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進口抗癌藥降稅後 下一個難題是:降價

【僑報記者王伶羽北京報道】在得知中國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和降低增值稅的消息時,37歲的許諾長舒一口氣,她認為終於可以結束膽戰心驚的日子。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裡,她一直在幫她的母親從印度代購一種名叫“易瑞沙”的藥品,健康人可能並不清楚那是什麼,只有肺癌患者們才明白,那是能決定生命長短的救命藥。

高興的人還有“獨角獸工作室”創始人劉謙,熟悉進口藥流通環節的他激動地在朋友圈裡說:“更大的力度又來了,增值稅打1.8折。”

他向《僑報》記者介紹,目前進口藥實際關稅稅率約4%,中國抗腫瘤藥市場約1400億,其中進口約佔1/4合300億左右,零關稅後可以減少腫瘤患者12億元的開銷。中國腫瘤患者有430萬,每個患者平均可以減少270元藥費。

對於許諾來說,這樣的力度意味著有了好的開端,但似乎仍無法解決她的困境,“還是印度藥更便宜,我知道那是仿製藥,但沒辦法。”

記者在網上藥店查詢到,目前進口品種易瑞沙,零售價格為2700元一盒(0.25克/10片)。但在印度,這樣一盒的價格是1300元左右。

在印度藥代購群裡,易瑞沙仍然供不應求。

降稅不等於降價

4月27日,中國財政部官網發佈了《關於抗癌藥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18年5月1日起,對進口抗癌藥品,減按3%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但政策實施1個月後,據中國媒體報道,多地傳出這些抗癌藥仍是原價出售。

“免掉關稅之後並不意味著藥品價格就會大幅下降,藥品價格的制定與政府、醫保、藥廠都有關係,包括了藥廠出廠價、流通等成本,實際上中國的抗癌藥沒有比美國更高,中國藥價還是便宜,但我們收入低,沒有商業醫保,大家從腰包裡掏的比美國要高。”微信公眾號“菠蘿因子”的創始人李治中對《僑報》記者這樣解釋道。

他本人也是跨國頂尖製藥公司癌症新藥開發部實驗室負責人。在他看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降低進口抗癌藥物的價格,並且各個省市都將很多藥物納入了醫保報銷範圍之內,大大減輕相關疾病參保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

以山東為例,包括易瑞沙在內的多種抗癌藥物早在兩年前便已納入醫保。2017年12月,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了《關於2018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瘧疾診斷試劑盒、抗血清及其他血份、非混合的免疫製品等多個品種的稅率已降至0%。

6月20日,中國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明確要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藥審批、落實抗癌藥降價措施、強化短缺藥供應保障。

“我能理解患者為何一直抱怨抗癌藥物貴,但要改變這樣的局面,一方面要靠醫保,另一方面,中國本土藥企也要積極發展,有了競爭,自然藥價就降下來了。”李治中說。

據他介紹,根據目前中國醫保的情況來看,不太可能對抗癌藥物全部報銷,“之前有省份曾經嘗試這樣做過,結果很快就出現了虧空的情況。”

至於中國本土的抗癌藥廠,李治中認為,目前從本質上來講,沒有做全新的藥物研製 要麼是根據美國的經驗做改造或者是仿製藥。

6月12日,美國醫藥經理人雜誌公佈了2018年全球製藥企業TOP50排名。該排名主要依據全球各藥企的處方藥銷售收入。目前尚無一家中國企業上榜。

“整體差距,客觀來說是非常大,美國一個藥廠花在科研上的費用就超過了全中國所有藥廠的費用,沒有科研就沒有創新藥物。”

海外求藥

從早到晚,“印度癌症藥”的群消息就沒停過。每天都有人在群裡問,“這種藥可以代購嗎?大概多少錢?”還有一些新入群的患者焦躁不安,尋求治癒的療法。許諾就曾是這其中的一個。

在此之前,她對於印度的瞭解就是“咖喱”、“沙麗”、“髒、貧富差距大”。直到她的母親被診斷出得了肺癌,一時間,許諾感覺天都塌了。這種癌症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也是威脅中國人生命健康的“頭號癌魔”。

許諾當時正處於事業瓶頸期,想辭職,但為了多一份收入,她決定硬著頭皮也要繼續走下去。

“癌症藥怎麼這麼貴?”第一次看到易瑞沙的價格時,許諾心裡“咯噔”一聲。醫生告訴她,這是肺癌患者的必備藥。

絕望的許諾從醫院走出來時,門口遇見了代購印度藥的人,便加入了這個龐大的隊伍中。在她看來,這些敢於冒著諸多風險去印度代購抗癌藥的都是低收入家庭的希望。

“第一感覺就是,真是髒亂差啊,吃的也不習慣,為了省錢都不敢住酒店,藥還不敢買多了,怕過海關被扣下來。”談起第一次去印度的經歷,另一位癌症患者的家屬天蘭(化名)感慨不已。

據李治中介紹,印度一直有著“世界藥房”之稱,藥品價格為全球最低,一直受到貧窮患者和人道醫療組織的歡迎。尤其是仿製藥產業十分發達,一般來說,西方國家昂貴藥品一經上市,印度製藥企業在本國專利法保護下可以仿製同類產品。

所謂的仿製藥,簡單說,就是把西方的專利保護法規扔到一邊,為廣大低收入者仿製出最新最有效的藥物。

“如果全世界都照著印度這麼做,藥廠直接破產了,”談起印度仿製藥,曾做過藥品研製工作的李治中顯得很無奈。

這和部分藥品未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有著緊密關係。記者發現,在腫瘤患者群裡,幾乎每天都有人在尋找治癌必備藥馬法蘭,這種藥多以隱秘的方式流入內地,形成一張地下供需網絡。

還有供不應求也困擾著癌症家庭。比如一種名叫赫賽汀納的乳腺癌救命藥,被納入中國國家醫保目錄後,價格從一支2.45萬元降至7600元,在全國各地出現缺貨情況。

癌症誤區

“如果早能接受正規治療那就好了,”這是許諾在癌症病患嘴裡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或者親人得了癌症之後,並沒有選擇去醫院接受化療,而是選擇了江湖郎中的“偏方”。

這讓李治中感到很遺憾,他一直致力於向大眾普及癌症知識。只因為——“大家對癌症充滿了誤讀。”最常見的是——癌症是絕症。

但實際上,據他介紹,早中期的癌症自愈的可能性非常高。“在美國,乳腺癌發病率很高,存活率也是很高的。包括肺癌,治癒率也是非常高,白血病通過化療、骨髓移植,在美國接近80%存活率。”

“中國比美國生存率差不少,因為大家不瞭解,一發現就是晚期,還選擇用偏方來治癒。”

目前中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在30%左右,而發達國家達到了70%至80%。

李治中表示,抗癌藥的革命在十多年前就已發生。“擺脫了以前的化療藥物的侷限,副作用更小、療效更好,最近十年在中國藥廠做很多的仿製藥或者是改造了比原來更好的藥,比進口藥要便宜一些,也不是必須選擇進口,國內一些新的藥廠已經開始崛起了,給了大家更多的選擇。”

但不可忽略的一個趨勢是,對於中國的中高收入群體而言,海外就醫正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據中國媒體報道,某機構不完全統計顯示,僅2017年中國到海外就醫的人數已突破60萬人次,其中80%是癌症患者。有市場預測,未來十年中國的海外醫療市場潛力有可能超過數百億美元。

最近有報道稱,湖南破獲了一起利用海外就醫實施詐騙的案件。經初步核實,該案涉及26個省份,受害人達1700多人,損失金額巨大。這起案件再次折射出了海外就醫亂象。

但中國工程院孫燕院士卻指出,得了癌症到國外治療其實是誤區。“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國常見癌症的治療水平並不遜色於美國。”孫燕院士舉例說,像食管癌、鼻咽癌、肝癌等,這些腫瘤在歐美國家比較少見,“國外醫生的臨床經驗遠遠不及國內醫生豐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