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陝西環保發布」陝西省環保廳舉辦《全省環境科技與標準工作進展情況》例行新聞發佈會

「陝西環保發布」陝西省環保廳舉辦《全省環境科技與標準工作進展情況》例行新聞發佈會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小字體陝西環保即可快速關注我們;老朋友請將信息分享給更多的人。

6月26日上午10時,陝西省環保廳舉辦例行新聞發佈會,邀請省環境保護廳科技標準處處長張大昌先生、省環境保護廳科技標準處副處長王青女士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發佈會由省環保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主持。

「陕西环保发布」陕西省环保厅举办《全省环境科技与标准工作进展情况》例行新闻发布会

省環保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

「陕西环保发布」陕西省环保厅举办《全省环境科技与标准工作进展情况》例行新闻发布会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環保廳舉辦的例行新聞發佈會!

環境標準、環境科技是環境保護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定環境保護規劃、計劃,以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據,對改善環境質量、減少汙染物排放、推動環境保護科技進步和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廳高度重視環境科技與標準工作,充分發揮其對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引領作用。

今天的發佈會,我們邀請到陝西省環境保護廳科技標準處處長張大昌先生、科技標準處副處長王青女士,將向大家介紹全省環境科技與標準工作進展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張處長介紹全省環境科技與標準工作進展情況。

省環境保護廳科技標準處處長張大昌:

「陕西环保发布」陕西省环保厅举办《全省环境科技与标准工作进展情况》例行新闻发布会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感謝各位對環境科技與標準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我們以“科技引領、標準導向、示範推廣、支撐有力”為目標,緊緊圍繞全省環保重點任務開展工作。今天新聞發佈會的主要內容是介紹我省環境科技與標準工作進展情況。

一、全省地方環保標準制修訂工作開展情況

環境保護標準是數字化的環保法規,是國家環保法律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環保工作中發揮著判定依據、行為規範和技術方法等基礎性、支撐性作用,也是推動環保科技進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動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環境標準目前已形成“兩級五類”環保標準體系。我省從2003年配合山川秀美工程首次發佈三項生態環保地方標準開始,截至目前累計發佈標準33項,現行有效標準25項。其中,涉水標準4項,涉氣標準10項,涉固廢標準1項,檢測方法4項,清潔生產2項,管理規範4項。

去年以來,省廳從4個方面不斷加大標準工作力度。

一是創新工作機制,優化標準制修訂全過程管理。制定了《陝西省地方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辦法》,優化工作流程,加大標準制定過程的公開透明,建立了規範、有序的標準制修訂制度。同時,還建立了業務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和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的工作機制,通過購買服務等措施,廣泛吸引社會各界參與環境保護標準工作。

二是成立了全省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今年5月,省質監局正式批准成立了由陝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牽頭組建的陝西省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我省的環保標準有了專業的技術隊伍和組織,將有力地支撐我省的標準工作。

三是加大標準對改善環境質量“引”與“逼”的調控作用。近兩年,我廳共發佈5項標準,分別是《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在用汽車排氣汙染物限值及檢測方法(遙測法)》《施工場界揚塵排放限值》《蘭炭工業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範》和《含油汙泥處置利用控制限值》;啟動了《關中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汙染物排放限值》、《黃河流域(陝西段)汙水綜合排放標準》等8項標準的制修訂工作,2018年新立項5項標準,以上共計18項,相當於現行有效標準數量的72%。這些標準的實施,將為大幅削減汙染物排放、提升全省環境質量發揮重要的技術引領和支撐作用。

四是加大標準宣傳和調研力度。去年,省廳會同省質監局以新聞發佈會的形式對新出臺標準加大宣傳,每一個標準出臺後充分利用網絡等媒體進行全方位解讀,不斷推動形成環境管理人員和企業管理者學標準、用標準、守標準的良好風氣。同時,省廳也加大調研力度,堅持“走下去”和“走出去”,深入基層、全面瞭解,借鑑先進,提前謀劃,確保標準編制的先進性、有效性和適用性。

二、全省環境科技研究和推廣應用情況

近年來,充分發揮科技對環境保護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一是加強環科協作,通過深度融合推動環保事業發展。我廳與省科技廳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環科協同”工作機制,從構建優勢互補合作模式、推進重點領域技術研究、加大技術創新資金支持、共建共享智庫平臺、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統籌部署環境科技創新等6個方面加大合作,推進科技創新與環保產業深度融合。在合作框架的指導下,兩廳組建了陝西省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環保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深入合作,提升了陝西環保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加強科技治汙能力。今年,我省將在關中5市成立由國家和地方科研人員共同組成的大氣汙染防治“一市一策”跟蹤研究工作組,深入一線進行長期駐點研究和技術指導,以科技的手段支撐藍天保衛戰。

二是加大環境科技研究。圍繞水、大氣汙染防治,固體廢物汙染控制及資源化、土壤汙染修復、清潔生產和廢物循環利用等重點領域的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了國家重大水專項渭河課題,重點從渭河流域河道生態基流保障、汙染源治理和環境質量管理等三個方面進行系統研究和典型示範,輔以當地的依託工程,為我國缺水型汙染河流的治理和管理提供經驗和示範。組織實施“大型太陽能城市空氣清潔綜合系統”試驗項目,開展大氣細顆粒物來源解析、源排放清單及汙染源削減方案研究,以燃煤鍋爐、水泥、汽車尾氣為重點,完成細顆粒物汙染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集成示範,為全省尤其是關中地區細顆粒物汙染控制管理、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提供了技術支持。開展石油汙染、重金屬汙染等不同類型汙染場地的修復技術研究與示範、開展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物修復、生物修復及綜合修復技術研究,“含油汙泥製備浮選劑及應用試驗”等項目取得應用成效。

三是夯實科技支撐保障體系。先後建成了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創建的大氣細粒子(PM2.5)重點實驗室、西北大學創建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重點實驗室、長安大學和省環科院聯合創建的水土汙染與修復重點實驗室、省電力科學研究院創建的電力環保重點實驗室等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工程技術中心——西安交大長天軟件公司物聯網工程技術中心。會同省科技廳建立了汙染防治先進技術推廣應用信息反饋制度和汙染防治技術指導目錄,定期修訂完善和技術供需研討機制,為環境保護工作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三、全省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開展情況

我省是全國較早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試點的省份之一。多年來,我們一直把清潔生產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加快企業技術進步的一項重要舉措。截止2017年底全省已組織完成527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工作。

一是加強部門聯動。組織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等部門進行座談,加大部門溝通和協作,充分發揮各自在清潔生產工作中的作用。今年,首次實行省級環保部門和節能主管部門統一發布年度清潔生產審核企業單位名單,有效避免了部分企業重複審核的問題。推動建立齊抓共管、共同推進的部門聯動工作局面。

二是切實落實“放管服”,規範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取消清潔生產審核諮詢機構備案的公共服務事項,不再設置准入條件,不再對備案材料進行審查及公佈備案名單。逐步構建重點企業依靠自身的技術力量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為主、技術諮詢機構提供必要的技術服務為輔的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推進模式。

三是做好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將鋼鐵、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屬冶煉5個大氣重點行業,造紙、氮肥、焦化、有色金屬、印染、農副產品加工、原料藥製造、製革、農藥、電鍍10個水汙染防治重點行業,重有色金屬礦採選業、重有色金屬冶煉業、含鉛蓄電池業、皮革及製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5個重金屬汙染防控重點行業,作為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行業,明確相應的審核目標要求。

四、環保科普工作開展情況

環境保護知識科學普及一直是環保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促進公眾參與環保的重要手段之一。自環保科普工作由我處牽頭以來,我們積極籌劃活動,組織省宣教中心、省環科院、省監測站、省輻射站等單位發揮各自特長,參與環保科普工作。

近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部門聯繫。聯合省科技廳、省科協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環保科普工作的實施意見》,以改善環境質量、保障公眾健康為切入點,通過開展重點任務、對重點人群進行環保科普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普資源開發、活動設計和知識傳播。

二是豐富科普資源。組織相關單位編制出版了《公眾環保知識系列讀本》、《霧霾防治知識讀本》等環保科普讀物,以及環保科普系列掛圖、AR宣傳手冊、大氣汙染治理系列動漫等科普資源,其中《公眾環保知識系列讀本》還被省科技廳評為“2017年優秀科普作品”。

三是開展環保科普活動。藉助“科技之春”宣傳月、“6·5世界環境日”、全國科普日活動周、以及科研院所和監測中心公眾開放等系列活動,依託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圍繞環保重點工作和熱點問題,開展系列科普活動。去年,我廳赴白河縣高級中學開展了“加強環保宣教、保衛碧水藍天”贈書活動,向白河縣高級中學贈送《公眾環保知識系列讀本》、《霧霾防治知識讀本》及中學生課外讀物共計800餘本,還與陝西省師範大學聯合召開了第二屆環境與健康國際學術專題研討會,邀請了美國傑克遜州立大學、摩根州立大學、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華東理工大學等環境與健康領域專家進行交流與研討,取得了良好成效。

以上是本次新聞發佈會的主要內容,謝謝大家!

省環保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

感謝張處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介紹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名稱。

陝西新聞聯播記者:近幾年我省出臺了多項環境保護標準,力度空前,那麼今年我省還會有哪些標準出臺?預計效果如何,能否介紹一下?

省環境保護廳科技標準處副處長王青:

「陕西环保发布」陕西省环保厅举办《全省环境科技与标准工作进展情况》例行新闻发布会

答:這個問題非常好,標準在整個環保工作中起著引領和支撐的作用。我們本著以問題為導向、著力解決環境汙染影響較大的問題的原則,按照我廳工作計劃,今年我們將出臺4項汙染物排放標準,分別是氣兩項,水兩項。

眾所周知,“治汙降霾,保衛藍天”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圍繞大氣汙染防治,我們將出臺《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修訂《關中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汙染物排放限值》。《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是首次整合並完善的地方性鍋爐大氣排放標準體系。標準將發電鍋爐和工業鍋爐納入同一個地方標準,明確各自適用範圍,同時結合全省範圍內鍋爐使用現狀和環保管理需求,完善了工業廢氣綜合利用發電、油氣兩用鍋爐、醇基鍋爐、生物質氣化鍋爐等特殊形式鍋爐的相關標準規定。經測算,全省燃煤火電鍋爐執行新標準後,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將分別減排約0.67萬噸、1.52萬噸、1.26萬噸;燃煤鍋爐經過改造後,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減排量最高分別可達0.27萬噸、2.09萬噸、2.26萬噸。

《關中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汙染物排放限值》此次修訂變化包括2個“取消”,2個“修改”,7個“增加”。取消了火電行業、燃煤鍋爐的排放限值要求,將這兩個行業上升為全省範圍內的單項標準。修改了水泥行業汙染物排放限值和鋼鐵工業燒結、球團焙燒設備排放限值。增加了煉焦化學工業氮氧化物排放限值、黃金工業的排放限值、玻璃及玻璃製品製造工業的排放限值、陶瓷工業的排放限值、磚瓦工業的排放限值,同時增加了對行業的術語解釋和大氣汙染物濃度折算辦法。新標準執行後,預計關中地區水泥行業顆粒物、SO2、NOx排放量將分別下降50%,50%和53.1%,煉焦化學工業氮氧化物排放量將下降70%, 鋼鐵行業燒結礦及球團生產顆粒物、SO2、NOx排放量將分別下降50%、72%和67%,黃金工業顆粒物、SO2、NOx排放量分別下降99%、79%和53%,玻璃行業顆粒物、SO2、NOx排放量分別下降60%、73%和42%,陶瓷行業顆粒物、SO2、NOx排放量分別下降91%、89%和61%,磚瓦工業顆粒物、SO2、NOx排放量分別下降92.3%、73.7%和11.2%。

我們另外一項重要的汙染防治攻堅戰是碧水保衛戰。為了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治理目標,省上大力推進“水十條”的落實。目前全省水環境穩中向好,但黃河流域由於生態補水量少,治理的壓力和難度比較大,加之人口集中,面源汙染嚴重,因此圍繞水汙染防治,我們修訂了《黃河流域(陝西段)水汙染物排放標準》,並將出臺《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有些河段,汙水處理廠將汙水處理達標後排到地表水體,由於河裡沒有其他生態補水,緊靠處理達標後廢水的自淨能力是有限的,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去判定,河道里的水質就是劣Ⅴ類。我們此次修訂《黃河流域(陝西段)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注重了城鎮汙水處理廠排放標準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銜接,在充分論證經濟、技術可行性的基礎上,規定設計處理規模Q≥2000m3/d的城鎮汙水處理廠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化學五日生化需氧量四項主要水汙染物指標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IV標準。這樣,我們通過進一步提高汙水處理廠排水的自淨能力,較好的解決了處理達標水進入河道就成劣Ⅴ類的問題。

農村生活汙水的汙染特徵、技術經濟條件與城鎮不同,但在標準體系中存在“空白”,沒有專門針對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的排放標準,在實際操作中都是套用《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因此在設計、施工、評價、驗收、監管等方面均存在諸多問題。此次,我們專門制定了《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標準》,適用於城鎮建成區以外地區且設計規模小於1000m3/d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管理。標準中將排放限值分為一級標準、二級標準。一級標準參考《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一級標準B標準;二級標準參考《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二級標準。預計本標準執行後可減少化學需氧量1.57萬噸-2.46萬噸。

以上4項標準我廳本週內就將提交省質監局,按照審查程序,還將進行為期1個月的徵求意見,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中國環境報記者:我是環境報記者,我想問一下清潔生產的概念?為什麼要推進清潔生產?

省環境保護廳科技標準處處長張大昌:

答:顧名思義,清潔生產就是生產是清潔的,沒有汙染或者汙染較低。清潔生產是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保護策略持續應用於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期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清潔生產是一項全新的發展戰略,它藉助於各種相關理論的技術,在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的各個環節,採取預防措施,將生產技術、生產過程、經營管理及產品等方面與物流、能量、信息等要素有機結合起來,並優化運行方式,從而實現最小的環境影響,最小的能源和物資使用,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及最優化的經濟增長水平。更重要的是,環境是經濟的載體,良好的環境可更好地支撐經濟的發展,併為社會經濟活動提供必要的資源,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推進清潔生產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清潔生產體現的是預防為主的環境戰略。傳統的末端治理與生產過程相脫節,先汙染,再去治理,這是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道路;清潔生產要求從產品設計開始,到選擇原料、工藝路線和設備、以及廢物利用、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通過不斷地加強管理和技術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乃至消除汙染物的產生,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

其次,清潔生產體現的是集約型的增長方式。清潔生產要求改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的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走內涵發展道路。要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必須大力調整產品結構,革新生產工藝,優化生產過程,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加強科學管理,提高人員素質,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以實現節能、降耗、減汙、增效,合理、高效配置資源。

第三,清潔生產體現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傳統的末端治理,投入多、運行成本高、治理難度大,只有環境效益,沒有經濟效益;清潔生產的最終結果是企業管理水平、生產工藝技術水平得到提高,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環境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一點從剛才介紹的五百多家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裡邊都得到了認識。清潔生產與傳統的末端治理的最大不同是找到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結合點,能夠調動企業防治工業汙染的積極性。謝謝。

陝西日報記者:您好,方案裡面提到了《陝西省地方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辦法》,能否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內容和標準制定的過程?

省環境保護廳科技標準處副處長王青:

答:剛才也講到了,環保標準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是環保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政策在技術方面的具體體現,它是數字化的環保法規,也是環保部門執法和治汙的依據和標尺,對改善環境質量、防範環境風險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標準的科學性、系統性、協調性和可操作性與否,對改善我省環境質量、提升管理水平至關重要。為加強陝西省地方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的管理,去年我們印發了《陝西省地方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辦法》。

這個《辦法》圍繞環境管理轉型,服務環境質量改善的總體目標,理順工作機制,規範工作程序,明確各工作階段時限要求,強化標準制修訂過程中的基礎性調查與研究,加強標準的環境效益、經濟成本與社會效益研究,提出較為全面的管理要求。比如,項目承擔單位在接到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後,應在3個月內編制完成標準開題論證報告,在標準開題論證會後7至11個月內,完成標準徵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的編寫工作。

《辦法》建立科研機構和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標準編制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優勢單位的作用,提升標準質量。以前,我省的標準編制主要侷限於環保系統內部,科研機構參與度不高,不利於標準編制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因此《辦法》按照“借船出海、借力而為”的原則,規定“項目承擔單位原則上採用政府採購的方式確定”。通過購買服務鼓勵標準化技術機構和其他第三方專業技術服務組織承擔環保標準編制、科研、宣貫、評估等工作,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辦法》強化規範了審查機制。以前,技術審查主要由編制單位自行開展,缺乏統一的質量把關的環節。《辦法》中確立了開題論證和徵求意見稿技術審查兩道專家審查環節,並規定了會議的審查內容、專家組人數及構成以及結論形成方式。

以上就是《辦法》的一些主要內容,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標準的編制過程。從大的方面來講,標準的制定過程包括立項、編制、審查、發佈等4個環節。每年6月份,環保廳公開發文徵集各有關方面關於設立標準制修訂項目的建議,對徵集到的項目建議進行篩選,形成項目計劃年度方案,報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標準立項。項目一經立項後,承擔單位應編寫標準開題論證報告,審查通過後開展對相關行業情況的調查和研究,再此基礎上編寫徵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初稿形成後我廳組織召開技術審查會,並公開徵求各方面意見。標準文本通過廳裡審查後正式報送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陝西新聞廣播記者:我是陝西新聞廣播的記者,我想了解一下目前針對公眾開展的環保科普活動有哪些?公眾如何參與?

省環境保護廳科技標準處處長張大昌:

答: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以改善環境質量、保障公眾健康為切入點,對於提升全民環境科學素質、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貫徹落實國家創新、綠色發展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幅提升公眾環境科學素質,不斷增強全社會參與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主動性、科學性,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通過組織開展公眾有興趣參與的活動,大力促進環保科普知識的宣傳。

在今年的“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期間,我們緊緊圍繞環境與健康主題,積極聯繫省住建廳,組織省環境監測站、輻射站、環科院、宣教中心、相關地市環保局等單位,精心籌劃了線上線下系列活動。3月26日至30日,在“陝西環保”微信公眾號中開展了為期5天的“環境與健康知識競賽”活動,參與人數560餘人,獲獎人數470人。組織省輻射站與渭南市環保局在渭南市共同舉辦了“科技之春”電磁科普宣傳活動,邀請了渭南市20餘名對電磁輻射環境質量關注或心存疑慮的市民代表,在渭南市環保局聽取了我省電磁輻射專家的電磁輻射常見問題專題科普講座。與省住建廳集中開展了第一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公眾開放活動,共300餘人參加。組織省環科院組織開展了環保志願科普宣傳活動。對霧霾的概念、形成因素,以及對人體健康危害,個人和家庭的防護措施為市民進行宣傳,同時發放了霧霾防治知識讀本、環保小常識宣傳手冊、陝西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知識問答宣傳單等百餘份,使廣大市民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會和真實的學習。通過活動的開展,環保部門和社會公眾形成了一個良好互動,讓公民走近環保、瞭解環保、熱愛環保,進一步促進了全民參與的環保社會行動體系建設。

除過3-4月間的“科技之春”宣傳月,我們還會藉助“6·5世界環境日”、9月份全國科普日活動周、以及常態化的科研院所和監測中心公眾開放等專題,針對青少年、農村農民、城鎮勞動者和社區居民等人群組織開展環保科普活動。活動的介紹及參與方式會提前在官網及微信公眾號中發佈,請大家及時關注,積極參與。同時也感謝各位媒體對我們環境科普工作的支持,謝謝。

省環保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參加!

「陕西环保发布」陕西省环保厅举办《全省环境科技与标准工作进展情况》例行新闻发布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