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最堅強的溫州女人,丈夫累死,她改名!承包石油井,欠債千萬……

王榮森

這個聽起來像男人的名字

實際上王榮森是一個溫州女人

最堅強的溫州女人,丈夫累死,她改名!承包石油井,欠債千萬……

溫州承包石油第一人

她生於1951年,原名王月香,出生於溫州文成縣山村女子,小學文化。她曾在文成縣機關工作十多年。後在溫州市區從事服裝生意,經銷溫州服裝、皮鞋。後來和丈夫一起跑到西安做服裝批發生意。她的命運被一次偶然改變。

1997年,王榮森包下延安30口油井的開採權,其480萬元資金中,有230萬元就是由親王榮森友邀會籌集到的。

投資石油失敗後,王榮森在陝西過著“賭命”的生活,她窮到挖吃野菜也不願意接受當地民政部門的兩袋麵粉。此後王榮森在溫州一家企業打工,成了一個普通的打工者。

2005年,有媒體報道稱王榮森開採新疆石油的消息。

2008年,溫州媒體評選“30位影響溫州經濟人物”,王榮森位列其中,此時她的身份是溫州國珍專營店店長。

2011年,王榮森過勞成疾,因病去世。

2012年,媒體報道稱其為電視劇《溫州一家人》中周萬順的原型。

最堅強的溫州女人,丈夫累死,她改名!承包石油井,欠債千萬……

1

丈夫去世 她改了個男人名

一次旅途中,王月香遇到了因發生意外、口袋空空而陷入困境的陝西地質學院老師屈茂穩。不由分說,她硬塞給對方1500元救急。事後,為了表示謝意,屈老師告訴王月香,陝北有石油,開採利潤肯定比賣服裝高;再說政府鼓勵民間到貧困地區投資,產出的石油國家也全部回收。

王月香心動了。

1996年11月18日,她拉上屈老師包車趕往延安甘泉縣,3個月後終於在東溝鄉李灣村一帶找到出油較為穩定的油層。按測算,最初的3口勘探井需投資480萬元,但王月香夫婦的積蓄只有250萬元。一咬牙,她跑回老家動員親朋好友入股,費盡口舌湊足了錢。

最堅強的溫州女人,丈夫累死,她改名!承包石油井,欠債千萬……

高高的井架立起來了,日夜難眠的王月香乾脆把鋪蓋搬到鑽架下的臨時帳篷。大西北的風沙將她的臉龐剝蝕得如同黃土高原般溝壑縱橫,只有那口雪白牙齒,讓人依稀記得她本是江南女子。

1997年5月12日,因勞累過度中暑,丈夫蔡高錫倒在了井架旁,當天下午4時撒手離世。

丈夫倒了,王月香沒有倒下。她把名字改成了王榮森,她需要男人一樣的堅強。

2

就算慘敗也忘不了的“石油夢”

守寡一年零兩天後,王榮森的油井噴出了粘稠濃黑的原油。但欣喜若狂的她怎麼也想不到這竟是曇花一現。由於技術等原因,這3口井出油僅兩三天便油層凝固,成了枯井。緊接著與溫州一家鞋業公司聯合開發的第4口探井,又因接錯管子而在出油後不久變為廢井。這幾口井的直接損失達700餘萬元。

為了翻本,為了還債,2000年,王榮森來到甘泉相鄰的靖邊縣繼續開採石油。先是投資280多萬打了一口井,油層還挺好,不料壓裂時管子被壓破。她再砸進148萬元將井修好,但出油量少得可憐。

此後幾次嘗試仍是失敗,使王榮森背上了近千萬元債務,房產和傢俱一一變賣,仍是杯水車薪。她也不敢回老家,因為討債者如雲,只能在陝西甘泉做保姆,每月收入300元。

最堅強的溫州女人,丈夫累死,她改名!承包石油井,欠債千萬……

王榮森最牽掛才13歲的小兒子:“我已經沒錢供他讀書,只能靠我70多歲的老母親到處借錢撐著。”2002年,她偷偷摸回老家,才知道兒子早在4年前就已溺水身亡,老母親一直瞞著。

一直關注她的記者胡宏偉,最後一次聽到王榮森的消息大概是2003年。當時,她孤獨地躺在甘泉縣的一家小醫院裡,憔悴得幾近枯槁。此後,她與所有人徹底失去了聯繫。

2008年,正值改革開放30週年。6月,多年杳無音信的王榮森居然在溫州電視臺的《財經會客廳》節目中出現了。這是一檔關於她一個人的節目,題目是:《超越生命的力量——王榮森的故事》。

幾十分鐘的節目裡,王榮森除了流淚還是流淚。她說,她已經回到溫州,做些小生意,有生之年必須把欠下的錢全部還清。她沒有告訴大家自己曾經過得有多苦,她說得最多的仍然是她和她丈夫的油井和夢想。

3

溫州一家人男主角的原型

最堅強的溫州女人,丈夫累死,她改名!承包石油井,欠債千萬……

在《溫州一家人》電視劇裡,主人公周萬順赴陝北開採石油,正是以王榮森為原型。劇中有一段周萬順到陝北開採油田的故事,它來自一名溫州女商人的真實經歷。“王榮森,相信很多溫州人都知道她,曾經耗資近千萬在陝北尋找石油,最後落得血本無歸。”王曉峰說,當初紀錄片《溫州人》攝製組曾拍攝過王榮森的故事,這段素材讓劇組很感興趣,“儘管是一段失敗的經歷,但它可以讓世人瞭解一名溫州人在人生的挫折與沉浮面前的不屈與擔當。

來源:溫州人物綜合澎湃新聞、溫州網、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