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中國人丟棄的法寶,卻給日本指了明路,意外地造就了日本的崛起!

縱觀中國歷史,縱觀中國歷史,明朝以前的中華,一直是處於世界前列的,只是從明朝時起中國便開始閉關鎖國,到清朝康乾時期達到頂峰,這也就直接導致了清朝時的落後,落後就會捱打,自從鴉片戰爭後一聲炮響,號稱天朝的大清王朝,對外戰爭的主旋律就成了一個詞:捱揍!

比如第一次鴉片戰爭時,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中國人丟棄的法寶,卻給日本指了明路,意外地造就了日本的崛起!

二次鴉片戰爭的情況更遭,英法聯軍剛殺進北京,京郊群眾都熱情高漲的搶了圓明園。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藉口發動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燬。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中國人丟棄的法寶,卻給日本指了明路,意外地造就了日本的崛起!

自從一二次鴉片戰爭恥辱戰敗後,雖說舉國麻木依舊,但知恥的清政府,其實也很勇:三十年洋務運動,一群洋務名臣自強求富的口號震天響,賣力建工廠造洋炮練新兵。

像號稱亞洲第一的漢陽鐵廠和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全是賬面上的輝煌成果。

誰知甲午開戰,所謂輝煌成果,從海戰到陸戰,齊刷刷敗得乾脆。這就好比一個曾被流氓欺負的苦孩子,三十年裡臥薪嚐膽,苦修武功,總算練出一身漂亮肌肉。

剛剛自我感覺良好,卻還沒等到一雪前恥,就被鄰家昔日看不上眼的小弟黑虎掏心打翻,沒癒合的傷口上,活活給補上深深一刀。才知道先前的漂亮功夫,全是虛胖。

中國人丟棄的法寶,卻給日本指了明路,意外地造就了日本的崛起!

如此痛徹心扉,以至於大清當時,著實舉國追問:為什麼?相關的原因,從中國到日本的專家,都總結了很多。以至於直到今天的課堂上,還是中學歷史考試的重點。但有一個日本人總結的離奇原因,卻一直說的不多。

早在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前,日本思想家佐久間象山,就堅定認為日本一定會贏:因為撿到了一件來自中國的絕世法寶。而當代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同樣也持這觀點:日本能夠成為近代亞洲唯一一個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國家,首先要歸功於這件法寶。

這個傳說中的寶貝,正是中國清代思想家魏源寫就的一本奇書:《海國圖志》。

中國人丟棄的法寶,卻給日本指了明路,意外地造就了日本的崛起!

《海國圖志》是在幫助中國人開民智,開眼看世界。可是由於清朝封建頑固勢力異常強大,能開眼看世界的人並不多,民智開的也不多。魏源寫《海國圖志》的目的在中國並沒有完全達成。

誰能想到“東方不亮西方亮”,《海國圖志》傳到日本後卻讓日本人走上了維新之路,終於是為他人作嫁衣。

中國人丟棄的法寶,卻給日本指了明路,意外地造就了日本的崛起!

《海國圖志》開了日本人的民智,讓全體日本人“開眼看世界”,為十多年後日本明治維新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自下而上的改革是水到渠成之事,當然比自上而下的改革來的容易的多!

而明治維新對日本的意義,恐怕這裡就毋須我來贅述了。遺憾的是《海國圖志》始終沒能讓全體中國人“開眼看世界”,我們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捱揍之後才被動“開眼看世界”,但那時畢竟晚了,日本都超過我們了!

同為東亞國家,中日為什麼會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海國圖志》這本書在兩國間的不同遭際,其實已經給人們提供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