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武漢有80所高校,全國第三,數量如此之多讓很多人沒有想到

數量全國第三,武漢有80所高校,比上海和西安還多

武漢是一座科教之城,市內高校眾多,且名校不少。在教育部2016年向社會發布的高校名單中,武漢以80所高校的數量僅次於北京的91所、廣州的82所高校位居第三,令不少人沒有想到,數量竟然比西安和上海都多。那麼人們不禁會問道,武漢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來包容這麼多高校,又或者是武漢用一種什麼樣的底蘊去迎接這麼多高校的到來。對此可以有以下分析。

武漢有80所高校,全國第三,數量如此之多讓很多人沒有想到

第一、歷史由來,底蘊豐厚

武漢歷史悠久,經考古學家考察挖掘,在武漢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文明遺蹟。這些遺蹟雖然跡少量微,可是也足以證明在5000年前,這裡有人類活動痕跡發生。市郊黃陂縣境內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

荊楚文化可以說是貫穿了武漢這座城的發展歷程,所以說武漢現在的發展也與舊王朝更替密不可分。在朝代更迭中,這座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養成了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軌跡。1986年,國務院公佈武漢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武漢有80所高校,全國第三,數量如此之多讓很多人沒有想到

第二、交通四通發達,人員往來方便

德國人文地理學家F.拉採爾曾指出“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縱觀國內外古今發展歷史,交通成為一個城市是否興盛的重要原因。舉一個我們都熟知的例子,隋唐大運河的開鑿,形成了中國第一條真正將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聯繫起來的紐帶。

其實古人也有句俗話,“要致富,先修路”。由此就可見交通對於一座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只有城市飛速的發展起來,才能吸引更多的高校來此紮根。而武漢從400多年前的官渡事業開始,到如今高鐵、航空、地鐵的普及,武漢已經在逐漸壯大。

武漢有80所高校,全國第三,數量如此之多讓很多人沒有想到

第三、經濟發展迅速,吸引大量人流

擁有豐富的人文文化,同時又位於國家腹心之地。再趕上改革開放政策都扶持的今天,武漢可謂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領導人做出了一系列開明的決策,使得武漢的發展速度飛速提升。

2000年武漢提出“光谷概念”,再經過幾年的迅速發展,武漢光谷已擁有獨特的氣質,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資源,也吸引了眾多對這方面感興趣的大學生來此發展。

武漢以一種悠遠的,充滿包容性的目光吸引了一所又一所高校來此紮根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