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無人即未來:星星冷鏈讓智能無人售貨櫃成為新零售的重頭戲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那就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一直覺得互聯網公司產品強、聲音大,而新零售浪潮中傳統企業反而呈現出厚積薄發的優勢,蘇寧、海爾、永輝等線下基因強的企業都快速上場佔據了一席之地。

這並不奇怪。且不說傳統企業本身就有著長期積累的零售業經驗和基礎牢固的線下渠道,而且從完整的產業鏈角度來講,智能零售所需要的終端設備也都與實體企業密不可分。比如說,在新零售的帶動下,無人零售市場一直處於狂飆狀態,由此也帶來了無人售貨櫃產業的飛躍式發展。無論從用戶體驗還是坪效來講,無人售貨櫃都是新零售的必然選擇,也為家電製造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前不久,傳統家電製造企業星星冷鏈推出了智能無人售貨櫃系列產品,作為離消費者最近的交易入口,其中隱含的商業潛力和想象空間令人驚喜。

無人即未來:星星冷鏈讓智能無人售貨櫃成為新零售的重頭戲

【新零售的三大群落,基礎設施將是重頭戲】

想要了解傳統企業在新零售浪潮中的作用,先要搞明白新零售產業鏈上的三個重要群落:基礎設施服務商(如物流、雲服務、設備製造),中間層的運營商(實體門店、網絡平臺),交易端是品牌商和零售商。

過去一年我們看到了交易端不斷打破線上線下的藩籬,以融合姿態進化自身、惠澤用戶。天貓、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殺入社區、超市、商場等線下場景,每日優鮮便利購、果小美等也展開了辦公室場景入口的爭奪戰。

接下來,新零售的升級方向將是基礎設施的深度變革。歸根結底,零售的本質是體驗和成本、效率。要讓終端消費者真正享受到“近、快、好”的商品和服務,新物種也需要成熟供應鏈的支持。

傳統的零售設備、物流冷鏈、流程管理很難滿足新零售的高要求。唯有供應端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終端實現智能化體驗升級,才能讓新零售的體驗價值真正實現。

和交易端不同的是,基礎設施升級的門檻也不低。而一旦做成,整個市場將釋放出無限的潛力,畢竟新零售、無人零售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從基礎設施層面來打開這個窗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頭部玩家的戰略選擇,比如星星冷鏈最近正在做的事。

【設備+物流+供應鏈:星星冷鏈為新零售築基】

作為中國製造業500強之一,星星集團在科技製造上擁有極為廣泛而深厚的基礎。其中星星家電(如今為“星星冷鏈”)是中國最大的冷鏈設備製造商之一,出口國家超過130個。如今,星星冷鏈被行業所熟知的,則是智慧冷鏈解決方案的基礎服務商。

作為傳統企業佈局新零售的核心玩家之一,星星擁有完整的製冷產業鏈佈局,產地預冷(冷庫)、冷鏈運輸(冷藏車、電動保溫車)、冷鏈終端儲存(商超便利設備、生鮮自提、智能售貨終端)、家用製冷產品(冰櫃、製冰機、冰箱等)等全冷鏈產品線覆蓋。

無人即未來:星星冷鏈讓智能無人售貨櫃成為新零售的重頭戲

星星冷鏈產品線的完備程度遠高於行業,深厚的產業基礎使得星星冷鏈在新零售浪潮中得以快速轉型,解決無人零售面臨的三大難題:智能設備製造、智慧物流、供應鏈精益管理。

星星冷鏈特別成立了新零售事業部,快速對標互聯網企業的奔跑速度。僅一年時間,就搭建起了星星智慧冷鏈雲平臺,零售商可以實現物流管理、設備監控、材料管理等多種功能,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讓供應鏈精益管理成為可能。

此外,星星冷鏈還推出了基於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技術的“ICM智慧全冷鏈管理系統”,提供了從最先一公里、冷鏈長途運輸、最後一公里、終端自提的完美解決方案。

在整個供應鏈和物流鏈生態之外,星星冷鏈還需要的是打開一個入口,讓消費者可以快速感知新零售所帶來的體驗差異,從而讓無人零售的產業規模能夠快速放大。

早在2017年,星星冷鏈就向市場投放了30萬臺無人貨櫃。上個月,星星的智能無人售貨櫃上線,快速佈局辦公等諸多場景。

相對於傳統無人貨架高貨損的痛點,星星智能無人售貨櫃擁有掃碼開鎖的功能設計,實名制有效地降低貨損率;自主研發的RFID技術很好地適應冷藏冷凍的保溫環境,為精準流暢的交易服務提供了保障;重力識別技術以及與深藍科技合作的圖像識別技術,基本能夠滿足各種消費場景的識別需求,不僅能夠合理管控消費者的無效動作,而且能為零售商的日常補貨、維護、數據對接等商業決策提供有效的終端數據支撐。

智能化的設備能力與物流供應鏈生態打通,完成了“人貨場”的重構,讓人的交易行為永不下線,貨品實現了智能化運輸配送調度,場景深入到小微節點。

以用戶體驗為本,星星冷鏈正在推動零售業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無人零售進入增長快車道,或許將極大地改變新零售的競爭格局和歷史進程。

【為什麼說星星冷鏈佔據了新零售的最優位置?】

自從互聯網橫空出世以來,虛實經濟之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線上線下渠道的廝殺,一度使得傳統企業陷入轉型焦慮。新零售概念出世,在我看來正是實體經濟翻盤的希望所在。

為什麼這麼說?新零售時代,企業要成功必須做的夠“重”,否則就無法真正打通、融合線上和線下。因此,新零售的核心賽點其實在線下。

電商巨頭切入傳統零售,還要看他們能否把成本、效率等優勢複製到線下。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體企業正好佔據了線下的“上層建築”,即終端渠道能力、物流支持能力、供應鏈配套能力。

無人即未來:星星冷鏈讓智能無人售貨櫃成為新零售的重頭戲

作為基礎牢固的實體制造企業,星星冷鏈率先開啟了新零售的探索。當線上巨頭加重冷鏈物流、終端渠道佈局時,星星早已佔據了最優位置。

與此同時,星星在無人冰櫃的質量控制、創新研發、產能保障、售後服務等方面,充分發揮了自身製造業龍頭的優勢,建立了極高的護城河。

一般來說,這種擁有大量終端同時又有做零售業務能力的企業,會傾向於自己做業務閉環,以獲得最大的收益。但星星冷鏈選擇了更為開放和共享的商業模式,走B2B服務C的道路,通過B端品牌商和零售商儘快佔領場景入口,進而建立供應鏈大數據,提升C端的消費滿意度,通過對C端用戶的深度感知來賦能零售企業和品牌。

開放和共享的戰略選擇、務實的滿足用戶需求,這就是星星冷鏈發力新零售如此順暢的原因。

【結束語】

傳統工業文明像陸地,各有疆界,守住地盤,以期獲得穩健的線性增長。而互聯網,則是驚濤駭浪的海洋,九死一生,也可以魚蝦豐美。

星星冷鏈在新零售中所迸發出的驚人戰鬥力,正代表了工業文明的務實、匠心與堅守,完成了向新經濟形態轉型的“驚險一躍”。

新零售不是想做就能做,門檻越來越高,學費越來越貴。沒有線下深厚的積累,沒有對供應鏈的掌控,簡直就是去“送人頭”。不誇張的說,隨著新零售角力競速加劇,星星冷鏈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王冠雄,著名觀察家,中國十大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主持和參與4次IPO,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教練。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發佈於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門戶、科技博客等近30個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詳情可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