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孩子到底要什麼?做父母的你們真的瞭解嗎?

週末帶孩子去家附近新開的商場玩,裡面有類似翻鬥樂之類的兒童室內遊戲場,環境不錯,空間也比較大,像沙池、滑梯、蹦床、積木等分區都有,孩子在裡面可以玩上大半天,不過價格並不便宜,單次要168元。在陪玩的過程中,我注意到很多小孩子的家長常常會不自覺干涉孩子的活動。

比如,他們常常建議孩子“我們去玩滑梯吧,沙子已經玩太久了,夠了。”

再比如,媽媽突然停下來不玩手機了,對孩子說:“媽媽陪你玩小火車去吧。”

那時她的孩子正興致勃勃地在搭他的積木城堡。

孩子到底要什麼?做父母的你們真的瞭解嗎?

我不清楚這些家長到底是因為心疼那168元的門票,希望孩子儘可能地把所有項目都玩一遍才算“賺了”,還是要體現自己作為家長的控制慾。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行為,其實早已傷害到了孩子的內心。

01 要尊重孩子,讓他自己做選擇

偉大的教育思想家盧梭曾說:兒童是獨立的個性體,是大自然中的精靈,要愛護他們,尊重他們。

作為家庭的一員,孩子應該有和父母平等的地位。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小,就認為他不懂事,什麼事情都是父母說了算,把孩子當成服從的工具,這不僅會使孩子喪失被尊重的權利,也會讓爸爸媽媽和孩子產生隔閡。

家長要相信孩子都是有自己見解的,很多父母不放權給孩子自主選擇,就是對自己的孩子沒信心,害怕他們做錯事,這就導致了孩子對自己也沒有信心。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表現出隨波逐流、沒有主見的性格,這樣的孩子將來也難成大事。

最近很多同事都被霍思燕圈粉,並不是因為她帶娃特別厲害,她也不是超人媽媽,但她和嗯哼的相處方式真的觸動到了大家。

最新一期節目裡,霍思燕試圖勸服嗯哼將自己不玩的玩具捐獻出去,但是嗯哼卻不同意。面對嗯哼的不配合,作為媽媽的霍思燕並沒有表現出不悅,也沒有用媽媽的身份來強迫他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孩子到底要什麼?做父母的你們真的瞭解嗎?

相反,她選擇耐心地跟他溝通,一開始是講道理,說有的小朋友很需要這些玩具,但是嗯哼還小,他不能理解。而且這個時候的孩子物權意識最強,所以講道理是說不通的。但霍思燕還是一點點引導他,給他時間,待嗯哼情緒緩和了之後,霍思燕提出要和嗯哼一起將不玩的玩具賣掉,如果願意就試試,不願意再將玩具帶回來。

孩子到底要什麼?做父母的你們真的瞭解嗎?

她可以充分站在嗯哼的角度考慮他的情緒,給予他足夠的尊重,最終也獲得了嗯哼的認同!

孩子到底要什麼?做父母的你們真的瞭解嗎?

02 關係到孩子的事,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孩子是自己行為的主體,只有孩子自己決定幹什麼,他才會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當父母在幫孩子安排一些事情的時候,事先應該積極徵求孩子的意見和看法,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鍛鍊孩子的思考意識和表達能力,而且可以

通過傾聽孩子的觀點,發現和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從而糾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錯誤思想

父母千萬不要忽略和壓制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的觀點不全面,也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意見,不要總是以父母的思維來要求孩子,而應該讓孩子說下去,允許孩子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如果足夠合理,我們應該選擇接受。

03 要認同孩子的興趣,讓他做他喜歡的事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成功的基石。

美國心理學家伯克曼說:“興趣是人們行為的動力。”

有了某種興趣,才能積極地、主動地、充滿熱情地去發展這種行為。

很多父母喜歡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而不去考慮孩子是否喜歡。當孩子滿懷不滿和怒氣去做父母安排的事情時,不但會降低孩子做事的積極性,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且引導和鼓勵孩子去做好。

現如今,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可是煞費苦心,到處忙著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培訓班。 因為我們想讓孩子變得更完美,更強大一些。然而,盲目跟風地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瞭解孩子真正需要什麼,即使花再多的精力給孩子“開小灶”也是無濟於事。

家長可以先和孩子溝通,問他們喜歡做什麼,也可以平時多觀察孩子,看一下孩子比較擅做些什麼事,鼓勵孩子做那些他做得不錯的事,往往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會越來越有興趣,表現的越來越好。這時再給孩子報興趣班的體驗課,讓他們更好地把興趣堅持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