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在市醫院,有一群充滿愛心的人兒,他們溫暖了整個病房……

在市醫院,有一群充滿愛心的人兒,他們溫暖了整個病房……

在不同崗位的社工中,有一個特別的群體,那就是醫務社工。他們是醫師的助手,護士的夥伴,患者與家屬的朋友,讓冷冰冰的病房充滿色彩,讓醫患之間減少誤解。

福鼎市醫院事業發展辦主任李愛民說:“醫務社工的存在改變了之前醫院單純的治療‘身體疾病’的模式,讓患者在醫院能夠得到身心各方面的照顧。醫務社工的工作比較繁雜,包括下病房走訪新住院的患者,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協調患者遇到的服務問題,幫助有困難的病人就診,還要協助處理不良情緒等。”

2008年1月,福鼎市醫院社會服務室成立,走在了福建省社會服務室發展的前列。如今已走過十個春秋,共關懷服務患者2423個,其中資助1676個貧困患者,總金額達到近400萬元。

在市医院,有一群充满爱心的人儿,他们温暖了整个病房……

醫療資助 為患者撐起一片天

“請您先別讓孩子出院,讓他繼續接受治療,福鼎醫療扶貧濟困基金可以資助你們。”

12歲的小明患有“腮腺炎合併胰腺炎”在兒科住院,住院第二天便付不起醫藥費,父親無奈想要中斷治療,在這萬難的境地,醫務社工及時施與援手助其治療。在小明病癒出院後,福鼎醫院醫務社工、慈濟志工和醫生來到女孩家中隨訪,當看到多日無法進食、日漸消瘦的母親後,為了能更好地幫助這一家人,社工又把她母親接到醫院治療,在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母親病情日漸好轉。

如果說,為付不起醫藥費的貧困患者給予醫療資助是出於醫務社工視病如親的“天性”,那面對路倒、無依靠的無主病人,福鼎市醫院醫務社工也經常傾其全力,開通綠色通道幫助救治。

在市医院,有一群充满爱心的人儿,他们温暖了整个病房……

2016年11月,福鼎市醫院收治了一位雲南籍單身老漢趙某,趙老伯在福鼎務工突發腦溢血,在無人承擔醫療費用情況下,社工及時給予救治、關懷,在僅能聽出趙老伯反覆提到的微弱的“我要回家”的隻言片語中,他們通過多方溝通終於聯繫到老伯雲南老家的侄子,但侄子不願意接收有病在身的老伯。幾經波折,社工不斷與趙老伯及其侄子溝通,並聯系民政局和公安局等相關部門,最後在福鼎市救助站和趙老伯原籍地救助站協調幫助下,跨越2000公里,由福鼎市救助站的兩位工作人員、醫務社工和護工全程護送其回家,圓了趙老伯的“回家夢”。

據醫務社工介紹,社會上存在很多的無主病人,醫院收納的無主病人許多甚至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無法幫助其找到家人,這就需要醫務社工不斷地溝通,幫助他們打開“心門”。

點滴關懷 用愛溫暖病患心田

在醫務社工的日常工作裡,接觸最多的就是慢性病病人。

為了提升慢性病病人的生活信心,改善生活質量,讓病人能更好地融入社會,醫務社工不定時在乳腺癌、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中舉辦病友小組活動,通過趣味遊戲、邀請醫護人員舉辦相關醫學知識講座,分享彼此抗病經驗。

59歲中風癱瘓在床的雷先生,他的妻子也癱瘓在床,並且患有智障,整個家庭就靠一個女兒支撐。起初,雷先生一家並不認同社工的工作,為了幫助雷先生康復,李愛民每天都和社工一起幫助其進行半小時的康復鍛鍊,從幫助患者活動手腳,到攙扶患者慢慢走路,看著他一天天好轉。李愛民說:“助人讓社工的工作充滿了成就感,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醫務人員和群眾對社工的認知度。”

在市医院,有一群充满爱心的人儿,他们温暖了整个病房……

細數醫務社工一路走來的艱辛,李愛民說:“第一次舉辦乳腺癌小組活動,很多慢性病患者身心痛苦無從傾訴,記得當時有位乳腺癌患者張女士,平時很少和別人交流,但在那次小組活動中卻放聲大哭,將自己壓抑很久的心聲向大家傾訴,從家庭狀況到一個人對抗病魔的無助。看到患者如此打開心扉,我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每年國際社工日期間,福鼎市醫院醫務社工還會走進社區,宣傳社工知識,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疾病篩查等,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

在市医院,有一群充满爱心的人儿,他们温暖了整个病房……

醫務社工不僅關懷院內的患者,而且定期對出院後的患者進行居家隨訪,瞭解患者生活狀況,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把關愛送到家中。

付出無所求,李愛民是這樣定義醫務社工的。醫務社工的引入,被認為是緩解醫患矛盾的一劑“潤滑劑”。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在臨床工作中,福鼎醫院醫務社工與醫護人員理念相通、工作互補,共同開展特殊病員的需求評估、個案服務、康復融入等服務,實現了醫務社工工作的無縫銜接。

“雙工”聯動 提供更好志願服務

在談起社會服務室的發起和成長,李愛民感慨道:“我是最早那批醫務社工的負責人。當時受慈濟志工奉獻精神的感染,同時也注意到慈濟志工在專業醫療方面存在的短板,福鼎市醫院率先成立了社會服務室。”

十年前,福鼎市醫院社會服務室醫務社工團隊只有4名非社會學專業的醫護人員,如今的醫務社工團隊已有2名社會學專業的社工和1名心理學方面的社工,社工團隊不斷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李愛民說:“我原本是一名醫護人員,並非社工專業,從成為一名社工開始,就不斷地摸索、不斷地進行角色轉換,從零開始學習,可謂是困難重重,需要逾越自己脫下白大褂穿上社工服的‘心坎’,更要學會站在患者的角度換位思考,尤其是在遇到無主病人時,不僅要提供治療,還要不斷溝通幫其找到歸屬地,很多工作都超出了原本單純的醫護理念。”

在市医院,有一群充满爱心的人儿,他们温暖了整个病房……

社工工作涉及的知識領域很廣,為了做好服務工作,福鼎市醫院社會服務室每年都會派社工到上海東方醫院等走在國內前列的社會服務室進行學習,開展醫務社工交流。

陳小燕也是最早一批社工中的一員,她說:“我原本是一名臨床護士,一開始對社工工作的瞭解猶如一張白紙,凡事都要學習,不僅要學社工方面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摸索最佳的與病人溝通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打氣’、‘鼓勁’。”

力量有限,愛心無限。為了彌補人手的不足,福鼎市醫院建立“社工+志願者(義工)”的“雙工聯動”模式。醫護人員採取輪崗的方式,“人人即社工”,每位醫務人員不僅要做好專業醫療工作,主動投身到社工隊伍將“尊重”與“愛”傳遞給每位患者。

在市医院,有一群充满爱心的人儿,他们温暖了整个病房……

同時,開展志願者隊伍的招募,拓寬“愛心傳遞”的隊伍。社工組織慈濟志工、暑期大、中學生服務志願者經過包括服務規範、院區概況、院感相關知識等培訓後,進行醫院病房關懷、導醫導診等服務。僅去年,參加院內志願服務就達4076人次,服務時數達10190.5小時;由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志願者服務社區鄉村,組織大、小型義診,慈善下鄉、社區健康宣教等,參加人次為958人次,服務時數達6222小時。

2016年3月5日,在福鼎市市文明辦、婦聯聯合舉辦的“建設新福建·巾幗在奮進”暨“巾幗志願服務表彰活動”中,福鼎市醫院醫療志願者服務隊獲福鼎市“優秀巾幗志願者服務組織”榮譽稱號。

陳小燕說:“醫務社工的工作平凡但多彩,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收穫快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志願者團隊,助力醫務社工,共同為患者服務。”

在市医院,有一群充满爱心的人儿,他们温暖了整个病房……

圖:張孫莉

在市医院,有一群充满爱心的人儿,他们温暖了整个病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