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今天,

人民網發佈了一則對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的專訪。

郭永航講述了哪些要點?

小高摘取了部分訪談內容以饗讀者。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對於珠海目前存在的問題,郭永航說:

現在的珠海,就像第一場戰役打完了,坐在樹蔭底下睡懶覺。許多黨員幹部抱著小成則滿、小富即安的心態,過早進入了享受生活的狀態,作風疲沓、漂浮,不擔責、不敢幹、也不想幹的現象比較普遍。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目前,省委給珠海的定位,是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廣東省副中心城市。但以珠海2500億元GDP的量級,不要說輻射周邊,不被人家輻射就不錯了。

(珠海)GDP總量在珠三角9市中僅排名第8,就好比一個農戶家裡農具齊全,地裡卻不怎麼打糧食。

目前珠海這個引擎沒有馬力,當不了火車頭,也擔不起核心城市的擔子。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珠海為什麼沒能成為區域經濟中心?我們剖析原因的時候,不僅要眼睛向內發現問題,還要刀刃向內,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來解決問題。

當前珠海最大的短板是經濟規模小,城市能級、量級不足,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地位和影響力偏弱。

必須大膽解放思想,敢於想一些“無中生有”的事情,敢於做一些以一博十的工作。

這一輪機遇對珠海來講,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抓不住就很麻煩。因此,下一個30年,珠海一定要重整行裝再出發,開啟第二次創業。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目前珠海與香港合作的程度並不算高。而在與澳門的合作中,珠海支持和服務澳門產業經濟多元化的工作做得也比較有限,吸引港資、澳資的成分少、層次低,開放層次還不算太高。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在產業結構相對不夠優化,支柱產業作用不夠凸顯,產業集聚度不高的方面,需要儘快調整,集中力量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體系,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構築珠海產業新支柱。

一直以來,珠海的發展高度依賴房地產行業,房地產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0%。…如今珠海市區可用空間沒剩多少,白紙已經被塗了。這就好比早年為了發展,低價把土地賣給了當鋪,現在要贖回來價格卻很貴。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過去,珠海一直保持“小家碧玉”式的發展方式,GDP、城市規模都不大。將來我們是繼續做“小家碧玉”,還是把體量做強做大?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這些方面將有變化:

必須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幹部的思想狀態一定要轉換,政治生態一定要淨化,要以戰鬥姿態擼起袖子加油幹,而且要拼命幹。所以我們必須給珠海的幹部們打雞血,讓他們重燃激情,重整行裝再出發。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在新一輪與港澳合作過程中,珠海首先要按照中央的最新要求,特別是黨的十九大精神,抓緊出臺相關制度,給予來珠海就業創業的港澳人士國民待遇,包括就業崗位、創新創業空間,也包括住房、醫療、教育以及其他保障條件。比如住房方面,只要不是炒房,我們就應該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珠江西岸還缺一個經濟中心和引擎,這個中心非珠海莫屬。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我們最近準備出臺一個政策,用3年時間,對全市生態文明進行綜合提升,把珠海良好的生態環境長期保持下去。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積極補齊民生短板,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小學教育、高水平醫療服務,進一步完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體系,加大文體設施建設,使我們的公共財力更多向民生方面傾斜。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我認為,真正便民的服務,一定要向基層下沉,特別是要把政府服務送到基層,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方便辦事。所以我們的政府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讓百姓生活更便利。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郭永航書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

不僅直面珠海乾部、珠海發展的諸多問題,

還從高度、深度對今後的發展給出答案,

以下是受訪全文,

推薦每個高新區居民都讀一下。

郭永航:新一輪發展,珠海機不可失

6月中旬,剛剛經歷一場大雨洗禮的珠海拱北口岸廣場,人頭攢動。

從拱北口岸向東眺望,雄偉的港珠澳大橋飛跨伶仃洋。這座 “世紀大橋”把香港、珠海、澳門連為一體,加上大灣區、自貿區、自創區建設等國家政策優勢交匯疊加,讓珠海這個經濟特區,處在了天時地利人和皆備的最佳歷史時間節點。

“這一輪機遇對珠海來講,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日前,珠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永航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面對新一輪發展,珠海要重鑄特區精神,奮力推動新時代“二次創業”,把經濟特區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為全國全省的工作大局做出更多的珠海貢獻。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把經濟特區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人民網:總書記對廣東工作提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珠海將如何貫徹落實?

郭永航:習近平總書記“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新要求, 給廣東指明瞭全新的發展方向。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要走在全國前列,作為經濟特區的珠海也要走在全省前列。這對我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段時期以來,市委市政府認真反覆學習和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標對錶“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我們發現,要真正實現總書記的要求,珠海仍面臨著非常艱鉅的任務。

為了落實總書記要求,同時推進省委部署的“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我們提出了“思想大解放、作風大轉變、效率大提升”,號召全市上下在改革開放40週年新的歷史起點上,高舉改革開放旗幟,重鑄特區精神,再燃改革激情,奮力推動新時代珠海“二次創業”。

珠海因改革開放而生,也必須要靠改革開放贏得未來。我們要全面梳理體制機制,哪些不適應當前發展需要的,必須調整。特別是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上,要清理規章制度,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我們要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在產業結構相對不夠優化,支柱產業作用不夠凸顯,產業集聚度不高的方面,需要儘快調整,集中力量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體系,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構築珠海產業新支柱。

目前珠海與香港合作的程度並不算高。而在與澳門的合作中,珠海支持和服務澳門產業經濟多元化的工作做得也比較有限,吸引港資、澳資的成分少、層次低,開放層次還不算太高。接下來,珠海要搶抓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發揮港珠澳大橋效用,進一步擴大開放,把自身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極。

另外,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方面,我們要繼續保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全面梳理珠海公共服務體系,在就業、醫療、教育、保障和住房等不健全的方面,進一步提供更加均等、優質的服務。

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一定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廣大幹部的頭腦,用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來統一全市幹部的思想和認識,使大家更有使命感、責任感,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到底,落實到底,使其能在珠海落地生根,結出豐碩的成果。

珠海在新一輪的發展過程中任務很艱鉅,使命很光榮。珠海上上下下非常有信心,能在新一輪的發展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把經濟特區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方面能有更多的實際貢獻,為全國全省的工作大局做出更多的珠海貢獻。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中國夢”實現的希望濃縮在粵港澳大灣區

人民網: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珠海如何利用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

郭永航:粵港澳大灣區是由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強國戰略。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有著非同一般的政治、經濟、文化乃至國防價值,“強國夢”“中國夢”實現的希望就濃縮在這裡。珠海作為經濟特區,必須積極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國擔當,為黨分憂,而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局部利益,那是沒出息的。

過去幾十年,正是得益於澳門和香港的支持,珠海才有了今天的經濟體量和發展基礎。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和港珠澳大橋通車這兩大機遇疊加,讓珠海處在了天時地利人和皆備的最佳歷史時間節點。

過去我們常說,廣東的發展要依託港澳。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的最新精神,更強調協同港澳發展,這是一個重大變化。珠海毗鄰澳門,還擁有橫琴自貿片區,再加上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在協同港澳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而促進和保持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特別是服務澳門產業經濟多元化,也是珠海經濟特區與橫琴自貿片區肩負的歷史使命。

在新一輪與港澳合作過程中,珠海首先要按照中央的最新要求,特別是黨的十九大精神,抓緊出臺相關制度,給予來珠海就業創業的港澳人士國民待遇,包括就業崗位、創新創業空間,也包括住房、醫療、教育以及其他保障條件。比如住房方面,只要不是炒房,我們就應該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

港珠澳大橋今年通車後,珠海將成為內地唯一與香港澳門陸路相連的城市。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科學規劃橋頭經濟區,為港珠澳之間的產業對接,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完善的生活配套。

加強對港澳的聯繫,珠海還要打好橫琴自貿片區這張牌。橫琴自貿片區自成立以來,雖說小有成就,但港澳企業落地的效率和質量還有待提升。我們要在現有基礎上,為澳門和香港的青年創業人才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空間,利用好澳門的資金優勢,讓更多高端服務、科技金融項目落地,並積極規劃在新經濟和未來產業方面的合作。

我認為,做好支持澳門產業多元化工作,必須大膽解放思想,敢於想一些“無中生有”的事情,敢於做一些以一博十的工作。在這一過程中,珠海要“但求所在,不求所有”,積極為澳門資源、項目、人才的落地提供空間;澳門則應該“但求所有,不求所在”,發揮資金、技術等優勢,到珠海尋求產業發展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把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這項工作做實做好。

再燃特區“殺出一條血路”的創業激情

人民網:近期,珠海發出重燃改革激情,謀劃推動新時代“二次創業”的動員令。這是基於怎樣的考慮?具體內容有哪些?要解決哪些現實問題?

郭永航:過去38年,珠海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GDP、財政收入、城市規模都是幾百上千倍的增長,在制度探索和創新方面也做了很多的貢獻,對得起經濟特區這個招牌。

目前,省委給珠海的定位,是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廣東省副中心城市。但以珠海2500億元GDP的量級,不要說輻射周邊,不被人家輻射就不錯了。

珠海為什麼沒能成為區域經濟中心?我們剖析原因的時候,不僅要眼睛向內發現問題,還要刀刃向內,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來解決問題。

前不久,總書記在慶祝海南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經濟特區繼續當好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改革開放的試驗平臺、改革開放的開拓者和改革開放的實幹家。總書記的講話,對珠海未來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以深圳珠海為代表的經濟特區,用自己的實幹,締造了現代城市發展的奇蹟。這些“實幹家”是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可以說,珠海既是窗口也是櫥窗,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展廳。

從有物理邊界的“改革試驗田”,到沒有邊界的“改革試驗平臺”,意味著經濟特區必須擔起更多改革創新的責任。在改革的“無人區”,經濟特區必須走在隊伍最前列,擔當起“開拓者”的角色,為下一輪改革開放探路。這是我對總書記講話精神的理解。

對標總書記對經濟特區的要求,當前珠海不管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到黨的建設,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一輪機遇對珠海來講,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抓不住就很麻煩。因此,下一個30年,珠海一定要重整行裝再出發,開啟第二次創業。

一直以來,珠海的發展高度依賴房地產行業,房地產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0%。現在我們雖然提出“二次創業”,但和38年前在白紙上畫圖不同,如今珠海市區可用空間沒剩多少,白紙已經被塗了。這就好比早年為了發展,低價把土地賣給了當鋪,現在要贖回來價格卻很貴。所以,我們“二次創業”的成本很高,必須再燃特區“殺出一條血路”的創業激情。

第一代珠海特區人敢於拼搏,敢於先行先試,敢闖敢試,給我們留下很多精神財富。現在的珠海,就像第一場戰役打完了,坐在樹蔭底下睡懶覺。許多黨員幹部抱著小成則滿、小富即安的心態,過早進入了享受生活的狀態,作風疲沓、漂浮,不擔責、不敢幹、也不想幹的現象比較普遍。這種現象如果不扭轉,珠海就沒有辦法去完成當前的歷史使命。

對處於追趕和補課狀態的珠海而言,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珠江西岸“發動機”,必須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幹部的思想狀態一定要轉換,政治生態一定要淨化,要以戰鬥姿態擼起袖子加油幹,而且要拼命幹。所以我們必須給珠海的幹部們打雞血,讓他們重燃激情,重整行裝再出發。

今天,書記郭永航痛指珠海10條問題!看了第2條我就轉了(深度好文)

處於半山腰的珠海,未來機遇大於挑戰

人民網:當前珠海發展的最大短板,或者面臨的困難是什麼?怎樣補上短板、克服困難?

郭永航:對照“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和中央、省委賦予珠海的新使命,當前珠海最大的短板是經濟規模小,城市能級、量級不足,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地位和影響力偏弱。

珠海區位優勢明顯,經過30多年發展,自貿片區、保稅區、高新區等各類發展要素和平臺也非常齊全,但GDP總量在珠三角9市中僅排名第8,就好比一個農戶家裡農具齊全,地裡卻不怎麼打糧食。

珠江西岸還缺一個經濟中心和引擎,這個中心非珠海莫屬。但問題是,目前珠海這個引擎沒有馬力,當不了火車頭,也擔不起核心城市的擔子。

當前省委給珠海的最新定位,是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廣東省副中心城市。珠海還擔負促進和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服務澳門產業經濟多元化的歷史使命。

如果說廣州的核心地位來自千年積澱,深圳的崛起則得益於從山腳起步的快速爬坡。處於半山腰的珠海,未來機遇大於挑戰,希望大於憂患,一定要把珠江西岸建設為不同於廣州和深圳的現代化國際化中心城市。

過去,珠海一直保持“小家碧玉”式的發展方式,GDP、城市規模都不大。將來我們是繼續做“小家碧玉”,還是把體量做強做大?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沒有產業支撐的城市是無源之水。要成為珠江西岸的“發動機”,珠海需要有人口、產業做支撐,擴大城市規模和體量。當然,這個擴大也要把握一個度,不能無限制地去建設“水泥森林”。

我們要集中力量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同時加快未來產業、新興產業在珠海的規劃和落地,迅速提升經濟發展的量級和能級,使自身與經濟特區的稱號相匹配,與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目標相匹配。

要成為珠江西岸的“發動機”,珠海還要打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張牌。李希書記在剛剛結束的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上指出,廣東要以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為重點。這是廣東發展佈局的一次大轉變,在廣東省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珠海是珠三角核心區的重要城市,同時也地處廣東沿海經濟帶的“眼睛部位”。我們要以港珠澳大橋為龍頭,加強機場、港口、輕軌、高鐵等跨境、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同時把橫琴這個香港澳門的連接器,建設成為帶動整個珠海進一步騰飛的“發動機”。

生態環境是珠海未來發展的最大優勢

人民網:珠海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下一步,珠海會有哪些措施,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郭永航:珠海的生態環境非常好,這是老天爺對珠海的偏愛。好山好水好空氣的生活環境,是珠海人最引以為傲的事情,也是珠海未來發展的最大優勢。

面對新一輪的發展要求,珠海首先要保護好維護好建設好已有的生態環境,正視自身在水汙染、空氣汙染方面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們也在按國務院、生態環境部的要求,一一地查找問題,下大氣力推進治水提質、空氣汙染防治。

另外,我們還在全面梳理珠海生態文明建設的一些規章制度,包括生態環境的責任審計、考核機制等,要把生態考核與選人用人結合起來,完善制度體系。

生態環境是一座城市賴以發展的底盤,這個底盤千萬不能超載。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老百姓最大的福利,也是一座城市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大財富。對於環保工作,珠海一定會堅定不移地貫徹總書記所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最近準備出臺一個政策,用3年時間,對全市生態文明進行綜合提升,把珠海良好的生態環境長期保持下去。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除了源自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有社會民生事業的健全發展。改革開放40年來,珠海的社會民生事業和基層治理工作,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但這只是表面的觀感好,如果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就會發現存在的問題還不少,例如基層基礎建設的標準不高,欠賬比較多。

下一步,我們要牢牢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積極補齊民生短板,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小學教育、高水平醫療服務,進一步完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體系,加大文體設施建設,使我們的公共財力更多向民生方面傾斜。

除了公共服務,珠海的基層建設也存在不少欠賬,比如消防設施、道路交通等。我認為,真正便民的服務,一定要向基層下沉,特別是要把政府服務送到基層,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方便辦事。所以我們的政府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讓百姓生活更便利。

當前,我們正以“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為契機,對影響基層治理的不良因素一一地治理、轉化和提升,並在平安廣東建設指導下,開展平安珠海建設。我們有信心把珠海建設成為一個社會最穩定、法治最清明、百姓安全感最強的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