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今日頭條為什麼越做越大?

Sunny192321252


「今日頭條」目前已經突破 4 億用戶,由張一鳴創立於 2012 年,是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基於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產品,通過算法為用戶智能推薦信息,提供連接人與信息的服務的產品,那麼今日頭條為什麼越做越大呢?

1、清晰的戰略規劃。成立至今不到 6 年的時間裡,今日頭條的戰略規劃非常清晰,抓住這個時代信息流和短視頻的風口,以智能算法推薦引擎為核心,並以此逐漸衍生出一系列的娛樂產品。頭條系前面靠「內涵段子」這款產品起家,並逐漸在「今日頭條」這款 APP 中分離出來了悟空問答、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等幾款非常熱門的產品,後又「抖音」出抖音這款爆紅的短視頻產品,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也不斷的收購在娛樂領域非常有潛力的產品。

2、以留住用戶時間為核心。今日頭條所生產的全部內容都是以留住用戶時間為核心,起初通過所生產的低俗內容吸引用戶,而用戶被今日頭條的內容吸引後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久而久之,自然而然沉迷上今日頭條,大部分時間自然停留在了頭條,今日頭條的重度用戶想必都有所體會。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前段時間如火如荼的「頭騰大戰」,騰訊就是因為用戶停留在頭條系產品的時間大量增加,停留在微信上的時間減少,才有所忌憚。

3、清晰的商業模式。今日頭條的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清楚,在用戶量不管增加的情況下,以賣廣告和電商引流來盈利。因為醫療廣告的緣故,今日頭條今年多次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甚至下線整改,可能很多人也都知道,頭條甚至在一二線城市不同地區分發醫療廣告最近也為很多人所詬病。

綜上所述,我認為清晰地戰略規劃、以留住用戶時間為核心、清晰的商業模式這 3 個原因是今日頭條可以越做越大的主要因素。


stormzhang



說說我個人的感受

我個人感覺我應該是最早一批玩頭條的,我剛開始看頭條的時候周邊好多朋友都不知道。當然那會兒我是吃瓜群眾。各種消息推送及時,而且都比較實用。但是那會兒還不知道自媒體是個什麼東東。

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我認為是一下幾方面。


1.實用性。

頭條裡的信息,包羅萬象,社會各個行業,生活處處方面的信息都齊全,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我舉個我自己的例子說明一下。有一次我要做飯,簡單的拍黃瓜。我不想按照常規的去做了,我就上頭條搜了搜。有十幾種做法,我試了其中一種,味道果然不錯。當然還有其他菜的做法,方便,實惠。還有一個就是,我是一名2歲孩子的父親,晚上陪兒子睡覺的時候,我就會把貝樂虎兒歌打開,和兒子一起唱著歌就睡著了。

2,產品的定位及受眾群體。

這款應用,不論男女,老少皆宜。它最大限度的網羅了消費者,各個方面的信息無一不全。還有就是信息的及時性。

3,頭條是一個展示個人的平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光點,可能因為工作,生活等,你逐漸把自己的愛好,特長埋沒了。頭條剛好給你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釋放了自己的才華。說句實話,頭條上的大神太多了。


4頭條的營銷手段。

它把多款應用打通,西瓜視頻,悟空問答,火山等。還有去年第一季的百萬英雄,一下子就把頭條推上了頂峰。還有就是各種大V,名人進駐頭條。

頭條是讓你在娛樂的時候可以掙錢,掙錢的時候還可以交友。老少皆宜,百科全書。希望頭條越來越好。


上善若水113356786


其實此類的軟件我只玩頭條,最主要的原因是誠信和用心。

記得幾年前我就開始玩頭條,當時秩序還沒現在那麼好,有時候有些人亂髮評論和廣告要自己舉報。不過很快,秩序就好起來了。現在基本看不到那些擾亂秩序的人。

說到自媒體和回答問題,我也做了幾年,不過我一直都沒有理解到怎樣才有收益 ,除了兩年前收過幾十元外,一直到前幾天才真正弄懂了頭條的玩法,自媒體要在普通用戶基礎上申請頭條號,然後在頭條號界面去發送視頻和文章。而回答問題和提問題最好就是在悟空問答。

說到誠信,悟空問答這兩年來真的讓我驚喜不斷,一直我都看著頭條的收益,而不知道原來同一個賬號在悟空問答裡面是有收益的,直到前兩天,我突然間發覺很久沒進悟空問答了,進去看看,我竟然兩年來累積了700多元的收益,原來頭條一直都保持著誠信,只是我自己沒有發現收益早就已經到賬了,沒辦法,所有事情都要自己來發現研究。

正因為這些經歷,從今天開始,我會很有心思去做自媒體和發表文章,讓頭條和我們共同進步。


中小學英語精修


發一篇舊作,個人淺見。


每逢談論起媒體,大家都習慣拿流量和平臺說事,然後幾乎不可避免的,要談及微信和“今日頭條”,因為很少有人可以否認,這是當下最主要的兩大平臺(“抖音”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好的自媒體,賺得盆滿缽滿的比比皆是。優質的頭條號認證大號,廣告收入也是賺得飛起。

人紅是非多,平臺也是如此,唱衰微信唱衰“頭條號”的聲音,早已司空見慣,似乎二者之間一定要分個你死我活。但就我看來,目前頭條號的戰火,只燒到了微博,和微信的關係更像是互利共生。

(圖片來自網站yiqingguang 若侵權煩請聯繫後臺刪除 敬謝!)


應該說,微信公眾號在諸多自媒體平臺裡的資歷是最老的,就是因為它的誕生與風行,才真正吹響自媒體高速發展的號角。很多媒體人或非媒體人,投身自媒體的第一站,就是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不僅僅是因為有大量的成功先例可循,更在於微信平臺方便的文字及圖案編輯功能。

就個人經驗而言,微信公眾號的文字及圖片編輯功能是所有自媒體平臺裡面最好用的,而且審核的標準也是最寬鬆的。這倒不是說我要發表一些假新聞騙點擊,而是說,想要寫一些深層次東西,涉及文史政經話題,微信平臺的過審率是最高的。

舉個例子,同樣一篇我筆下的《談談令狐沖》,微信平臺很快發出去了,但在頭條號上就被打回來了,裡面並沒有什麼敏感詞彙。

從操作感來講,頭條號的文字編輯功能很難用,比如沒有段落居中功能;搜狐號、大魚號等也存在排版難的問題,更別提百家號和新浪號,裡面有很多抄襲號。給我的感覺是,這些傳統媒體就連轉型成為自媒體平臺,都還要端著架子,高高在上,相比之下,微信的編輯功能非常友善。

(這樣的數據看上去委實開心 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我們比較豆瓣、天涯、微信及其他平臺就會發現,頭條號是最容易誕生爆款文章或視頻的,由於它獨特的推薦機制,會根據讀者的偏好集中推送其喜歡的內容。那麼,就算你作為一個入駐號再寂寂無名,只要內容能刺激眼球,就可以獲得成千上萬次推薦,一篇爆款文章或一段吸睛視頻,被推薦個上百萬次,實在太正常不過。

這種平臺加持,幫助你吸粉的設定,所獲得的成就感是遠勝於微信平臺的,因為後者的吸粉過程堪稱艱難,原始積累階段會消耗你大量的精力,但頭條號上,幾篇文章換大量粉絲並不鮮見。

所以,頭條號最大的優點在於免去了內容製造者們冗長的吸粉過程,能極大滿足用戶的自豪感。但代價是,它給作者的基本報酬極其低廉,幾十萬的點擊收到的補貼也就夠一碗牛肉麵,除非你自己找廣告商帶入。

(有時我會反思 這個時代是不是過分看重娛樂了)


然而,頭條號的短板在於它自身的設定,目前來看,頭條號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平臺,大量的個體內容提供者只被允許提供娛樂性很強的內容,涉及到一些文化政經外交的,會被牢牢打入另冊,很難過審。

這其實也是頭條號高明的地方,嚴肅的內容傳播,全部交由央媒和其他主流媒體複雜,自己只負責轉載,將精力用於培植娛樂性強的內容製造者們,既保護了自己,又拉到了關注。

而且頭條號同樣重視短視頻平臺的搭建,如同它吸引優質的微信公眾號入駐一樣,它也歡迎“抖音”裡的流量大戶入駐,開放微頭條被外界視為與微博分庭抗禮,甚至高價簽約“知乎”高人氣答主入駐。

可以說,頭條號的目標,就是做媒體界的淘寶。它是一個把自媒體平臺後發之勢利用到淋漓盡致的一個平臺。它與微信平臺的較量,更像是一場精與雜的對抗,然而傳媒的經驗告訴我們,娛樂八卦、家長裡短、衣食住行往往才是吸引看客最屢試不爽的工具。

而在背後,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用戶的閱讀偏好,會在頭條、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多家平臺的混戰之下,走向何方。


大蔥侃侃侃


今日頭條的出現,應該算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史上的一個“不被人注意的意外”。

今日頭條於2012年8月發佈第一版產品。截止2017年7月31日,今日頭條的日活用戶已經達到了1.2億。2016年12月時,日活用戶還是7400萬。截止2017年10月,頭條加上西瓜視頻的日均視頻播放量達到30億,相比2016年9月的10億,增長170%。頭條的廣告營收目標這幾年也呈現飛速的增長:2016年為60億元,2017年150億元,2018年預計在300-500億元,2020年信息流廣告的營收目標則是100億美元。

2017年3月的月活躍用戶數3.40億,其中91%為移動端用戶。日均活躍用戶數至1.54億。二季度微博月度活躍用戶數至3.61億,其中92%為移動端用戶。當季平均日活躍用戶數至1.59億。2017年9月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3.76億。月活躍用戶數中92%為移動端用戶。2017年9月平均日活躍用戶數達到1.65億。2017年第一季度淨營收1.992億美元,2017年第二季度淨收入2.53億美元,2017年第三季度淨營收3.200億美元,第四季度預計3.65億美元。去年營收還不到人民幣80億元。

微博的日活、月活用戶數暫時大於今日頭條,但是不到80億元營收少於今日頭條的150億元。

在此前的創作者大會上,張一鳴宣佈頭條從智能分發時代進入了智能社交時代。頭條已經不再單單是一家技術公司,同時也是一個集合圖片、文章、短視頻、問答等所有內容體裁的超級內容平臺。社交化、視頻化和國際化將是公司未來幾年發展中的三大戰略。在社交化方面,公司戰略已經轉向智能社交。同時,頭條還打算每天提供億級流量資源扶持微頭條用戶,目標是再造一個微博。在視頻化方面,頭條已經形成了面向不同用戶和地區的抖音、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Flipagram和musical.ly。 頭條也已經有了諸多佈局,包括投資北美直播平臺live.me、收購北美新聞聚合平臺News Republic、投資印度新聞聚合平臺Dailyhunt、控股印尼新聞推薦閱讀平臺BABE等。 

今日頭條發展神速,基於個性化推薦的核心算法,在海量信息時代的互聯網,精準推送用戶感興趣的資訊,實現冷啟動。免除了廣大用戶獲取感興趣資訊的時間成本。所以用戶粘度高,在線時間長。張一鳴每天提供億級流量扶持微頭條用戶,再造一個微博。況且還有西瓜視頻、抖音短視頻、火山小視頻、悟空問答等。微博壓力山大,所以今日頭條超過微博指日可待!

超過微博,再無對手!


見到老人就扶


頭條產品當然是好的,張一鳴早早看到網民閱讀習慣的改變。用戶需要更移動端的用戶體驗,而BAT仍然在用PC端的經驗照搬到移動端,效果非常不好。

早期沒有更好的產品出現,網民也就忍了,後來頭條出現了,用算法+信息流的呈現方式,直接給用戶推薦感興趣的文章,優化了用戶的閱讀體驗,隨之而來的用戶數量和用戶粘性也不斷增加。


但是頭條畢竟只是個資訊產品,不像微信有強社交鏈,不像淘寶是我們的網購首選平臺。用戶想看資訊信息,在哪個平臺上看不行呢?一點資訊、百家號、趣頭條、還有各類新聞客戶端。

但是頭條的用戶體驗是最好的,它能不斷給用戶提供感興趣的文章、視頻,佔領用戶時長,用戶不知不覺刷頭條,就過去了一上午。

並且,頭條比起其他平臺,有眾多優質內容。頭條發佈各種“千人萬元”激勵政策,扶植優質自媒體人。

自媒體人在各個平臺都註冊有賬號,但是體驗過之後,發現頭條在作者體驗上,也是做的最好的。

首先,頭條用戶數量甚多,文章和視頻作品在頭條上閱讀效果好。

其次,頭條號的後臺功能十分完善,能夠直接進入微頭條、悟空問答、西瓜視頻等等,非常方便。

最後,閱讀量大的,比如娛樂、情感類文章,在頭條能夠得到大量推薦量和閱讀量,而小眾文章,只要內容優質,頭條也會有相應的激勵政策,比如青雲計劃等等。

對於頭部自媒體達人,頭條平臺還提供了海綿演講平臺,互惠互利。


此外,頭條的信息流+算法殺手鐧,能快速孵化出優質產品,比如強勢崛起的抖音。抖音已經憑藉5億月活,讓業內側目,之前業內只將其與快手等短視頻產品對標,而抖音的潛力已經隱隱讓微博、微信都感到不安。

除了抖音,頭條系還有懂車帝、悟空問答、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等等實力強勁的矩陣產品。

並且,頭條的出海行動也進行得十分順利。

頭條保持存量,爭取增量,孵化矩陣,對外出海的戰略打法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頭條的成功,不是單個產品的成功,而是整個生態的造血力量。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前段時間今日頭條張一鳴和騰訊的pony槓上了。

張一鳴用感慨的口氣說了一句“微信的藉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

問題來了,身家5000億美元的騰訊竟然和今日頭條開撕,可見頭條的影響力已經被騰訊認可,並開始打起了“保衛戰”。

今日頭條旗下有六大產品,分別是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悟空問答、抖音、內涵段子。

我們以其中一款非常受年輕人歡迎的“抖音”為例:
抖音是2016年9月份上線的,是一個專注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

以下是抖音設備數的變化:

2018年第一季度,抖音成為了全球下載次數最高的iPhone app,全球哦!

一季度下載量是4580萬!!!超越Facebook、Youtube及Instagram等。

也正因為如此,微信才會封殺抖音,並斥資30億要打造小視頻與頭條抗衡。

為何今日頭條能越做越大呢?

第一,戰略定位和方向準確、明晰

以抖音為例,它很好地滿足了年輕人的需求。

  • 年輕人喜歡個性化的凸顯,有一個平臺去展示自我,獲得關注與認可;

  • 智能手機的功能大家都懂得,各種P圖、美化……

  • 現代化快節奏下,人們需要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娛樂、打發時光。

在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短視頻社交是用戶更為青睞的社交形式。

所以,抖音迅速獲得了年輕人的青睞。

抖音團隊曾表示:“85%的抖音用戶在24歲以下,主力達人和用戶基本都是95後,甚至是00後。”

中老年人呢,有火山小視頻和西瓜視頻啊。

比如,我媽,不喜歡玩抖音,但是經常看火山小視頻和西瓜視頻,以前的手機幾乎就是打電話的工具,現在,她們也還是變成“網癮老年”了。

戰略和方向這個問題,肯定創始人是關鍵。

張一鳴早在酷訊的時候就積累了紮實的搜索你了,後來自己自主創業—九九房,一家房產搜索類應用,後來又從PC互聯網轉移到了移動互聯網。

從中可以窺見他具備了優秀創業者的要素:專注、堅韌、靈活、創新……

第二,核心算法優勢

今日頭條藉助其核心算法優勢,他會根據用戶關注和喜愛的內容來推送相關的內容

這種個性化的技術通過把內容按標籤顆粒化,再用這些顆粒描繪出用戶,瞭解用戶需求和喜好,然後有了精準的用戶畫像就可以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了,讓你有一種感覺,“確認過眼神,真的是對的人”。讓你有一種感覺,“確認過眼神,真的是對的人”。

而這一算法對於即便是草根的內容創作者來講也有幾率產出爆文並獲取可觀收益,這是吸引內容創作者入駐的關鍵,也是今日頭條與微信相對封閉的內容生態系統的最大差異。

抖音也好,西瓜視頻和火山小視頻也罷,包括它旗下的悟空問答,都採用了這一核心算法,讓你獲得源源不斷的喜歡的內容,不知不覺就“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第三,團隊與運營功不可沒

有了好的方向和技術,接下來還是需要依賴人去執行,這方面團隊與運營就必不可少了。

這方面我只能依賴於我個人接觸到的團隊成員來做初步判斷了。

以悟空問答和知乎為例吧,畢竟這兩個產品也算是競品,很相似。

早期的知乎以深度“乾貨”文章為主,獲得了大量用戶的喜愛和好評,時至今日,知乎依然是中文互聯網最大也最優質的問答社區,這點是不可否認的。

但是,從團隊和運營的角度來看,悟空問答恐怕比知乎做得還好些。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在知乎上有問題需要與小管家或者live團隊溝通的時候,人家的反應是——根本沒有反應,不甩你!其實,很多知乎大v都在吐槽這一點。相反,悟空問答這邊,我只是在某個問題下(如何看待悟空問答簽約知乎大v)表示對這種很理解與認可,如果他們找到我,我也會簽約,然後他們就真的找上門來了。

然後既給錢(雖然不多),同時還給推送、能漲粉,自然就願意了,有問題的時候一般也能得到他們運營團隊的快速響應與反饋。

可能的風險:

就我個人觀點,今日頭條的可能風險恐怕都不是競爭對手或是騰訊的封殺,而是來源於產品本身。

  • 第一,成也蕭何敗蕭何:它家的內容推薦機制有助於獲得用戶的喜愛,甚至讓用戶“沉迷”,前期有利於獲得客戶,後期則同樣可能使得我們的信息同質化或趨於封閉,主動卸載來防止沉迷。

  • 第二,國家監管和法律政策風險。很多人為了吸引眼球,故意以一些聳人聽聞的內容來吸睛,暴力、反動、色情、低俗……嚴重的甚至觸犯法律紅線和政策底線,招來毀滅性打擊。

當然,這些問題他們應該比我們要清楚,肯定也還是想方設法去處理吧。

有不同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


馮起升


本人是今日頭條的忠實粉絲。對今日頭條的運作也不是很瞭解,但是很喜愛這個平臺,每天幾乎都上,很想為他安利一下,所以就回答這個這個問題了。

今日頭條頭條號、微頭條順應了時代的變化,充分滿足用戶的需求,不同的客戶不同的需求,通過數據算法等技術精準的推送客戶需要獲得的信息。人們在看到一條今日頭條的有趣,想關注的信息,你只要在今日頭條上瀏覽幾分鐘時間,它就是會推送給你更多的相關信息,讓你有看不完的東西。可以隨時互動,發信息,甚至都有點上癮了。這種商業模式是充分滿足客戶需求,良好的用戶的體驗,把用戶牢牢的掌握在手裡。

今日頭條成功離不開他們的員工的,可想而知,他們絕對擁有一批高創新、高技術、以及兢兢業業的員工,今日頭條的很多產品都是行業首創,如抖音,他發現3-4線城市空白市場,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對娛樂產品的需求,悟空回答更是把用戶牢牢的黏住。

今日頭條的用戶量快速提升,用戶量已追趕騰訊,在擁有大量的用戶的基礎下,相信今日頭條會越做越大。當你發現的他厲害時,它已經強大的堅無可摧了,新浪、網易、騰訊很多大咖坐如針氈,某網站也推出視頻,沒有新的創想,新的商業模式,一直模仿,何來你的優勢,這一招不是都行的通的。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看法,歡迎評論,互相學習!


生活發現美


今日頭條越做越大不僅僅是因為錢,他代表了一種模式的成功。我看看在今日頭條之前新聞資訊類的平臺應該是搜狐是第一,在這樣的新聞資訊類網站要脫穎而出簡直是太難了,因為互聯網的作用就是信息傳播,信息傳播在互聯網競爭說第二沒有那個領域敢說第一。如果僅僅靠錢的話,我相信今日頭條初期他拿不出來錢,早就被搜狐這樣的大平臺給絞殺了。我們看問題要前後連貫著看,你不能他今天給錢了你就說他是靠錢起來的。

我們來看一下在搜狐時代作者寫了一篇文站,你有不同觀點想和編輯交流一下可以嗎?想和其他網友互動可以嗎?你只能看,是吧?換句話說你只能被動的接受,而無法參與。好了就是這個參與兩個字成就了今日頭條,不管是西瓜視頻還是抖音還是悟空問答,你都可以以主人的形式參與進來,你參與進來了,你的觀點你的看法有人認可了,大家都可以參與進來了,平臺人氣自然就起來了。那為什麼搜狐只能看不能參與?這其實就是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模式的區別。互聯網是單向的信息傳輸,而移動互聯網是雙向的互動。換句話來說,今日頭條的成功是移動互聯網代替互聯網的必然。



我們再來看滴滴美團實際上都是移動互聯網代替互聯網的模式。我們設想如果互聯網時代有滴滴他會怎麼做?乘客發佈信息,司機看到信息打電話?這樣的模式可行嗎?這樣我來舉物流領域的例子,他和打車差不多。互聯網時代的配貨軟件,配貨站發佈信息,司機看到信息打電話交信息費,信息部將貨主電話給司機司機打電話聯繫貨主拉貨。他為什麼要找信息部不讓貨主直接發信息呢?信息最後是要賣錢的,沒有這個伏筆,那麼軟件以後將無法運作。我們看移動互聯網快遞物流第三方平臺51快配app的解決方案。


貨主發佈信息到平臺形成電子發貨單,接單人根據發貨單報價,發貨人根據報價查看接單人的資質評價以及是否有保證金將運費支付平臺,到貨點確認鍵司機秒收運費。從互聯網的賣信息還無法判斷信息真假到完整的貨運解決方案。有了移動互聯網就可以實現司機貨主的定位。這樣的移動互聯網改造提升互聯網在每一個領域都會存在。互聯網時代電視機壞了,你搜百度發電機,描述半天人家說你搬過來吧!移動互聯網不這樣,你一打開手機附近幾十米幾百米的商家都在,你可以預約,也可以直接發一個信息別人搶單。今後在很多領域都會出現滴滴,美團,今日頭條。


找順風車返空車51快配


我認為是掌握了群眾基礎,贏得了大家的認可,為什麼這麼說,下面解釋一下。

談起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很多人都會想到BAT,B是百度,A是阿里巴巴,T是騰訊,這三家目前處於領先的地位。而近兩年,有三家新興互聯網公司後來居上,並大有趕超之勢。

這就是TMD,T是今日頭條,M是美團,D是滴滴打車。這三家公司的創始人都非常年輕,美團王興79年,另外兩個張一鳴和程維都是80後,且都是白手起家。

今天要說的就是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張一鳴創立的字節跳動旗下有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內涵段子,火山小視頻一系列應用,其佈局可謂是覆蓋了自媒體。而且每一個發展的都頗有成色,從中可以看出張一鳴的野心,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作為後起之秀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字節跳動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衝擊。

今日頭條的估值3年翻了24倍,估值達到110億美元,而且在進一步增長中,這其中有怎樣的秘密?前幾天新世相的總監提到三年前還在和張一鳴唱ktv,穿著一身工程師的衣服,而如今人家轉眼成為市值超過百億的CEO,不禁感嘆世界變化之快。

挑戰微博

微博作為一個公眾化平臺,多年來有人唱衰但仍然屹立不倒,依靠明星的輸血聚集了龐大的人氣。而作為潛在對手今日頭條又有什麼倚仗呢?今日頭條的秘訣就在於數據算法,依靠精準的個性化推薦把內容推送到用戶的手裡,近日有很多明星入駐頭條,這和微博的做法非常相像,但卻有不一樣的地方。

生命力

作為一個普通的用戶我覺得頭條的活力非常強,擁有強大的生命力。為什麼?微博已經成為明星和網紅的天下,普通用戶很難有話語權,導致存在感非常低,漸漸的會對其失去興趣。而今日頭條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具有平民化的特徵,它不按照用戶的身份進行評價,即便普通作者也有很大的閱讀量,不信我們看一下。

這是擁有61萬粉絲的俞敏洪先生,他的視頻閱讀量在3萬到5萬左右,這個數據大多數作者都可達到並且超過。正應了上文所提到的,平等是一切的前提,近年來平民化是一種趨勢,比如直播的興起,全民直播,以前電視上只能看到明星,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普通人登上了熒幕。網文的火熱,全民寫作,不再是作家的專屬,而如今人人都是自媒體,不再是報紙雜誌的天下。掌握了群眾就是成功,我認為這就是未來。

再說今日頭條近來的一些動作,最近頭條旗下悟空問答挖走了300多個知乎大V, 引起行業一陣熱議。有人說是公平競爭無可厚非,也有人不贊同這樣的手段。對此也不過多討論,由此可見張一鳴有在各個領域發展的野心。

至於抖音和西瓜視頻則是進軍視頻領域,這個鹿死誰手仍不好說。從以上佈局來看,頭條加入了私信和微頭條功能,社交這塊一直是騰訊在稱霸,阿里出了許多比如釘釘,來往無一成功。至於今日頭條從資訊切入社交會怎樣值得我們駐足觀看,我們期待著未來互聯網精彩的對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