,收益1249.2萬元。

村外,過去雜草叢生的荒地如今搭起了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這是岢嵐縣光伏扶貧項目,通過建設85兆瓦19個光伏電站,實現所有無勞動力搬遷戶光伏扶貧全覆蓋。目前,全縣已建成一個20兆瓦集中光伏電站和10個村級光伏電站,131戶搬遷戶已獲得了光伏扶貧收益。

在新家客廳裡,曹六仁把“貧困戶幫扶政策牌”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五位一體”金融扶貧4000元,光伏扶貧3000元,林業合作社分紅2000元,23畝退耕還林補助11500元……曹六仁說,政府對他家的幫扶還不止這些,“10多畝地的流轉費也快打到卡上了!”

“請你告訴總書記,今年我老漢能脫貧!”

還是這方水土,如今已然能夠養好這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