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平凡人的成功之路:時間的飽和投入

經營企業或經營自己的人生,首先要有正確的戰略方向,定向積累才能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其次要有資源的投入,因為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這是基本的因果法則。

提到資源投入,我們本能想到的就是三大資源:人、財、物,就像創業企業,要有內部人力資源(或外部人脈資源),要有錢的資源,要有辦公室、廠房設備等物的資源。大部分人提到這三個資源,就感到自己資源嚴重欠缺。

其實,有一種重要資源是被我們給忽略的,這個資源每個人都具備,並且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資源。

這個資源就是:時間資源。

時間是我們每個人擁有的最重要資源,時間這個資源看似很平凡,很多人不以為然,其實是因為從意識上,我們沒有把它當作做事的資源,是比錢更重要的資源,如果我們對時間足夠重視,懂得合理配置這個資源,時間資源就是做事成功的巨大助推力,它甚至可以給我們帶來任何資源。

平凡人的成功之路:時間的飽和投入

時間的飽和投入 拳勝策劃 策劃拳頭產品 配置資源

管理時間,首先要有“配置資源”的理念

意識到時間是一種資源後,我們要有“資源配置”的理念,因為同樣的資源,不同的配置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就像我們打牌玩鬥地主一樣,我們抓的牌是我們掌握不了的,但是打牌高手擅長的是把普通的牌組合成一手好牌的能力,並且通過正確地出牌順序贏得牌局。帶兵打仗更是如此,同樣數量的兵,排兵佈陣的方式不同,帶來的戰爭結局完全不同。

平凡人的成功之路:時間的飽和投入

資源配置 時間的飽和投入 拳勝策劃 策劃拳頭產品

管理時間亦是如此,我們每個人擁有的時間是相同的,但是時間配置的有效性,決定了時間利用的有效性。

拳勝認為配置資源有一個基本原則:在重要的地方,要有資源的飽和投入,集中資源在關鍵點突破。這個資源投入首先就體現在時間的飽和投入。

一切規劃和計劃,都要靠人去完成,如果把人作為一種資源,其實就是人的時間資源和利用時間的能力資源。在工作中,我們常常有一個體會:一個任務不能完成,要麼是對該項任務的時間投入量不夠,要麼是時間利用率太低。當然時間利用效率低可能涉及到能力、經驗、專注狀態等諸多因素。這個我們後面再談。

先談最重要的一個:時間投入量。我們要自我反省,我們是否在關鍵的事上,投入了足夠的時間資源。時間的投入量,這是一個剛性問題,任何人不管多麼有才華、多麼有經驗,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才能做成事,所以稻盛和夫經營企業6項精進中的第一條就是: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句話意思的實質是:要在一件事的時間投入上,不少於任何一個人。華為價值觀中的“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其核心要義,也是願意在一件事上比別人投入更多的時間。

平凡人的成功之路:時間的飽和投入

資源配置 時間的飽和投入 拳勝策劃 策劃拳頭產品 稻盛和夫

這幾乎是所有做成事的人,都繞不過的一個檻,幾乎沒有哪個懶惰的人能做成事情,因為沒有時間的投入,就不會有產出,這就是那些成功者幾乎都是拼命三郎般的奮鬥者。

李嘉誠說:我在最初創業的時候,幾乎百分之百不靠運氣,是靠勤奮,靠辛苦,靠努力工作而賺錢。說到辛勤與努力,我受之無愧。勤奮是一切事業的基礎,我認為勤奮是個人成功的關鍵要素。

平凡人的成功之路:時間的飽和投入

資源配置 時間的飽和投入 拳勝策劃 策劃拳頭產品 李嘉誠

因此,我們做任何事,首先要明確方向,其次要把握重心,一定要在重要的、關鍵的事上,進行時間的飽和投入,不要試圖依賴才華或依賴經驗,認認真真地下笨功夫,這樣才有機會把一件事給做好。

林彪講過一句話“戰術有千百條,頭一條就是肯打,離開了肯打,其他的全是白扯”。

同樣,我們也可以這麼說,“成功的方法千千萬,離開了“時間的飽和投入”這一條,再正確的方向,再多的技巧也沒用”。

只有專注狀態,才能讓時間發揮價值

上面我們談的是一個剛性問題,首先願意進行時間的飽和投入。滿足了這個條件,我們再來談如何發揮時間的效率,把時間資源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的問題。

發揮時間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我們掌握的知識、既有的經驗、是否有人給予方向指導、整塊的時間使用、是否有心事等等,這些都會影響我們做事的效率。

但是,我們要提一個對所有人都通適的方法,就是:依靠專注狀態,發揮時間效率,讓時間價值最大化。

我們認為:時間的本質說到底,就是一個注意力的問題。沒有注意力的投入,再多的時間資源投入,也都是散兵遊勇,不能打硬仗。有一句話講“注意力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平凡人的成功之路:時間的飽和投入

資源配置 時間的飽和投入 拳勝策劃 策劃拳頭產品 專注

因此,發揮時間效率的核心,就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注意力始終置於當下,置於做事的現場,只有注意力在現場,我們才能進入專注狀態,才能體會到靈感噴發的創作狀態,面對困難才能有主意、有方法。要讓自己的注意力在現場,有很多方法,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給思想做減法,把當下無關的事都給放下,輕裝上陣,全心專注於此時、此地、此事

如果“時間的飽和投入”是一個剛性問題,那麼“注意力管理、專注狀態”就是一個定力和修養的問題,平時就要養成勤於自我覺察的習慣,從無意識的慣性模式中跳脫出來,回到當下該做的正確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