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禍從口出:東漢這位民政部長口不擇言,自尋死路

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劉秀的民政部長(大司徒)韓歆和兒子韓嬰在家中自殺。

禍從口出:東漢這位民政部長口不擇言,自尋死路

韓歆自殺,既不是因為貪汙,也不是因為腐化,而是禍從口出。

王莽執政時期,韓歆擔任河內太守,後投靠劉秀,成為鄧禹的軍師。劉秀稱帝之後,韓歆被封扶陽侯,先後出任尚書令、沛郡太守。建武十三年,侯霸去世,韓歆接任大司徒之職。

俗話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又說,“伴君如伴虎”。

韓歆接任大司徒,成為許多人夢寐以求而求之不得的三公之一,既是福分,也為後來的自殺埋下了禍根。因為他那“好直言,無隱諱”的性格,根本就不適合經常呆在皇帝身邊。

禍從口出:東漢這位民政部長口不擇言,自尋死路

這不,韓歆當上大司徒後,馬上就惹事了。

有一次,劉秀在朝會上誦讀自己與隗囂、公孫述往來的書信,頗為自得。

不料,韓歆卻突然像發了失心瘋一樣,當著滿朝文物君臣的面嘲諷劉秀說:“亡國之君皆有才,桀紂亦有才。”搞得劉秀十分沒面子,惱怒不已,恨不得把韓歆當作蟑螂一腳踩死。

不過,劉秀畢竟是一代明君,胸襟氣度、隱忍能力都不是一般常人可比。

禍從口出:東漢這位民政部長口不擇言,自尋死路

然而,劉秀這頭老虎不發威,韓歆竟然以為劉秀其實就是一隻病貓,他得寸進尺,在之後的一次朝會上,又向劉秀開炮。

他說,天下將有嚴重的饑饉荒年出現。並指天劃地,言辭非常激烈。

這就不單單是嘲諷劉秀個人德行的行為了,而是製造謠言,危言聳聽,擾亂社會穩定的行為。

是可忍,孰不可忍。劉秀的隱忍終於達到極限,一怒之下免去韓歆大司徒之職,讓他滾回去種田。劉秀猶不解恨,隨後又寫下詔書,派遣使者去責備韓歆。

韓歆父子於是在家中自殺。

禍從口出:東漢這位民政部長口不擇言,自尋死路

實際上,早在十幾年前,劉秀就曾想要殺韓歆。

更始二年(公元24年),韓歆還在河內任太守,劉秀也還沒有稱帝。當時,劉秀討伐河內,韓歆不聽岑彭勸止,率部守城,迫使劉秀無功而返。

後來,韓歆迫於形勢,無奈之下才向劉秀投降。

劉秀得知韓歆之前守城的謀劃,大怒,把韓歆置於旗鼓下面,準備殺掉他。幸虧岑彭勸諫,劉秀才赦免了韓歆,讓他去擔任鄧禹的軍師。

禍從口出:東漢這位民政部長口不擇言,自尋死路

對於劉秀逼死韓歆父子之事,當時的士人頗有微詞,認為韓歆罪不至死,劉秀不依不饒地逼死韓歆,有失仁義聖明。

後世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說:

昔高宗命說曰:“若藥弗暝眩,厥疾弗瘳。”夫切直之言,非人臣之利,乃國家之福也。是以人君日夜求之,唯懼弗得聞。惜乎,以光武之世而韓歆用直諫死,豈不為仁明之累哉!

意思就是:從前,商王武丁對傅說說:“如果藥物不能使人感到昏眩,疾病就不能痊癒。”激烈直率的話,對臣子不利,卻是國家的福分。所以君王日夜尋求這樣的話,唯恐聽不到。可惜呵,在光武帝時代,韓韻竟因直言進諫而死,豈不是仁義聖明的缺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