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昨夜一球讓C羅登頂射手王,他成功的祕訣是?

在週三晚上的世界盃小組賽上,B組的葡萄牙隊以1比0小勝摩洛哥隊。為葡萄牙隊打入制勝一球的是C羅,他也以85個國家隊進球成功超越匈牙利傳奇球星普斯卡什,成為歐洲國家隊射手王。自本屆世界盃開始以來,C羅雖然只帶領葡萄牙登場兩次,但已經創造了5項新紀錄。在跪拜C羅喊一聲“大神”前,你是否好奇他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昨夜一球讓C羅登頂射手王,他成功的秘訣是?

頻頻刷新紀錄的歐洲國家隊射手王

目前在地球上,唯一能在國家隊進球榜上打敗C羅的只有伊朗傳奇射手阿里·代伊,他在1993年至2006年期間為伊朗隊打入109粒進球,高居全球國家隊射手榜榜首的位置。代伊之所以能成為全球國家隊射手王與伊朗隊經常面對弱旅有很大的關係,他的相當一部分國家隊進球都是在世界盃預選賽和亞洲盃預選賽期間面對像尼泊爾和老撾這樣的弱旅時打入的。

昨夜一球讓C羅登頂射手王,他成功的秘訣是?

毫無疑問,C羅是目前世界足壇上最優秀的足球運動員之一。C羅目前總共獲得過5座金球獎,與同獲5座金球獎的梅西並列第一,同時,他還是首位4次獲得歐洲金靴獎的足球運動員。C羅截至目前總共獲得過26座冠軍獎盃,其中5座聯賽獎盃、5座歐冠獎盃,以及1座歐洲盃獎盃。

昨夜一球讓C羅登頂射手王,他成功的秘訣是?

以上這些榮譽僅僅只代表C羅的過去,C羅在本屆世界盃上依舊錶現神勇,在之前與西班牙的比賽中上演了帽子戲法,而這3粒進球也幫助C羅成功打破了5項紀錄。這五項新的紀錄分別是:C羅成為第一個連續9屆大賽(包括歐洲盃、美洲盃和世界盃)都進球的球員;C羅是首位在世界盃上對西班牙隊戴帽的球員;C羅是現役球員中為國家隊進球最多的球員,在152場國家隊比賽中打入了85球;C羅是繼席勒、貝利和克洛澤之後第四位連續在四屆世界盃上進球的球員。

33歲的C羅已過巔峰?錯,他才“23歲”

當我們去評論C羅在本屆世界盃上的表現時,我們不得不考慮的一點是C羅今年已經33歲了。本賽季C羅替皇馬只打入了25球,這是自2009年C羅加盟皇馬以來進球最少的賽季。有人開始懷疑C羅是不是巔峰已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只會開始慢慢地走下坡路。C羅對此的回應是:“現在,我的生理年齡其實只有23歲,我職業生涯還很長,我能一直踢到41歲。我現在感覺很好很快樂,我沒什麼好抱怨的。”

昨夜一球讓C羅登頂射手王,他成功的秘訣是?

也許C羅在俱樂部的進球數近年來有所下滑,但C羅在葡萄牙國家隊的數據卻告訴我們C羅在步入而立之年之後的表現越來越好。在30歲之前,C羅替葡萄牙隊總共出場9107分鐘,打入52球,平均每90分鐘進0.51球;30歲之後,C羅替葡萄牙隊總共出場2760分鐘,打入32球,平均每90分鐘進1.04球,進球率是30歲之前的兩倍還多。

“人生贏家”背後的成功秘密

很多人都羨慕C羅和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西班牙隊前鋒迭戈-科斯塔在見證C羅上演帽子戲法後接受採訪時說道:“批評他的人都看看發生了什麼……最好還是不要再去打擾他,我希望我能像他一樣。”C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僅只是在綠茵場上,他在商業、慈善,甚至是自己的家庭上都收穫滿滿,所謂的“人生贏家”,可能沒有誰比C羅更合適用這個詞去形容了。

昨夜一球讓C羅登頂射手王,他成功的秘訣是?

最近,C羅的曼聯隊友埃弗拉在參加一檔播客節目時講述了兩件有關C羅的軼事,也許我們能從這兩件小事中找到一絲C羅成功背後的秘密。

有一次C羅和曼聯中後衛費迪南德比賽打乒乓球,費迪南德最後擊敗了C羅,當時大家都在起鬨瞎鬧,而C羅則非常氣惱。後來C羅讓他的堂兄給他買了一張乒乓球桌,他在家苦練兩個星期之後再次把大家召集起來,當著大家的面把費迪南德擊敗。“這就是C羅,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得知C羅還想贏金球獎和世界盃時一點都不感到意外。因為他就是這樣的暴脾氣。”埃弗拉說道。

昨夜一球讓C羅登頂射手王,他成功的秘訣是?

埃弗拉從下面這個故事中吸取的教訓是,如果C羅邀請你去他家吃午飯,千萬別去。當時訓練結束之後C羅邀請埃弗拉去他家做客,埃弗拉答應了。埃弗拉到C羅家之後發現桌上只有雞胸肉沙拉和水,沒有一點大魚大肉和飲料的蹤影。 C羅吃完之後就開始練起球來,並招呼埃弗拉一起來做一些停球射門訓練。當時埃弗拉剛訓練完非常累,並且碗裡的飯還沒吃完,在C羅的堅持下兩人不僅練習了停球射門訓練,之後還遊了泳,泡了衝浪按摩浴缸和蒸了桑拿。這一圈折騰下來埃弗拉是徹底廢了。“我問C羅,我來你家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明天的比賽還是吃一頓中飯?”埃弗拉說道,“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推薦任何人去C羅家做客的原因,因為這傢伙就跟機器一樣,他任何時候都不想停止訓練。”

其實C羅成功背後的秘密只不過是比一般人更強的求勝欲和更多的付出罷了,沒有任何神秘和意外可言。即便有C羅這樣獨一無二的超級巨星在隊中,葡萄牙能獲得本屆世界盃的冠軍在很多人看來仍是件不可能的事。但在看完埃弗拉的那兩則小故事之後也許有人會說:“誰知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