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张联盟的“梯度”人生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张联盟的“梯度”人生

“对职责负责,这是我们的工作准则!”6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张联盟说话掷地有声。他是我国功能梯度材料领域的著名专家,三十多年来,率领团队针对我国多个重大、重点工程对功能梯度材料的迫切需求,进行了长年不懈的攻关,为我国动高压、特殊减振、特殊防隔热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期《先锋本色》栏目特推出张联盟院士的人生故事,希望读者从他的经历中得到启迪、汲取力量。

张联盟的“梯度”人生

张联盟的“梯度”人生

《党员生活》2018年第06期·上半月封面人物:张联盟

初见张联盟,便感觉他与我想象中的院士举止大不相同——

平易健谈、热情爽朗!

通过了解,发现他的经历也与一般学者不同——

当过小学中学教师、生产大队长、大队书记,从一个“泥腿子”到走出国门深造,最终成长为尖端科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而他的研究团队,也与众不同——

三十余年如一日,坚守一个研究方向、坚持做好一件事,不偏移、不跟风,把冷板凳坐热,风雨兼程一步一步走进世界最前列。

谈起张联盟院士的研究领域,也颇令人迷惑。什么是功能梯度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张联盟的“梯度”人生

张联盟介绍,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类通过组成、结构、形态随空间、时间呈规律渐变,带来性能随之相应增强,进而实现多种特殊功能(如热应力缓和、准等熵加载、能量传递与调控、原位防/隔热、生物相容等)的先进复合材料。目前,这类材料已经在国防、核能、航空航天、船舶工程、机械加工、光学器件、生物医学等多个国防、民用高新领域获得广泛、重要应用。

简单地说,这种功能新材料能使“兵器更利、潜得更静、飞得更快、生活更加美好”。这背后,抹不去的是张联盟院士及其团队和“材料”密不可分的科研与奋斗之路。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主持并高质量完成了包括我国首个“863”高技术项目在内的数十项梯度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项目;

——建成了我国唯一的梯度飞片材料的生产、供货基地,为我国相关工程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关键材料与技术支撑;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被授予国家高校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张联盟的“梯度”人生

1978年,张联盟从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复合材料专业毕业,1986年获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物性学工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日本某航空财团曾多次高薪劝留张联盟留日工作,但都被他谢绝而选择了学成回国。

刚回武汉理工大学时,条件艰苦,设备落后,人手不够,技术上又面临国际封锁。张联盟毅然选定梯度材料这一研究方向,开始了白手起家的科研之路。由于这个领域难度大,要求高,克终者寡,很多科研机构后来都改变研究方向,选择了其它更热门方向或新兴领域。但张联盟在三十余年的科研生涯中,却从来没有动摇过,一路走来,矢志不渝,始终瞄准功能梯度材料及其在国防科工和民用高科技中的应用。

“做研究不能畏难,有难度才有价值。”回国后不久,张联盟就来到中国某研究院,调研、沟通国家需求与合作事宜。整整两天两夜的不眠不休,张联盟凭借扎实的研究成果和国际前沿的科技水平,以出色的演讲和讨论发言,赢得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经福谦的赏识,由此进入国防工程研究领域,双方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开始了研究,并以此为契机拓展了与该院其他研究所的合作,良好的协作关系一直持续到今天,成为相关领域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

张联盟的“梯度”人生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这是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2017年底,张联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是每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使命。”

“历经千辛万苦,张院士始终初心不改,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科研基地。”现在,已经成长为武汉理工大学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的沈强教授感慨万千。

“我们的研究有重大价值,是不能让外国人卡中国人脖子的。”张联盟这一句朴实的话,激励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以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攻坚克难。

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翻开张联盟的履历,农村基层干部、教师、留学生、研究室主任、材料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学科首席带头人、院士等等多重身份,平凡但扎实、奇异且梯度化地贯穿几十年。

“科研难、建校也难。把我安排在管理学校的任何位置,我都必须要完成党和国家、学校和师生交给我的任务。”这是张联盟性格中的“螺丝钉”精神。而这种性格的养成,与他年轻时在农村的经历和磨砺是分不开的。

张联盟的“梯度”人生

1955年,张联盟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张港镇的普通农家,天资聪颖的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73年,他在天门县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高中老师、做过搬运工。村里人看这个“年轻娃”有文化、靠得住,很多困难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办。

1974年,年仅19岁的张联盟,被推举为村里的水利大队长,带着两百多名青年前往汉川挖堤修坝。刚开始时,面对艰苦的工地环境、充满个性的“农村娃”,张联盟一时无从下手,他所带领的连队由于完不成任务而经常受到上级批评。

“隔几天改善一下伙食,吃饱吃好;早上可以晚点起,但必须完成当天的定额任务;早完工的可以提前回驻地休息。”经过几天的观察琢磨,张联盟想出了这三条“妙招”,得到了队员们的一致拥护。很快,这个大队成为了工地上每天完成任务最快、收工最早的队伍。

也就是在那一年,张联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随后,他被推荐进入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学习,开启了人生新征程。

张联盟的“梯度”人生

完成大学学业时,正值我国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的开局年代,张联盟深深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国家的重要性,如饥似渴地汲取书本知识、废寝忘食地优化毕业设计,以全校优秀三好学生毕业并留校直接任教、从事科研工作,逐渐成长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在精钻科研的同时,1997年3月,他出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并随后任职校长助理、副校长。

从求学、任教、科研到管理,张联盟笑着说:“我在马房山这块土地上耕耘了四十多年。”在“双肩挑”岗位上的十六年里,张联盟主管过学校学科建设、外事与国际合作、财务、科研、产业等多项行政工作,在学科发展、研究生教育水平提升与规模化、教育国际化以及新校园建设等多方面,处理好了一批大事、难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总是冲锋在前,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李明忠回忆说,1998年武汉抗洪期间,武汉理工大学防汛小队所负责的区域出现管涌,随时可能决堤。在最危险的时刻,时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的张联盟率先冲上去扛沙袋,与大家一起堵住了管涌,保卫了大堤,但因劳累过度落下了腰伤的毛病。

据李明忠书记介绍,目前重点实验室党总支共有6个支部,张联盟院士团队就培养了2名支部书记。“以张联盟院士为代表的先进党员,为年轻教师、党员群众树立了榜样。”

如同磁铁一般,吸引着身边的人

“最终选择回到母校,是张老师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教授涂溶说道。涂溶是日本东北大学的工学博士,旅日16年后,他响应张联盟院士的召唤,回到祖国,加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团队的骨干力量。他最看重的,是这里尊师重道的传统精神、求是创新的科研精神以及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

目前,实验室拥有十多名教师骨干,5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其中90%以上的成员是党员。“这与张联盟院士的政治意识分不开。”李明忠说。多年来,张联盟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人。

张联盟的“梯度”人生

“年轻人接触到核心科技,外界的诱惑很多。我们的所学,必须要报效给自己国家,国家利益永远要摆在首位。”张联盟这几句语重心长的话,博士研究生孙一铭记在心。

在张联盟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以投入少、产出高的科研成果,多次在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

“这是一个包容、开放、国际化的科研集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博士生导师陈斐说。

张联盟的“梯度”人生

2011年7月,墨西哥留学生加乐为慕名来到这里攻读博后。2014年学成回国后很快晋升为教授,成为科研骨干。“期间,他在中国学习、研究以及结婚生子,很多事情都有张老师的关心与照顾。”陈斐说,“指导研究、出国交流、推荐就业,一切利于学生发展的,张老师都大力支持,这就是他在实验室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当年我做学生的时候,我的恩师就是这样关心我的。”时至今日,张联盟仍对自己的两位恩师——袁润章、平井敏雄先生充满了感激与敬意,将这种“爱生如子”的情怀延续了下来。

“倾心聚力做事,至诚至信做人。”是张联盟的信条。而在团队成员们的眼中,张联盟也是“最有亲和力的师长”。每每攻克一个重大难题,与成员们轻松地聚一聚、聊聊天,被张联盟引之为人生最快乐的事。

国之重器,举重若轻,这背后离不开千锤百炼,永不言弃。一生倾注“材料”,冶炼国家之栋梁,这就是张联盟院士的“梯度”人生。

END

来源 | 《党员生活》2018年第06期·上半月,有删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